查看原文
其他

别了,东方书报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LadyQ Author LadyQ


基本上来说,“老周望野眼”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原创公众号,不会转载其他作者的作品,不想写就休息几天。


承蒙朋友们抬爱,后台经常收到“合作”的邀约,我一概婉拒。好比一个贪玩的孩子,怎会把心爱的玩具和别人分享呢?


作者LadyQ是我一位素昧平生的读者,也有公众号,创作原创文章。问我能否转载,我说看一看再说。读了之后颇有感触,因为淮海中路陕西南路百盛门口这家东方书报亭对我而言,也是很有回忆的地方。很久没去那个路口,想不到已经拆了。


破例第一次请人“开白名单”转发文章:别了,东方书报亭!


抽出时间来,我也会去这个路口看一看,写一写。


别了,东方书报亭!

LadyQ


深秋的傍晚,下雨,路过淮海路百盛,突然发现门口的东方书报亭不见了。



如果没有记错,这个报亭已经在这里开了将近25年。如今突然不见了,街上的行人依然步履匆匆,人们没有意识到有过的报亭不见了,也许更多的人其实也并不知道,这里曾经有过一家东方书报亭。因为,在纸媒日渐式微的今天,已经极少有人再需要去买一份报纸或者杂志。



可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上海街头出现的这种标准外观、统一配送、规范服务的东方书报亭,遍布着上海的大街小巷,鼎盛的时候达到3000多家。这批“红亭子”不仅为很多人提供了精神食粮,也解决了很多人的再就业问题,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经常去淮海路百盛门口的东方书报亭,它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是生意兴隆,也陪伴着我们走过了这20多年的岁月,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常常看见书报亭里热情勤快的上海阿姨带着袖套,把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报纸杂志整整齐齐摆放好,再挂一块小纸板,纸板上会发布不同的信息:“每周广播已到”、“新民晚报已到”…...



阿姨会很仔细的在报亭四面的墙体上张贴着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杂志海报,阿姨常常自豪地说:“我们是淮海路的窗口,展示着上海的城市形象啊!”......


那个时候《瑞丽》、《时尚》或是《ELLE》都是年轻女孩子的最爱,引领着时尚的潮流,如果有赠送漂亮的化妆包或者雨伞等精致礼品,更是热销,去晚了都会买不到......



据说那个时候几大时尚杂志的主编或者发行,都需要到这个寸土寸金的重要阵地来拜个码头…因为特别好的“市口”,经常还有记者来采访阿姨…阿姨也会骄傲的跟我说:“《外滩画报》今年又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年会呢!”



外地的游客们在这里买上海地图,外国的游客们几乎都要会过来问“Where is Xiangyang market?”,阿姨都会不厌其烦的用熟练的英文给他们指路。


每天下午不到3点,就会有用无线电放着沪剧、评弹或是独角戏的老主顾们来问:“今朝ya(晚)报来了伐?”、“申花队最近踢了蛮好,来张足球报!”、“最近股票不灵呀,证券报总归要看的。”,也会有白发苍苍,却衣着讲究的老先生每天来买一份《Shanghai Daily》......



那时候IT男的标配是“你好,买张《电脑商情报》!”…...


年轻的情侣们依照着《婚典》和《上海新娘》上的推荐准备着自己的婚礼。


在没有网络独播及回看,要看准时间守着电视机前的日子,《每周广播》和《有线电视》是追剧必备。


在没有微博和百度贴吧的年代,要追星的粉丝们争相购买着《上海电视》和附送超大海报的《当代歌坛》。

而《申江服务导报》和《上海一周》引领着这座城市的潮流,我们跟着去他们发现的网红餐厅,找他们解答情感的困惑,甚至每周必看他们发布的星座运程。



我遇到过住在附近的范志毅过来买报纸,大家看到都他说“哟,范大将军嘛”,他挠挠头笑笑;我在报亭前看见过《粉红女郎》时代的陈好、名模王雯琴、牵着手逛街的李泉和柯蓝…


至今,我还保存着一沓一沓的《看电影》杂志,表明着油腻中年曾经也是文艺青年。


我还想着,如果把那个时候的《上海楼市》翻出来看看的话,一定会感(后)动(悔)到流泪吧…...


而如今,这一切都散去,不仅是整个城市文化阅读的氛围,连同那些温暖的、细碎的生活的气息,还有那纯真的、美好的年代,和曾经在我们身边的东方书报亭一样,消逝在这个城市…...


曾经我几乎隔几天都会来这里逛逛,看看报纸,和阿姨聊聊天…而如今它什么时候被拆掉的,我也不知道,以至于没有留下最后的照片…原来报亭的位置,如今空荡荡的,只有百盛霓虹的灯光,倒映在雨后的空地。如同淮海路上穿梭不息的车流,时光就这样不停地变幻前行…



别了,东方书报亭!但是,步行很长时间去买一份报纸,或者等了一个月才拿到一本杂志,那种期盼的心情,和留在我心中关于东方书报亭、那些人们及属于那个时代的记忆,在这个清冷的雨夜,依然温暖着我。

 


最近我还写了

“小鲜肉”和“美丰姿”

闲话比乐中学

戴眼镜说书的石一凤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吃蟹

与蒋介石同框的“矮脚雌虎”钱行素

杨浦图书馆老楼的建筑和人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1978年的上海

江北夫妻相骂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