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活感悟集锦十六篇(卢忠雁)

卢忠雁 知青情缘 2024-02-02







 


生活感悟集锦十六篇



作者:卢忠雁


----------0

语音:原野


《经历了,才有发言权》


   说是要设身处地去想事情,并做事情。但,往往我们没有经历过,就会想当然,自以为是地感觉很便当的一件事,却轮到自己的头上,才恍然大悟也。原来方便的事情,不方便呀。


   一位朋友强子,家中有小宝宝了。本来是旅游的积极组织者,这不,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但不愿组织牵头去旅游,而是近远的旅游,他都不愿去。      


   当人们说他,咋回事啊?他说,现在一切的一切,为小宝宝而“转”呢!根本没有时间去旅游呀。当初说强子说得最厉害的敏,前不久,添了孙子。忙前忙后,叫去旅游,也终于脱不了身。他说:“哈哈,我当初说强子呢,说他就这么几天旅游,想想办法克服克服即可。而今,轮到我了。确实,是难以脱身也。毕竟,儿子媳妇他们都要上班,要请假,也难。所以,我们一旦要去旅游,那么要向儿子和媳妇‘请假’了,难呀!


   生活中,当我们一个劲地说他人时,总是站着不腰疼。一旦自己经历了,就不得不屈服于现状。如:带小宝宝,要求少抱抱,让他(她)哭,没关系的。话说得没错,但一旦自己碰到,就难以忍心让其哭了,不得不想去多抱抱。不然,哭得闹心呢。这才发现:不抱抱,不行矣。还有:碰到一件事,总喜欢指导他人,应该这样去做。一旦自己经历了,不知不觉中,也重复了他人的做法。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你没有经历过,就没有深切的体会,就没有发言权。因为没有置身其中,就没有身临其境的体会。有些理论上的东西,说得通,讲得对,但现实中,就是难以行得通,做得好也。


 



《做梦》


   做梦,梦想成真。小时候,语文老师曾经提问过:“同学们。你们长大后,最想做什么?”大致的回答是:做科学家,做英雄式的人物等等,总之,都想做一个能为人民服务而做出贡献的人。


   人们都说,白有所思,夜之所梦。是的,有人做梦,做梦自己做了一名老师,在讲台上上课呢;有人做梦,自己成为了一名画家,也在上课呢。做梦各异,是因为不同的经历,就有了各不相同的梦,由此而各有名的追求梦的想法。


   做梦,梦想成真,这是随人之愿,实现了,值得欣喜;也有的做梦者,梦想未能成真的。而且,尽管很努力,但都未达到理想的景地。这,也是平常的一件事。努力,有时并未达到心仪的成果。那么,努力过了,尽力而为过了,就无甚遗憾了。


   有梦想,就去追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梦想的实现,靠每个人自己的努力奋斗。那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拼搏,不管是什么工作,只要立足岗位,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实即可。即使自己的工作,不是心仪的工作。那么,这段经历,也是人生之财富的积累。人之成长以及成熟,都是渐行渐进的过程,忽略不了自己走过的路。努力,会成功,不努力,不会获得成功,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过好自己的生活,年青人须努力,中年人亦当努力,即使老年,仍将努力,各阶段时间的努力虽不同,但将人生过得有意义、有意思,这就是梦想成真的真谛。


   好的,美梦会成真,只须小小的举动,那就是到任何时候,都得努力,努力奋斗,努力学习,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享受新生活带来的一个又一个红利。


   在如任何时候,都要健康哟,健康最重要,共享胜利成果,这就是梦想成真的这一天。但愿都有美梦成真的这一天。努力,继续努力前行吧。


《友情提醒》


 


    友情提醒,很重要。特别是到了中老年的时候,更需要这样的提醒。


   有时候,“微信群”中发了聚会的通知,当时是记得牢牢的。然随时间临近,却忘了。更糟糕的事是,同意了这边聚会,又被约了去外地的农家乐。当这天聚会,见其迟迟未来,一打手机联系,却已在大巴车上,车轮滚滚向前进,难以再回沪赶场子了。


   最尴尬的是一位友人办喜酒,然却不见老同事夫妻俩的身影,一联系,哈哈,已身处长兴的农家乐呢。唉唉唉,这记性,确确实实是忘记了。只得打招呼,对不起啊对不起。


   还有“微信群”内发的东西,因为人多,信息的潮水涨潮,往往前面的东西都忽视了,就会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也。


   所以,有些通知人,非常细心,重要通知,通知三次,特别是临近时分,再在“微信群”里通知一下,这样的友情提醒,非常好。


   是的,生活中,因了种种原因,确实会造成这类尴尬之事。即使通知了,也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就会忘记。再三地提醒一下,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倘如有人忘记时间,完全可以一问。好在,现在太方便了,有“微信群”,马上“微信群”一问,立即会有热心人士,告知详情的。


   不管用什么方式,友情提醒一下,在我们生活中,是万万不可缺的一环呀。


   友情提醒好。


 


《浪费已成了一种习惯》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不愁穿。特别是网络上买、买、买,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方便简捷。


    然,不少东西,来之方便,特别是吃的东西,又讲究期限。于是  乎,被丢弃,也成为了常事。


   今天早上,到小区去丢垃圾,就见一个小年青的,好几袋的食品袋,都有小半袋的东西:桂圆、红枣之类的。说是过期了,一丢了之。见之,有点心痛。难道这些东西设定的期限,就一定合理吗?


   现在条件好了,去聚餐,大约是面子关系,不管是请客,还是AA制,不点上个一大桌,仿佛有点“不过瘾”似的。一旦聚餐完了,总是有不少的菜肴,要打包回家。好像打包回家,就显得节约似的,未想到冰箱放放,早就窜了味。这些打包的菜肴,放在冰箱里,第二天,拿出来,再热一热,筷子翻翻,又,没有了胃口。于是啊,被倒掉,又成了一件不要商量的事。


   又说,为了便宜或打折呀,一旦逛商场,买衣服,也成为了习惯。有喜事外出,把大橱柜门一开,站着看了半天,好像仍缺了一件配得上的衣服,折腾了半天,穿好衣服,却与“闺蜜”同框之衣,撞车的“衣服”,看看心里就不美气。顿时,就少了好心情。当场决定,再去逛一逛商店,是否有好的新款式衣服。呀呀呀,这一逛,又是买了不少的新衣裳。那么,以后外出旅游,是否还会感觉缺衣吗?不得而知。


   买、买、买,已成了一种“过瘾”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浪费随之也已成为了习惯,是刹不住车呀。特别是忍不住啊,手痒痒,手机在手,不知不觉中,随手一点,钱出去了,买的东西就会送上门来,太方便,太方便了。


   呵呵,买、买、买,成为了习惯,随之浪费也成为了一种改也改不掉的习惯。



《座右铭》


   塞繆尔.厄尔曼,是一位德裔美国人,他写的文章《年轻》,曾被译作《青春》。诸多名人抄录下来,作为人生的座右铭。摘录一段如下:


   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忧虑、恐惧、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偻于时间尘埃之中。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每个人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


   在你我心灵的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心、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一旦这无线电台坍塌,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和悲观绝望的寒冰所覆盖,你便衰老了——即使你只有20岁……


   这就是有梦、追梦、圆梦的航程。保持年轻的心态,有梦去追, 就有未来辉煌!


   由此想到,在自己人生之旅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座右铭的语句:“不怕看不起,就怕不争气。”曾经是丑小鸭,被人看不起。看不起,是自己的功力不够,得提升自己,努力学,向优秀之人学,向书本学,向一字之师学。而不是怨天怨地,不思进取。既然他人看不起,总有一定的道理,总有自己不足的地方,加油打气,去赶上,并超之。关键的是:刚开始得跟上。不气馁,不心急,不计较,不……鼓足干劲,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当努力获得成功,得到嘉奖时,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于是乎,产生了另一句座右铭:“让爱你的人,更爱你;让恨你的人,更恨你!”这就是做好自己,规范自己,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永远地努力,勤奋好学,学到老,终身学习,将学习成为自己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让自己成为无愧于心之人,成为生活着,自己要好,更要为他人好而尽心尽力为之的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乐大家好,才是“花好月圆”真正的好。


   愿亲朋好友都有自己独特的座右铭,去书写自己灿烂的人生。       


 



《圈子很小》


   世界很大,圈子很小。因工作、学习、生活之中,碰到一些人,不经意间提起张三或李四,呀,我也认识,而且结缘很久,情谊很深。


   碰到老同事,知我喜欢写作,说是要给我介绍一下亦喜欢写作,并有一定成果之人。一言之,哈哈,我也认识的。是在一次征文中,发文章一发,不知咋的,会发到了他的邮箱。从此,就有了联络。在一次团队活动中,也有人提起了他。我有点晕了,咋回事啊。友人见我大惊小怪,曰:世界之大,圈子之小也。


   世界之大,圈子之小,我信。前不久,与老同事外出旅游,才知其上了电视节目。没几天,在朋友圈里发的照片,看到一位老邻居,也上了电视呢,一看,老邻居和老同事与之一起参与活动呢。


   还有一些老邻居,乔迁之喜了,搬到了新的地方,认识了新朋友,不经意间提起谁谁,呀,认识呀,或工作关系,或玩耍时有缘认识,或是一个场景下而认识朋友。总之,缘分,天注定,有缘认识吧。


   世界之大,圈子之小。在旅游中,会碰到阿拉上海人,即是到国外游,更是乡音多多的。那次,在舞厅里,碰到了小学同学的哥哥,由此找到了该小学同学,这是“失联”多年的同学啊。同学聚会一直寻找之中,没有找到的这一位,竟然在舞厅中,会连线成功的。是这位小学同学的哥哥,到我们家附近的同事家玩,彼此都喜欢跳舞,由此,我们在舞厅里不经意间地碰到了。是的,圈子之小。在舞厅跳舞,看来看起,都是熟悉的老面孔,偶尔参加的,都是老熟人带来的好朋友。


   世界之大,圈子之小,加入了一个圈子,会认识一些人,也会不经意间谈起其他的人,说不定我也认识呢。


   缘分,天注定,珍惜人生之旅的缘。



《话说浪费》


   现在的大楼电梯房子,每一层,都有一扇门,这门又不锁,放着起到什么作用呢?不得而知,总感觉是多余的,浪费了做这扇门的木材。


大楼地下室,本来是住人的,现在说,不安全,一律不能住人。那么,一些房间空关着,有点浪费。是否能改建,成为纳旧物之室?!


   垃圾分类,为了激励人们,更好地做好这一工作,2017年推行实事项目,建立绿色账户,这是一件好事。但奖品是否应当与时俱进啊。是否能结合垃圾分类工作,奖励一下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使之更多的居民能在家就按垃圾桶而分好垃圾分类之“工作”,多好啊。


   不然,总是一成不变的奖品,感觉有点“浪费”。再则,整治楼道,最好不要放置电瓶车、自行车,那么,地下室不利用,是否有点浪费?!


    事在人为,为之,总有点烦,总有点累,但努力奋斗,为民服务,提升高质量的环境,是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有力的一环。但愿居民居住的小区环境,越来越整洁,生活呢,越过越舒适。


 



《有克制力的人有几多?》


 

    有克制力的人有几多?少之又少!


    君可见:满街的“低头族”,不分男女老少,都来去匆匆,但“低头族”成为了一景。网络上见有人看手机被撞或摔倒之类,一笑了之,生活中确有其事。


    那日,一大娘在上街沿走,不经意间已走到了慢车道,想穿过马路,但已是红灯,木知木觉地仍然一边看手机,一边走,一车辆的一个猛刹车,才突然惊醒,幸好没出什么状况。


    君可见:一日,去医院看病。医生关照病人:“一定要戒烟戒酒啊,为了身体!”然,且慢,一转身,该医生却在厕所间,猛抽中华牌香烟。正巧,病人如厕。见其医生在猛抽烟,感到大惑不解:“医生啊,你嘱咐我,一定要戒烟戒酒的,你却猛抽烟啊!”该医生脸不红,心平气和地说:“没办法,工作压力大,抽支烟,稍微休息一会儿,喘口气,接一下力!”哈哈,人啊人,对他人对自己标准不一,言不由衷也。


    知青叶辛,在农村繁忙的大田劳作后,人们都休息了,他却能坚持不懈地写作,这要有多少毅力啊!正是长年累月地坚持不懈写作,由此才成就了作家之梦。


    同样是知青的一位战友,在农场里,晚上总是认真学习,即使大热天,点蚊香,打手电筒,也得抓紧时间学习。正是人们喝酒抽烟玩耍时,他却一书在手,啃书本。功夫不负有心人,恢复高考时,一举考入了上海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上海的一家执法机关工作。


    成功者,往往是皆为有克制力的人,他们懂得自己要什么,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什么。知道惜时如金的道理,从而鼓士气,发力而为之,一发不可收的力量,凝聚成强大的动力,为自己伟大的梦想而奋斗,梦想成真,是坚持不懈地努力,过程虽然艰辛,胜利的彼岸到达:甜蜜幸福。



     《今天天气……》


   每每早上,会看今天天气预报,不为别的,只为得赶路,或乘车或骑车,要是有雨,那得带伞、两披之类,还得决定衣服是否晒出去呢。


    这不,今天阴转多云,有时有小雨,那么,外出,是否将衣服晒出去呢?有点纠结,这不是大事体。但生活嘛,就是这些琐事麻心事。如果衣服不晒出去,小雨不下,却又阳光灿烂的,岂不浪费了大好的太阳光明照射啊。如果晒出去,一旦真正的小雨来了,淋了个"落汤鸡”,岂不得不偿失啊。


    罢了罢了,不晒也罢。刚刚外出,乘上公交车不久,却见公交车外阳光足足的,这倒有点懊恼今天洗好的衣服未晒出呢。


    人就是这样犹豫不决。其实呀,也不必懊恼。诸多次,碰到说今天天气好,特别是家中的衣服一一晒出,为了不辜负大好太阳,又把盖的被子,都晒了出去。哈哈,不经意间却乌云密布,少顷,下雨了。出门在外,赶回家来不及。晒的东西都被淋湿了,这样的经历时常碰到。


    所以,看天气预报,还是给你的参考呀。关键是:你决定今天是否晒衣服、被子之类的东西了。一旦决定了,就没有什么可后悔了。


    有今天天气预报而想到诸多事亦然。决定了的事,没有后悔药可吃。好,即好;不好,得承受也。


 



《发朋友圈……》


    而今,手机方便,功能多多,特别是在生活中,有诸多事的发生,可以文字配照片,发之朋友圈。或喜或悲,每天的心情,可以向亲朋好友叙说,点赞叫好,或是无动于衷,皆为各自喜欢如何对待,各自为之即是。有人有喜事,晒晒照,写写喜悦之心情,独乐乐想众乐乐,是一件好事。


    世上事,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有些人,或工作不顺,或生活不易,负量积累太多,见不得人好。一旦有人晒照配文发之朋友圈,就心中不美气,总感到在炫耀似的,恨恨然,又心中不痛快。   


    其实,发朋友圈的照片或文字,都是个人的一个日记式记录,记录了人生每天的生活工作学习的轨迹,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历程。


    在友友圈发的照片或文字,见之,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决定点赞叫好,或一看一笑了之,或无动于衷的态度,一切的一切,不要为了取悦而违心地去点赞叫好。


    生活啦,工作啦,或喜或怒或悲……有感而发,是为了留一份纪念,是为了给自己走过的路,留下一点足迹,把每天的点滴一一记录,高兴了,发发朋友圈,闲暇之余,翻阅一下,也有一番回味乐趣。遇事愤怒了,也可一泄而快,说出来,往往心中就畅快。  


    照片也好,美文也罢,发不发朋友圈,完全是每个人自己做主当班。不必顾虑他人评判,更不要在乎有多少人点赞叫好,大可不必为点赞数的多少而纠结。倒是有人批评或建议,倒值得一看,思考一下,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呢。


    发朋友圈,是日记式的记录,是回忆时的念想,是心情沉重时或畅快时一泄诉说之地也。


    有人说,朋友一场,好事共同分享,不佳之事一同承担。随时而发朋友圈,大约就是这样的功能吧!  


    倩影照以及美文发朋友圈,不必顾虑太多,只是告知亲朋好友,我的最近情况而已,评判各自一说,皆为忽略不计也。




《话说笔友吴锡成》


    那个年代,时兴笔友,我在94年的《青年一代》杂志刊登笔友的格言,未想到,有天南地北的笔友信件涌来。记得有一次,信箱被塞满。自然有书刊,更多的是信件。


   在众多信中,吴锡成的经历比较独特,年青时,他刚毕业,在上海兵工厂工作。当时,又有漂亮的女朋友。为了响应号召,毅然决然地不顾一切地到原籍海门余东镇老家务农。这一去,60多年,今年近80岁了。


   其中的生活甜酸苦辣咸,尽在这一过程之中。应同为知青的我,更为理解他的生活之不易。当时他去农村,农村人,不欢迎。本来就这么一点田地,多了人,就得均一下给他。自然,田地,是当时农村人的命根子。所以,他克服了巨大的困难,过了生活关、劳动关。


   在工作之余,他笔耕不止。这不,通过努力,精心修改后,将一生的心血,编了一本书,从50年代至今的文章一一收录。


   在12月1日这天,开了一个小型的赠书会,略备饭菜,众多相交的笔友以及相关的领导和村民,聚会在小小的村落里,参加他自编新书的赠书活动。


   60多年的坚持不懈地写作,实为不易。我除写信表示祝贺外,亲临现场,以示捧场之。这不,11月30日的一大早起来,赶之。


   生命中,不期望多光鲜亮丽,但希望有意义、有特色的生活。就如吴锡成老哥,并非大红大紫,也不是什么名人作家,却活得有为而踏实。


   说起吴锡成老哥,他一别上海,到海门57年,而今已近8旬。从1959年在上海的《支部生活》发表短文至今,仍笔耕不辍,而且都是以笔而为的手写稿,令人感动。


   12月1日的这一天,60余人欢聚在他家,都是笔友和文友,有江苏盐城开车前来的,有上海赶来的文友和笔友,更有当地领导和村民,前来祝贺他的《习文六旬圆吾梦》一书的赠书活动。


   该书中分三辑。第一辑是文稿类;二辑是彩图集锦;三辑是书信、贺卡。


   凡来者,每人赠一本书。海门电视台来人摄像报道,还有记者前来采访。在小村庄里,不少邻居前来祝贺祝福,给小村庄带来了热闹。


   虽然,这天下着雨,赠书仪式照样进行。“作者赠书农家聚会”如期而开。至始至终,赠书活动在热烈、隆重气氛中进行着……


   吴锡成老哥,他忙碌了一生,写了不少稿件,被刊登在各大报刊杂志上,由此选稿、选照片等,为出一本自己的书而呕心沥血,这是一个人生的总结,也是圆满一个梦想成真的现实。


   为其点赞叫好,为此祝贺祝福!


   写上这些,为贺,更为激励自己,更当努力耕耘之。


 



《似春风拂面而温暖》


   一早,想去图书馆去借书,却借书证不知去向。前几天,刚还的书呢!


   “千里寻找”,未见借书证。去补办卡,要到当时办卡时的图书馆去办。于是乎,只得去赶之。


   去补办图书卡,本以为总得再付款,再办理借书证卡呢。


   我站在补办借书卡的柜台前,掏出了皮夹子,拿钱在手,只等办 卡人员说多少钱,那么,就给之。一直到办好,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未向我要钱。正疑惑中,她却说:“办好了。现在的卡,换新的了。以后借图书,不必插卡,只须在读卡机上,就可以了。“问及不收费吗?”回答:“是的,补办卡,不收费,我们这里电脑,有你办卡的记录呢。


   今天天气有点冷,骑自行车去图书馆,也有点冷。但补办借书证卡,不收费,温馨。工作人员热情服务,讲清用新卡的要求,温暖。


   走出上海市普陀区的图书馆,尽管外面冷,风一阵又一阵,挺大的。但骑自行车回家,不感觉冷:心中温暖如春,是因为似春风拂面的缘故啊。



《买卖的生意经》


   生活中,需要买卖东西,由此就有做买卖的生意经。


    过去到沪来打拼的人,大多都很拼,累得连轴转;而今,不那么拼了。因为,现在彻底地认识到健康最重要。打拼到现在,不少人,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了。所以,不再会太拼命干活了。毕竟,钱是赚不完的,身体健康最重要。


    前不久,去附近做钢窗的小店,却已换了新人。说是以前的店主,经过多年的打拼,已在上海买房了,买房买的早,又按了上海的户口。这不,现在不用太辛苦了。以前的店主,找了一个单位,打打工,按时上下班,又可照顾家里人。听之,为此而高兴:生意做到这个份上,确实不错啊。那日,去普陀区高陵路上的卖熏鱼摊买熏鱼。我以为时间不晚,只是傍晚时分,约17时多一点,却已一天量的熏鱼,统统卖完了。老板娘在洗洗、刷刷,准备下班回家呢。问及为何而今这么早收摊。答曰:“做了这么多年,太累了,不想一直太累,得保养身体,早一点收摊。可以回家休息一下,要与家人一起晚餐呢。


    江桥蔬菜批发市场,一早上,来此处的,大都是为批发蔬菜而来,再贩卖到自己经营的摊位去赚钱。附近的居民,也有不少前去购买。然,有时摊位兴趣不大,对一些居民来买菜不热情。问题是量少,还要拣精挑剔菜的质量。故而,卖菜的人,也会拒绝居民来买菜。幸好,现在购买菜的地方多了起来,附近的乐坊大厦的底下室开了蔬菜食品超市,一些蔬菜都是崇明过来的,倒是新鲜,买的人也多。  


    前不久,家附近又开了一家小型的超市,刚开始,热闹了几天,因为有些东西有优惠价,过了几天,没有了优惠价,该小型超市人越来越少了,生意一落千丈。


    这买卖的生意经,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这,倒值得好好研究研究的。要买卖经营得好,赢利大,就得动脑筋,想办法,做“长线",而不是做“短线”,更不能看人赚钱呢,就一哄而上;要做长,做好,做得双赢,就得多一点优惠给众人。超市喜欢搞优惠价,就是吸引人们去购买,在买了优惠价的商品后,也会顺带着买一些其它的商品啊。


    总之,这买卖的生意经,是一门大学问啊。




《“告老还乡”》


    退休了,就是“告老还乡"。一瞬间,没了工作,没有了激励机制,没有了……一切的一切,重新适应回归家庭的生活,从此以后,家庭就是人生的大舞台。每天24小时的光阴,全凭各自各显其能了。那么,又要重新适应并磨合期的时候了。


    有人退休了,重新寻找上岗的机会,并非为了什么,是为了不要空荡荡,没事干。一旦重新上岗,重振雄风,感觉非常快乐幸福,何尝不是一种选择呢。


    有人退休了,去老年大学学习,学摄影学唱歌,忙得去旅游去比赛,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生活中,太忙,感觉累;太闲,也显得慌。“告老还乡”,即可选择轻松愉快的生活,每一种新生活的开启,适合自己的,适应自己的,开心就好。


    “告老还乡”,选择适应自己的生活,找点事做,有点事做,不太忙,亦不太闲,随意随心,来去自由,不被纠结,不被压抑即可。


    总之,“告老还乡”,是重新开启人生第二春的大好时光,得好好把握,好好享受,好好珍惜,好好保养,好好生活哟。


    “告老还乡”,最关键的是:保重身体要紧,是不干啥活,就能领工资的时候,可享受“不劳而获”的领工资待遇,看你能够领到何时的钱呢,全凭各位各显神通了。


   “告老还乡”的新生活,第二春更显幸福快乐的时光,你准备好了吗?!


 

《服务,当注重细节》

 

    外出办事,乘公交车,不少公交车,车辆换新,在行驶的过程中,报站很好。但遗憾的是:除了广播报站外,屏幕上却未见到站具体的路段路名报出,一直是某某某路的车牌号(是少了这一功能,还是驾驶员未为之的原因)。


    毕竟,乘公交车的人,并非都对要乘车的车辆,都非常熟悉,特别是南来北往的客,更是不熟悉的。再则,上了年纪的人,耳朵背,不一定能听得清楚到站的路名。


    故而,在报到站的路名后,当在屏幕上显示其路名,双管齐下,服务于大众为好。


    公交车啊,服务于众时,当注重细节,更好地服务于民,为民服务做得好上加好才是。


    由此一提。



《话说公交车》


   现在外出,乘公交车,非常方便。    


    然,对公交车人们有不少议论,主要是如何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上做好文章。


    在乘公交车时,现在不少站点,有各车辆行驶到站的路牌,很好。但未能每一站点,都有此显示牌,当普及到每一个站点,可为实事一件,计划一下,尽快实施之。


   在乘客狂奔之中,赶公交车时,大多的驾驶员选择了等一等,慢一拍启动,很好。然,仍有“见者而视而不见”之驾驶员,油门一踏,疾驰而去。是否能做得更精准一些,等一等,慢一拍启动呢。


    再则,以安全起见,上车后,人不走动了,才启动开车,也很重要。不然,一启动,未站稳而摔倒者,此类情况不少。


    特别是在换新车时,是否能设计出新的款式:即车到站后,台阶自动下沉一个踏步,便于老年人上下车方便(步入老年社会,当为此而设计之)。


    好的习惯应当养成:作为乘客,上下车按序进行;开车时,不要乱走动,车停了,到站了,再站起来,按序而下车;下雨了,带一个塑料袋,上车后,把雨伞放在塑料袋中……


    总之,公交车,对于老百姓大众,出门当首先的“车”,实为公交车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车”,当服务的质量上,做好做足文章才是!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作者简介•

   作者系江苏省大丰县海丰农场安丰分场一大队的上海知青

荐读


二代人的大学梦(卢忠雁)

知青食堂的苦日子(卢忠雁)

假领头(卢忠雁)

穿喇叭裤的日子(卢忠雁)

《遗憾的金戒子》《失恋“坏事”变“好事”》(卢忠雁)

我人生指路明灯——母亲(卢忠雁)

“50”学“吹打”(卢忠雁)

处理好工作和家庭关系及和谐之我见(卢忠雁)

第一次工资,就寄上5元钱给母亲【外二篇】(卢忠雁)

过街楼往事【外二篇】(卢忠雁)

向儿子学孝顺【外二篇】(卢忠雁)

小时候“过夏”二三事【外一篇】(卢忠雁)

父亲篇(卢忠雁)

晨舞改变了妻子(卢忠雁)

《档案》外一篇(卢忠雁)

《感恩老爸的投稿“情结”》外一篇(卢忠雁)

《遗忘》外一篇(卢忠雁)

洁癖的“当家人”(卢忠雁)

《我家的“小鹿纯子”》外一篇(卢忠雁)

我与儿子一起成长(卢忠雁)

三代“读书郎”的故事(卢忠雁)

退休之日正是读书乐(卢忠雁)

难忘露天电影(卢忠雁)

《买书,是一种好心情》另一篇(卢忠雁)

《给男人一点面子》另一篇(卢忠雁)

《墙被打出洞来》另一篇(卢忠雁)

《“一碗汤”的距离,好》另一篇(卢忠雁)

《爱,就这么简单》另一篇 (卢忠雁)

《聚会亦纠结》另一篇(卢忠雁)

《练毛笔字》另一篇(卢忠雁)

《记性差了偷着乐》另一篇(卢忠雁)

《榨汁机的好处》另一篇(卢忠雁)

《学烧菜》另一篇(卢忠雁)

《那时,不懂爱情》(卢忠雁)

《珍惜当下》另一篇(卢忠雁)

《一个真实的你》另一篇(卢忠雁)

《成功之路始于足下》另一篇(卢忠雁)

《爱的感动》另一篇(卢忠雁)

《没时间去生气》另一篇 (卢忠雁)

《农家乐》另一篇(卢忠雁)

《走好人生的后半程》另一篇(卢忠雁)

《阳光灿烂的你》另三篇(卢忠雁)

《不要勉强做朋友》另一篇 (卢忠雁)

《人生总要有拐弯的时候》另一篇 (卢忠雁)

《有始有终》另一篇(卢忠雁)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在看”和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生活感悟集锦十六篇(卢忠雁)

卢忠雁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