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7:实践研修,一条有意思的路

张诺诺 缙云风物
2024-09-04


上周我在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做了两场体验式自然教育活动,以雨水节气为主题,结合本土特色全流程自己设计的活动。又很幸运遇到两位可以高效讨论和深刻复盘的老师,可以让我及时调整方案并重新执行,而且大家都很喜欢缙云山,还没有什么运营和宣传的KPI,有这样好的契机,我决定把这一系列活动当成教育行动研究来做。


缙云山


这些年来,持续参加盖娅的各种培训,还参加了几个台湾和日本老师的行业培训,自己也曾经是自然教育从业者,经验也是有一些的。尤其系统学习了教育学原理,用它们对各种知识和经验进行梳理之后,发现寻找目标和设计活动对我而言并不算太难了。不过,当我真的把方案用于实践的时候,才发现,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活动准备,再怎么充分都不为过


“活动准备,再怎么充分都不为过。”这句话是18年参加盖娅初级体验师培训时,带活动演练环节同组一个体验师怼我的话。因为当时我困囿于自己的羞怯不敢当众演练活动,就以漫不经心的态度来逃避演练,这在旁人看来就是傲慢,所以她怼了我。我当然知道她说的是对的,当时根本连解释的勇气都没有,但这句话一直记忆犹新,所以到这次我准备活动的时候,真的是全流程事无巨细了,没想到也因此第一次感受到了“规则就是被拿来遵守的”的愉悦感。



真的,执行流程细节里的引导词我改了5版


或许因为活动是自己设计的缘故,这一次也做到了让大家签活动告知书,一来形成彼此尊重的气场,二来也是明确一些规则,便于活动顺利进行,对活动效果也是一种保障。告知书是根据盖娅的模板直接改的,第一条就是:“参加课程/活动者应本着互相尊重的原则,课程/活动时不带不符合年龄或未报名的人员参与,课程/活动中尊重他人的权利。如果是孩子单独参加活动,其他人不在活动现场围观陪伴。”来参与活动的人都签名了。



但是,在从集合地去活动场地的路上,就有家长提出要让亲属带另一个年龄不足的孩子来活动现场围观,被我拒绝后,对方有一些不理解,觉得我们这样做太死板了,让她体验感不好了。当时负责助教工作的老师立刻解释告知书上是有写清楚规则,在活动中也再次解释了这样制定规则的原因,这位参与者才理解了。


活动结束后大家复盘,才发现幸好有这一份告知书,大家的行动才有规则可依。一方面感叹自然教育绝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另一方面,又感慨自然教育必须要用情意去感染人。




深度复盘,好方案是改出来的


虽然行前准备挺充分了,流程按流水式学习法反复打磨了,连引导词我都改了5版,还录音反复推敲语句,但这也阻止不了我的紧张。第一场活动3000字的整个引导流程,我能吞了1500字。还好有旧经验支撑,活动只算是完整执行下来了,离顺畅和完美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尤其是直接体验环节,大家玩寻宝游戏春草对对碰,结果寻宝途中被水田里的蝌蚪吸引,这个原本没有考虑在内的物种,让活动秩序一下子变乱了。还好春草对对碰环节本身比较有趣,孩子们跑来跑去的对比野草,自发的总结观察经验,让活动的趣味性还是呈现了出来。折叠诗环节虽然折来折去后写的都不在同一面上了,但用手撕开后仍然可以夹在麻绳上,从大家创造的诗句中可以看到整个活动目标竟然也达到了。



第一场活动也很幸运遇到了一位科学老师,午休时一起聊了一会儿,探讨了一些教育理念,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其中有一条就是:“引导的时候不免过于严肃,破冰和导入环节没有完全激发热情。”这才想起来在盖娅实践研修营中老师们说的,带活动要自己先能玩起来。梳理活动不顺畅之处时,又想起中级体验师培训时,老师们说的,活动设计的逻辑不是说出来的,是通过活动展现出来的。



于是赶紧结合第二天参与者的年龄特点,调整了好几处细节。比如在春草对对碰前加入一个根据形状找叶子的草木萌动调查环节作为先行组织者,让参与者先从局部开始观察,然后再进行整个植株复制的春草对对碰,果然游戏就顺畅多了。而且在第一场活动中,本来是干扰因素的蝌蚪直接被列为隐藏寻宝对象,这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寻宝环节还自发计划行动的先后秩序。而且第二场活动通过破冰游戏做了易子分组,在建立了充分的信任之后,每个人都可以比较投入活动中,尤其是有一个比较害羞的小女孩,和一个热情的妈妈分到一组,活动积极性提高了不少。






要有热情,自己先玩起来


第二场放松下来后,我自己先玩起来了,正好又遇到了对自然教育比较感兴趣的参与者,活动中看到了好多让人感动的细节。我是很希望强调亲子共育理念和大人正向示范的作用,所以在设计活动时也专门考虑了大人的体验感,希望他们能够自如沉浸在活动中,而非一种“要陪孩子所以角色扮演”的感觉。而这个目标在活动中也达到了,我看到了参与的两个妈妈都在场地里反复寻宝,在好不容易找到目标后,激动的跳起来拍手:“我找到了!”也看到了孩子们跑来跑去的身影,时而认真凝视,时而仔细对比,这样的画面总是格外动人。



事实上,从破冰环节建立了充分的信任之后,在后面的环节进行就可以很流畅了,甚至在他们寻宝的时候,我还能坐下来静静的看,或者在实在找不到时悄悄递个暗示。在这个途中陆续有三个孩子过来告诉我他们的小秘密,当然啦,也顺便把我的资料盘问了一通。


活动结束时,有个小女孩送了一幅画给我,画了小鸡一家,还耐心地给我解释,这两个小鸡在比武,那个小鸡在睡觉。她说:“这个送给凤凰木老师(我的自然名)。”我说:“那你能把这句话写上去吗?”“可是我只会写木。”“没关系,用你能想到的办法。”她在纸上先写了一个“本”,意识到自己写错了,赶紧用手遮住,又在左上角先写了一个“木”,然后果断的画上两个小手表示“送给”,用笔戳着念了一遍:“送给凤凰木。”丢下纸,欢快地跑了。



真是令人惊讶的表达能力!




持续思考,目标、素材和执行的关系


很早以前与人提到想深入理解自然教育这件事,对方第一反应就是:“哦,你是想带活动。”好像自然教育就等于带活动。我并不这样认为,但也不能否认自然教育大部分时候就是在一场一场活动中进行的,而活动又似乎是由一个一个游戏组成的,似乎有一本游戏书,就能做好一场自然教育活动。


当我自己亲自全流程设计活动,并按照教育行动研究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步走来审视它时,我似乎明白了自然教育与活动之间的关系。自然教育是个大概念,要通过一个一个培养目标来达到,而培养目标要通过一个一个的活动来实现,换句话说,活动是目标实现的手段。那游戏呢?它只是素材,同一个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用法。就比如大风吹,常用于破冰环节让大家放松和熟悉起来,但是在一个认识物种的科普型自然教育活动中,我曾经用它来帮助参与者记住物种特征。这些都是前期的工作,而带活动,只是执行的那一部分。



厘清了这个逻辑,就知道了自然教育绝不只是带活动,而是先找到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选择合适的素材,使之按一定的逻辑(比如流水式学习法)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活动。对了,素材并不一定都是直接可用的,它是可以根据你的目标进行调整的,所以去搞懂素材起作用的逻辑是有必要的。


最后,就算这些都搞清楚了,且做好了充足的行前准备,也同样不能避免3000字的执行流程在活动现场被吞掉1500字的情况发生,唯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能是多练,所以反复多次的执行活动是很重要的。



最后的最后,还是特别想说,情感的投入,在自然教育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在我设计和带活动时,会不断回想在盖娅培训的日子,那些当初在培训现场就十分功利的想着以后要拿来怎么用的培训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培训中老师们的神态语气,关注每一个人的眼神,甚至那首围圈歌却总是记忆犹新,让我也不自觉的把这样的神态语气和眼神用到活动中乃至生活中。


写到这里泪流满面,恍然大悟,这才是盖娅给我最珍贵的礼物吧。

这个信息你或许需要:


何谓“研修”?参加盖娅的“研修班”有什么收获?







全文3427字,感谢您耐心阅读。如果觉得有收获,请帮我点个在看,或者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也欢迎留言讨论赞赏哦!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6:自然教育的殊途同归,从重新认识一座山开始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5:情意领域,自然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大年初一,从画完第100张绘画练习开始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4: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演练场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3:真正做教育的人,终有立足之地

参观了百年前的博物画展,还收到一本珍贵的植物图鉴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2:有自然之友自远方来




阅读更多请点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系列身边的自然系列读书如行路系列视频系列猫咪张念九的专栏过日子系列尘世间系列在自然里玩系列浮生偷闲系列游学记系列


慢 慢 写


微信号

nuonuo_1125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缙云风物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