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话里的墨墨、莫莫、陌陌,和抹抹……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2-05-05

因缘际会,认识了几位研究音乐的朋友,墨墨是我很尊重的一位。这位老兄真名叫蔡哲轩,籍贯广东的虹口上海人。“墨墨”的笔名不知从何而来,但他自己开设的公众号“墨墨亭子间”却是沪上喜好流行音乐的朋友必读的。墨墨笔耕不辍,去年出了本翻译著作《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今年再接再厉,又推出《林忆莲·野花》,港乐粉丝欢呼雀跃,纷纷抢购。不料快到年底,墨墨又转身在岳阳路新开的浣熊唱片店办了个“乐满中图36载”的展览,展出大量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进的原版唱片和磁带,更是引发一阵怀旧热潮,看着当年存下零用钱抢购的磁带:谭咏麟、徐小凤、齐豫、保尔·莫利亚、肯尼·G、玛利亚·凯瑞……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不少朋友眼眶湿了,不由轻叹一声:“爷青回”。


这些磁带里

有没有你的回忆


岳阳路浣熊唱片店

乐满中图36载主题展览

策展人:墨墨


今天聊墨墨,不为谈他的书和他研究的专业,而要谈谈他的笔名:墨墨。墨墨兄虽然是广东籍,却是上海出生上海长大,如假包换的上海人,彼此交谈,自然也用上海话。大家都叫他“墨墨”,用上海话说就是“momo”,好像没发现什么问题。墨墨和大家有位共同的好朋友王莫之,是上海的青年作家,颇写过几本有意思的小说,也研究流行音乐,可算是同好。最近王莫之在研究民国时代上海音乐家、写过《夜来香》《香格里拉》等传世名作的黎锦光,其钻研之深、采访之广,令我等职业记者都感到惊叹。有时候也有人把王莫之叫作“莫莫”,因为都是熟人,难免会搞错:同一个momo,究竟说的是小蔡墨墨,还是小王莫莫呢?“默默莫摸墨墨”,用上海话怎么说才算标准呢?


青年作家王莫之


其实以标准上海话的发音来说,把“墨墨”叫作“momo”实在是个错误。“墨”字在上海话里,应该读作“me”,说一个人肚子里有点墨水,或者说一个人的心态墨墨黑,不会有人说mo水,或是momo黑。但一旦说到人名“墨墨”,me就成了mo,大家习以为常,不以为意。要不是横空出世一个“莫莫”,也就是如假包换的momo出来,恐怕不会有人注意“墨”字的发音。或许有人认为这是上海话的沦落,我倒觉得未必。因为传统上海人不太会起“墨墨”这样的名字,名字本身是用普通话思维起的,所以看的、说的,脑海中第一印象就是普通话,然后再翻译成上海话,难免就用“文读”,meme也就成momo了。


墨墨真名蔡哲轩

他今年的新书《林忆莲·野花》


说起来,普通话里发成“mo”的字,在上海话中的读音还蛮有趣的。墨墨,莫莫,人们经常搞错。还有默默,一般也会读成momo,但其实也应该是meme。还有社交软件陌陌,用的人也都读momo,其实陌生的陌,上海话里的读音是m加一个类似英语but的u。陌生人,不会读成mo生人。但到社交软件这里,就又成了momo。一个有意思的词是抹茶,我曾问过不少朋友:上海话抹茶怎么读?大多语焉不详。很多人就用沪普“抹茶”蒙混过关。其实“抹”和“沫”的发音都来源于“末”,m加but的u。泡沫塑料,应该是泡末塑料,而不是泡摸塑料。抹茶,自然是末茶,但很少有人这么说,即使这么说也没人听得懂了。


“抹茶”日语发音まっちゃ

罗马字母注音maqtya

专门请教了广东的朋友

粤语中的发音也类似


语言一直在发展,口口相传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多朋友感叹如今小孩子不会说上海话,即使说也说不好、说不标准。但如果不考虑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一定要追求绝对的标准,未免“刻舟求剑”。毕竟上海话从晚清、民国到如今,变化已经太大了。要说标准,又以什么时代为标准呢?还是先喝杯“抹茶”默默地想一想吧……


《敢为人先:上海体育》

系本人今年撰写的著作


登录当当网、淘宝、京东

输入“敢为人先:上海体育”

即可购买

讲述上海体育故事

感谢读者朋友捧场


最近我还写了

江阴街在2012和2015年的一些片段

寻找大都市的竞技魅力

爱上评弹,就从《宫怨》开始

上海老街的题字和一堵待拆的旧墙

网红打卡地江阴街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各地方言开英文

黄浦少年路和少年宣讲团

在虹桥和北京东路感受上海少年陈逸飞

“南朝鲜”、全斗焕,汉城亚运会和八月桂花香

漫步苏州河沪西段,感受百年沧桑巨变

马桶琐忆·世界厕所日

德兴馆变身动迁办,草堂鸡门窗已封


关注“老周望野眼”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