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行】:漫步鼓浪屿(沈成林)
【闽南行】
漫步鼓浪屿
作者:沈成林
朗读:阳哥
今天厦门的天气确实给力,气温20-28度,晴。pm2.5 22,空气湿度69%,北风微风,空气质量:优。但紫外线指数8(有点强)。
今早7点在酒店自助早餐,7点半出发,前往轮渡码头,乘船过海去鼓浪屿。
途经海沧大桥。
海沧大桥是厦门市境内一座连接湖里区与海沧区的跨海大桥,位于厦门西海域之上,是同安—招银高速公路(闽高速S59)、福建省道201线及厦门市“两环八射”快速道路网中“外环”的组成部分。
海沧大桥于1996年12月动工建设,于1999年12月30日竣工通车,并于2002年、2005年、2013年先后进行了三次翻修。
海沧大桥西起厦门市海沧区石塘立交,东至厦门市湖里区仙岳路;线路全长6.319千米,主桥全长1.108千米,主跨长648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项目总投资28.7亿元人民币。
抓拍的沿途风景。
我们是从嵩鼓码头登船的。
嵩屿码头位于厦门海沧半岛,东西长约4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京口岩横亘其上,形成起伏丘陵,半岛南临九龙江,北、东两面濒临厦门港西海湾,北与蔡尖尾山之石岩峰相距约5千米。这个曾是岛屿的地方,在历史上隶属于海澄县。如今成了一个与厦门岛相对的岬角,早已寻不见岛的形态。早时人们为了过海到厦门而建了一个码头即嵩屿码头,而百年前漳厦铁路的车站就建在这个码头的边上。据说几年前在这里还出土了一块镌刻着“漳厦铁路”的石匾。
嵩鼓码头很早很早以前是古渡。据悉,嵩屿原名“濠门”。相传南宋末年,元军破南宋都城临安,众臣护幼帝南奔,群臣一行由五通登陆厦门,再转道东渡涉海至嵩屿。刚好碰上皇帝寿诞,群臣祝寿祝愿皇帝“寿比山高”。皇帝很开心,便把“山高”两个字赐给这座小岛,也就有了“嵩屿”名字的由来。
在码头附近拍拍风景照片。
我们乘坐的船船。
鼓浪屿有很多轮渡码头。我们到岸的是鼓浪屿内厝澳码头。
我们小团队也来张合影吧,留个纪念。
鼓浪屿(英文:Kulangsu)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隶属于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下辖龙头社区、内厝澳社区,辖区禁止机动车辆通行(警消等除外)至高点为日光岩,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
鼓浪屿全岛的绿地覆盖率超过40%,植物种群丰富,各种乔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余科,1000余种。代表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鼓浪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天然海滨浴场、海天堂构等。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五大城区等荣誉。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五大城区等荣誉。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
1841年8月2日第一次鸦片战争激烈的炮战中,金门镇总兵江继芸和部下官兵坚守阵地,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全部壮烈殉国。厦门和鼓浪屿同时陷入敌手。
1840年~1860年,外国列强势力对厦门和鼓浪屿的侵略已全面展开,且迅速地扩展和深化。
1949年9月初,隶属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厦门,后改隶于厦门市至今。1949年10月17日,鼓浪屿地区解放。
这个应该是李小龙吧。
这条船是海上环卫船。
偶遇一群安徽合肥的广场舞大妈们也在游览鼓浪屿。
抓拍的。
看看海景,吹吹海风,好惬意。
一幅人像素描50元。
天气好,拍婚纱照的大有人在。
眺望鹭岛。
街头卖艺人,均有上岗证的。
本人与导游交流照片。
海岸边遗留的碉堡。确确实实是以前的,上面还有很多的枪眼。
月光岩。没上去。
岛上古榕树,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鼓浪屿也有好八连。军事禁地,严禁拍照。
打卡龙头街。
朱头三,不是zhu头三。🤑
鼓浪屿的菜市场。进去瞧了瞧,海鲜便宜。
游览菽庄花园。2018年初访鼓浪屿时,因天不作美,没来过。
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位于鼓浪屿岛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花园,有白水洋水景风光,有火山岛之礁石,又有兔耳岭高山草甸之美。
1955年献作公园。菽庄花园利用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全园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大部分,各景错落有序,园在海上,海在园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又有海鸥飞翔的雄浑壮观,动静对比,相得益彰。园内还有四十四桥和十二洞天等景点。[1]辽阔的海域是它的亭台,隔海的南太武山脉是它的围墙。前方巨石上,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笔书的“海阔天空”四个大字不禁让我们引发无数的联想。
菽庄花园原是台湾富绅林尔嘉的私家花园,50年代起辟为公园,近年又建了许多设施,面积也扩大了3000多平方米,是颇有特色的海滨公园。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可台湾军民拒绝割台,总兵刘永福等带领“黑旗军”进行抵抗,腐败的清政府又下令驻台官兵回大陆。时任台湾垦抚兼团防大臣的林维源不敢逆旨,于1895年全家内渡,定居于鼓浪屿。林维源,原籍龙溪,其先祖于乾隆年间赴台湾淡水垦殖发家,在台北建有“板桥别墅”即林家花园。其子林尔嘉从小就生活在那里,别墅的一切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菽庄花园集世界园林艺术十大特点中的三个最有艺术个性的特点于一园,是很难得的。第一个特点是“藏海”:就是人走在路上见不到海,到了花园门口甚至进了门仍见不到海,一堵黄墙挡住了视线,待到转出月洞门,绕过竹林,突然“海阔天空”,取得突然见海的惊奇效果。先把海“藏”起来,而后大海奔腾而至,引人踏海而行,来到海中的“观潮楼”,观赏海景,真是豪情满怀,可惜观潮楼被台风吹倒后一直未能恢复。瑞士园林专家参观菽庄花园后说:“我们只有藏湖,而厦门有藏海,十分难得。
”菽庄花园的第二个特点是“巧借”:是林尔嘉把临海的坡面,海湾里的礁石,涨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来,围地砌阶,造桥建亭,使原本十分狭窄的一个小海湾,借四周自然美景为铺垫,变成涵纳大海,颇有层次,视野宽广的海上花园。这在中国的任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公园都无法领略到如此美妙的意境和情趣,这是菽庄花园最秀人的地方。
菽庄花园的第三个特点是:“动静结合”:林尔嘉对动与静的处理也颇为独到,坡面建一片假山,按地支分裂为“十二洞天”,洞洞相联,让孩子们去追玩,显出跳动出没的动景;坡边建有小亭小阁,休息观景,表现静雅的环境。海潮的流动,长桥的安卧,岸上花团锦簇,海中百舸争流,都体现了动与静的交融与和谐,匠心独具!还有林尔嘉把台北板桥别墅的小板桥也搬了进来,把眉寿堂,壬秋阁等建得小巧玲珑,采用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琉璃粉墙,小桥流水,淡雅高洁,与海色、山色、天色浑然一体。组成了风格统一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群体,使整座花园既有江南园林的秀美,又兼闽南园林的亮丽。
建筑特点:菽庄依海建园,海藏园中,傍山为洞,垒石补山,与远处山光水色互为衬托,浑为一体。所造楼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桥低栏,形若游龙。园内看海,波浪拍岸,依栏远眺,极尽山海之致,复有岩洞之幽,鲜花满径,绿树成行,为难得之胜景。
游览皓月园。
2018年初访鼓浪屿时,因下着蒙蒙细雨,也没到此一游。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座落在鼓浪屿东南,濒临鹭江。是一座郑成功纪念园,覆鼎岩海滨,占地二万平方米。
为了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在此建造了郑成功纪念园。郑成功巨型石像已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这位虎将之雄威,从此永驻覆鼎岩上。
雕像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覆鼎岩海拔29.5米,向海中延伸30米,地形险峻,气势磅礴,它与海中的剑石、印斗石鼎足而立。
覆鼎岩上临海顶天立地的郑成功雕像成为园中的主体建筑,它也是中国历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园内青铜大型群像浮雕,再现了当年郑成功挥师东渡,驱荷复台的历史场面。皓月园景色迷人,明代建筑特色与海滨的沙鸥、树木、海景山色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图画。
今天在鼓浪屿整整游览了一天。下午4点半坐轮渡返回厦门本岛。晚上在这家享用第一顿团餐。海鲜为主。🤗
这是今晚团餐菜品的拼图。
晚餐后结束今天快乐的行程,返回昨晚下榻的酒店休息。其间,简单地在酒店周边逛了逛夜市。
作者简介
沈成林,原上海市五原中学69届初中毕业。70年6月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三营九连当知青。79年初知青大返城回上海。80年去重庆谋生至2013年退休回上海定居。
【摄影】边陲小城--云南勐腊(沈成林)
【知青摄影】孔雀的故乡--西双版纳(沈成林)
《不忘初心~顾世雄师生作品展》参观纪实(沈成林)
【知青岁月回忆录】(二):连队印象(沈成林)
【知青岁月回忆录】(三):连队里的小四川(沈成林)
【知青岁月回忆录】(四):川沙老乡(沈成林)
【知青岁月回忆录】(五):重庆姐儿(沈成林)
【知青岁月回忆录】(六):我的上海知青战友(沈成林)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