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 | 今年,你的四月可以重来

小南时光 2022-06-07

2020年,闰年,农历有双四月。


或许你早看出了一点端倪:前几年的春节越来越早,今年更是蹦到了一月底——总是需要什么把它拉回来;今年,龙舟选手恐怕要等得不耐烦了——端午节硬生生被拖到了六月底;还有中秋,又和国庆凑到了一起……


这些反常都来自闰四月。不同于一板一眼的公历,农历中的闰月让我们获得了一次重来四月的机会,而这样的趣味来自“置闰”文化。



古老的置闰文化

 

置闰,早在古书中就有记载:


《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孔传:“一岁有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

 

《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

 

《史记·五帝本纪》:“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悬于天际的日历


闰月出现在农历中,为的是让“跑得太慢”的日子能够赶上太阳。不过要明白这个说法,大概要先从阴历、阳历和农历说起。


阳历中,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阴历中,则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圈的时间为一个月;阴阳历以月球平均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为一个月。设置闰月,能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地球平均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相等。



中国的汉历,实际上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农历”。那么,“农历”的名称从何而来?这还得从“农”字出发。


秦汉以来,我国的阴阳历与二十四节气并行。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被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因此,作为阴阳合历的中国传统历法被叫做农历。


平常或许会有不少人把农历和阴历等同,这还真是误解了。



中国古代的历法繁多,总数超过一百部。大凡皇朝之初建, 常改用新历法。历法需要与实际天象相符, 当历法出现误差, 如推算节气、朔望不准, 或推算日月交食、五星行度与实际天象不一致, 亦需修改。因此,提到历法,还得联系天文。

 

古人观察到了天象的运动规律,上古时代已采用干支纪元;夏以后,出现多轨制历法,各诸侯和各地部落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秦汉时期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即“后九月”。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汉武帝的威名,连历法在他在位时也有重大突破。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发现先秦历法的诸多弊病,遂任命司马迁以太史令身份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他们通力合作,反复计算、选择,在该年五月颁布新历《太初历》。从此中国的历法中有了设置闰月的明确规则。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是之前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


其实,在中国古代,天文学被视为帝王“通天”之工具, 这门学问长期为官方所垄断, 自西晋至明, 国家常出台法令禁止民间私习。历书的编造部门是国家天文机构, 早期称灵台, 隋称太史监, 唐称太史局、浑天监、司天台等, 宋为司天监、太史局, 元为太史院, 明清称钦天监。



历法中的误差


中国历法的历史让我们感叹人类的智慧。而用数字的方式理解置闰的必要,则更直观,更科学。


阴阳历按照月亮的盈亏周期安排大月与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2个月共约354天,比我们熟知的365天少约11天。如果这样的误差累加,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在炎炎烈日下过新年了。

 


聪明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腊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农历月份)


置闰之后,乱跑的节岁又归了位,一切又按部就班地开始了循环。


图片来自unsplash,此网站开放授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或许你还喜欢:

夜读 | 它是少女觉醒的宣言书

夜读 · 南大 | 《如何阅读一本书》

夜读 | 魔幻现实,一双更锋利的眼睛中的世界

夜读 | 你欣然祝福/大千世界

夜读 | 《百年孤独》是现实的放大镜

夜读 | 《敞开》,向社交恐惧症告别

夜读 · 立夏 | 迎接夏天

夜读 · 五月的诗 | 把残留的春意藏进五月的酒香

夜读 | 《上街》,用镜头记录人间烟火

夜读 · 世界读书日 | 时刻期待,与文字重逢

夜读 | 上街去,看看生活


朗读,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安静雅致

若你有好文推荐,想让我们的主播为您朗读,欢迎投稿到:

nju_xnsg@163.com



马国淞

 『小南时光』主播

南京大学2018级环境学院本科生



责编 | 马飞羽

文编 | 陈

指导 | 逸

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悦读项目组

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