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冲击钻下深藏七十年的两行英文字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从泰康路到建国西路这一段瑞金二路是从小熟悉的。高中有两年学校借用建国西路原五十五中学的校舍,我每天从新新里(现日月光)穿过,好几个要好同学的家就在那里。不要小看这段瑞金二路,即使新新里已经拆迁,这里依然吸引着我。泰康路对面的弄堂里有上海滩闻名的二手书店新文化服务社,向北一点则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门市部(现在出版社还在,门市部已不卖书了),都是值得爱书之人专程走一趟的。饿了呢,靠近徐家汇路的邮局隔壁有一家北万新点心店的分店,肉馒头、菜馒头、烧麦……肚皮饱饱收获多多,所费也没有多少。瑞金二路的风貌在变,泰康路以南的新新里成了日月光,对面拆得七七八八,邮局隔壁的北万新也消失了。泰康路以北还没有动,但古籍书店门市部不营业了,开了几十年的倍福来运动鞋专卖店也终于关张。这一段瑞金二路,还有多少回忆呢?


泰康路到建国西路这一段瑞金二路


当然可以谈谈明德邨,一衖、二衖,住过不少名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孙中山的舅子卢师谛,都曾住过这条弄堂。但那都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如今你去弄堂里看,看不到什么民国风云,只有柴米油盐。但瑞金二路毕竟是瑞金二路,纵使面貌已经变得太多,但只要你凝视它,它依然会带给你一点小惊喜。今天我凑巧路过那里,凑巧看到有两个工人在瑞金二路288号施工,凑巧我对它凝视了几分钟,凑巧被我看到了冲击钻下的两个字。


瑞金二路288号正在施工


仔细看

看到两个英语单词

HIRE CARS


HIRE CARS,想必是民国旧物了。这个门面原来是什么?也许是服装店,也许卖鞋子,总之我不会多看两眼。因为施工露出这两个字。回家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终于被我找到谜底:原来这里在民国时代确实是一家车行呢。


《老上海百业指南》

瑞金二路(当时叫中正南二路)288号

中正荣记汽车行


还真是家汽车行呢。“中正”二字,应该是路名,荣记,想来是老板的名字。这张行路图是1948年的,当时正是巨变的前夜。一年多以后,这家中正荣记汽车行的命运如何呢?没有资料,我只能猜测。名字中有“中正”两个字,是它的原罪。汽车行的门面很小,肯定无法从事汽车销售或者修理,应该是类似于“安吉”或者“SIXT”这样的租车行,接一点单子,提车在其他地方。1949年以后,个人租车的业务怕是没法做了,老板改行了?还是怎样?不知道。总之经过漫长的岁月,它成了服装店还不知是鞋帽店,卖一些来路不明的所谓“外贸产品”,终于关张歇业了。于是它的招牌成了累赘,需要工人用冲击钻进行施工,于是露出这一截深藏了七十年的英文字。这两行字不是名家手笔,也没有文物价值,它只是默默地被覆盖,又被暴露,再覆盖……幸运的是还能依稀分辨出模样。“突突突,突突突”,几天以后,也许又被新的招牌覆盖,也许因为有碍观瞻而干脆被油漆覆盖,谁知道呢……


“突突突,突突突……”


如果你盯着它看太久,一定会挡了行人的路。“看啥看看啥看,让我过过……”是啊,盯着这些东西看,连我都觉得有点矫情呢。


最近我还写了

福州路上的福建人大本营,可惜就要拆了

呆梨从来都如花

台北桥头乱糟糟

大同中学足球队和刘光标教练

歧途·涅槃·巅峰

上海足球的光荣与梦想

“双十一”漫谈王老五及蓝苹

来吧来吧,回二十年前,相约1998

戴眼镜说书的石一凤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1978年的上海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江北夫妻相骂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