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意大利能源战略:复兴之钥

李卓男 闫晓卿 中国电力 2023-07-06

编者按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正不断深化,也在为经济社会层面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建立互信基础。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分析全球主要国家的能源战略,研究其能源特色、演变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深入了解世界能源发展方向,基于全球化视野形成能源发展战略的“中国思路”。研究成果凝练为“世界能源风向”系列文章,本刊将陆续为您刊出文章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意大利能源战略:复兴之钥

执笔人:李卓男、闫晓卿

(国网能源研究院 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


      2019年3月23日,习近平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我国与意大利正式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作为北约、欧盟和欧元区的创始国之一,意大利自与我国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而随着谅解备忘录的顺利签署,意大利也成为七国集团中首个加入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不仅开创了中意经贸互通的新纪元,更对倡议的进一步推广乃至全球贸易合作新格局的构建大有裨益。其中,能源是中意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意大利完成减排指标、创造就业岗位、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选项。研究意大利能源发展战略,对两国能源合作的开展进而开拓欧洲能源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一)意大利能源战略演进

      2013年,意大利颁布了首个由政府正式批准的《国家能源战略》,是近年来其能源领域最重要的变革。该战略以打造更具竞争力与可持续性的能源体系为主题,提出了“四个核心目标”、“五个预期成果”和“七个先行领域”。该战略旨在构建安全经济的能源供应体系,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其中,核心目标主要包括:降低与其他欧洲国家的能源价差,减少能耗;实现并超越欧盟气候与能源战略目标;保障能源安全,降低对外依存度;增加能源工业投资力度,实现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预期成果为:到2020年,能源效率、能源价格、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占比以及能源排放绩效等量化指标达到既定标准,例如可再生能源占初级能源消耗比重需较2010年翻一番,能源价格需降低到欧洲平均水平以及对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提供不少于1000亿欧元资金支持等。此外,能源战略指定了七个先行领域,覆盖了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力以及能源效率等方面,以此作为实现能源战略目标的切入点。2017年,意大利在2013年能源战略框架基础上,提出了2025年淘汰燃煤发电以及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等要求。总体来看,意大利国家级能源战略颁布较晚,与其它国家相比,其能源发展中更充分、彻底地尊重了民众意愿。在意大利能源战略中,天然气枢纽地位构建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对其能源工业至关重要的两大方向。

     (二)天然气战略面临多方博弈局面

      天然气在意大利初级能源消费中占比超过40%,是当前意大利最主要的能源,2013年的能源战略中将天然气列于“七个先行领域”的第二条,排在其他全部能源品类之前,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作为欧洲长期以来的能源合作伙伴,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拥有巨大的影响 力。自2015年开始,俄罗斯着手推进经由波罗的海和德国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项目引发了欧盟意见的分化和美国的强烈反对,但随着先前持反对意见的法国与德国达成共识,“北溪2号”项目的阻力逐步减少。意大利处于俄-欧天然气管网末端,对俄罗斯天然气呈较强的依赖性,因而新管线投运将成为意大利打造南欧天然气枢纽地位的不利因素。

      近年来,美国有意将起自阿塞拜疆的南方天然气走廊(以下简称“走廊”)打造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替代工程。阿塞拜疆也将其视为打开欧洲市场的重要契机,在频繁的磋商中与意大利就“走廊”最终段的跨亚得里亚海天然气管线(TAP)建设项目达成了共识。除“走廊”之外,东地中海(以色列、黎巴嫩等)及北非(主要是阿尔及利亚)各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将为意大利夺取南欧天然气运输枢纽地位提供助力。

      然而,阿尔及利亚石油工业面临水资源、交通、经济状况和社会治安等多重困难,东地中海各国间存在冲突,油气资源未必能实现和平开发。此外,跨海管线项目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已引发了民众多次抗议,管线能否顺利开工尚存变数。意大利天然气战略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打造南欧天然气输送枢纽的目标能否实现,更取决于多方博弈而非其自身的努力。

     (三)可再生能源为能源战略提供发挥空间

      意大利政府和民众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在欧洲位居前列。早在2003年,意大利就开始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给予高额补贴,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其中,以光伏发电最为显著,2003年至2013年间,意大利光伏发电量由24GWh暴增至21589GWh,增幅接近900倍,到2014年,意大利光伏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德国。

      意大利不仅实现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的不断提高,更接连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意大利在2014年即已提前完成了欧盟为其制定的2020年发展目标,成为欧盟最早完成这一目标的大国。根据2013年的能源战略要求,可再生能源占最终能源消费比重在2020年应达到19%-20%,高于欧盟为其制定的17%的目标,发电占比超过35%。2017年的能源战略进而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8%,发电占比达到55%的要求。2019年1月,意大利经济发展部(MISE)发布了《2030年气候与能源国家综合计划》,将消费占比提高到30%。

      然而,维持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发展需要巨额支持成本和补贴,按照意大利法律规定,能源监管机构将交叉补贴成本转嫁到消费者群体,再加上附加费率的持续攀升,能源价格问题逐渐凸显。2014年7月,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附加费达到125亿欧元的峰值,在该附加费标准下,一家典型中小型企业的附加费率高达0.06欧元/千瓦时,而在2008年,附加费率还不到0.01欧元/千瓦时。对此,意大利政府于2014年底修订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措施,特别是大幅削减了补贴。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水平迅速下跌,2015年,意大利光伏发电量开始下降。此外,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给电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建设相对落后的问题逐步凸显。尽管意大利在2010年出台了旨在加强交通网和电网的《基础设施战略规划》,涉及投资额达2330亿欧元,但意大利长期经济状况不佳,多数规划项目并未落实。

      虽然意大利的可再生能源战略没有彻底解决能源问题,但取得的成效依然值得肯定。首先,随着意大利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技术优势迅速积累,直至今日,意大利太阳能聚热发电、第二代生物质燃料、地热发电以及储能等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次,依托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意大利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光伏发电成本更是下降超过70%,在2014年降至与市场电价相同的水平。最后,可再生能源规模的扩大促进了意大利能源市场的发展,在经济持续衰退的背景下,能源部门依然是为数不多的就业人数不降反升的工业部门之一,而且,能源企业在初创企业中占比超过10%,其中不乏高技术附加值的企业。可再生能源不仅成为缓解能源问题的重要武器,更成为意大利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顺利签署,中意两国在能源领域有了更加广阔的合作前景。其中,我国在资金、人才以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均拥有明显优势。意大利欲构建安全经济的能源供应体系,必然需要进行交通网和输电网络的更新换代,随着意大利能源市场规模的扩大,其能源基础设施的运维业务也将呈现出旺盛的需求,这恰好可以作为我国能源工业优势产能的巨大市场。而且,意大利是欧盟的创始成员国和七国集团(G7)成员国,中意合作的深化将进一步增加欧洲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认同,从而持续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在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国际话语权。



团队简介: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于2009年10月成立,前身为国家电力公司动力经济研究中心电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部门紧扣国家能源发展形势与战略布局,立足能源电力前沿领域,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积累,逐步形成了以能源电力规划为核心,以能源转型理论认知创新和实验室软硬件建设为重点,布局中国能源战略、能源电力规划、能源环境政策分析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四大研究业务方向的“一核、两翼、四支柱”发展思路和业务布局。研究领域包括全球能源格局及中国能源战略、能源电力规划、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清洁能源并网与消纳分析、生态文明下电网绿色发展与政策评估研究以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等研究。负责《中国电源发展分析报告》的策划、研究、编制与发布等工作。牵头负责能源电力规划实验室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迄今开展研究项目530余项,其中政府委托项目55项、国家电网公司各类项目210余项。获得各类奖项117项,其中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及软科学奖17项;发表内参专报80余篇,获得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12篇;公开发表期刊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20部。




专家之声相关文章

 关于电力行业的中小企业生存状态和能力的思考

◀ 能源数字经济的关键内涵及相关认识

◀ 能源数字化转型—战“疫”的化危为机

◀ 能源数字经济—赋能服务创新,提升治理能力

◀ 紧跟移动互联网大势,电网企业加快向全面服务型企业转型

◀ 充分挖掘“市场因素”,助力基层一线队伍数字化转型

◀ 统筹资源、广泛合作,打造电力数据服务经济民生新模式  

◀ 能源数字经济助推能源经济产生新业态和新模式

◀ 疫情对能源数字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编辑:杨彪

审核:蒋东方

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关于我们

     联系电话:   010-66603802(编辑)                      010-66603801(发行)                      010-66603587(传真)        邮    箱:  zgdl@sgeri.sgcc.com.cn        网    址:www.chinapower.org


     官方微信号:ELECTRIC-POWER

        主办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