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主席给他发香烟,他说:“我不会抽”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昨天写静安花园公寓时卖了个关子,这条弄堂里还住过谁呢?带我到花园公寓采风的陶一铭兄反问我:“你是否知道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是根据沪剧改编的?”这问题难不倒我。上个月在样板戏《红灯记》中扮演李玉和的浩亮(原名钱浩梁)病故,一段历史又被人们提起。八大样板戏中,有两部是根据沪剧改编的,《红灯记》原来是杨浦区爱华沪剧团的作品,而《沙家浜》则来源于上海市人民沪剧团的《芦荡火种》。南京西路的花园公寓和沪剧《红灯记》有什么关系呢?一铭兄笑着解开谜团:沪剧《红灯记》的编剧之一、也是剧中鸠山的扮演者凌大可先生,曾是花园公寓的居民。1964年凌大可随爱华沪剧团赴北京观摩京剧《红灯记》时,还曾有一段佳话,一铭兄娓娓道来,倒也别有一番意味。


花园公寓住过多少名人?


《红灯记》的原作是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由沈默君、罗静创作。说起沈默君,我这里“望野眼”扯出去说两句。他早年参加新四军,曾是《南征北战》《海魂》的编剧之一,个人独力编写《渡江侦察记》,就这几部片子,足以名载史册。1957年他以右派身份下放到黑龙江北大荒军垦农场劳改,这一时期他收集了很多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抗战的故事,其中包括《红灯记》的故事原型。1961年沈默君“摘帽”,到哈尔滨搞创作,他借鉴了传统戏《赵氏孤儿》中“一家人都很亲、都不是亲”的戏剧关系,创作了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又名《红灯志》),发表在1962年9月号的《电影文学》刊物上。


沈默君

(1924-2009)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当时爱华沪剧团的青年演员夏剑青看到这则剧本后,将之推荐给团长凌爱珍,由该团主要演员凌大可和夏剑青合作,写出了沪剧《红灯记》的剧本。凌爱珍本人出演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母女则由袁滨忠和韩玉敏扮演。凌大可在剧中扮演鸠山,夏剑青的角色是交通员。当时上海另一家沪剧团:艺华沪剧团根据同样的故事改编了另一出戏《三代人》,由王盘声、王雅琴等主演,但就这个故事的改编版本来说,爱华沪剧团的《红灯记》影响更大,后来的样板戏《红灯记》是根据爱华沪剧团版本的基础上改编的,1965年《红旗》杂志发表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本,署名是:翁偶虹、阿甲根据同名沪剧改编。


沪剧《红灯记》剧照

袁滨忠饰李玉和

韩玉敏饰李铁梅

凌爱珍饰李奶奶

图片来自“国家人文历史”公号


背景介绍至此,要说回今天故事的主角凌大可了。1964年11月6日,沪剧《红灯记》剧组代表凌爱珍、袁滨忠、韩玉敏、凌大可、王育、徐德甫等一行,应中国京剧院之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由中国京剧院根据沪剧《红灯记》改编的京剧《红灯记》演出。幕间休息时,毛泽东主席在剧场接见了沪剧《红灯记》剧组代表。毛主席的太太特意介绍:这是爱华沪剧团。毛主席心情显然不错,用上海人的说法,开始发香烟了。发到凌大可这里,老实巴交的“小凌”腼腆地说:“我不会抽烟。”毛主席说:“你是真的不会抽,还是假的不会抽?如果是真的不会抽,那你比我好喽!”大家一阵大笑。


凌大可

(1928-1976)


回到家,凌大可被太太宋小琴数落了一顿:毛主席给你发香烟,你怎么可以“直接回头人家”,不抽烟不要紧,烟先拿着,回家留作纪念也好呀。宋小琴说得没有错,可凌大可就是这样一个耿直厚道的上海人,该是啥就是啥,该说啥就说啥,不会抽就是不会抽。1972年,爱华沪剧团和上海人民沪剧团合并,改名上海沪剧团,凌大可作为主创人员的《红灯记》功不可没。他又当编剧又当演员,积劳成疾,不幸1976年就因病英年早逝,只有48岁。他的太太宋小琴八十年代和滑稽戏大师杨华生结婚,那是后话了。


上海的弄堂深处

还有多少这样的故事?


最近我还写了

南京西路花园公寓:一个和临时房有关的故事

九一八: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请用上海闲话讲一声:欢喜侬

纪念吴贻弓,不妨看看他的博客“申江小吴”

杜月笙大管家万墨林和《描金凤》的治愈力

屋里玛丽的野乌蛋们,弄堂口开会了!

丽园路的弄堂小学和它的体育校长

我失骄杨君失柳

这一曲送给您

《我爱你中国》和《蓝精灵》

戏说“野狐蛋”和“阿诈里”

524团和谢团长,上海人从未忘记你们

梅西和巴萨的“吻别”

九十年代的卢湾区,那时你在哪里?

走进九江路圣三一堂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