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东西方文明近代冲突(图)

midu8801 2020-11-18


从中学课本上大家都学过,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也可以理解成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历史,以东方文明传统在中国的完全崩溃解体而告终。



鸦片的泛滥,尤其是从1800年开始疯狂的增长,是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当年各国都没有禁止鸦片,但是,为什么只有在中国,鸦片泛滥到如此的地步?泛滥到整个国家都卷入到了其中。查阅过各种中英文的历史资料,却得不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


虽然成因不明,但是鸦片的危害却不用质疑,而且清政府对此也早有警觉,1729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的一百多年前,清政府就已经明令禁止鸦片鸦片买卖,但在不明的原因下,鸦片贸易反而越禁越旺从1729年的200箱增长到1832年的23570箱,这个数据,只包含了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商人销量。如果算上美国,和欧洲各国鸦片商人的销量,数据只会更大。


皇帝和大臣们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从嘉庆到道光皇帝,都在禁烟,但是鸦片却屡禁不止,整个体制,都卷入了这个鸦片贸易中里。水师抓走私船,那就和玩游戏一样,您快跑,我慢慢追,大家都在中间获利。到后来,鸦片走私船甚至都开到天津港作买卖了。


当时朝廷里对如何处理鸦片危机,主要有两派意见,一派称驰禁派,主张在体制内严禁,官员士人军人严禁抽鸦片,民间则放任自流,同时把鸦片交易合法化,可以增加国家税收,同时可以进行规范管理鸦片市场。


与此同时,在国内种植鸦片,以防止白银外流。这一派其实是满汉官员的主流,当时任两广总督的卢坤,就是建议驰禁,他身处禁烟第一线,知道其中的艰难。


另一派则是严禁派,主张通过严厉刑罚彻底根除国内的鸦片消费市场,当时龚自珍是建议林则徐说,吸鸦片的全部绞死,卖鸦片的全部砍头。鸦片消费市场只要消除了,鸦片走私买卖自然也就消除啦。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无论是弛禁还是严禁,都有不现实的一面。


1834年,英国国会收回了东印度公司的亚洲买卖专营权。东印度公司专心治理印度赚钱,亚洲的买卖,收归英国管理。


也就是说东印度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变成了英国政府派驻的官方代表。东印度公司的大班是民间的商人,他们和公行买卖交易,那是正当也正常的。


而英国商务总监,事实上是英国政府派遣的特使的官方身份,至少根据西方人的制度,他们有权力要求和清国官员交涉。


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也没有电话视频那些的啊,他们要等上级的指示才能行动,那就啥事也办不成啦。所以他们都是中国人所谓的“全权”公使,在政府授予他们的权限范围内,他们可以完全独断行事。


从技术上来说,一旦清国官府下了禁令,从此东印度公司再卖鸦片给中国商人,那就是违反清国法律,更何况现在东印度公司已经是政府机构了。


但是因为西方法律的核心是程序正义,东印度公司,一样是在技术上保障自己不违反清国法律。技术上来说,东印度公司,严格遵循清国政府的禁令,从来没有卖鸦片给中国商人。


你说这不扯淡吗?那么多的,规模越来越大的鸦片走私买卖是怎么回事?——东印度公司是卖给所谓的自由商人,也就是说,技术上说东印度公司只能禁止自己的商人向中国出口鸦片,但是没有权力禁止不卖给非东印度公司的商人。


举个例子,某国家A禁酒,但某国B和C不禁酒,根据法律B不能向A出口酒精饮品,但是C国的商人可以向B国购买酒精饮品,至于C国是否向A国出售向B国购买的酒精饮品,就不是B国能够干涉的了。


东印度公司装作很傻很天真,不参与鸦片的走私交易。但是东印度公司真的是无辜的不知情者么?谁也不信,但是从法律上,确实没有什么把柄。


让人奇怪的是,英国的几任商务总监,对鸦片和鸦片贸易都是深恶痛绝。第一个商务总监是律劳卑勋爵,因为完全没有外交经验,把一切弄了个一团糟,差点提前引发战争,他自己也因为疟疾死在了澳门。


1833 年十二月,已经在澳门工作过几年的义律升任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本人非常厌恶鸦片贸易,认为这是英国的耻辱和罪恶,更不要说鸦片走私买卖。


在这一点上,他和当时的英国外相巴麦尊勋爵的立场是一致的(托利党人)。但是他只能在他的权力范围内,通过合乎英国王法的手段去尽量约束鸦片走私商人,毕竟,鸦片买卖本身,并不违反英国法律。


1839 年3 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第一次真正的冲突开始了。


在稳定了体制内的官员们后,林则徐开始雷厉风行的禁烟行为。严禁派目标宏伟,全国都禁烟。但是林则徐自己都清楚,体制内的问题不解决,是不可能禁烟的。那么只有从源头下手,把鸦片的来源给杜绝了,问题就解决了。


从鸦片的供应来源下手,这才是林则徐觉得自己有把握的信心所在。官员我治不了,洋夷我还收拾不了么?


在当时的清国官员看来,洋夷和十三行的那些商人老板们,是一回事情,一个地位。这也是导致和洋夷的冲突越闹越大,直至双方打起来。


我们不必苛求古人,但是棍棒打不到资本主义这个事实,只是再一次验证了。道光皇帝后来震怒的一个原因就是,你告诉朕能禁烟,结果呢?


如何保障禁烟效果能持续?老办法,连坐——就是层层问责,互相监督,互相揭发。士人,军队,百民,都实行连坐制度,清国百姓习惯了这套管理模式,倒还真没有觉得水深火热。


可是洋人不一样啊,谁干的你抓谁去啊,抓不到凶手那是你失职无能,你抓不找凶手,把全部人都当疑犯来治,这叫什么逻辑?!


忙完这些,林则徐开始尝试了解对手,他意识到洋夷的火炮,洋枪和军舰是比清国的强大的,但是没有看明白,清国军力和洋夷的差距,那不仅仅是所谓的器物差异。


比如,开炮需要三角几何的知识,否则无法计算掌握落点,林则徐就不知道。不仅他那代人不知道,到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清国的军队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虎门海战,清军不可谓不英勇,全被英军炮火给炸死了,关天培只能抹脖子自尽。打死了一个英国军人么?


林则徐还有一招,发动人民群众,让士绅们办乡勇团练,洋鬼子怕武术。。。


整个鸦片战争,不算乡勇民团,清国动员十多万军队,打死69个英国军人,这其中还有三十九个,是死在鸦片战争的最后一场战斗。


当时琦善就看得很明白,和林则徐的区别是,他把实话说了出来,所以他的结局也更惨。


而林则徐很有把握,至少表现出很有把握。比如洋人没有茶叶就会憋死,腿不能打弯这些谣言,他不可能不知道是假的,但是作为一个官场中人,他只能假装相信。


基于这些判断,林则徐开始向夷商们施加压力了。当时在广州作买卖的夷商有很多,有的和十三行从事合法买卖,有的则是从事非法交易的鸦片商人。


但林则徐无法区分清楚这中间谁是合法商人,谁是走私犯人,那只能把这些夷商当一伙人来看待,美国商人算一伙,英国商人算一伙。要求他们交出鸦片,并且写下保证书,以后再来广州,船上不许携带鸦片。他的这个作法,按照清国的规矩,是合法而且合理的。


应该说,林则徐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相当的克制,否则按照大清律,早就杀几个洋人立威。


但是他只是下令封锁夷商居住的十三行,所有清国雇员立刻撤出,清兵日夜围困,断水停粮,直至交出鸦片。林则徐这么做,从清国的角度看,没有任何不合理的地方,反而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关在里面的,就有从澳门赶来处理危机的英国商务监督义律。


文明的冲突又出现了,非法禁锢外国全权大师,而且断水停粮食。义律直接给林则徐写信,你这是要开打吗?


在不同的文明系统下,林则徐和义律,两个人估计都觉得遇到了不可理喻的混人。


林则徐在郁闷中,没有忘记起草了一份给英国女王的“谕旨”,写完后,上呈道光皇帝,皇帝看了也觉得措辞得体,恩威并施,写的不错。


批复之后,林则徐就找幕僚中的袁德辉翻译。他办事还真仔细,翻译好的英文信件,他再找两个信的过洋人分别翻译,把两个洋人翻译回来的中文谕书对照自己写的原文,确保袁德辉翻译的没问题。这还没完,他还招了一个英国水手来看看这信写的有没有问题。


文献记载那个水手叫Hill,他当时一看这封信就笑喷了,不过他也没敢说实话,撒谎说那上面的洋文有几个地方不准确,就这么给混过去了。


没有任何嘲笑林则徐的意思,作为那个时代的精英,他已经用自己能掌握最好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如果你我处在他的那个年代,十有八九比他表现的更荒唐。说这封信的内容,是希望大家明白,一个封闭缺乏交流的世界,是何等的可怕,会导致何等荒唐的看世界的眼光。


林则徐放眼看了世界,他根据他所了解的世界,写了如下这么一封谕英国女王书。


林则徐觉得义律不靠谱,托一个英国商船长把这信带给英王。那船长算是个守信之人,可是英国外交部拒绝接受这信,于是船长把信交给了泰晤士报,当时的泰晤士报真就把这信给刊登出来了,让一百多年后的我们也能看到这封奇特的“信”。


此时被围困在十三行里的英国商人们饥寒交迫,可是他们怎么就不交鸦片出来呢?一个原因是当时英国鸦片商人手里的鸦片太多。


之前朝廷上争论驰禁还是严禁的时候,他们的判断是鸦片买卖马上就要合法化了,鸦片需求量马上就要激增,于是囤积了大批的鸦片。


另一方面,英国人的买卖,通常都是股份制的。这些在广州的鸦片走私商人,那也只是股东之一,如果把鸦片交出去,他们回去就马上破产啦。


在清国,官府可以随时没收商人的鸦片,可是他们回去面对英国的合伙股东,那人家就按英国的规矩办事。


根据英国的法律,义律还真没有权力没收鸦片走私商人的鸦片。可是不交出鸦片,难道困在十三行里等着饿死?


义律这时候提出来,以不列颠政府的名义,你们把鸦片交给我,我保证你们得到相应的赔偿。就这样英国商人们交出了20283箱的鸦片给义律,义律再转交给了林则徐。林则徐则解除了十三行的包围。


文明的冲突又出现了,对于交出鸦片的英国走私商人,林则徐不仅犒赏猪羊,给吃的给喝的,还奖励了每个人五斤茶叶。


当初命令夷商们交出鸦片的时候,林则徐就说过,只要交出鸦片,不仅既往不咎,而且还有“赏犒”以奖励悔改惧怕之心。


在英国国会作证的鸦片商人则是宣称,他们理解的是按当时的鸦片最低市价,一箱五百两银子作赔偿。后来南京条约谈判的时候,英国坚持要求赔被没收的鸦片,源头就在这里。


之后就是虎门销烟,不过结果呢?虎门销烟之后,鸦片价格暴涨,最高的时候到达过一箱三千两的天价,但是鸦片消费,并没有断绝。


脱离险境的义律首先写信告诉英国外相巴麦尊勋爵,中国已经对英国官员和臣民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行,用突然而残酷的方式强迫英国交出财产,那就是一种侵略。


他建议英国对这种暴行作出迅速而沉重的打击。另一方面,义律劝告英国商人们不要签署保证字据,他的理由是,根据清国的连坐制度,一旦有一个船员私藏鸦片都可能导致整条船上的人受到牵连制裁。


而美国商人当时已经全部按照官府的要求签署了保证书,英国商人可以通过美商作为中间商同十三行进行交易。


义律带领全体英国商船退出广州,停泊在香港海面。林则徐则加紧战备,从义律的态度,他已经对英国人的反应多少有些预料。


就在剑拔弩张中,1830 年6月,在香港尖沙咀英国水手和尖沙咀村民打起来了,结果村民林维喜伤重致死。一看闹出人命了,义律知道这事情闹大啦。


他是先打算私了,拿钱赔偿,其实清国还真允许拿钱偿命的,之前还有美国夷商和官府讨价还价过。林则徐命令义律交出凶手,义律坚决不干,他说他有领事裁判权,这事归他管。


这就是纯属扯淡,欺负清国人不懂国际法。至于原因,按照义律自己的说法他觉得清国那套断案的办法太可怕啦,公诉人,警长,陪审团全都官老爷一个人就包办了,二来不认罪就打,不认罪打死画押,认罪了,画押打死。


他得保护英国臣民的人权。他自己就在船上开堂审问了,最后查出五个有关联的罪犯,罚款判刑,然后押回英国服刑。


林则徐这儿呢,一开始还真就被给蒙住了,赶紧命令手下幕僚查查万国公法,这领事裁判权是啥?


同时还命令一个美国医生也帮着查。一查之下,根本没这说法,林则徐大怒,马上命令义律交人。一命抵一命。义律这会儿告诉他,罪犯我早查出来啦,押送回英国去啦。


冲突就在这种莫名其妙的氛围中不断激化,林则徐宣布,英夷一上岸,立刻格杀勿论。


因为无法补给,1840 年9月5 日,义律派传教士作使者,跟林则徐谈判,要求供应粮食和淡水,请求允许英商贸易。


林则徐当然不答应,到下午义律发出最后通牒,包围英国夷船的清国军队根本不为所动,英国军舰开火,鸦片战争的第一场战斗就这么开始了。


英国人方面宣称,他们击溃败了清军。清国方面宣称,初战大捷,重创英夷。


到1830 年10 月,来了艘英国商船,这船的船长是个贵格教派的教徒,认为鸦片就是毒品。他告诉义律,自己和清国贸易是自己的自由,义律无权干涉,


这船长到了广州,他向清国官府提出来,能不能允许他们在穿鼻岛上把货物卸下,行个方便?清国一看,这英夷算是弃暗投明的啊!自然也就允许了。马上就又有两艘商船,跟着来了,在穿鼻岛下货。


这船长要是在今天,估计也是个“英奸”,或者“英精”。愤怒又无可奈何的义律下令封锁珠江出海口,两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1830 年11 月3 号,第二场战役打响。英国宣称他们击沉五艘清军战舰,清军方面,又大捷了一把。之后,在林则徐的英明统帅之下,鸦片战争开始,清军七战七捷。


可以说,这些捷报都是假的。原因很简单,义律一共只有三艘船,还得封锁海面,清国这么捷来捷去的根本不够用;如果说第一线清军虚报战功,这是常有的事,林则徐自己的日记里记录的收到的战功,和他上报朝廷的都对不上。


这些虚假捷报,很可怕。


首先,这些假捷报误导了远在千里外京城朝廷的判断,以此为依据,道光帝对英国的策略从剿抚并重,变成剿灭。其次,这些假战功,成就了林则徐的英名,但是却完全的误导了整个国家。


不论士人们,还是民间小百姓都知道,要不是琦善那些坏东西在背后使坏,林大帅早把那帮子洋夷全给灭啦。这不就是杨家将么,杨家在前线,灭辽国,分分钟的事情,都是潘仁美那些坏枣收了辽国的回扣,在朝廷上坏事。


这七战七捷的造假上,是实打实的欺君和误国。


1840 年1 月,清国官府宣布,永远和英国断绝贸易。同年4月,英国国会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讨论中国的局势。


反方的主要抗辩理由是,用英国军队保护走私是英国的耻辱。正方的主要发言人是小斯当东,就是当年那个曾经跟随马尔噶尼出使中国的小男孩,正方主


要围绕清国禁烟过程中的执法不公平,和侵犯英国臣民的人权来说事。注意,鸦片在讨论中并没有出现,因为鸦片在当时在英国为合法商品。


271 票对262 票,9 票之差,简单多数通过对清国的军事行动。有意思的是,英国议院没有宣战,是批准的“报复”行动,针对清国的无理行为进行报复索赔。


1840 年六月底,英国远征军出现在广州海面。英军带来了16 艘战舰,外加四艘当时最先进的蒸汽动力战舰,还28 艘运输舰只。作战主力由孟加拉军团,喀麦隆军团和爱尔兰军团组成,总兵力约四千人。


林则徐加强禁烟的同时,也没有停止战备工作,而且还使用了三国演义里的战法,铁锁横江,打算以此阻拦英夷的坚船利炮侵入内河。


但是他并没有意识英国人来的如此之快,英军舰队在广州外海汇聚之后,留下四艘战舰封锁广州出海口。依照作战计划,攻陷舟山的定海,补给淡水食物,8 月11 日英国舰队到达天津大沽口。英夷迫近京城,朝野恐慌。


琦善派人送去牛羊,虚与委蛇,反正就是能拖延就拖延,同时接受了英军送交的英国外相巴麦尊勋爵给清国皇帝的国书。


琦善这个人,当时和林则徐一样名列“道光四大能臣”之中,他本是弛禁派的,皇帝一决定严禁,那他就真在直隶严禁,工作成绩全国第二(第一是广州)。


在观摩完英国人的舰队后,他虽然不明白什么叫蒸汽船,但是也明白这仗根本没法打。他明白,但是他不敢说,说大清打不过英国人,就跟现在说俺们军力不能横扫小日本,高丽棒子,阿三一样,铁定是卖国贼,其实不光是他,就像之前说的,林则徐自己发配伊犁的时候写的信,也表明他也知道,根本打不过洋夷。


大家都看破不说破。


打不过,又不能说破,只能两头忽悠。对英国人承诺问题会解决,对道光皇帝说洋人是来上访喊冤的。


道光皇帝此时已经决定林则徐办事不利了,对外让你断绝通商,你没办成;对内教你禁烟,你到现在都没禁干净,成天就是瞎忽悠,不但没办成实事,反而惹出这么多麻烦!再听琦善这么一说,这些洋夷来上访喊冤的诉状,讲的也不是全无道理。


当时英国军队送国书的时候,那是最后通牒性质的,有十天的回应期限,不回那就要开打。琦善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愣是把义律和英国舰队忽悠回广州去了,解了京城之围。


就这样,在莫名其妙的交流中,皇帝委派琦善作为钦差大臣,南下广州,替洋人秉公"审理冤案"。


琦善到广州,先是询问林则徐备战的情况,林则徐告诉他自己很多“锦囊妙计”(例如派不怕死的水勇划小船贴近洋夷的军舰,然后拿大钉子把小船给钉在夷舰上,放火烧夷舰),琦善听完后,一一指出这些妙计全都不靠谱。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林则徐招募的“乡勇”,光所谓的水勇就七八千人,这些人实际上是社会的无业游民,纯粹的不安定因素。林则徐的回答是,让社会隐患和洋人去打仗,一举两得(几十年后义和团惊人的相似)。


个人认为,鸦片战争之后广东广西治安急剧恶化,直接的起源就是这些战争前招募的乡勇水勇四散到民间成为匪祸。


另一个就是所谓的“汉奸”问题,琦善和林则徐在两人的奏章中都有所担忧。后来鸦片战争真的大打起来,朝廷惊呼汉奸遍地,那是真实的情况。


英国军队所到之处,几乎都有不少小百姓帮助,甚至帮着领路传情报。原因也不难理解,旧时候中国各朝的军队,一打起仗来,几乎就和匪徒没太大区别。


首先是常有滥杀小百姓冒领军功的劣迹,鸦片战争的清军报战功里,就有斩杀多少多少汉奸,这里面真有多少通敌助敌的间谍?对百姓的财物顺手劫掠,或者说征用,那都是默许的行为。


而英国的军队则相对好的多,和小百姓公平作买卖,而且不会征用民工,而是雇佣民工。


那许多小百姓慢慢明白了,自然就不怕英军,不仅和他们做买卖,有的还爬上军舰去玩去捉弄洋鬼子。


这些场面让官府看到了,自然觉得遍地汉奸。最夸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有一队挑夫,那还真就从广州一路跟着英法联军把物资从广州挑到了北京。


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整个鸦片战争,可以说一直存在于历次的对外战争,甚至到后来淞沪会战的时候,还有大批的带路党存在,帮日本军队作战。


在怎么也等不到琦善的回应后,


1841 年1 月7 日,英军攻击虎门的沙角,大角炮台。两炮台在两个小时内失陷,守将陈化成以下五百多官兵英勇殉国,英军无一死亡。


此战虽败,但清军可以说是奋力死战,值得敬佩。


听到这个大败仗,琦善急忙的和义律签订了穿鼻条约。主要五个内容:


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商人居住,但是香港税收归清国所有


2. 赔偿英国商人鸦片货款600 万墨西哥鹰洋


3.英国官员可以和清国官员有直接的官府接触


4. 清国在十日之内重开广州口岸,恢复英国商人通商


5. 英国归还沙角,大角两炮台和定海县城


琦善没有权力签订合约,只能继续忽悠。相比较后来的南京条约,估计道光帝肠子都能毁青了,但在当时看来,天朝竟然和英夷签订条约,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林则徐当时还没离开广州,得知琦善和义律之间的密约,透过广东巡抚上表揭发举报琦善。


道光皇帝得知情况,雷霆震怒,马上下旨问斩琦善,抄家。另一方面,道光皇帝改抚为剿,调兵遣将,增兵前线。


义律左等右盼清国皇帝授权的消息,结果却接到报告,清军在加紧战,和自己谈判的钦差大臣也抓了起来。


2 月23 日,义律命令攻打威远,镇远,横档三炮台。清军全军覆灭,约一千三百士兵被俘虏,阵亡约五百左右,关天培自尽殉国。


5 月份,奕山到达广州,他发动夜袭,据说又是场胜战。第二天英军开始反击,清军溃散,英军追击到广州城外,奕山投降,英军索要600 万两银子作为赎城费用后撤退。


道光皇帝和林则徐都对琦善“卖国”表示极大之愤慨,道光皇帝根本没有批准穿鼻条约。


清国不是英国,义律是全权公使身份,他签约就算生效,而琦善必需要有道光皇帝的批准,那穿鼻条约才算生效。


英国外相得知穿鼻条约的内容,觉得太过不合理,勃然大怒,直接义律给撤职了,改派砵甸乍爵士接任英方全权代表。


8 月砵甸乍到达广州,他的战略是切断清国的南北漕运,逼迫清国谈判。带领英军沿海北上,一路攻打到舟山定海,在这里等待增援部队。1842 年4 月,增援部队到达,英军开始继续进攻,一路上反正就是炮轰,占领。


清国军队有的表现的很奋勇顽强,有的则一战即溃。中间殉国的将领大员,比较知名的有定海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三总兵,署理两江总督裕谦,江南提督陈化成,清军兵器不如人,军纪不如人,战法不如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满汉将领们除了鞠躬尽瘁,以死殉国,还能怎么样?中间还发生过“五虎驱洋”这种和马桶横飞一样啼笑皆非的战斗。


镇江沦陷,南北漕运断绝,1841 年8 月5 日,夷舰迫近南京城下威胁要发起攻击。必需要说,英国军队的两次战略都是非常成功的。第一次,兵力压迫京城,那次让琦善给忽悠回了广州。


第二次,直接切断漕运,让中央丧失战斗能力,钱粮都断了,战争还如何维持?道光皇帝在劝说之下,同意改剿夷为抚夷,任命抚夷派大臣耆英和伊里布为钦差,赴南京和英军谈判,1841 年8 月29 日,两国在英军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内容就不再陈述了。


现在的历史课本,抹黑琦善,依据无非是当年清流们的那些谣言。简单一一澄清:


1. 收洋人贿赂,所以开门揖盗。说人家收贿赂,要讲证据吧?抄家会审,查来查去,最后定琦善的罪状里,有这一条么?有查到琦善收贿么?答案是没有


2. 遣散乡勇水勇。


再多的乡勇水勇派出去,除了达到林则徐预想的,去当炮灰,能真的抵抗英军么?而且当时朝廷已经定了抚夷的方针,养着这么多人,国家耗费巨大不说,义律怎么看?


在天津不是说好了,回广州谈判么?况且遣散乡勇,那是道光皇帝的意思,林则徐在琦善到达之前,已经遣散了两千多。


琦善才是当年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因为他看明白了,来的这帮夷,那是没法靠剿的,只能靠抚。根据他的判断,先是忽悠走天津海口的英军,然后费尽心力周旋出义律能够接受的,清国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的谈判结果。


琦善和林则徐,都是忠臣,他们以他们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方法,为皇帝服务,在皇权时代,忠于皇帝,那就是爱国。这才是理性的历史讲述。


南京条约签署之后,鸦片战争算是结束啦。但是毕竟还是有许多细节没有明清,因此两国又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以及章程善后条款。


关于南京条约和之后的条款,当时的清国却有着和我们现在不同的解读,在现在看来的关税权,领事裁判权,这些关乎主权的问题,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不应该用后人的标准指责当年的抚夷派,那是他们基于他们的历史背景,作出的他们认为最利于国家的选择,因为换成你我,我们很有可能做得更差。


最后总结一下,解读历史,应该避免阴谋论,也是中国古人所谓“诛心之论”。什么用鸦片毒害中国人,用鸦片改变贸易逆差,用战争打开市场门户。。。


凡此等等,都是用自己的思维套路,去解读历史。解释鸦片战争的成因,非常简单。就事论事,用客观事实作依据。


林则徐严禁之初,就知道官吏们不可治理肃清,要严禁,唯一的办法,是从源头杜绝。而根据他的判断,洋夷很好收拾。他不能收拾官吏们,但是他可以治服洋夷。他的作法,以前的官员们屡试不爽,断水断粮,逼洋夷就犯。


可是问题是出在洋夷变了,近代欧洲历史,是现代国家形成的阶段,社会走向职业化分工,原来作买卖同时还打仗的东印度公司,不需要再自己提供武装保护自己。


他们纳税,就是购买国家的服务。商人们纳税,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包括武装保卫。林则徐禁烟的时候,偏偏就赶上了这个变局,他面对的不再是以往的东印度公司,而是英国的全权公使义律。


林则徐和义律之间,基于双方文明体系的太大差异,冲突加剧,一直到发生在英国看来,冒犯英国国家尊严的行为,发动报复战争,这就是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


总体来说,对于皇帝和广大士人而言,这场战争,是场挺窝囊的战争。但是整体来说,这就是蛮夷造反,一场剿灭镇压的代价较大的蛮夷造反,并没有触动到清国的官僚和士人们。


林则徐虚报的七战七捷战功,和他后来再没有和英夷交战过的事实,留下了两个个神话。


一个是洋夷并不可怕的啦,失败的原因是琦善这个卖国满奸捣乱和那些说不上名字的“汉奸”造成的。


另一个神话,是三元里大捷,所谓民心可用。


第一个神话的破灭,要到1860 年,当时清国公认最能打的僧格林沁和他所率领的公认最视死如归骁勇善战的蒙古军队完败于英法联军之手。


而第二个神话的破灭,则要到下一个世纪,代价是4亿5千万两白银。



    记录历史,分享传播!做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播者!


岁月悠悠,历史轮回,关注分享留下你的印记!



写历史比较敏感,难以把握,防止失联请关注!可以加张老师聊史个人号:


lily39679


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备份一下防止失联,有些文章发不了就发下面号朋友圈了。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蒋败退台湾后推行的三波土地改革(下)

蒋败退台湾后推行的三波土地改革(中)

蒋败退台湾后推行的三波土地改革(上)

强占他人风水宝地的国防部长白崇禧(图)

郭岱君:五十年代台湾的改革反思:大失败才会大反省(图)

郭岱君:五十年代台湾的改革三:陈诚土地改革(图)

郭岱君:五十年代台湾的改革二:地方自治 (图)(已删)

郭岱君:五十年代台湾的改革一:改造国民党 (图)

“特工之王”戴笠坠机之谜(图)

蒋日记:宁愿无后!也不以蒋经国换苏俄间谍(图)

西安事变中被诱杀的中共密使

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什么能做大?

三十年代广西与安南(法)的关系探究

三十年代广西自治建设及与西南诸省关系(四)

三十年代广西自治建设及与西南诸省关系(二)

三十年代广西自治建设及与西南诸省关系(一)

远征军英雄团长刘放吾 解救仁安羌七千英军(组图)

1949西安解放纪事(图)

面对“八国联军”清军为何兵败如山倒(图)

往期文章(十五)

往期文章(十四)

往期文章(十三)

往期文章(十二)

往期文章(十一)

往期文章(十)

往期文章(九)

往期文章(八)

往期文章(七)

往期文章(六)

往期文章(五)

往期文章(四)

往期文章(三)

往期文章(二)

往期文章(一)


长按二维码关注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每天更新历史



---------------------------------------


护肝很重要 Holista 水飞蓟 护肝奶蓟草精华胶囊 养肝护肝Holista护肝片给️经常需要熬夜、喝酒的你️有应酬吸烟饮酒的你️长斑长痘、需要疏肝理气的你️有脂肪肝、酒精肝、大三阳、小三阳、肝硬化等疾病的你️苦口、肝火旺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