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市曾有个上海县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每个人的简历上都有一个“籍贯”,而大多数上海人的籍贯并非“上海”。有意思的是,上海人在“籍贯”一栏里的写法,经常沿用自己家庭长辈的传统,有些地名早就没有了,但还会写出来。比如我在写籍贯的时候,一向都写“江苏省无锡县”,其实无锡县这个地名早就没有了,现在改成了“锡山区”,由县而区,看上去高了一档,但上海的无锡人好像并不买账,一代又一代,写的都是无锡县。“上海市”是个很大的概念,我们小的时候有十区十县,十个县当中,绝大多数是五十年代从江苏省并过来的,只有一个县是嘀嘀呱呱老上海:原来的江苏省上海县,后来变成上海市上海县,直到1992年,上海县和老闵行区合并,成立新的闵行区,七百年历史的上海县消失在历史之中。上海县原来的区域很大,明朝嘉靖年间青浦县分了出去,雍正年间又分出去南汇县,到嘉庆年间又成立了川沙厅。1958年上海县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并入了西郊区大部及嘉定纪王乡的一部分,但1960-1964年设立闵行区时又划出去一部分。一般认为原上海县就是现在的闵行区,其实这种说法很不准确。长宁的新泾、徐汇的龙华,以及浦东的三林,原来都是属于上海县的。上海县的人是最正宗的“上海人”,但在上海,他们却被称为“本地人”。他们说的本该是最正宗的上海话,而在上海,他们的方言被称为“本地闲话”。我不知道上海本地人在填写自己的籍贯时会怎么写,大概也是写“上海”,还有人会像我们这些外来人那样,执拗地写下“江苏省上海县”这样看似奇怪的地名吗?今天从一本1993年出版的《上海县志》中翻拍了100张上海县的老照片,一起看一看上海县曾经的模样。书由王孝俭先生主编,摄影冯念康、魏德明、王荣涛、金牧夫和王震中。


1、明弘治年间上海县全境图


2、民国四年(1915年)上海县全境图


3、清同治年间上海县城图


4、1915-1933年上海县署、县政府所在地(南市杨家桥,今黄浦区蓬莱路171号)


5、1933-1937上海县政府所在地(北桥)


6、1945年8-10月上海县政府所在地(三林)


7、1945年10月-1948年7月上海县政府所在地(闵行)


8、1954-1960年上海县人民政府、上海县人民委员会所在地(闵行)


9、1960年-1992年上海县政府所在地(莘建路张家花园)


10、1957年周恩来总理视察黎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1、1958年周恩来总理视察马桥乡


12、1958年宋庆龄视察七一人民公社


13、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问虹桥乡


13、上海卫星通信地面站


14、虹桥机场


16、沪杭铁路新龙华编组站


17、莘松高速公路


18、淀浦河航运


19、沪闵路


20、播种


21、蔬菜上市


22、棉花生产


23、收获水稻


24、七宝十条筋黄金瓜


25、白梨瓜


26、龙华水蜜桃


27、梅陇乡康乃馨


28、三林塘崩瓜


29、瘦肉型上海白猪


30、虹桥乡奶牛场


31、新泾乡机械化养鸡场


32、曹行乌骨鸡


33、莘庄镇海星商场


34、七宝镇商业街


35、莘庄镇绿梅商场超市


36、七宝集市贸易市场


37、虹桥高级别墅


38、绿谷别墅


39、园林宾馆


40、旗忠小学


41、新泾乡小学生


42、三林中学


43、七宝中学微机房


44、梅陇中学


45、上海市自行车赛场


46、莘庄室内游泳池


47、莘庄影剧院


48、上海县文化馆


49、上海县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


50、北桥乡文化中心


51、上海县图书馆


52、龙舞


53、马桥手狮舞


54、华漕乡广场华尔兹


55、新泾乡田野合唱团


56、七宝皮影戏《牛首山》


57、七宝蒲汇塘桥


58、马桥古文化遗址


59、新石器时期马桥人头骨复原像


60、诸翟倭井


61、黄道婆墓


62、宋庆龄陵园宋庆龄塑像


63、邹容墓


64、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


65、上海动物园


66、上海植物园


67、桂林公园


68、锦江乐园


69、七宝天主堂


70、龙华寺


71、南张天主堂


72、北桥耶稣堂


73、崇福道院


74、召稼楼


75、长桥居民新村


76、虹桥乡村落


77、马桥乡旗忠村农民新村


78、九十年代农家厨房


79、七十年代农家厨房


80、八十年代刺绣


81、七十年代经布


82、八十年代编结


83、七十年代织布


84、九十年代走亲戚


85、八十年代夏夜纳凉


86、八十年代孵茶馆


87、九十年代元宵节


88、七十年代冬闲


89、六十年代工余


90、九十年代接嫁奁


91、九十年代接新娘


92、九十年代阿婆领新媳妇认长辈、受见面钿


93、八十年代手扶拖拉机


94、摇荡橹


95、挑水娘子


96、荡湖船


97、鹬蚌相争


98、钢叉舞


99、武松打虎


100、九十年代外国友人访问农家


这个系列我还写过

百图追忆一九八八年的老静安区

百图追忆已经消失的老闸北

百图追忆八九十年代的老普陀区

百年百图话崇明

百图追忆一九八八年的长宁区


近我还写了

沧浪抒怀

再见老西门

上海和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用手机把上海人勾成马蒂斯

几张旧照中的五爱中学历史

一铭惊人

黄梅

宁波音乐家567(嗦拉西)

建国西路上消失了的原五十五中学

你也喜欢《虎口脱险》吗?

何日君再来:一首黄色歌曲的故事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