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王家巷、百善台和油铺街的记忆

城小忆 城市记忆CityMemory
2024-09-05

【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文/柳建球


大王家巷一带,曾是城外菜土




长沙人出北门走外湘春街,经过二马路,再横过北站路,便是长沙北门外有名的大王家巷。这条路南起北站路,北至毛家桥,全长500-600米。

上世纪五十年代,走到大王家巷,便像到了城外,两边多是矮小的旧屋,甚至还有茅草屋。

1953年长沙地图中的大王家巷一带,不过图中只标注了东西向的大王家巷

进大王家巷不远便会看到路两边有大块菜土出现。到了大王家巷和毛家桥相交的铁路边,就像到了乡下,因为一块很大的椒瓜田和毛家桥货栈的围墙夹着一条路是这一段街的特征。要远远向西望才能看到毛家桥路转向新河的那个角上有一栋孤另另的小屋立在椒瓜田边。这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大王家巷北头的景象。

那时新河一片还是郊外,所以,我们小学生如果组织到郊外活动,便会经大王家巷,过毛家桥到城外的开福寺野炊。

我们的许多小学同学都住在大王家巷、百善台、毛家桥、油铺街和廖家湾,其中:彭寅建、彭启予、付特敏、匡洪达、刘鸿七等都住在这些地方,所以,我经常在这一带玩。

大王家巷南口当时除了一家较大的南货店外,没有其他大的商店。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前,这里的菜农们自产自销,只是后来公私合营,他们的菜被蔬菜公司统一收购,分发到各国营集体,菜店出售。

后因1959年起发生三年自然灾害,便在大王家巷南口形成了一个蔬菜自由市场,那时菜农户每天一早便会把自己种的菜挑到巷口来卖。他们只能一黑早趁工商的还没上班,抢着卖菜,天一亮,菜没卖完也只能跌价卖出,总比被工商没收要好。对面二马路口都是豆腐店、肉店、包子店、小吃店、油货店、南食店等,要到外湘春街口才又有卖菜的摊子和卖鱼肉的摊子。

从大王家巷往北走,路两边菜地及种菜的住户就多起来。这里属福安乡新河村管,是城市居民和郊区菜农户混住的地方,只是后来城区扩大,这些菜农户才慢慢变成市民,有些菜农户还被安排到我们商业部门工作。

1964年长沙地图中的大王家巷

现在大王家巷已成了黄兴北路的一部分,两边不再有菜土了。柳建球摄

长沙县湘绣厂和干休所




王家巷还有一段是东西向的,东头接南北向的大王家巷,西头通油铺街。街上有长沙县湘绣厂,是长沙最著名的官办湘绣企业。这里聚集了不少长沙有名的湘绣师傅,绣出不少世界知名的湘绣作品,为湖南赚取外汇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1986年长沙地图,图中大王家巷一带有标注长沙县湘绣厂位置
 
这段大王家巷东口斜对面有家长沙县干休所和县银行。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德福酱园工作时,有许多老干部因为多买点计划的香干,专门找我商量,希望能照顾他们一下。这些老干部大多是军休干部,为国家作出过贡献,他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生活也是比较简朴的,加上香干炒肉是长沙家常名菜,人人喜欢吃。

这点小事,我请示了总店经理,便满足了他们的要求。那些老干部因此对我极亲热,有个团级离休老军人还特地送我一件他心爱的黄军衣,使我在朋友们面前出了回风头。

再往北走大王家巷东边有柘溪水电站宿舍和驻长办。处于湘西的柘溪水电站是湖南较早的大型水电站,除了提供大量电力支援湖南建设外,还培养了不少湖南水电方面的人材,为后来的湖南多处大型水电站作出了贡献。他们公司的驻省城的办事处便设在大王家巷,许多省城去的职工宿舍也建在大王家巷。

东西向的王家巷,摄于和油铺街相交的街口。柳建球摄

百善台与长沙县新华书店




大王家巷附近有一条小巷子得写一下,那就是百善台。干休所斜对面那条小巷就是百善台。百善台,西起油铺街,东止大王家巷,此地旧有百善祠。百善犹言众善,《吕氏春秋·孝行》载: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维孝也。

百善台虽然是条巷名,可本是解放前郊区菜地中间一些居民乱砌的屋,没有规划。所以这条巷子也不规范,有钱人可以砌个公馆,没钱人可以搭个茅屋。

*陈先枢供图

我有三个同学就住在百善台中间的一个公馆内,一个是欧阳澍,,一个是傅特敏,一个是刘鸿七。文革时我到他们家去玩,从大王家巷弯弯曲曲进去的,下次去我却找不到他们家了。不过,百善台这个地名确实吉祥得很,古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便牢牢记住了百善台。

百善台巷口有家新华书店,名叫长沙县新华书店。因为长沙县一直没有县城,他们的机关大多在北门外的潘家坪、唐家巷和王家巷。后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在长沙县望新乡建星沙新城,长沙县的各机关才有了真正的县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王家巷里有个县新华书店,是我后来和他们打交道比较多的地方。那时,我最喜欢的小说等文学书在长沙各大新华书店是找不到,图书馆也没有什么名著出借。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各新华书店开始发行一批名著,但是僧多粥少,那些名著还不等上新华书店的柜台,便早已被人从后门买走。我们这些没有后门的人根本买不到。

正在这时,县新华书店的食堂采购员找我这个经理说:“老柳,我们食堂想在你们酱园多买点计划的香干、粉丝,改善职工的生活,请你帮忙。”我听说是县新华书店的,便满口答应。那采购员满心高兴,但却无法报答,因为他们书店没有什么可供交换的。

可是他哪里知道,他们的书就是我最需要的。于是,县新华书店的后门便向我打开了。我那两年在县新华书店购买了几十本中外名著:中国的四大名著、三言二拍、外国的基督山伯爵、茶花女、三个火枪手等都进了我家的书柜。

现在的王家巷口可是车水马龙了。百善台已变成了处处高楼大厦了。柳建球摄

长沙木工厂与回纺厂




大王家巷再往北虽然有几家小商店,却没有什么代表性。但是,却有两家工厂值得一写。

第一家便是处于百善台巷对面的长沙木工厂。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各种人造板材还很少,一般居民做家具都是用木材。


比如我1979年结婚时,便是花了好大功夫寻找木材。我在长沙九家湾柴炭营业处的食堂采购员粟哥的帮助下,购买了不少做家具的木材,还在新河窑厂原址上建的木材公司通过熟人也购买了一些木材。自己请师傅做了几件家具,再加上两个妹妹合力凑钱帮我买了一个大衣柜,我才能顺利的结婚成家。

长沙木工厂是专门做木材产品的,当时没有人造板,所以他们那里是做全实木的,好多长沙人要用锯木屑熏腊肉,一定会去木工厂搞点锯木屑回来。我记得外湘春街口那个做湖北粑粑的伯伯,每天下午,会带着儿子去木工厂搞几大麻袋刨木花回家,那可是做湖北粑粑的好柴火。

后来在新河窑厂那个木材公司改成了湖南人造板厂。于是,大量人造板的家具充斥市场,实木家具变得稀罕了,但人造板有害人气味的信息也广为人知。


长沙木工厂往北走不远还有一家工厂,那便是长沙回纺厂。开始,我不知道什么叫回纺厂,后来我一个知青战友刘柏林的妈妈在回纺厂做事,我到他家玩,交谈下,才知道回纺厂是用废旧棉织物回收加工后,重新纺织出的布来,用于做劳保服装等的材料。可是,后来这两家工厂都早早消亡,可能是它们没有跟上市场化的大潮吧。

长沙第三大煤栈——毛家桥煤栈




回纺厂再往北,大王家巷和毛家桥相交的那条铁路上,却有长沙第三大煤栈即毛家桥煤栈还值得一写。

在以煤炭为做饭和取暖为主要燃料时,长沙城有三大供应煤炭的煤栈:它们是南门外的老南站的煤栈、北门外的毛家桥煤栈和城中经武路的四煤栈。长沙城南的用煤归老长沙南站煤栈供应,城中间的居民和单位用煤归经武路的四煤栈供应。而北门和北门外这一大片归毛家桥煤栈供应。 

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煤炭是计划供应物资,一家居民每月只供应90斤煤,另外再供应人口煤每人20斤。比如,我家有祖母和父母,还有兄弟姐妹8 人,一共11人,每月可供应煤310斤。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数长沙居民家还是烧散煤,我家因为人口多,热天还勉强够烧外,我们九仪里的邻居汪奶奶家只一个人,每月只有110 斤煤,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烧的。

我家人多,到了冬天也还是没有烤火的煤。因此找熟人开后门买点煤是我们的艰巨任务。我父亲在新河酱园工作时,每年冬天会利用酱园工作的便利找熟人开后门,买点冬天的烤火煤。还有我家邻居李伯妈在煤店工作,她每年都要开后门卖给我家几百斤煤。

父亲退休后不久,李伯妈也退休了,这开后门买煤的任务就落在我身上。于是我便特意和毛家桥煤栈的食堂采购员搞好关系,所以每年能从毛家桥煤栈买几百斤烤火煤。当然他们来找我买香干我是会开方便之门的。

改革开放后,生活物资大大丰富,计划商品逐渐取消,长沙的三大煤客栈还是城市重大的环境污染源,所以慢慢都被撤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毛家桥煤栈撤消后,改成了红火一时的毛家桥水果市场


2000年以后 ,水果市场搬迁到四方坪,才成了蔬菜批发市场。因为蔬菜市场红火,才让大王家巷成了水泄不通的蔬菜摊贩一条街。而晚上靠北站路这一段的王家巷加上二马路,成了夜市一条街。直至修建黄兴北路才消失。

油铺街与芭茅洲




从那条东西向的大王家巷向西走,便会走到油铺街,在三角塘对面。

*陈先枢供图

那时除了油铺街口比较热闹,街里并无商店。据说,解放前这里街上开了许多油铺,所以得名。长沙有许多这样的街名,比如:书铺巷、引铺巷,铜铺街等 。商人们都知道,做生意独占一个码头是不可取的,只有形成铺子成堆的优势,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这也是什么小吃一条街,服装一条街,书市一条街的来源。

从王家巷进到油铺街,进斜对面不远便是长沙油墨厂。那时没有现在电脑打印机,只有用油墨的那种原始打印机,要打印文件,都是先刻好蜡纸,再到滚式油墨油印机上印。这个厂里生产的油墨就是专门为那种油印机生产的。

这里可能是当年油墨厂的位置,大门好象还是原来的。柳建球摄

油铺街上有市花鼓剧团和一家干休所,这干休所不知是不是原来王家巷的那家搬来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不敢乱说。只是老干部为革命作出过贡献,晚年在干休所休养也是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再向里走就是郊区的菜地了。我的同学黄干士和匡洪达就住在油铺街里的廖家湾,而且都是住在菜地中间,只有吴健章住街口小巷里。那时,一到周六下午放学后便会和他们一起到他们乡里玩,夏天时可以在菜土里偷黄瓜吃。

油铺街仅剩的老屋。这里都是当年的菜土。柳建球摄

走到油铺街中段,还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叫芭茅洲,这条巷东接油铺街,西联沿江大道。本来是一条极偏僻的菜土中的小路,现在出修得蛮好的,直通沿江大道,变成油铺街中西出湘江的捷径。你只要听巷名就知道,这绝对是对成街前的最好写照:芭茅洲。

油铺街105号有一处“王母陈太宜”古墓,古墓上有“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标牌。王母陈太宜 ”墓是长沙市内仅存的一座民间古墓,古墓整体呈圆形,直径约三四米,由一块墓碑和几十块石头围成。与平常的墓不同,这座古墓中间没有拱起的坟包,而是平的。随着时间推移,墓中间早已积了厚厚一层泥土,葱绿的植物正茂盛地生长着。


油铺街再往北走,本来是没有建筑和房屋了,只有菜土。可是,后来菜土消失,油铺街里修建了一所小学,叫新竹小学,听说还办得蛮不错。我说话是有根据的,在芙蓉北路过了捞刀河桥,到秀峰山,那里竟然还有一座新竹二小,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新竹小学的分校。

现在的油铺街

油铺街南口  柳建球摄





其实,大王家巷、毛家桥、油铺街,到沿江大道这一大块,本是城外的郊区菜土,因城区不断向外扩展,才形成城乡混居。后来,慢慢菜土被蚕食,连更北的新河村也变成城市,现在的人哪里还找得到大王家巷、百善台、油铺街、毛家桥的郊区味来?


不说他们年轻人,就是我们老住长沙北门的人,现在到了变成黄兴北路的王家巷和新河开福寺,会被纵横交错的大马路转糊涂。如果不是还有东西向大王家巷的老地名,还有油铺街、文昌阁、毛家桥的老街,我几乎找不到当年天天要走几遍的路和熟悉的地方了。

我不禁感慨,长沙城市建设太发展快了。但是,许多古香古色的老街却悄悄地消失了,标志着长沙古城的老街文化也慢慢都变成了纸上的回忆。没有老街特色的古城长沙,还算得上是历史名城吗?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柳建球,编辑 | 明明,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城市记忆年度内容征集【印象·长沙2019】我们郑重邀请你讲出你在长沙的专属记忆或者最打动你的城市瞬间的照片并附上你和它的故事 ☟
  你与长沙的那些故事【印象·长沙2019】 内容征集


添加城小忆微信,邀您入群,与我们一起,找寻丢失的城市记忆

往期精选


从苏家巷到东茅街  |  便河边与建湘瓷厂往事

记忆中清水塘  |  乡愁:那些街巷,那些光阴

我与倒脱靴巷的情缘  |  湖南烈士公园66年了

记忆中的溁湾镇 | 长沙老公馆,看一眼少一眼

风云际会袁家岭 | 昔日长沙重要工业区雨花亭

长沙北郊和北郊名人故事 赤岗冲的七十余年

七十年代前长沙五一广场 | 长沙街头艺人图鉴

蔡锷中路风情录 | 韵味马王街 | 长沙人吃得刁

长沙70年扩城记  |  南大十字路上的年少时光

红墙巷内老城旧貌 | 北大马路到湘雅路的记忆

长期征稿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文字或新老照片)敬请发送到citymemory@csjyds.com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记忆CityMemor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