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忆中的北正街老商铺

柳建球 城市记忆CityMemory
2024-09-05

【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北门正街南起中山路,北止头卡子,全长1000余米,是老长沙城除南门正街外的第二大正街。


在上世纪50年代 ,长沙的北门正街和南门正街一样,都是由正对城门的几条连接在一起的大街组成的。那时,从中山路进街,第一段是清泰街,大约到潮宗街止;第二段是北正街,大约到孙家桥止;第三段到头卡子,叫长春街。1971年将湘春街至清泰街地段合并,统称北正街。


本文我要说的北正街只是指合并前的北正街,没有包括湘春街。我看了一些写北正街的文章,大多是写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以后的,和我写的有些时间差别。


虽然北门正街的的商铺比不上南门正街上的著名,可也不少为北门人津津乐道的各种老商铺。


同利长南货店



我们从中山路进入北正街口,街口西边第一家就是长沙著名的南货店同利长。从前,除了认为长沙城除了南门正街的九如斋南货店、国风南货店和南北特南货店、三吉斋南货店外,长沙人心目中最佳采购南货的地方就是北正街的同利长。


图为1959年2月7日,九如斋的职工们为了减少购买者久等、排长队的现象,他们在晚上便为明天的售货作好准备,这是九如斋职工在包年糕。 图源/长沙晚报


上世纪50年代,每到过年前夕,我的父亲便会约上几个街邻好友,一同到北正街口的同利长购买年货。他们会买一些年糕、糍粑、雪枣、麻枣、交切片、酥糖等时令南食回家,因为他们家的众多儿女都在望着大年三十晚上要一饱口腹。小孩子一年见不到几回零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饱食一次。


吴济南药号



同利长南食店斜对面有家著名的药店,那就吴济南药号。旧时的吴济南是中西药兼营的,还有坐堂先生给人看病。这里各种中西药比较齐全,坐堂先生医术好。


晚清的药瓶,最后一个上面印有“室”(“吴济南”那时已是长沙有名的药号)


有次我祖母生病,父亲特地叫了一辆黄包车,拖祖母到吴济南看病,吃了几副中药就好了。因两个姐姐要读书,父亲怕没人招呼祖母,便让我陪同去,也让我过了一回坐黄包车的瘾,当时我快七岁了。所以过了几十年,我还对那次到吴济南为祖母看病记忆深刻。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吴济南药店便被撤消。我当知青从农村回长沙,路过北正街口,才知吴济南已关了门。


北区医院和照相馆



吴济南药店再往北几家才是当时的北区医院,后来改成长沙市老年病医院,我父亲退休后,还在那里住过一回院。 记得我下农村前有次喉咙痛,跑到北区医院看病,医院生意特别好,我挂了号还等了好久才轮到我看。



北区医院再往北几家是一家照相馆,可在公私合营时便没有了。我记得我五六岁时大舅母曾带我在这个照相馆照过一回相,那时家里穷,几年也照不了一次相,所以印象很深。


马复胜油货店



过了照相馆斜对面的水道巷,有一家长沙有名的油货店,叫做马复胜。当然这家店的招牌是用繁体字写的。马复胜的油炸货在北正街很有名,许多老长沙人都知道,都喜欢吃。马复胜的米花饼、结麻花等油炸货是他们家的独门手艺,我还没听说过长沙有第二家。


马老板和我父亲是熟人,一个开酱园一个炸油货。我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带我到中山路办事,经过马复胜时,马老板送了个米花饼给我吃,那是我第一次吃上这样可口的点心,可是因为离我家所在的德福酱园太远,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这是学宫街的马复胜,不是北正街上的老马复胜。老店大多没有拍到,奈何?柳建球摄于2018年。


后来,马老板家的油货店和我家的德福酱园一样,公私合营了。我父亲到玉春酱园当了营业员,马老板也不知到哪家饮食店当了跑堂的。他家的独门手艺自然没有用武之地。


一直到20多年后,改革开放了,马老板早已退休,可他还是在原地恢复了自己的油货店。不知为什么,后来他把马复胜油货店搬到了头卡子的学宫街。马老板过世后,他的后代继承了他的独门手艺,继续卖米花饼和结麻花等可口的油炸货。我那时已结婚住在富雅坪,不时也跑到学宫街的马复胜去买点米花饼和结麻花吃。


春和粉店



马复胜往北不远,有家长沙比较有特色的米粉店——春和粉店。解放前有没有春和粉店,我不知道,可三年自然灾害后便有了这家春和粉店。自从公私合营后,个体小店都没了,有的只是国营店和集体店。


春和粉店是家集体店,北门正街的南头粉店只有这一家,人们说这家粉店份量足,码子好,油水厚。我参加工作后,也去试过味,确实不错。


长沙米粉


再后来,我在北正街酱园工作,春和粉店是我供应酱油的单位,来往便多了,他们店的酱油和醋都是我店供应。也曾请我去他们店吃过几回粉,当然份量足,码子好,油水厚。比北门口的和记粉店和南门口的黄春和粉店的粉味道并不差什么。


湘华斋茶馆



过了潮宗街口,就是北正街最著名的茶馆湘华斋。湘华斋是老店,从解放前就有名了。从中山路口到二马路有三家茶馆,潮宗街口的湘华斋,吊桥的福枝春,二马路的湘雅园,要算湘华斋茶馆名气最大,当然店堂也最大。


老长沙茶馆大华斋 陈先枢供图


听说那里的包点特别好吃,可因为离我家远,当时一直没有机会吃。但它的大名我还是知道的。


长春面馆



关于湘华斋的大名,我不是从它本身知道的,而是从它旁边一家面馆知道的。


1958年冬,我家搬到通泰街的寿星街口,那时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开始,困难开始显现。妈妈晚上要为八个儿女缝补衣物,睡得晚,有时便要我帮她到头卡子吴恒泰酱园边的长春面馆端面吃(这面馆后来改成长春酒家)。我一个十岁多的小孩子,提着个食盒到了长春面馆,那时肉丝面还没要粮票,2毛钱一碗。


后来再去买面,就要粮票了,开始是16两秤一斤的粮票,一斤粮票可以端4碗面,是4两粮票一碗。不久便改了计量单位,变成十进位的粮票,一斤粮票可以端5碗,2两粮票一碗,但份量便少多了。可是味道还是蛮不错,那时都是国营店了,没有掺杂使假的,做生意都很规矩。



面馆里大大的店堂里总是顾客满堂,虽然人们都穷,可买吃的地方不管什么时候都是生意好的。那时买面要先到柜台上买筹,人多的可以一边派人排队购筹,一边派人占座位。我是小孩子,一个看到排那么长的队,便胆怯了,站在大门外面犹豫,被一个青年伢子盯上了,便对我说:前面湘华斋那里有个面馆,不要排队。而且他有熟人,可以重挑厚油。


我被诱惑了,便跟他去了湘华斋。哪里知道那人是骗子,骗了我的2毛钱和一斤粮票,还有一张副食品购物卡。面没端到,回家妈妈虽然没有骂我,但我还是觉得特别羞惭。所以对这个湘华斋记忆好深的。当然,那家面馆后来也没有了。


牙医店和基督教堂



湘华斋旁边的潮宗街口对面有一家牙医店,它的招牌上写着专镶各种瓷牙、金牙。我当时特别奇怪,有金子做牙齿?那不太浪费了吗?可是当我看到二马路一个肉店老板口里真的有一颗金牙时,我大大地惊叹了。


我妈妈营养不良,缺钙,牙齿掉得早,但从没想过要去镶牙,因为出不起镶牙的钱。不过那家牙医店生意还是不错的。我有几次经过时都看到有人坐在店里让老板对着口里做检查。



北正街基督教堂  图源/长沙全接触


牙医店往北就是左局街口子南边的基督教堂了。在《回望外湘春街》一文中我曾说过长春巷口有一家天主教堂。


其实那时我对天主教和基督教还是搞不大清的,但是我知道长春巷有两家教堂,北正街的左局街口有一家。文化大革命中,这家基督教堂没人做礼拜了,好像是做了什么单位的仓库,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重新恢复做礼拜。


上世纪90年代,我一个外地的朋友特地跑到长沙,要我带着她到这三个教堂参观,并参加教堂的活动,我才第一次进了左局街口这家基督教堂。后来,为了修黄兴北路,要保护这家教堂,马路还特别在这里绕了个弯。


左局街口粮店



左局街口北边是一家粮店,我同学陈占贤家便住在这里,他父亲是粮食部门的老工人,当过这个粮店的经理。不过,后来他父亲调到别的粮店了,上世纪60年代他家还是住在这家粮店里。


北正街上如果再要找粮店,只有北正街和湘春街合并后在高升门口才有家粮店。虽然通泰街进去不远有家,只是那时粮食是分区供应。长沙北门以北正街为界,街面上属北区管,街西进巷子便属西区了。所以通泰街的粮店不会供应北正街的的居民。


孙家桥口的南食店



粮店斜对面是孙家桥,孙家桥和北正街交汇的西北角上有家南食店,这是同利长南食店过来第一家较大的南食店,在北正街中间这一段也是个重要的南食店。要供应周围营盘街、左局街、孙家桥、培元桥、千佛林和北正街的众多居民的南货食品。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时,饼干和糖果要凭票供应时,这家南食店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


今天的南食店,商品琳琅满目   图源/有味XX玩乐团


说起培元桥,它并不在北正街上,要往西进了孙家桥巷后,转过弯才接上培元桥,再转弯通寿星街。可是,修营盘路时,长沙市一医院和省中医院对面的公交车站便命名为培元桥站,这个站离培元桥还有老大一段距离。


这还不说,后来修地铁站,又把位于头卡子的地铁站命名为培元桥站,害得我第一次从地铁培元桥站出来,还以为到了接近潮宗街的培元桥 ,可走几步发现,地铁口出来在新修的黄兴北路,西边是通泰街口,对面东边是成功街口,这地铁站不是正正的头卡子的位置吗?想不通为什么会叫做培元桥站?


虽然这地铁站比公交培元桥站离培元桥要近点。可这个位置确实是头卡子呀,难道是头卡子的地名不好听?还是培元桥的地名太吉利?不懂。


培元桥地铁站  图源/心口


孙家桥口南边有家工商银行,是北正街上唯一的银行。那时国营店和集体店不多,银行生意不好,不知什么时候就撤了,后来那里成了银行的宿舍。只是银行前面有个大坪,是小贩们做生意的好地方,三年自然灾害时,我和弟弟还和邻居的长子大哥在这个坪里摆过地摊卖小菜,我们小孩子不会做生意,一点上好青辣椒便宜卖了,一天才赚了几毛钱,害得那位长子大哥要大大地埋怨了我们一通。


湘红馄饨店



孙家桥口对面就是比较有名的湘红馄饨店。这家店应该是文化大革命前开的,本来不是饮食店,可开张后生意还不错。


长沙北门这边还没有一家专门做馄饨生意的饮食店,而南门口有双燕馄饨店,八角亭的桂香斋馄饨店,过了五一路的十字路口,在红梅冷饮店旁边还有半雅亭面馆,也售馄饨。北门这边的人要想吃可口的馄饨,便得跑老远到八角亭和南门口去。



湘红馄饨店的开张满足了北门这边居民的需要,想生意不好都不行。我在北正街酱园当经理十年,和湘红店的人混熟了,只要我去了,他们会特别照顾吃一碗重挑的,加油的馄饨。


做馄饨有个诀窍,那就是馄饨的汤里要放些我们酱园做的排冬菜,这馄饨加了排冬菜才有特别鲜的味道。要是改放其他酸菜或榨菜叶,便没有了那种特别的鲜味。所以,每年做排冬菜的季节,湘红馄饨店便会来我们酱园采购几十坛排冬菜备用。如果这些排冬菜用完了,便要等第二年新菜上市,不然便得用其他酸菜和榨菜叶代替。


因为季节和产量的问题,酱园一年也做不了多少排冬菜,所以其他单位想要排冬菜便得早早定货。有个江西的三线厂,每年都会来我们酱园购一批排冬菜,排冬菜炒肉或打汤都是好菜。有一年来迟了,没有买到,采购员回厂还挨了批评,扣了奖金。


群艺剧院



从湘红店往北,就是北门正街上最有名的剧院——群艺剧院。我记得这是一家湘剧院,是长沙市湘剧四团的场子。长沙当时有四个湘剧团,一个是湘剧一团在五一路消防大队隔壁的文华剧院,湘剧二团在解放路的兰陵剧院(就是后来的解放剧院),第三是劳动剧院的湘剧院三团,第四是才是群艺剧院的湘剧四团。


我五岁时,父亲为招待初次到长沙来看姐姐(我妈妈)的舅舅,特地请他到群艺剧院看湘剧火焰山。那是我第一次看湘剧,不知道台上演员唱些什么,只是喜欢台上演孙猴子的那个满台蹦跳的演员有味。演到孙猴子变成牛魔王时,灯一黑,孙猴子就变成了牛魔王,太有味了。


群众艺术馆,翻拍自《老照片中的长沙》


登隆街的长沙剧院好象是市歌剧团的,而坡子街的湘江剧院则是花鼓戏团的,不知对不对,请行家指正。北正街上的群艺剧院是北门正街人们最佳的休闲之处,老一辈人好多都喜欢来听听湘剧,他们是听,而不是看。


群艺剧院的湘剧四团有好多湘剧名角,是老戏迷最喜欢的演员,他们看湘剧都是冲着演员去的。不过,后来戏剧跟不上人们的爱好,群艺剧院的湘剧早已没有人看了,群艺剧院成了哪家工厂的仓库。


北协盛药店



群艺剧院对面便是北正街是最有名的药店北协盛。据说北协药店创办于光绪元年(1875年)。


上世纪五十年代,北协盛比吴济南更有名。而且北协盛还是连锁店,在长沙有东南西北四个协盛药店。不过除了北协盛,我只知道西长街有个西协盛,其他二个协盛我不知在哪里。只是听我父亲说过有这样二家药店。


北协盛药店。北协盛药店在2003年修建营盘西路和金满地时即被拆迁。


从中山路口到二马路有四华里长,也只有北协盛、吴济南和二马路的同康福三家比较正规的药店。它们也是北门正街这一大片居民的健康保障。后来,同康福被私人承包,吴济南消失,只留下北协盛坚持下来。我从1980年到吴恒泰酱园工作,只要有病便会到北协盛药店买药吃。这里的药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


百花村南食店



过了北协盛往北走几家门面,便会看到一个古旧的门面,墙上有百花村南食店的脱色字样。这就是三年自然灾害前的北正街上除同利长南食店外的第二家著名南食店。可是,那以后,百花村南食店便搬到了吴恒泰酱园对面。


那个旧百花村的门面,后来成了一家工厂的车间。不过那个门面墙上的百花村的招牌字样,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才被红海洋淹没。于是百花村南食店连同店里传统的优秀、精美的南货便一起从街西搬到斜对面的街东了。


北正街煤店



老百花村对面是北正街煤店,这是一家较大的煤店。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长沙的煤便要凭计划供应,当时一个户口供应90斤煤,再每个人头供应20斤煤。这点煤实在是不够一家人烧。


开始都是供应散煤,我们居民都喜欢要买湘永煤矿的白煤,一是可以经烧,二是可以多加点黄泥。但煤店是不是有湘永白煤,一般人是不知道的,只有煤店的人知道,如果哪天煤店有白煤供应,煤店的人会暗暗通知熟人来买。


这就是北正街煤店,在老百花村斜对面,正对面是长春酒家。左边是新百花村,右边是食杂公司仓库,听说从前是盐业公司仓库。图源/长沙晚报  罗斯旦摄


我家九仪里大屋里有个煤店工作的李伯妈,就会提前告诉我们,让我们准备好钱和煤证提前去煤店排除买湘永白煤。后来才慢慢供应藕煤,藕煤比散煤要节约得多,又没有生火的烦恼。所以藕煤便很快取代了散煤。当时留芳岭有个藕煤厂,专门打藕煤供应长沙居民。再后来,每个煤店都有了藕煤机,不再需要留芳岭藕煤厂的藕煤,那个藕煤厂只好关门,改建成长沙市煤炭公司大楼了。


吴恒泰酱园



新百花村对面是吴恒泰酱园,我在另一篇稿子《北门口和湘春街》一文中讲过,这里就不重复。不过,吴恒泰酱园是北正街南头最重要的一个著名商店,它在北正街上商铺中的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吴恒泰酱园是北正街是不多的百年老店,文化大革命中改为利民酱园,后改成北正街酱园。柳建球摄于1983年。



北正街酱园老同事在岳麓山举行团活动。摄于1983年。后左一为作者。柳建球供图



北正街酱园老同事分散20年后重聚。摄于2009年。前右一为作者。柳建球供图


有些人把通泰街上的工农兵粉店也算成北正街上的名店,我觉得还是在写通泰街时再写合适些。不然的话,潮宗街上的一些商铺,左局街上的商铺,营盘街上的商铺和成功街上的商铺都会写在北正街的商铺里。


北正街是北门的重要商业街,街上的商铺当然不止我写的这些,比如孙家桥往北的西边街上还有北正街布店、湘一理发店和北协盛两边的长春茶叶店、汉记图书铺及群艺剧院旁边的北区泥木社等单位,就是我没有写到的。


总之,北门正街是长沙城北的极其重要的商业街,这是大家的共识,北门正街的上各种商铺,我虽然没有写得完全,但窥斑见豹,这里所写的北门正街的这些商铺也能代表北门正街的繁荣了。


END

  •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柳建球,编辑 | 城小忆(微信号:chengshijiyiwh),文中标题及图片为编者所加,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选


郑寿山:游击坪人家 | 柳建球:北门口湘春街

不平凡的东茅街 | 从熙宁街东岳宫到长沙八中

旧时长沙门户——大西门 | 百年中和街消亡记

毛泽东初进长沙时的迷茫生活 | 回望外湘春街

白沙路的风景 | 五一路:现代长沙城变迁缩影

长沙北正街:拆不去的记忆 | 铁佛东街忆童年

谁让长沙古城万劫不复? | 走进千年靖港古镇

陶国俊走近伍家岭 | 一群懵懂少年的自赎历程

五一路邮局门口的集市 | 梁思成林徽因在长沙

湖南人为什么爱嚼槟榔? | 妙高峰下城南旧事

想要投稿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字或图片)敬请发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记忆CityMemor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