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0年代以前,不一样的五一广场

随缘 城市记忆CityMemory
2024-09-05

【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文/郑寿山

大凡一座城市都有它的中轴线,长沙自然也不例外。七十年代以前的长沙城市,南北轴线是黄兴路,东西轴线就是五一路了。两条中轴线的垂直交点为五一广场。

五一广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广场,实为五一路与黄兴路交汇处,宽敞大气的十字路口。不过把它定义为城市中心广场也并不牵强附会,欧洲一些国家城市的小广场,其规模亦相差无几。

五一广场路口中心,建有一个很大的花坛(长沙人俗称五一花台子),种植着四季长青的树木,四个道口不设置交通信号灯,四个方向的机动车全靠花坛大圆转盘分流。文革时期花坛拆除,曾矗立起一座大型毛主席语录碑。

1959年的五一广场 唐又庭摄

曾经五一路,是从湘江边轮渡码头到长沙火车东站(那时对长沙火车客运站的习惯称法,现在的芙蓉广场近处)双向四车道,路的中间由栽种着法国梧桐树和灌木的安全岛隔开,全长不足两公里。

长沙市游行集会的重要聚集地



那时的五一路是一条庄重肃穆、有着政治氛围的路。宽阔的道路两旁有着市委大楼,省政府一二三四共四个招待所,省直商业厅、供销合作社、二轻局、航运局、运输局、外贸局、盐业公司、长沙港务局,还有中苏友好馆、长沙饭店、湖南旅社、湖南剧院、新华书店、百货公司、人民银行 、市邮电局..... 而省保险公司、湘绣大楼、五交化公司三栋大楼分别坐落在五一广场西北角、西南角和东北角。五一路上所有这些大楼均是当时市内最为宏伟气派,整齐划一的四至五层建筑。


五一广场和五一路是游行集会的重要聚集地。五十年代末期每年的国庆游行,全市机关学校工厂的游行群众一大早就赶到协操坪(现省体育场)集合,庆祝会过后游行开始。

1962年10月1日,省会干群开展集会游行活动,庆祝建国13周年,长沙市五一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湖南日报记者 摄

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小吴门转入五一路,只见整条路上人流不断,红旗猎猎,欢呼口号声此起彼伏。省市领导和苏联专家站在五一广场保险公司大楼的露台上,微笑着向游行群众挥手致意。游行队伍在五一广场经由检阅后,一路往西至沿江大道解散分流。

文革期间许多大型庆祝集会声援活动都在五一广场举行。

进入改革开放后第二个年头的春夏,每到夜晚车辆稀少之际,常有数十对满哥妹坨自发地聚集在广场跳起交谊舞、伦巴和探戈,一扫过往十余年的沉寂落寞,使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习习春风……五一广场是这座城市灵动的核心。

中苏友好馆里免费看电影



五十年代是中苏关系友好的蜜月期,五一广场近处的中苏友好馆经常举办图片或实物展览,一楼和二楼展厅介绍和展示苏联老大哥的幸福生活。进门大厅正中一行醒目大字“苏联幸福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那时,长沙市与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两市的文化交流比较密切。

50年代的五一路,右侧那栋建筑为中苏友好馆(现为长沙口腔医院)

中苏友好馆的三楼是图书阅览室,还有一个小型电影放映室,可以坐十二十人,这在当时是很了不得的啦。电影放映室不定期地放映苏联的纪录短片,其内容多是苏联工人农民的生活与劳动片段。放映机放的是8㎜的超小型拷贝(胶片),解说词又没有翻译过来,较之与电影院里观看标准的35㎜电影实在是乏味。可是我们这些学生伢子还是不放过这种免费电影的机会,时不时地跑去看出了电影预告海报没有。

阅览室的书刊比较丰富,还有色彩艳丽,印刷装帧精美八开中文版的《苏联画报》,书刊杂志一律不外借,只供在阅览室阅览。我有一天晚餐后在阅览室看书,因白天搞劳动疲惫,不知怎的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等我醒来四下一片漆黑,我大声呼喊,总算来了管理人员。原来我的座位在屋内一个大柱子后面,阅览室到点关灯锁门没能发现我。

新华书店里蹭书经常被撵



更多的时候,我们这些学生伢子喜欢到五一路新华书店蹭书(免费看书),这个书店是全市最大的书店,营业面积最大,书最多。那个年代细伢子到书店蹭书是要承受经常被撵走的风险,因为拿当时社会上一个普通职工每月四五十元左右的工资收入比较,几角钱一元多钱一本书的价格还是不菲的,书店一般对只看不买的人管得很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沙五一路书店内景

但是不论怎样,我们在书籍巨大吸引力的强烈诱惑下,课余时间还是隔三差五地到新华书店,采用减小“目标”的办法坐在中间书台的地上看书,被撵走了在外面转一圈又混进去。

大量情节扣人心弦的苏联反特小说,以及英国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等书籍让我爱不释手。浏览了如此之多的反特小说、侦探小说,大概对我后来选择学习法律专业、考取律师资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法律专业学科中包括法律逻辑学、刑事侦查学、法医学......涉猎的面很广。

1959年,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十本大部头小说:《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红旗谱》、《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苦菜花》 ...... 在国庆节前发行销售,更是令我和同学们隔着橱窗看得眼馋。


到省市图书馆办借书证,一个教学班只有一个指标配额,分不到。我为了陆续买回这些几十万字一本的小说,资金不足就采取“三结合”的办法:问家里要钱、寒暑假搞社会劳动赚钱、省下早餐的钱,终于把这些炙手可热的小说都悉数买了回家。

三年困难时期,我们这一代人正值青春发育长身体之时,却整天在食不果腹的饥寒中度日。无奈之际,只好不时地从家里拿上几本书,送到黄兴南路的长沙古旧书店变卖。书店按书价的三折现金收购,书的品相要好;店方转瞬以书的原价5-7折上架出售。每当我拿着卖书的钱,心里就有一种负罪感,但肚子饿得流酸水,实在抵挡不住食物的诱惑。

卫生防疫站前排队注射鸡血



还有一桩令人忍俊不禁的回忆:1967年的年初,不知从何地流传出一种“鸡血疗法”,说是把公鸡血注射到人体,能有保健作用,可以医治多种疾病。传言不胫而走,许多具有“保健意识”的市民闻风而动,抱着公鸡在五一广场东北侧的卫生防疫站排队,等候注射鸡血。望着路边众多拎着公鸡抱着公鸡的人,那种憨态可掬的样子,令我和一位同事真是窃笑不已。


八十年代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在他的相声段子《红茶菌和打鸡血》里,对打鸡血求保健的伪科学治疗术,予以了辛辣的讽刺。更没想到几十年以后“打了鸡血”演绎成了形象生动的网络流行用语,用以形容某些人一种盲动、亢奋的情绪和行为。

规格最高、设施一流的湖南剧院



湘绣大楼的西侧,是一座红砖白缝墙、绯红色方形瓦、门厅水泥柱骑楼,高于路面十多级台阶的中西合式建筑——湖南剧院

彼时的长沙,演戏剧与放电影界限分明,剧院只演戏剧,影院只放电影。而且剧院和影院都有档次规格之分,规格最高的剧院非湖南剧院莫属。京剧界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越剧界袁雪芬王文娟等泰斗级艺术家访湘演出,每次都轰动全城。

那年寒冬时节,梅兰芳偕其子梅葆玖来演出京剧《宇宙锋》和《白蛇传》,众多的市民戏迷们在寒冬里竟然裹着棉毯、被子排队购票,通宵达旦,真的是一票难求。

*陈先枢供图

这里说到市民在露天御寒裹着棉毯棉被,现在的人还真不理喻,可那时确实没有几个人会有棉大衣呢子大衣,羽绒服也还没有面世,只在电影纪录片中看到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穿着羽绒服。

文革期间能上演(映)的影剧寥寥可数,国产影片只有《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和以八个样板戏拍摄的影片,剧院影院也就不分界限了。

那时社会上流行着评论电影的顺口溜段子“中国的新闻简报,越南的飞机大炮,朝鲜的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的莫名其妙”。记得1974年盛夏,我到湖南剧院观看阿尔巴尼亚影片《第八个是铜像》,故事的梗概是阿国一位抗击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的英雄易卜拉欣牺牲后,一位艺术家为他雕塑了一尊铜像,由几个人抬着跋山涉水送到他家乡小山村安放。

影片采用倒叙中加插叙的手法,颠三倒四的,画面一忽儿在室内雕塑,一忽儿是战斗片段,一忽儿抬着铜像走啊走 ......许多观众都看得困乏,我也是在瞌睡中糊里糊涂地看完这部“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拍摄的革命影片。


哪知回家便感冒了,原因是剧院释放的冷气太冷,剧院有从地下深处防空洞抽送冷气的系统装置,这在长沙市系独一无二,其它影剧院只安了吊式或壁式电风扇,足见湖南剧院当时的设施在长沙市的影剧院里是第一流的

湖南剧院还是省市重要集会的会议场所,一些政策号召性和庆祝性的大型室内集会,均由各界代表来此参加。后来的1994年长沙市庆祝第十个教师节文艺晚会在湖南剧院隆重演出,我五岁的独生女儿是全场晚会唯一的小演员。已经是地质中学附小一年级学生的她,在一出话剧《大三班丹丹的故事》中扮演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小女孩丹丹,还得了“童星奖”和三百元演出费。

五一广场四周聚集的众多老字号



五一广场四周的繁华热闹,使这个区域当仁不让地构成全市最大的商圈。

广场的东南角虽然没有与广场另外三个方向对应的新建筑,但全市最有名气的凯旋门摄影社和奇珍阁酒家就坐落于此,还有湘江印染店。由此往南的黄兴路上俟次排着银星电影院、银苑茶厅、捞刀河刀剪店、长沙豆皮店,走马楼口子上的甘长顺面馆。

 *陈先枢供图

广场西北角的保险公司,楼下一层开了个九如斋(二店),那是六十年代后期的事。往北的黄兴路上最值得一提的是大众游艺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娱乐场所,里面有电影院、几个相对独立的剧场,演出湘剧、黄梅戏、汉剧、相声、弹词、杂技魔术 ...... 室外还有一个大旱冰场。

这样多功能的游艺场,足以和武汉最繁华的中山大道上的民众乐园媲美。向群锅饺店紧挨其旁,锅贴饺一两粮票6个,0.16元,光是游艺场的观众游人就使得锅饺店食客盈门。


再往北的紫荆街里面是青年电影院,其前身是青年会,文革中顺应“革命需要”改成燎原电影院

广场东北角省五交化公司往北的皇仓弯小巷里有文华剧院,专门演出湘剧的,巷子最里面还驻着一支消防队。北向黄兴路上有红梅冷饮店、半雅亭面馆,再往北就是中山亭了。




2000年,省市政府提出并实施大手笔建设长沙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宏伟规划,五一路全线拓宽为双向八车道、两边各设一条非机动车道,同时有了一个更为响亮的道路名 ——五一大道。随着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诸多大中型商业、写字楼盘落子五一大道两厢,给这条大道注入崭新的商业化元素。宽阔笔直的十里长街五一大道,两旁高楼林立,实至名归地被称誉为“三湘第一路”。


2014年4月28日,长沙第一条轨道交通——地铁2号线从长沙高铁南站至河西望城坡站营运(2015年延伸至“梅溪湖西”),整条五一路有了从东到西设站六座的地下空间。

2016年6月28日,长沙南北走向的地铁1号线营运(一期工程),在五一广场与地铁两条线路呈十字交汇,五一广场站成为长沙首个地铁换乘站,也是乘客最多、最繁忙的地铁站,地面上有7个进出站口。


居住长沙市中心六十载,大街小巷,世俗风情,风雨岁月,沧桑巨变 ...... 无一不在我脑子里再现、回放。从少时就喜欢用脚步丈量长沙街巷的我,如今仍不改这个“嗜好”。常常有一位老长沙,在霓虹灯闪烁的黄兴路步行街,在僻静的开福寺路边或北辰三角洲,在五一路、中山亭、东塘 、都正街、天心阁 ....... 走走停停,四下环顾,若有所思地凝目注视街景,内心抒发着由衷的感慨。

END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笑阅沧桑,作者 | 郑寿山,编辑 | 明明,部分内容和图片为编者所加,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源于网络。


添加城小忆微信,拉您入群,与我们一起,找寻丢失的城市记忆

往期精选


长沙人到哪里打酱油? | 南湖路的旧景与新貌

一中学生的长沙考 | 去这些地方感受湖湘历史

蔡锷中路风情录 | 韵味马王街 | 长沙人吃得刁

长沙70年扩城记  |  南大十字路上的年少时光

红墙巷内老城旧貌 | 北大马路到湘雅路的记忆

百年仓后街的非凡 | 长沙九龙仓下的老街记忆

松桂园与便河边往事 | 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长沙一世情 | 越堕落越快乐:长沙堕落街纪实

记忆中的北正街老商铺 | 郑寿山:登隆街杂谈

想要投稿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文字或图片)敬请发送到citymemory@csjyds.com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记忆CityMemor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