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2万字:通用英语系“思变论坛”学习反思

通用英语系 科研琅玡榜 2022-12-05
编者按:2021年5月13日-1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邀请徐锦芬教授和张文忠教授做客“名家有约”之”思变论坛“,外国语学院共有109位教师于讲座后撰写并提交了学习心得。我们将在近期连续推出五个系部的系列心得体会,敬请关注!今天的分享内容来自通用英语系教师,总字数约22200字(略有修订)。欢迎全国广大师生在留言区互动留言,趣问秒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写则殆学习心得反思正文


“名家有约”学术活动X+2收获与困惑

通用英语系  董金娣

本次“名家有约”系列学术活动中,聆听了徐锦芬教授和张文忠教授的讲座、座谈以及观摩课,感悟如下:三点收获:1. 教研相长,知行合一 之前也听过“教学也是学术研究”的说法,一直不能真正领悟其内涵,聆听了徐锦芬教授的“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教研联动的外语教育改革与实践”讲座,感悟到,教学与科研的确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支撑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即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可以将科研做得有声有色。2.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讲座中,徐教授提到曾经因对某个数据结果的不确定性,反复查看实验过程,一遍遍检查数据,翻阅文献资料,直到确认实验过程和数据均无误,虽然多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收获了新的研究结果。作为业界大咖,在科研的道路上如此精益求精,令人动容。尊重科学,敬畏科学,科研的道路上容不得半分马虎,所有的成就都绝非意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 以生为本,思政育人女儿的评价“学生是亲人”是对徐教授的真实写照,从徐教授所谈的和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日常中,感受到她已将思政育人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润物细无声,这是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一直心之向往的目标,虽然目前还不能及,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两点困惑:
1. 聆听了张文忠教授的“依托项目英语教学与创新训练”的讲座,观摩了课堂,在收获的同时,反思我们大学英语A层次教学。作为前30%的学生,能力培养到一定程度,是可以进行项目式教学的。但最佳时间是何时,一年级的通用英语阶段、二年级的学术英语阶段,还是只要训练内容和方法得当,皆可?另外,如何跟课本内容有机结合,如何进行考核?2. 对于科学研究工具的使用,例如SPSS,目前只是掌握了凤毛麟角,希望能有机会聆听专家的系统教学。


“教学科研共同体‘思辨’论坛”学习心得通用英语系  付丽燕近四天的教学科研共同体“思辨”论坛终于落下帷幕,近距离聆听和观摩专业大咖徐锦芬老师和张文忠老师教学与科研的精心分享,收获满满,意犹未尽,累并快乐着。五点触动:1. 教学与科研是一个共同体教学与科研不是两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可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教研联动。而实现教研有机联动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勤思考、多实践、乐反思,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科研素材,用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实践,从而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和实现教师个人发展的双重目的。2. 勤思考、广阅读教研有机联动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勤思考、广阅读。前者帮助教师发现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初步的科研问题;后者帮助教师将科研问题清晰化,以便更好地聚焦,并建构理论框架,使研究过程系统化。3. 志存高远、学无止境
两位专家功成名就,依然坚持学习、笔耕不辍,不为名利,只为热爱。深更半夜、万籁俱静,依然埋头读书,潜心钻研;长途跋涉、奔波旅途,不忘阅读文献、批阅稿件。这种甘于寂寞、志存高远、学无止境、醉心学术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膜拜与学习。4. 规范意识和理据意识
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要有规范意识和理据意识,不能随心所欲。研究问题、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方案、数据获取、结果分析、论文格式、文章结构、文字表述、参考文献、附录材料,等等,整个研究的过程要合乎规范,有理有据。5. 事无巨细、戒骄戒躁学术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很多的细节和程序。做学术研究要戒骄戒躁、事无巨细,本着探究真理的原则,不断地实践和反思,遵循严格的科学程序,切勿敷衍了事、急功近利。两点启发:1. 阅读文献、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教学实践中要勤于思考,本着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目标,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思考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教研有机联动奠定基础。此外,基于教学实践的实证研究离不开广泛而深入的文献阅读。阅读文献有助于将教学实践中的想法具体化、理据化、体系化,进而指导后续的科研开展。2. 科研要讲求方法科学研究离不开方法的助力。恰当的方法可以使科研事半功倍。要不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助力科研能力的提升。
学习心得体会与反思通用英语系  冯晓梅收获:1. 教研联动,提升自我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学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传道授业、答疑解惑是一名教师的天职,但如果没有科学研究作为支撑,就会透着一股迂腐的气息,没有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没有对教学的研究与反思,这样的教学彷佛是一潭死水,既不能滋养学生,也不能滋养自己。要有沉下心来做研究、做学问的沉静和耐心。耐心足以对抗一切浮躁与功利,任何学术进步都不是命运的眷顾,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耐心之下的沉稳努力、持之以恒和潜心钻研。
2. 源于热爱,尽善尽美

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坚守自己的信念,以无限的热情、孜孜以求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快乐地努力,不断完善自我修养,也向学生传递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术观。遵循内心的原则,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严于律己、严谨治学,尽善尽美。
行胜于言,空谈无益。多读书、读好书,多学习、有底蕴。要有高度的思辨能力,不要盲从。所有的这一切都来自于终身的热爱和学习,来自于尽善尽美的努力并且乐在其中。3. 项目依托,个性学习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成才路上的引导者,要有新颖创新的方法,有严谨细致的方案,有合理高效的工作路径,自己先要做到用心和缜密。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新意识,做好教学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开展个性化学习的研究,努力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我提升。困惑:1. 如何在课堂上展示深度学习的成果?课下需要进行怎样的时间投入和内容输入?2. 如何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平衡细节与整体的设计?个性化学习的成果该如何评价?
教研联动,思变创新——外国语学院“名家有约”学习感悟通用英语系  武倩2021年5月13-17日,外国语学院有幸邀请了徐锦芬教授和张文忠教授来我校讲学指导,在聆听了专家的多场讲座与座谈、观摩课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两位教授有温度有情怀的人格魅力与不懈耕耘的科研精神。学习感悟总结如下:1. 德才双馨,以育人为本 之前曾多次听过两位教授的在线讲座,此次能近距离接触两位名家,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他(她)们的敬业与勤奋,要为人师先学做人!徐锦芬教授分享的一个个感人又真实的教学、生活案例,从她自己当年偷偷报考师范专业,到在课堂上偷偷塞给困难学生500元钱,一位博导的平易近人与温暖善良让我深感敬佩!

张教授在“英语教学论文写作中的理据意识”讲座中提及实证研究及论文写作中应有的意识:规范意识,决定意识,理据意识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意识,却是做科研的基础思维与意识。
2. 科研联动,以变求不变 徐锦芬教授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教研联动的外语教育改革与实践”讲座中指出,科研是最好的教学,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只有在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中不断上升高度,提升自己,才能不被新时代所淘汰。

是的,唯有自己积极上进,不断学习进步,持续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学术水平,自己主动去“变”,才能做到站稳讲台,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高校教师,不被淘汰,从而达到“不变”。

3.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在5月17日参加张文忠教授的观摩课时,我惊讶于张教授对学生的尊重与放手,老师与学生坐在一起,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整个课堂由Executive monitor来全程把控节奏,学生也都各自分工,担任不同的角色,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整个课堂活泼而有生机,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教师的点评精准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保护和提升。

在张教授的课堂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真正的看见与引领。

在此次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有自己的一点困惑与反思。

困惑: 

1. 同为以项目依托的教学,存在着天壤之别

张文忠教授在“依托项目英语教学与创新训练”的讲座中介绍了南开大学在本科生课堂中开展以项目为依托的英语教学,老师的科研成果和学生的学业进步都是硕果累累,收获满满。

我院大学英语一系A层次教学过程中由陈导带领,也开展了以项目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但作为教学团队成员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满足于完成了教学任务,并没有在教学和科研的融合方面有新的成绩,怎样可以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与科研结合,提升学术高度,发表论文,同时让科研反哺教学,形成良性循环,that is a big question。

2.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在个人的前期科研积累较少,研究方向也不是十分明确的情况下,确实需要从基础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起步,但怎样可以判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一个真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并开展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最终获得科研论文或成果?惟愿在做中学,在学中问,在问中提升自己,找到答案吧!

总之,此次两位教授入校指导的学习机会,让我更好地看到了自己在学术上的懒惰,在思想上的自我麻痹,在行动上的迟缓不前。我也知道,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时,我愿更好地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实现教研联动,思变创新,愿乘风破浪,未来可期! 


徐锦芬教授、张文忠教授讲座心得体会通用英语系  李金彩2021年5月14日至5月17日,对于我来说,是值得mark一下的存在。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之“名家有约”系列活动,邀请到了国内著名专家张文忠教授和徐锦芬教授。古人云:“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有机会跟国内一等一的教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习到他们对科研的执着,更深深地被他们对教学的全情投入所感动,自然更是收获颇丰。科研是对教学最好的提升。从小立志当老师,大学也读的师范,但是对教学的热情,对学生的喜爱却成为了自己停滞不前的借口。我对科研的态度是科研大量占用我备课的时间,教学科研无法兼顾。而徐锦芬老师的“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教研联动的外语教育改革与实践”让我真正明白了教研相长的道理。科研是对教学最好的提升,学生和老师都能从科研中收益。教学中处处是科研。作为一个研究生读的教学法方向的老师来说,做科研一直是硬伤,没有研究方向是通病。而徐锦芬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扎根教研,从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中提炼科研主题,做深做精。听完报告之后默默地下载了徐老师的多篇教研论文,即刻开始学习研究。我之前从未想过教师情感、教材中的文化自觉、课堂同伴纠正都可以作为科研对象。确实,教学中处处是科研,这个观点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做深做精是科研的必备要素。蜻蜓点水式的科研根本无法立足,通过海量的文献阅读,打造错综复杂的知识体系,形成精准的科研思维,掌握地道的学术语言,这些都是科研必备的技能。但最重要的是对科研的求深求精的态度,无论什么样的研究课题都要追根溯源,言之有据,聚焦核心要素,真正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方能体现科研的价值和意义。两位教授在科研中注重深挖,这种探究精神非常值得学习。这次的学术活动解决了关于科研的最基本的三个问题:为什么做科研?怎么找到科研切入点?做科研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生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机会,自己没有提高,误人子弟也是既有的事实了,尽管自己百般否认。踏踏实实静下心来,从认真读学术书籍开始。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通用英语系  吴易曦这几天聆听了徐锦芬教授和张文忠教授两位大咖的学术报告,受益匪浅,下面简单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1. 向大师学习,做高效时间管理者徐锦芬教授谈到了自己做科研的心得体会,深深令人震撼。如此高龄依然笔耕不辍,抓紧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如饥似渴的读书研习,令人肃然起敬。大师成就的背后离不开精细的时间管理理念,渗透着点点滴滴的生活和学习智慧,不愧为高校英语教师的楷模,工作学习两不误,同时教育孩子的理念也非常令人赞许。学会平衡生活与工作,是做好科研的基础。2. 开展科研活动,需要完善的知识结构
听完两位专家的讲座,深知科研不易,但也不是不可触碰、讳莫如深的领域。但要想开展科研活动,不但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一定的跨学科、跨领域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各方面完备的知识,深知自己所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因此,以后要更加注重读书的选择性和宽泛性,掌握具体的研究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平时上课我往往只注重教学,而忽视了科研,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备课和课堂教学上。因此,既没有科研兴趣,也没有科研意识。然而,面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管理体制的新变化,必须完成由“教书型”教师到“科研学者”的转变,把科研看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科研兴趣,增强科研意识和自信心,还应注意不要被动地将科研活动当成评职的必备条件,而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切实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要发展科研能力,仅靠增强科研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积累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向优秀教师学习,并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坚持阅读专业书籍,通过杂志期刊或电脑网络等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储备更多的专业知识资源。此外,科研能力的发展还离不开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必须了解诸如语言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开阔眼界。两点困惑:1. 张教授的项目教学法的示范课,展示了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培养模式,不知这种教学模式能否也适用于公外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课堂时长限制,学生本身语言基础水平等因素是否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2. 科研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去寻找新的科研增长点?自己寻找的研究点往往因过于宽泛而难以进行微观把握。
做好教学学术,推进教研联动
通用英语系  杨芳张文忠教授和徐锦芬教授的讲座,如同打开了一扇门,通往教学与科研的门。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达成学生的学习成果。1. 明确培养目标结合国家、社会、学生的需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当今社会,大学教育应围绕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际,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是新型人才所必备的能力。研究证明,合理组织英语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围绕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师选择恰当的学习材料,选择有效的线上、线下学习活动。
2. 提高创新意识作为教师,不应只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应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创新意识,才能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新型人才。3. 推进课程思政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提高课程思政的意识;此外,在教学中挖掘思政因素,结合教材有机地融合并补充思政教育的素材,做到润物细无声。4. 做好教研联动把教学与科研视为一个整体。教师要基于课堂内外自然环境,对存在的困惑进行科学反思,对获取的素材进行例行分析提炼,即把握“时间—反思—学习—再实践”这一基本环节。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促使教学与科研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均能得到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困惑:1. 大班上课,如何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就感?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如何开展课堂活动,才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兴趣参与?特别是大学英语B层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用简单的课堂英语授课,还有不少学生听不懂,成绩没有明显提高,学习就更加缺乏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2. 如何协调学生个人需求与整体教学目标?对于大多数B班同学而言,英语学习就是为了通过眼前的考试,或者未来的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英语考试。虽然这些考试考查学生的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但学生更需要的是应试能力。而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学生的功利性使其对相关教学活动、学习任务不积极,教师的教学就难推进,又形成一个不良循环。
徐锦芬、张文忠教授讲座心得体会通用英语系  韦超一、收获1. 在教改设计上,一定要提前做好设计,杜绝马后炮。不能做的是:先把各类数据收集上来,根据数据进行教改设计。要做到的是:一定要掌握主动,认真严谨地做好设计,根据计划一步一步推进。2. 做学问要心无旁骛。“认真工作的人永远年轻”这一点在徐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人眼里枯燥的科研,徐老师却甘之如饴,把科研工作培养成兴趣,取得成就的同时,带来极大的职业满足感。3. 不断看书学习。两位专家都表示,高产的成果是需要扎实的输入做基础的。特别是徐锦芬老师,在疫情期间,能够高产六篇论文,这取决于她平时认真严谨的做读书笔记,有了这些做基础,才能产出让人惊艳的各类成果。
4. 大胆推进教学设计,小心谨慎搜集科研资料。通过观摩张老师的示范课,可知大学课堂的授课方式、师生的互动可以有无限可能,同时结合徐老师的科研精神和科研方法,要认真设计课堂模式,掌控各类变量,精准输出,才能将创新性的模式提炼和总结,变成可以发表的成果。
二、困惑1. 结合这段时间所听的讲座和观摩的示范课,让我了解到教学改革、教学上的科研有非常多可以着手的点。但是正是因为有如此多的点,反而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因为有的选题自我感觉会很良好,但实际上已经过时,所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进行选题是一个首要的难题。2. 在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处理数据所需要的各类辅助知识,如如何使用专业软件SPSS也是现阶段感觉难以把控的地方。
张文忠教授讲座与观摩课给个人的3条收获+2点困惑通用英语系  李晓春有幸聆听了张文忠教授为我院师生做的“依托项目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讲座,并现场观摩了他的公开课,深有感触,在此厘清我的观后感,写一写我对张教授的讲座与观摩课的三点看法和两点启示。收获:首先,讲座中,张文忠教授对“教”与“学”的互动性阐释是能够启发听众对critical thinking的思考的。对比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在语言类学科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者说,属于高中时期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一是缺乏思辨力的训练;二是欠缺创新能力的培养。张教授明确了创新的定义,即发现新形势新证据、运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要学会创新,就要破除“创新非凡论”,让创新成为教与学中的常态。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及时做好归纳总结,把握好学校提供的专业实践机会,也可依托项目培养,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信心、自主性和独立性。其次,张文忠教授对国内外语言方向的依托项目教学的介绍也让我受益非浅,了解了前沿研究中该领域的基本模式及步骤。对于以后培养自己的学术创新能力,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学术实践,都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第三,张教授对个性化学习的实践性阐释,在观摩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的配合表现完全超出我们平时上课时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虽然平时我们也经常采取让学生自主合作,互助性学习的方式,比如利用小组讨论、个人汇报、合作演讲等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活动,但是收效甚微,学生不易沉浸在创建的假定情境中,对提出的课题也缺少兴趣,或者知识储备不足难以进行有效互动。这些在张教授的观摩课上都不成为问题,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另外是张教授的讲座与观摩课给我的启示,也算是两点思考。困惑:第一点,针对课堂教学实践,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单纯的在课堂上设定学生的position与responsibility,是否就能让学生自觉适应情境互动所需的角色要求,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第二点,英语教师现在的共通问题,往往是对教学实践的兴趣远超对二语习得和教学理论的兴趣;想不断改进实践但常受阻于理论提升;观察、思考、写作缺乏深度和系统性。那么除了在聆听专家的讲座中挖掘别人已有的经验,如何做到持之以恒地打开自己的思路、积累经验基础、深度挖掘并论证选题,并在客观条件受限的前提下,比如教材内容及测试方式的选择均有限时,将自己的科研所得有效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同时获取更完善的教学数据以资进一步的科研发展呢?这些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讲座讨论以解惑并分享经验体会。
“教学创新设计论坛”学习心得通用英语系  展伟伟2021年5月14-1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主讲的学术讲座和观摩课。连续几场讲座和现场教学观摩,既提高了自己学术研究意识,也丰富了自己对教学工作的认知。我的心得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我对外语教学的认识:做有心、有信心、细心的教师。徐锦芬教授的“高校学术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讲座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她从自己的学生生涯谈起,并讲述了她坚定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信念。提到自己主动带英语水平较低的班级,如何扭转该班级对大学英语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这些都说明,在学业面前,没有差学生,只有勤奋的学生和善于钻研、寻找出路的教师。同时,徐教授既有本科生,也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徐教授可以把不同类别的教学实践当成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素材,从而发现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来自南开大学的张文忠教授的在综合楼A517的教学观摩课则是更直接的例子,能够“亲临”教授的一线教学现场,对普通教师的我,是一场开阔视野的经历。 邀请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活动,进行语言训练和思辨,在外语教学案例中并不是新鲜的做法,但是张教授的实景教学给了我更多的新鲜感,那就是张教授的“细心”,细致入微地点评学生活动的每个环节,观察每个学生/角色,记录并当堂给予学生反馈。众所周知,教师反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手段。其次,我对外语科研的认识:实践教学一样可以做科研和科研是有其自身的方法论的。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忽视教学实践里的现象,徐教授的讲座却激活了教学实践里种种现象,这么多现象,都等待着我们一线工作者发现其规律,寻找其解决办法。也许我个人所欠缺的,除了理论知识外,还有教学实践的“刻板化”认知。 另外,张教授从论文评审专家的视角讲述了怎样成为一名有方法论的研究者,从论文撰写的具体事宜如选题、文献阅读、文献参考到数据的分析,再到投稿和回复评审都诸多环节的主要事项,这些都有明确的、系统的方法和流程。困惑:1. 文献阅读如何做到批评性分析?依然觉得团队力量是最有效的,需要团队负责人像导师一样指引着我“走完、走稳”一个科研项目的全过程。2. 理论学习和研究方法/工具学习,该如何平衡? 
徐锦芬、张文忠教授讲座心得体会通用英语系  周惠玲5月13-17日,外国语学院邀请到了南开大学的张文忠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徐锦芬两位专家教授来校讲座,专家们的发言条理清晰,生动有趣,时常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例,使道理深入浅出,渗透人心。通过这几天的集中讲座,我拓宽了视野,领悟了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收获颇丰。1. 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徐教授的两个讲座为“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教研联动的外语教育改革与实践”和“高校学术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均突出了时代感。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也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就意味着,新时代背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和优秀的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充电、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真实的现状相结合,针对课程,找到合适的有效的教学模式。2. 严谨的教学和科研精神张教授的“英语教学论文写作中的理据意识”讲座让我深刻地看到了名家严谨的治学精神。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精神。求是,就是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寻找正确的结论。教师在求知和传授中,对一个音、一句话、一个地名、一篇史料、一个原理、一个结论,都要认真查索、准确无误。在论文写作中,如果引用文献,一定要寻根到底,准确无误。不过,也存在若干困惑。比如,徐教授说教师要有激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我感觉在上大学通识英语时,虽然精心备课,上课时也情绪饱满,但是学生很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再比如,对学生的提问,不要设置简单的yes/no的问题,但是课堂上也有学生连这种问题都不回答。
沉浸式学术盛宴的思与问通用英语系  王晶这几天学院安排的几场精彩的学术盛宴虽然让人目不暇接,但也正是这样的高密度和大强度的输入,让我对教学有了新的思考。真是感谢院长和书记的良苦用心和精心设计。感想与收获:一方面,最大的惊喜来自张文忠教授的教学观摩课。“道理都懂,却仍过不好这一生”——确实,理论上的知识在实际应用在课堂教学时,总不那么得心应手,信手拈来。通过沉浸式的观摩,我对张教授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无奈很难找到兴趣与英语学习的结合点。英语学习的兴趣驱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技能取向,以感兴趣的方式学习,把兴趣变成特长;另一种是知识取向,即通过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的学习不一定学不好英语,但学习过程会比较枯燥,也难以建立信心。对此张教授提出,基于兴趣的记忆是用心学习,可以对抗遗忘;基于兴趣的使用则是自发的活学活用,可以弥补语言环境的不足。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身份意识,比角色扮演更进一步让学生自主地寓教于乐,不但学生能够互相学习,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尤其是time manager,presenter,host,interest observer,learning mate和question master的分工以及轮换,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和责任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何愁难以调动?张教授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和研究者。通过耐心的引导,有效的指令,合理的分配和幽默的语言,让我如坐春风,沉浸在这场“表演”中。两点疑惑:1. 对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的混合型班级,人数较多,不能达到小班教学的要求,不光每个人学情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是否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各个参变量有机调配,以某个切入点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2. 之前只对张教授提出的“赋权增能”的理念有所耳闻,这种以“兴趣驱动、角色轮值、权利赋享、责任锚定”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如何在石油高校的氛围中“接地气”,并且有特色,大概还需要时间和实践让我们将日常教学中的零星感知归纳成可操作的体系。那么,是否能组成团队,教师也按照兴趣,有不同侧重分工共同完成教学?只有这样,高校英语教师才不至于与时代脱节,被学生嫌弃,真正践行好国家与社会赋予高校英语教师的时代使命与育人任务吧。
徐锦芬、张文忠教授讲座心得体会通用英语系  张梅雪聆听了徐锦芬教授与张文忠教授的讲座、座谈及观摩课之后,收获如下:1. 了解了学术英语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国内外学术英语的研究概况、学术英语未来的发展方向。之前对于学术英语的概念及研究比较模糊,认为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学术英语没有突破的方向,听了徐锦芬教授的讲座后,才觉得自己的想法非常狭隘,如坐井观天的青蛙。同时徐教授的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学术英语结合的契合点。2. 张文忠教授的观摩课将小组学习与产出导向相结合,令人耳目一新。“做学用合一:八•五•五”的自运行课堂模式,在学生分组的基础上,把课堂角色具体化,即执行班长、教师、主持人、展示人、提问员、兴趣观察员、学伴、时间管理员,使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并在课下的准备中收获知识和能力。这种课堂模式以产出为导向,对于我自己的课堂安排和小组活动组织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同时,对我目前的研究项目“基于探究社团体系的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模式研究”也有很大的启发。
3. 徐锦芬教授对于我院刘媛媛老师商务英语课的点评让我学到很多。上课的习惯性动作会影响课堂效果,例如上课时身体应稍微前倾,不能把手背在身后,前者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而后者则会使学生与老师产生距离感;再如,一些只用回答是或否的问题,最好课堂上不要使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没有作用;又如,在课堂导入时,可以用贴近学生生活又与课堂主题相关的话题,学牛仔的制造时老师可以特意穿上旧牛仔裤向学生展示,再逐渐引导导入学习主题。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一定注意课堂的每个细节,包括老师的习惯性动作。徐教授的点评让我意识到自己上课时的不足,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并思考如何提升自己。两点困惑:1. 对于英语水平相对较低、且人数较多的课堂,如何做到以产出为导向的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分层次之后,B层次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对较低,尤其是口语方面,以产出为导向的口语任务,学生的完成总是不尽如人意,有时非常敷衍,一方面是学生的水平确实有限,另一方面,学生没有用英语表达的欲望,自信心非常不足。所以,学生还是习惯于以记课堂笔记的输入式学习,所以如何在水平相对较低的大课堂,做到以产出为导向还需要深入的思考及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堂组织。2. 在研究方法方面,对质性研究始终存在疑惑。质性研究是不是主要应用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话语分析的研究领域,对语篇的质性描述或阐释,属于质性研究吗?这个问题问过不同的专家,答案是不一样的,希望之后院里可以安排有关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及其关系的相关讲座。
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之"名家有约"通用英语系  张青华在过去一周,认真聆听了张文忠教授和徐锦芬教授为我院教师量身打造的四场讲座,参加了两位教授的座谈,观摩了张教授的示范课,参与了徐教授的评课活动,场场不落,自己也感受颇深,受益匪浅。1. 需求分析是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材建设的起点或者基础。没有分析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使用语言的环境及其学习语言的意图等,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材的编写都是空中楼阁,难以落地。
教材就是这样的例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们会发现有的点确实和学生的实际有些偏差、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学生对材料不感兴趣,老师上课特别被动,活动进行不顺利。2. 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息息相关。二者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同属于大学英语整体课程体系,共同构成大学英语总体教学目标。作为通用英语系的一员,心里一直惴惴不安,担心被边缘化,徐教授的讲座肯定了通用英语的位置,让我放下了心中的不安,认真投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为将来的学术英语学习做好准备。3. 新时代对教学和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教研联动势在必行。灵活运用教学反思,方便快捷地发现教学中的科研点。徐老师手把手地教授如何运用教学反思和一些网站资料,我感觉科研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多思考、多观察,找到研究的真问题,真正地去做研究。4. 润物细无声地植入思政教育,避免说教式。思政不仅仅是政治认同,还有家国情怀、文化修养、法制意识、道德修养等。5. 国际外语教育正经历三大转向:社会转向、多语转向、积极转向。6. 教学论文写作中重理据。提出研究问题、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方案、选择或者编制数据收集工具、选择数据分析方法、得出研究结论等等,研究的每一步都需要理据。7. 论文写作需要有规范意识。任何一篇发表的论文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果,作者也能借此脱胎换骨,走上规范的写作之路。8. 师生同频。徐老师从自身教学举例说明如何做到师生同频,拉近师生关系,让彼此隶属同一话语圈。疑问:关于依托项目英语教学模式1. 依托项目英语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我校的大一B层次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大一B层次学生中开展项目教学具体如何操作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三合一,即提高语言能力、学习项目内容、提升思辨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考虑到自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不强,学习英语的目标多为通过期末考试和四级、六级,在英语学习中,考前临时抱佛脚,不注意听说练习,即便参与项目活动,很少能达到预期目标。2. 项目教学模式适合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还是比较适合单独开设的以培养学生思辨或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某一门课程?不可否认,项目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但是一个学期一个项目,并且项目的选题源于兴趣,“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其他学生聆听同学的项目的兴趣如何激发?
X+2 收获与困惑通用英语系  穆莉萍上周接连几天的讲座与观摩,于电光石火间,给我以触动。曾经教学过程中的些微感受,曾经仿佛在黑暗中不知方向的摸索,在这些时刻有了回应。于是我慢慢捡拾起这些收获与困惑,以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所长,有所用,有所效。 收获:1. 我们的理念应该是实时更新的,切忌固化而不自知。我们是在为未来而做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人,而不是我们自己的等比复刻。2. 对学生的教育应为“全人教育”。大学课程中,大学英语是应该发挥出这样的能效的。通过项目,我们要激发出学生的内驱力与潜力,从而实现各种能力发展的正向反馈与交互。 3.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考量。教学呈现出一种新形态。学生可以为师,老师也未必总能知其道。而老师要做的是为学生搭建起这样一个互动学习分享平台,让学生有获得感,剥离学生的惰性心态。 困惑:1. 如何做好课程各环节、各主体的衔接融合,打造出良好教学生态。老师们的观摩课固然有其闪光点,但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材建设怎样能慢慢趋近于理想?混合式教学与项目式教学能实现怎样的耦合以更大地发挥成效?2. 对尚未达到一定语言输入量的公外本科生,为保证教学效果,是否需要或需要怎样的先导课程?这样的培养模式又跟我国既有的能力量化模式或考试怎样接轨?3. 对学生的测评如何能更为合理?自己仅是有感而发,想到的都比较粗浅,还需要更多的学习与思考,然而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总是一点微末之光,也希望能发出一份热。继续求索。
徐锦芬、张文忠教授讲座心得体会通用英语系  牛力维5月13-17日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之“名家有约”活动,认真聆听了来自南开大学的张文忠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徐锦芬教授的讲座和座谈会,受到很大的启发,以下是我的重要收获。收获:1. 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思辨能力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辨析能力。针对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辨缺席现象,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教师应该多以启发式和项目式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在张文忠教授的观摩课中,我深刻体会到,一个项目的设计需要教师在课前把准备工作做到位,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且进行深度思考。学生基于项目要求进行课前准备和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也鼓励了学生的开放式审辨思维。依托项目的学习是以始为终的学习。2. 教师做好教研联动新时期网络大数据技术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赋予我国高等教育生态以全新的特征,就教师而言,如何在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时代提高英语教学能力,如何理性反思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如何将教学经验理论化,都要求教师具备将教学与科研融合的能力。反思是教研联动最直接的途径,教师应不断进行反思教学实践,比如写教学日记,进行教学对话,教师间互相听课观摩,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以上这些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都要基于客观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阅读新的理论,与自身的实际教学情景相融合。研究是一个过程,并且要聚焦,要有理论框架做支撑。3. 将积极情感视角融入到外语教学中随着积极心理学在各个学科中的研究应用不断扩展,许多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开始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二语习得的情感研究中,积极情感视角不仅对于教师进一步探究、处理二语学习过程中复杂的情感因素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还有利于我们重新审视认知视角霸权以及负面情感研究偏向,从而以更全面复杂的视角重新建构应用语言学理论。积极情感还有利于学生拓展看待事物的视角,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吸收语言资源,教师可通过观察在教学中做出调整,从而激发学生理想二语自我的积极情感。两点困惑:1. 学习倦怠问题学习倦怠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体验。学习者学习兴趣的降低或缺乏,自我效能的降低,将导致情感耗竭现象。这一现象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着消极作用。2. 学生口语能力的科学评估口语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制定一个能客观、公正、全面衡量口语能力的评分标准? 专家讲坛(徐锦芬、张文忠教授)反思通用英语系 张宁周日上午孩子自己在家,饭点时我还在单位,无奈下只好通过手机遥控的方式教他做饭。没想到,饭菜极其成功,孩子没烫到,自己吃完饭,收拾好厨房,按时午睡,还给我在锅里扣了饭。结合我听的徐锦芬和张文忠两位教授的讲座,我想到了如下:1. 教学生就像带孩子,老师或妈妈要大胆放手,勇于让他们实践。张教授提到的项目式教学,我最大的顾虑是,这个事情我没试过,如果把项目布置给学生,学生完成效果不佳,影响课堂效果怎么办。学生或孩子还没畏难,老师或妈妈已经束手束脚,瞻前顾后了。2. 线上线下教学能够很好地利用碎片时间。之前我曾手把手(线下)教过孩子切菜做饭,关键时刻辅以手机(线上),孩子就能安全、成功地做出饭菜。学生也是一样。线下课堂学习,线上复习测试,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学习效率就能呈指数级增长。3. 教育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孩子们的天赋,教育者或父母自身的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院长说过,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在座谈中两位教授也反复提到教师科研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是破解堵点、解决痛点的关键。观摩了张文忠教授的示范课后,对他提出的“赋权增能”理念,我还有疑问。疑问:1. Brunson提出“赋权增能”的三阶段的课程构建,理论输入、结构和非结构学习体验和反馈。在反馈阶段中,如写作任务后进行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教师评价进行顺利,但在生生互评中,学生轻视同辈评论或不认真对待生生互评,怎么办?2. 赋权增能理念中,学生承担“展示者,学习者,共建者,评价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并赋予相应权利和责任,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如何分配角色和权利?教师眼中的因材施教会不会招致学生的“教育不公平”的指责?3. 除了翻转课堂外,还有什么信息化手段能用于“赋权增能”的课堂设计中?4. 国际上,最新的赋权增能理念是什么?能否推荐一下相关书籍?
收获满满、困惑尚存——名家有约心得体会通用英语系  王建敏2021年5月13-17日,我有幸聆听了几场徐锦芬和张文忠两位外语界泰斗级人物的讲座,参加了张文忠教授的观摩课。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觉收获颇丰、感想颇多,总结为几点如下:1. 要时时刻刻牢记和践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一条让人永葆知识青春的至理名言,尤其是在政治、经济、科技、信息技术等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个大学教师,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科技知识、信息技术以及了解掌握教育等领域的相关知识是至关重要的。2. 把教学和科研很好地结合起来,教研相长。作为大学教师,我们不仅要做好教学育人的工作,还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把自己的研究项目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3. 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思维。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尽量增加头脑的思维视角,获得更多的教学设计创意。要积极探寻教学的新方式,开发教学的新素材,发挥素材在教学中新的作用,设计新的教学活动,挖掘新的教学内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4. 不断反思并形形诸文字。鞭策自己并以岗聘等事情逼迫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工作,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困惑:1. 由于工作时间较长,自参加工作之后主要专注于教学工作,科研方面非常薄弱,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对外语教育的前沿知识了解不是很多。在此基础上,很难写出高水平的论文,更不用说申请到高级别的项目。应如何快速地找到一个有研究前景、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收获是一件令人非常困扰的事情。希望能在以后的相关活动中能得到专家们的答疑解惑。2. 大学英语教学与英语专业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大学生的层次也参差不齐,目前在不断压缩学时的状况下,如何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能有大外的专栏。 收获及困惑通用英语系  王芳为期五天的专家讲座与观摩课带给我深深的震撼与反思。从徐锦芬教授、张文忠教授的讲座中,我不仅看到了他们的学术魅力,而且看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收获:1. 徐教授讲到学术英语的教学方式及研究方法,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也曾经教过学术英语,感觉文章难度较高,因为学生的水平问题,吃透这些文章很困难。徐老师提到,在教授学术英语时,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教学方法都要根据学生水平采用。这让我很有共鸣。现在学术界貌似在批评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不够创新。可是,当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低时,又怎么能够只是关注课文的宏观写作方式和风格,而忽视词汇和语言呢?我觉得徐老师说的要依据学生水平进行选择的话是非常负责任的,因为徐老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是来自课堂。2. 徐老师提到她的课堂实证研究要进行很长时间,有的甚至要一年以上,同时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还要收集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这让我很惭愧。我总想能尽快出成果,不能静下来、慢下来、沉下来,总是在抱怨自己的无能,羡慕别人的成果。殊不知,徐老师这样的大家也是要耗费大量心血才能出成果的。徐老师还提到她熬夜写论文,陪孩子时间太少等事情,从徐老师的话里可以听出徐老师的愧疚,可是徐老师还是尽可能将家庭事业进行平衡。这也给了我指引,让我能够在家庭和事业之间达成一定的平衡度。3. 张教授的观摩课让我看到了知名教授的风采。一直渴望能够向其他老师学习上课方法,总是感觉自己的上课方法需要创新,张教授的观摩课正好给我提供了这样的珍贵机会。在两节课中,张教授让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而且用角色分配及互动的方法避免其他同学走神开小差。每个学生的积极投入让整个课堂实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目标。张教授对每一个人的点评精准,同时又提出了改进意见,让学生能够跳一跳进而学到新东西,实现了i+1的目标!听了张教授的课,我觉得我也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困惑:1. 如何找到适合学生的新颖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虽然努力地在实践不同的教学方式,不断向其他老师请教,但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学生上课走神、没兴趣等事情常发生。如何能够用科学、有趣、新颖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心,提高上课效率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2. 在科研方面,自己也一直想写出论文或申请下项目,也确实在努力。但是论文水平或项目书水平就是达不到期刊的要求。怎样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一直困扰着我。论文和项目的选题是重中之重。究竟什么样的题目是被认为有研究价值的呢?有什么样的衡量标准吗?
徐锦芬、张文忠教授讲座心得体会通用英语系 孙秀丽收获:1. 对张文忠教授的教学观摩课把English learning, interest development and role 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留下深刻印象。授课过程中学生time manager,presenter,host,interest observer,learning mate和question master的分工以及轮换,帮助学生建立身份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调动。反思自己的教学,以后需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设计上多下功夫。2. 徐锦芬教授科研和教学联动,完美融合,堪称楷模。从徐锦芬教授的讲座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不仅是位高产的学者,同时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学生充满了爱。徐教授把科研工作培养成兴趣,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取得成就的同时,带来极大的职业满足感,令人敬佩。困惑:张文忠教授在“依托项目英语教学与创新训练”讲座中,详尽地对项目式教学的理念以及具体的做法进行了介绍,收获颇丰。但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班级学生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学时压力大,如何进行项目式教学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学术周末随感通用英语系 任杰超13日下午14:30的”名家有约”活动是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所做的讲座“依托项目英语教学与创新训练”;14日上午346座谈会,我提交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小组活动的有效性”的题目;14日下午14:30的”名家有约活动”是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所做的讲座“高校学术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16日上午8:30在南教107举办外国语学院教学科研共同体"思变"论坛,邀请徐锦芬教授做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教研联动的外语教育改革与实践”讲座和张文忠教授做 “英语教学论文写作中的理据意识”讲座;17日上午,徐锦芬教授评点刘媛媛老师的“商务英语”课,张文忠教授观摩课。学术周末适逢学校运动会,照例是凄风冷雨,但是学习热情更高涨,何惧风雨狂。边听讲边思考,尽量使收获最大,终是囿于自己的短见,不能得其真髓,记录随感一二。1. 理论应与实践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活动比较丰富,但是缺乏理论的提炼和总结,活动多是依据自发的经验,未有适当的理论依托: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才是合格的教学。应当是先有实践活动,然后理论总结,再利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使之更加有效,更好地解决普遍的实践活动。2. 小组活动设计应精细而具体。小组活动的设计要更精细化,每个成员都要有具体明确的任务,全体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事件,可大可小,依照目标而定)。成员间权力与机会的相对均等使得成员间学会分享和协作,能加强交流,能促进理解和信任,在做事中学会做人。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学生在他人的展示汇报过程中,既要用心倾听,又要能够概括他人的要点,还要能够对他人的工作做出自己的评价,优点缺点各是什么,怎么向他人学习,怎么改进他人的缺点。学会精准评价别人的观点,是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4. 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要非常清晰,并可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作为大学英语,一年级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每学期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每堂课的微目标又是什么,这些在任课老师的脑袋里应该是清楚明确的。用目标指引每学期、每单元乃至每节课的规划和设计。课程活动的编制应该是系统的、多模态的呈现方式,目标又是层级分明的、具体的、可行的,课程建设才成体系,教学才有章可循。
5. 语言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任何课程设计的最终落脚点都是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语言能力就是学习效果的最终目标,也是测评的最主要对象,这是贯穿到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的。如果不能达到预期的语言能力目标,就是失败,无论过程多么丰富,氛围多么热烈。我的教学活动应该以此为标准,我本人应该对此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始终把握住这一点。6. 语言学习可以人机互动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不能取代师生间的直接交流。教育的对象是人,实施者也是人,师生间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永远是教育最根本的活动。7. 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这是毋庸置疑的共识,但是,改革的动力应该来自学习者和教师的教学需求,而非教育行政管理者或者教学管理者的需要。一项改革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取决于学生和教师是否在教学改革中发挥应有的能动作用,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全面的总结,并勇敢地做出理性的反思。十分欢迎像这个周末这样的教学研究讲座和指导,有理论高度,又有具体细节的接地气的批评和指导,这都是我最能获益的好形式。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我本人都欠缺,都亟需从这样的活动中汲取营养,使本人受益,也使我的学生受益。这也使我对教学工作更加地devoted。

收获、反思与困惑通用英语系  王华琴2021.5.13-5.17听了徐锦芬和张文忠两位教授的讲座和观摩课,就课外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课外合作学习是我近几年一直坚持的做法,但困惑是部分同学(尤其是能力较弱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听了徐锦芬教授的讲座“高校学术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和张文忠教授的示范课后,受到了一些启发,得到一些灵感。收获:1. 合理分组,协调优秀生和能力较弱学生(虽然大学英语B班的优秀生不多)。2. 小组人数不宜过多,4人为一组,每月轮流当组长,实行奖罚制度(比如采取鼓励或扣分的方法)。 3. 及时抽查与反馈,给与公正合理的评价,加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教育与指导。4. 给与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学会”转向“会学”,不仅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而且改变了英语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动机,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自主。困惑:1. 科研就是最好的教学,这一点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教学和科研如何高度结合且如何把自己的教学实践转换成科研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2.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告诫自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观念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现在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成功,作为老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成功的机会,而不能保证你的教育会使他们人人成功。
X感想+2点困惑——有感于两位教授亲临石大指导通用英语系   蔡宏武5.13-17日华中师范大学徐锦芬教授和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亲临我校进行了为期5天的教学和科研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对徐锦芬教授感受最深的是,她不仅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不仅讲好了大学课堂也登上了科研殿堂,她于书本中学习科研,于生活中敏感科研,于教学中洞见科研,于淡泊中修为科研,难怪腹有诗书气自华,心系学生人敬爱,情满家庭福气多,胸怀祖国贡献大。实在令人可亲可佩!对张文忠教授感受最深的是,他在论文写作中以苦为乐的精神,求真求实的态度,在论文修改中孜孜不倦的坚持,精益求精的执著,令我由衷感叹他的颇丰硕果无不是源自于他辛勤耕耘的结果。两位大咖激励了我的科研热情,接下来就以他们为榜样,潜心教学搞科研,虽苦犹乐做文章。困惑:一是学历不高而年岁渐高恐无师傅敢收留弟子,读博的勇气遭遇年龄偏大和成果偏无的尴尬。怎么办?当然考博的前期成果肯定是要自己先备好。二是文科出身的我,对定量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等感觉难度较大,希望能有这方面的专家来校面授机宜,让老师们在定性和定量综合运用中得心应手,助教学、科研、论文一臂之力。
徐锦芬、张文忠教授讲座心得体会通用英语系  顾丽娜这周紧跟大步伐,认真听了徐锦芬教授和张文忠教授的讲座和座谈,收获如下:1. 深刻学习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深化科研,不仅激发了我的科研兴趣也习得了具体路径。两位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了科研和教学联动,完美融合,激起了自己在教学中提炼,在科研中进步的兴趣,让自己实现螺旋式进步。从以前写教学反思到当下要求自己在一定科研高度上写教学反思;从以前设计课堂活动到当下有目的、成体系地设计课堂活动,相信假以时日,会带给我质的改变。2. 自己的科研在研究视角和论文写作规范方面,收获颇丰。我科研薄弱,是从毛院长到来才开始平时坚持论文阅读。两位教授的讲座提供了当下新的研究视角,给我很大启发。同时,两位老师课件中信息整理方式,话题陈述方式都很具研究规范性,张教授关于论文非常具体的理据标准,确实能够帮助自己的论文写作输出。 3. 教学方面,徐锦芬教授听示范课后的点评具体、精准、高级,让我收获颇多。我习得了课堂活动目的明确、相应反馈、有层次、有维度等具体课堂活动组织方面的经验方法,同时也在课堂教学思维培养上收获具体方法及思路,给我带来的改变是课堂活动设计及组织更有目的、有条理、成体系。同时徐老师对于课堂情绪情感因素的具体做法,让我有更多的反思和改变。两点困惑及需求:1. 个人对于具体研究方法,如实证法和个人感兴趣的实验法,缺乏更有体系的认知和更规范的使用技能,即研究方法的使用不够高级或不够规范,个人会加强这方面学习。2. 论文阅读和写作继续着,但自己仍然没有确定下来自己深耕的方向。世界发展,研究也在与时俱进,自己旧的方向已经过时,新的方向方法还未掌握,我想我该努力了。
徐锦芬、张文忠教授讲座心得体会通用英语系   贾聚年5月13号至5月17号,本人聆听了徐锦芬教授和张文忠教授的精彩讲座,并参加了他们的观摩课,受益匪浅,特此总结如下:两点收获: 1. 听完徐锦芬教授的讲座“高校学术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后,对学术英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了学术英语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及学术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关系,对目前激烈争论的学术英语是否会替代通用英语的问题也有所认识。同时也了解了学术英语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徐教授提出应探索学术英语教师的职业规划路径,实现成功转型的观点,很有指导意义。2. 张文忠教授的观摩课令人耳目一新,其自主性学习课堂设计新颖,形式灵活,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话题陈述、评论、提问、计时等形式进行输出活动。同学参与度高、互动性好、课堂气氛活跃。这种课堂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两点困惑: 1. 如何处理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的关系。由于大一两学期开设的是通用英语,第三学期开设通用学术英语,第四学期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而大部分同学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要参加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他们认为学术英语不像通用英语那样更能助力他们通过四、六级考试,因此,他们不是很重视学术英语的学习。2. 张文忠教授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有16位同学,分成2组。课堂效果非常好。对人数较多的班级能否也采取这种授课方式。如果有多个组的班级,如何保证每个小组进行活动的时候,其它组的同学能够保持注意力集中,专心于每一组的活动。
徐锦芬教授和张文忠教授讲座与座谈个人收获+2点困惑通用英语系  熊小秦个人收获:1. 掌握了实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教研联动发展的要素主动了解国家、学校等各层面的政策及相关要求;主动学习相关新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主动利用各种机会提升自己的外语教育创新能力;主动进行“问题驱动”或“问题导向”外语教育研究(宏观、中观、微观)。2. 了解了新时期外语教育研究的三大转向社会转向: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外语教学;多语转向:关注语言或语言使用多元性、多重性或混杂性;积极转向:积极心理学。3. 了解了创新取向的依托项目学习六阶段任务设计项目前阶段:宣讲课程理念、任务与要求;项目启动与起步:教师导读;项目设计:教师导读,指导学生确定研究方案、程序、工具、撰写论证报告;项目实施:教师导读:指导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成果展示:展示最终成果;项目后阶段: 成果修订、汇编、学习反思、课程评估。4. 明确了外语教育改革步骤及其相互关系理据、目标、实施、评估(非孤立存在、相互关联)5. 拓展了课程思政的研究内容个人困惑:1. 如何科学设计小组互评表?2. 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实现高阶思维培养?
徐锦芬、张文忠教授讲座心得体会通用英语系  张琦收获:1. 教学课堂设计要有一个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展开。为了更好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设置多个分目标,但是要有核心思想。2. 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课堂氛围,四者缺一不可。3. 教研并不难,但是一定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然后开始设计如何调研,而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套用某个理论而硬提出某个问题。4. 教师之间也要加强教研评价,多交流,交流之中就能得到启发、灵感。5. 课堂中要让学生都有参与感,给每个学生设置不同的角色,而且倾听也是学生应学习到的技能之一,不是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地表达才算是好的课堂,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他们不同的需求,实现课堂中每个学生的参与。6. 科研也是教学的一部分,缺少了教学研究,教学也是不会有进步的。困惑:1. 如何平衡课堂中师生话语的比例,特别是知识性较强的课程?2. 如何更好调动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徐锦芬、张文忠教授讲座心得体会通用英语系  邓燕这几天听了徐锦芬教授和张文忠教授的讲座和座谈,收获颇多。总结如下:1. 授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老师不能包办过多,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2. 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通过科研提高专业水平,为教学服务。3. 课堂的导入部分可以着眼于身边的事情,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4. 课堂的各个环节要精心雕琢,环环相扣,目的都是更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每节课要设立教学目标,要考虑目的是教会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5.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设置问题的时候,注意问题的难度梯度。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一个任务,达到一个小目标。6. 任务依托英语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两点困惑:1. 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足,只想通过这门考试,应该怎么从深层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和兴趣?2. 如何有效地培养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

END

1

往期内容精选
————————————————免责声明:本页面图片均引自网络,仅为公益分享,不作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图片。与你分享的快乐胜过独自拥有!如有共鸣收获,请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