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鲁湘|楚魂归来——易至群的新楚风绘画

《美术》 美术杂志社
2024-09-04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当 代 美 术

Contemporary Art

楚魂归来

——易至群的新楚风绘画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

摘要:85岁的易至群是画坛老将,是个地地道道的楚人。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便以楚国先民为师,以研究和绘画宣扬楚文化为己任。他的“新楚风”系列作品笔墨紧随时代,鸿篇巨制,精彩绝艳,令人惊叹。在该系列中,《九歌图》最早诞生,作品表达对屈原《九歌》的当代阐释,因之他被誉为“文化寻根”的代表性画家。之后又继续创作了数十件系列作品,其中《天国神游图》秉承“结构主导创作方法论”的审美理念,采用象征性语言,为原诗丰富的情感容量提供了多维度的审美意象,成为易至群“新楚风”系列中的代表作。


1991年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了一个湖北六人展,参展6位画家都是当时湖北画坛的翘楚,每个人的风格都异常鲜明,彼此拉得很开,但又有鲜明的楚地文化性格,地域风格一望便知。易至群就是其中一位。记得当时开了一个小规模的学术研讨会,低调但严肃。我有幸忝列,但说了些什么竟然忘记了。那以后,他忽焉海南,忽焉北美,我们是相忘于江湖,相忘于道术。30年后,易至群海外归来仍是少年,绘画依旧精力弥满,笔墨紧随时代,全然没有龙钟老态,笔下仍然抖擞精神,造型时尚,色彩斑斓,30年前挺立潮头的弄潮儿,老当益壮,不断焕发艺术生机,令人惊叹。


易至群是楚人。楚天舒卷,楚水苍茫,楚山苍古,楚人风骚。楚文化是近3000年前,从荆楚大地筚路蓝缕开拓出来的一支幅员辽阔的方国文化,几乎覆盖长江中下游,北接中原,南界五溪,西连巫峡,东通吴越。楚地气候湿润,物产丰饶,深山密林,百兽出没,大泽巨野,万派横流,土著众多,巫鬼当道。楚地风俗迥异中原,保留了更多原始文化的基因;其民浪漫多情,与天地万物气息相应。古人云,楚人好鬼亦好淫祀,一生中投入与神鬼互动的精神交流的时间,远高于中国其他文化地域。其精神状态较少中庸理性和现实主义,而较多上天入地、精骛八极的超越想象和诡异的浪漫主义。


易至群《湘夫人》纸本设色

180cm×75cm 1998


爽朗干燥、四季分明、一望无际缺少变化的北方中原,生产有序,生活合礼,生命循理,文学艺术由史官掌控,史官文化的发达挤压了精神自由的空间,民间的喜怒哀乐和兴观群怨止于风雅,其旨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而南方的荆楚大地正好相反,山川险阻,云雾蒸腾,人与人之间伦理联系少,人与神鬼之间的灵魂问答多。神鬼世界长于、广于、高于、大于人的世界,故而人的生命和精神总是随神鬼往古来今、六方辐辏。楚人的精神显然经常处于紧张与焦虑之中,时空维度多于中原人,是其紧张与焦虑的根源,他要追问的究竟超越日常伦理,鬼神之不可思议与不可掌控带来了命运自主性的消解,于是乎感情随之而太息长太息,于人事而赋《离骚》,于天道而穷《天问》,骚与问构成楚人精神世界的两极,骚向内,问向外,也是楚国艺术的两大价值支柱。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20世纪80年代出土的楚文物已蔚为壮观。易至群这一代人是幸运的,他因此看到了楚国先民的生活场景,从生活用具到礼乐大器,木陶铜革丝,各种材质和造型,尤其是漆画与帛画,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跃动着韵律感和节奏感的画面,自带强大气场;代表形而上世界的黑色与代表形而下世界的红色,统领着缤纷的色彩关系;无所不在的曲线和图案,把天、地、人的呼应织成有精准数列关系的几何美;画面上的人物,或仙或神或人或兽,他们要么是在采桑,要么是在渔猎,要么是在宴饮,要么是在打仗,要么是在祭祀,要么是在升天……题材和主题合起来,就是天地人大合唱,是一部宇宙欢乐颂。易至群显然是被这种楚风楚韵感染并征服了,他以楚国先民为师,向他们靠拢,几近疯狂地搜集各种出土文物信息,临摹和整理各种楚国图案和器物,并深入《楚辞》的文学世界,与各类楚文化学者交友,成为一个楚文化通。


易至群《九歌图》纸本设色

200cm×200cm 1988年


20世纪80年代有两股文化思潮,一股是“全球化”思潮,认为地球越来越像一个村子,跨文化交流的便捷与频繁会导致区域特征的消退,人类共性将多于和高于个性,艺术的目标应该与此趋势保持一致;另一股思潮是“寻根”,主张者认为是“全球化”思潮带来的反拨,是同“全球化”逆向而行的。这股思潮在文学上出现了声势浩荡的“寻根文学”热,随之带动电影、音乐和美术的寻根访祖。这股思潮的动机并不是要对抗“全球化”,而是想在彻底“全球化”之前,搞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3个人类哲学的终极之问。对于易至群来说,这也恰恰是屈原代表楚国先人发出的“天问”,也是《离骚》表述的主题。所以,易至群的“新楚风”系列创作,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与80年代文化界的重大叙事高度契合,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他以楚国文物、楚国图案、楚国色彩作为叙事手法,用大尺度甚至连屏的画面再现《楚辞》世界,把那些瑰丽的文辞章句转化成视觉形象,用图形学的叙事,把今人领进2000多年前奇伟瑰丽的楚天楚地。


在易至群“新楚风”之《楚骚辞意》系列中,《九歌图》最早诞生,此图一出便引起了文化界的轰动,被誉为“文化寻根”的代表性作品。他的《九歌图》创作于1988年,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解放、意气最风发的年月,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激发出来的思维和灵感往往如电光石火,力若狂飙,灿若云霞,不可复制。屈原的《九歌》,因其瑰丽奇谲的想象力和视觉效果,一直逗引着画家从视觉形象上来再现它,也确实有傅抱石、李少文这样的大家用水墨和重彩创作过《九歌》,并且产生了很大影响。易至群要回归楚风,要创作《楚骚辞意》系列以“楚文化”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他无法绕过《九歌》。


据易至群回忆,他花了14个月完成《九歌图》,思维卡顿在如何再现和强化屈原《楚辞》中的祭祀感和仪式感上。《九歌》的来源是楚国民间的祭歌和恋歌,娱神降鬼,载歌载舞,通篇都是巫术祭祀仪式的描述。而变成绘画艺术后,往往仪式感没有了,楚味也消失了。所以,他决定,笔下的《九歌图》首先应该是一幅画而不是9幅画,九神一殇应该在一个画面中出现,接受楚人的祭祀;画面不仅要有东皇太一、云中君、少司命、湘夫人、山鬼这些神神鬼鬼,还要有祭祀神鬼的巫觋和楚人,当然,还要再现那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神圣神奇神秘的招魂仪式。他先勾了一张草图,是一幅长卷,屈原和九神一殇排闼而来。显然,虽然不是分幅画了,但仍然在窠臼中,仍然是九神一殇一诗人的简单罗列,具有浓郁楚风味道的仪式感还是出不来。为了找到一个适当的视觉样式,他茶饭不思,直到有一天翻阅竹简时怦然心动,于是在白纸上随意画了几条类似简牍的旌幡,构图难题豁然化解。易至群是湘人,他一定见过这样楚风浓郁的民俗场景,楚人招魂出殡皆举旌幡,此俗自楚历汉迄今不变,旌幡越多越高大,送殡队伍越长人越多,招魂场面越宏伟激荡,主人哀荣越隆盛。所以,他找到了那个笼括天地神人的视觉形式后,剩下的就只是安排与经营了。


于是,他选择了2米见方的构图。方构图在20世纪80年代很时尚,有现代感。4条旌幡垂直划分画面,产生隔离效果。犹如屏风、隔扇和帷幕的作用一样,将空间区隔为屏前和屏后两个既断又连的区域。4条旌幡也可看作4条漆屏,用朱红和黑色这两个标志性的楚国漆器颜色,再画上从楚器上移来的图案,浓浓的“楚味”就出现了。4条旌幡顶天立地,同时又隔离了天与地、神与人。把虚幻的神话世界和现实的祭祀场景,既统一在一个强烈共振的精神场,又旗帜鲜明地表现出这是一个楚人祭祀仪式。祭祀仪式被设定在一个晨光熹微的时刻,诸神鬼各驾云车出现在天空。


显然,易至群给了少司命和山鬼格外的关注,把这两位年轻而美丽的女神、女鬼放置在醒目位置。在他看来,少司命是婴儿守护神,他要把她画成一位洋溢着青春气息、温柔善良的少妇,簪花裸体,怀抱婴儿,无限情深,有如一曲生命的颂歌。山鬼则被塑造成野味十足、为爱痴狂的俏佳人。其他诸神,因其神性与现代人相去较远而做了二位女神女鬼的背景。这种选择性的突出和遮蔽,表达了易至群对《九歌》的个人阅读经验和个性化阐释,也表明了自己的艺术家立场。依他的现代知识结构和价值观看来,那些煊赫的大神,那些在楚人眼中,在屈原笔下了不起的诸神,远不如少司命和山鬼来得亲切可爱,与今天人类的价值观更趋同更和谐。


《九歌图》是易至群对屈原《九歌》的当代阐释。他要寻的根,他要招的魂,说到底,还是一个有着当代人类普世价值观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诉求。我很欣赏他的《九歌图》色调。红与黑、白与灰,既营造出自然的光景(这是一个霞光初现云气升腾的清晨),又渲染出精神的气氛(这是一个祭祀诸神的肃穆庄严的仪式)。山鬼的薜萝和野花很谨慎地避开了绿色。无论是天空中的诸神,还是仪式上的诸人,绝无干扰和影响肃穆气氛的杂色混入。在全部色谱中,再没有其他颜色比黑、白、红、灰更具有精神力量了,从楚文化甚至中华文化来审视,也没有其他色彩比这4个颜色的搭配更能表达其玄远深沉、热烈素雅的气质了。所以说,易至群创作于1988年的《九歌图》,在时隔30多年之后重读,仍然让人心潮澎湃,它是那个狂飙突进时代的一曲悲歌、一曲壮歌、一曲挽歌。


易至群《离骚辞意》纸本设色

68cm×68cm×4 1994年


继《九歌图》之后,“新楚风”系列激情一发不可收拾,易至群又画了《湘夫人》(见封三)《云中君》《巫山神女(山鬼)》《国殇·血火讴歌》以及《橘颂》《光昭日月》《醉酒图》《楚乐流韵》等数十件单幅作品,形成系列。


2013年易至群旅居北美时期所作《天国神游图》,是以《离骚》为依托的长卷。《离骚》是屈原的抒情长诗,当为华夏诗歌史浪漫主义之源,境界极其深沉宏阔、壮丽辉煌。易至群当年身居大洋彼岸,仍然魂系华夏文明“三楚”之根,决心以《离骚》之核心思想——寻求生命与精神绝对自由的“神游”主题,承鉴《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东方古典人物画长卷特有的结构图式,精心布局,染翰挥毫,以6图18屏拼接而成一组长卷。


其一为《飞腾求索图》,屈原在楚国因楚王昏聩,遭党人陷馋,致使理想破灭,生命受着煎熬,愤而毅然离去,飞向一个奇幻浪漫的天国,开始那上下求索奋进不止的漫漫行程。“吾令凤鸟腾飞兮,继之以日夜”;其二为《浮游求女图》:上诉天庭横遭拒绝,屈原转而到下界“求女”:宓妃、遥台有娀之佚女、二姚,然均以失败而告终。屈子无奈发出“世溷浊而嫉贤兮,好敝美而称恶”之悲叹;其三为《灵氛占卜图》:屈原彷徨至极以求占卜,“索琼茅以莛专兮,命灵氛为余占之”;其四为《吉日远游图》:卜辞劝其远行,屈子不再徘徊,决心择吉日而去,开始了“发天津、道昆仑、至西极、涉流沙、遵赤水、指西海”之远游行旅;其五为《奏歌舞韶图》:展望前程,无限美好,“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愉悦”。诗人向往的高亢奋举至无极;其六为《睨临旧乡图》:忽然,屈原瞥见了他的故乡,故土之恋粉碎了诗人远游的美梦,屈子长叹曰:“国无人莫我知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暗示他将以商朝大夫彭咸谏君不从,投水自尽为榜样,以死殉志的悲壮结局。


在《天国神游图》中,易至群秉承自己“结构主导”的创作方法论和审美理念,采用以象征性语言,主人翁反复出现,梦幻式一幕幕拓展演进的戏剧性图式,不仅有空间构造的延续,也取得了时间的展开,为原诗丰富的情感容量提供了多维度的审美意象平台,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神游天地、心纳万象、气吞山河的美学意境,成为易至群“新楚风”系列中的代表作之一。


易至群《橘颂》纸本设色

180cm×96cm 2019年


《天问》是一篇旷世奇文,屈原面对王庙壁画,一口气提了170多个问题,“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万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鲁迅)为此诗作画,其难度可想而知。易至群经过长期苦思冥想得出结论:“唯有肖像才能表达诗人何而问之,以泄愤懑,舒泻愁思之精神气质,表现诗人满怀忧患灵性面对苍天之艺术呐喊。”(作者读书笔记)画中屈原坐地抚琴,仰望壁画之天象,举手吟唱何而问之。画面墨彩氤氲凝重,独特而深刻地完成了对此旷世奇文的形象诠释。


易至群的“新楚风”系列作品,不仅寻找到了生养自己的文化之根,更感佩他形象地开创了一个与《楚辞》相匹配的“超时空组合”的结构图式,完全打破了定点透视的实景限制,将不同形制的视觉元素自由组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彩绝艳艺术新风格。可喜的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催生了今日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态度改观。80多岁的易至群又坐不住了,他的“新楚风”又有了新的构思。

































往期精选

《美术》2024年第4期目录&卷首语

杨萍 赵天宁|担负新使命 绘就新画卷 开创新局面——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届主席团及领导班子成员寄语

夏小奇 田忠利|以美筑梦——炫动儿童图画书的“中国风”

靳浩|在大众美育中赓续文脉:“以美筑梦——‘儿童图画书创作100’作品展览”述评

贺戈箫|“城市·人物——2023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教学与创作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述评

王炜|黄永玉——一个幽默的艺术灵魂

侯舒沥|现实主义的中继——刘国枢的油画探析

王凯|建构新时代中国美术话语体系——“全国美术高峰论坛·成都”综述

张利国|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尚荣 何政龙|王朝闻雕塑创作与雕塑美学中的对话性结构

曾维林 魏容|匠心独运——钱绍武的雕塑艺术

冯远|心灵契合、迁想与图式观照中的艺术精神——从王万成西藏人物画谈起

盛静|20世纪中国女性雕塑家的觉醒与表达

李凤志|会通与重构——滑田友雕塑语言的现代性探赜

胡吉宏|曾竹韶雕塑艺术的思想、实践与历史坐标

苏晓佳|“幻像板” ——广东新会博物馆藏《木美人》再研究

吴瑞林 霍云超|全球艺术史视野下的中国美人——《木美人》图像新解

王晓欧|旧世界与新世界——论博斯《人间乐园》三联画的主题意义

张园|神性在场与自我意识的觉醒——文艺复兴自画像研究



《 美 术 》

创 刊 于 1950 年

中 国 文 联 主 管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主 办

CSSCI | 北大核心 | AMI核心




投 稿 信 箱

|专 题 研 究|

靳 浩

 artmsyj@163.com


|当 代 美 术|

靳 浩(展览评介)

 artmsyj@163.com

吴 端 涛(个案研究)

 artmsj@163.com

靳 浩(现象观察)

artmsyj@163.com


|近 现 代 美 术|

杨 灿 伟
artmsx@163.com


|古 代 美 术|

 吴 端 涛

 artmsj@163.com


|外 国 美 术|

张 冰 纨
artgwsx@163.com


|文 萃 艺 荟|

张 冰 纨

artgwsx@163.com






国 际 标 准 刊 号

ISSN1003-1774

国 内 统 一 刊 号

CN11-1311/J

订 阅 方 式
邮 局  |  邮 发 代 号:2-170定 价 38.00元
编 辑 部010-65003278

010-65063281

发 行 部 010-65952481广 告 部 010-65003278欢  迎  订  阅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苑北里22号

中国文联5层

邮编 | 100029


一审:陈娟娟  

二审:吴端涛  

         施晓琴  

三审:盛   葳  

终审:张   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美术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