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华应龙:好课恰似初恋般美好

华应龙 华应龙化错化人 2022-03-28

好课恰似初恋般美好


华应龙


1


2018年11月30日,南京,在江苏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成立仪式上,我执教了一节新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由于会上时间紧,更由于我老家是江苏的,似乎存在“近乡情更怯”的心理。上完课,我像唐人宋之问那样“不敢问来人”。确实是有点“不敢问”,但心底里还是很想问的。这就有如朱庆馀在《近试上张水部》一首诗中所写——“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作为小学数学人,在这样的活动上做汇报,我就是回老家“应试”来的。



会上没能问、“不敢问”,会下我还是用微信“低声问”了。老乡们十分友好,好评不断。也有好友问我:“你为什么不揭示其中的规律呢?”


是的——没揭示其中的规律,这是我有意为之。思考有三:


一是学生缺乏规律揭示的认知基础

因为这个教学内容在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学生刚刚学过了。现在借五年级学生来上课,学生还没有学“表面积”、“体积”等知识,如果课上硬要揭示规律,学生缺少相应的知识基础,就很有些勉为其难了。

二是学生把玩几何形体的机会不够

我认为“几何是和想象力玩耍的玩具”,课上学生还没有玩起来,还没有玩够,匆匆忙忙揭示规律,仓促“登堂入室”,就像一个小孩尚未长大,你就要他承担大人的角色,那太操之过急了。这节课可以玩的元素很多。教材那样编,完全没毛病。教师用教材教儿童时,完全可以、也十分应该对教学内容作“二度开发”。这是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三是创新教学要留下让人回味的东西

我认为“好课恰似初恋般美好”


2


这是2011年《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我时,我曾经表达过的一个观点。当时只是一句话,现在把它展开来,与朋友们分享。


不知您对初恋的感觉是否如歌曲《初恋的感觉》所唱——


清晨清新的风轻轻吹过我身边

偶然和你遇见在这一个很浪漫的夏天

喜欢看你微笑眼中你是全世界

怦然心动这是甜蜜初恋感觉

很简单没有复杂纷乱

我对你的爱就像晴空的蔚蓝

你就是我可爱的天使我已深深着迷……


初恋中的我,最喜欢的诗句是:“你在的时候,你是全世界;你不在的时候,全世界是你。”


初恋是最浪漫的。世界著名哲学家怀特海先生认为,人的智力发展由“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构成,分别对应于小学、中学和大学。那么,我们的小学教育是否应该追求“浪漫”?



初恋是场美丽的邂逅。一节好课其实就是,设计了一场学生和知识的美丽邂逅。有了这场美丽的邂逅,学生就会特别盼望着与知识的“第二次约会”“第三次约会”……“日日思君不见君”,“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人生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哲人说,是“未得到”和“已失去”。那么,我们教学中为什么期求学生早早地就轻易得到知识呢?难道作为“红娘”的我们,喜欢设计第一次相遇就走完了恋爱全程的“悲剧”?


初恋是爱你在心口难开。初恋,是有很多心里话,都没肯说;或者是心里有话,说不出来。如果,恋爱中的人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那就不是初恋,而是热恋或热恋之后的状态了。所以,课上的老师,明明有许多话可说,却要能憋着不说,留给孩子们自己感悟,那才是好老师。老师知道的,全说出来,并不是好老师;老师不知道的,也肯说出来,那也是好老师。那究竟是说还是不说呢?我以为,如果是为了激发学生“好奇心”,就应当说;否则还是不说为好。试问一下:当年告诉陈景润,世人都不知道怎么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老师,是不是好老师?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总结时,我说:“昨天,我们知道——位置不同,大小就不一样;今天,我们发现——位置不同,角色就不一样;明天,我们又会发现什么呢……下课啦!”我实在不知道“位置不同”还有什么“不一样”,但我想借机播下一颗好奇的种子……


王开东老师说:“教师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学生成了知识的仓储,搬运知识的包装袋上面灰尘抖落,很多都不曾开封。” 


对此,我很是赞同。教是为了学的开始,好课应当让意义不断涌现。


过去,我们的教学就为了结果,掐头去尾,精讲多练,重在知识;现在,我们的教学还要为了过程,从头到尾,自主探究,重在体验。实际上,我们的教学是为了开始,见头思尾,混沌初开,重在兴趣。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定义“教育是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授知识的工作”。1997年修改为“教育是能够导致学习的交流活动”。其中“导致”一词,真是意味深长。


3


现在的问题是,这节课不揭示规律,那我们教学中应该“浪漫”地做些什么呢?


教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我设计了三次“比一比”,用来“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第一次,2分钟时间,比一比哪组同学动手能力强?第二次,2分钟时间,比一比哪组同学表现最棒?第三次,明天的课上比一比哪组同学用时最少?试想,下课后学生是不是会欲罢不能,继续“玩”下去?这样一遍又一遍玩过之后,“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不是映刻在学生脑海里甚而至于,还可以设计第四次比一比,是这样的小正方体,能不能给“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换件“马甲”,还原成本色


好友微信问我:“您为什么能设计这样有意思的‘比了又比’的教学环节呢?”因为,我知道《爱因斯坦摞骨牌的故事》——

爱因斯坦出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时,给学生讲的第一堂课是:成功的秘诀。


爱因斯坦拿着一个盒子走上讲台,从盒子里拿出一枚又一枚骨牌,在桌子上摞起来,摞到二十几枚时,骨牌哗啦倒了,他不紧不慢地捡起来接着摞。当爱因斯坦摞到四五次时,平静的礼堂开始骚动。但爱因斯坦依然慢条斯理地摞了倒、倒了再摞……


30分钟过去了,学生们开始纷纷离去。也有的学生帮爱因斯坦摞,这时他们发现,盒子里大约有50枚骨牌,他们摞起不到40枚就倒了。学生又一个个离去,只剩一名学生仍然执拗地摞。


又过了一个小时,那个学生终于将50枚骨牌全摞了起来。


爱因斯坦高兴地开口了:“祝贺你成功了,有什么感想吗?”学生思索了一下,说 :“每摞一次,都有新的发现。”


原来,他在坚持不懈地摞时,发现有的骨牌略带磁性,能吸在一起,他就把带磁性骨牌全摞在下面。倒了再摞时,他又发现骨牌轻重不一,他又把重的摞在下面,就这样反复几次,便全部摞了起来。


爱因斯坦说:“成功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做。所以成功的秘诀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这位摞骨牌的学生,就是后来爱因斯坦的同事——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惠勒。


自从“美丽邂逅”了这个故事,我就常常躬身自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做出这个故事来?有道是“恋恋”不忘,必有回响。我一直迷恋着爱因斯坦演绎的“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果然,苍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诞生了这节《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于此,我和同行们分享我的感悟——


好课恰似初恋般美好!



2018年12月3日晨



※ 原创 ‖ 虔诚智者:从化错教学到育人情怀的不断超越 ——三读华应龙老师《我不只是数学》

※ 原创 ‖ 立己者方能立人 —— 读《我不只是数学》

※ 原创 ‖ 心中若有桃花源 何处都是水云间 ——有感于华应龙新作《我不只是数学》

※ 原创 ‖ 海阔凭鱼跃 山高人为峰

※ 原创 ‖ 刘伟男:听吴正宪老师《归一问题》有感

※ “我不是笨小孩” ——以“师徒年龄问题”为例

※ 谈数学教师的眼光 ——以特级教师华应龙“我不是笨小孩”一课为例

※ 为“真学”而教 ——评华应龙《我不是笨小孩》一课

 一节散发“教育任务”味道的数学课 ——听华应龙老师《我不是笨小孩》一课有感

 知识之外——华应龙老师《我不是笨小孩》一课赏析

  我就是数学

  我不只是数学

 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真好!

※ 芬兰游学散记——刘伟男

※ 心到功自成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