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味马王街
【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文/康明慧
马王街位于芙蓉区,南通都正街,西接织机街(因修人民西路已拆),北通吉庆街(今已并入马王街),西接东茅街,东接东门捷径,原是一条南北走向全长150米的街道。马王街东边有桂花井、古稻田,西边是小瀛洲。
马王宫所在地
∨
马王街上曾有座马王庙。马王庙因五代时楚王马殷及其子马希范等而名。后唐天成二年(927),朝廷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乃仿就天子体制,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筑园林,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成为五代时期10个封建割据国家之一,史称“马楚"。
马王宫就建在今马王街所在地。马楚灭亡后,后人又在马王宫旧址上建起了马王庙,马王街也因此而得名。
*康明慧供图
百年修业育英才
∨
讲到马王街肯定要介绍修业学校,该校于1903年(清光绪29年)由从原明德学堂退出12名的青年学生同盟会员周震麟、何积烺等创办,校名“修业”,取“修德敬业”之意。修业学校还曾以“湖南私立修业学校”“长沙航立修业学校”“桂花井完全小学”命名,文革时又叫星火学校,1969年恢复修业学校校名。
学校成立之初在南城高码头租民房建校,1904年学校迁五堆子,1905年迁水风井胡家花园租民房办学,1907年又迁福星街,1908年迁到浏正街。1910年才租马王街马王庙遗址为小学部校舍,占地面积898平方米。至此漂泊不定的校址才算基本上固定下来。
修业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先驱黄兴曾在此校任教。“五四”时期,毛泽东、徐特立曾在修业学校任教,并从事革命活动。毛泽东在修业创办了著名的《湘江评论》,徐特立曾在此断指血书、唤民众。
修业学校自创办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类的英才。有中顾委常委王首道,革命烈士毛泽覃、欧阳立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田汉(原名田寿昌),政协委员沈醉,全国著名击剑教练文国刚,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篇小说《第二次握手》的著名作家张扬等。归国华侨刘庭怀老师为省和国家输送了不少体操人才,如文佳、周小玲、夏燕飞等,展示了中华儿女飒飒英姿。
结缘修业学校
∨
七十年代初我第一次转学来长沙,原本首选学校是马王街的修业学校,因为学校名声在外,是湖南省重点文物单位。但当时父母带我来校看没有一栋楼房,全部是平房和瓦顶,十分破旧,与我原来在广州就读的学校落差太大,最终就近选在家门口的人民小学(东茅街小学)。
*康明慧供图
七十年代读中学时,许多同学来自修业学校。马王街、吉庆街都是我们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
*康明慧供图
记得当年在马王街口,对面省人民医院围墙外的拐弯处有两位撸锅补锅的师傅,一位手拉风箱烧着焦碳炉,另一位一手用石棉布上垫些耐热砂托在锅中破漏处,另一只手端起盛有铁水的坩锅将铁水到入,然后迅速拿耐热的手柄将铁水按开按紧,直至铁水硬化。每次放学都会有许多同学驻足观看许久。黄兴路步行街的长沙民俗铜雕塑,就反映了那个年代的情景。
省人民医院围墙外的拐弯处撸锅补锅位置 康明慧供图
二十多年后,我又随父亲搬到与修业学校仅隔一条街的桂花井(巷)。那时修业学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孩子在这里出生成长,在修业学校小学毕业。每天在家里都可听见学校的铃声,做课间操、眼保操的广播,还有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
吃在马王街
∨
民国时期马王街就是闹市区,街上有萧乾盛米厂、吴宝珍面馆、王柏寿药店、吴佑文糕点厂、汪茂盛豆腐店等,商业十分发达。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街上原煤店的位置上,建起了商住楼。原马王街粮店房子位置还在,只是租赁他人开店。我的小学同学杨刚强和初中同学张利萍都曾在粮店工作过。
马王街粮店位置 康明慧供图
现在的马王街上,依旧熙熙攘攘一片繁忙的景象。人们每天早上在这里买早点,呷面嗦粉,到小瀛洲菜市场买菜。夜晚夜宵烧烤摊生意也十分红火。如今这里店铺众多,除了美食店,还有毛线店、洗衣店、小商店、打字社、卖儿童玩具的便利店等,每一家店都带着老街的印记。
荣华斋是长沙老字号,这里有长沙包点的白案大师、掌门,但却没几个人晓得,他们都比较低调。因为是专业包子店,肉包子有正宗的老长沙口味(干笋子肉末馅),烧麦也是特色之一。天晴时,茶客们常常拿凳子坐在店外对面街边扯四季卵弹(扯谈),两个包子配一杯茶开启长沙早茶模式。虽然,此店有些破旧,环境也差,但高中老同学还是喜欢选择在此聚会,喝茶呷包子,韵老长沙味。
*康明慧供图
湘北新贵津市名小吃黄记炖粉,是一家清真风味的老字号,以卤牛肉码子和常德的炖粉见长。连锁加盟总店的老板是我津市学校的老同学,来长沙开店创业有五六年了,也开起几家连锁加盟店。马王街加盟店的店主是小瀛洲市场的一位卖肉的摊主。
仿佛与街对面江湖米粉、号称小李广花荣的陈记面粉馆打起擂台,在马王街上还有4家米粉店,像津市牛肉粉、原味粉馆、正宗津市牛肉老粉店、张记粉面,可见这条老街的生意红火。
*康明慧供图
王胖子炒货行的第一家门店于2001年在马王街成立,是一家个体经营店。由创始人周卫方带领,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积累了不少成熟技术,专业水平很高。现在有几十家连锁门店,年营业额过亿元,以实力和质量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康明慧供图
原来在街道旁的红胖子槟榔店,店名很寻常,槟榔却叫“究脑壳”,满满的老长沙味。槟榔得自己挑壳子,可选剖成对半,或三瓣,点桂子油。店家是一位老娭毑,她自己做了几十年槟榔,如今儿子把店搬到书院路口那边。
长大后,年味越来越淡,对过年也不再那么期待,但看到古稻田的拐角处还经营着南食、满地香店,销售那些我熟悉的桃酥、小花片、雪枣、猫屎筒等糕点,还是唤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四面环碧小瀛洲
∨
小瀛洲位于芙蓉区,西起丰盈里,东止马王街,相传为五代马氏宫廷园林,与马王宫相连。唐代时此处曾为潭州刺史杨凭的园林“东池”。清饶智园《十国杂事诗》注:云城内玉带沟侧有小瀛洲……按马殷仿唐太宗十八学士登瀛洲故事,今城内马王街有马王庙祀殷。傍有方塘,塘中有小岛名小瀛洲,居人植柳,四面环碧,麓山送青,风景绝胜。
清道光年间,顺天大兴人王璋被分发到湖南,历署永顺、沅陵知县,颇有政声。道光中年,以目疾告退,卜居省城,购得小瀛洲地,置造园林。园内水塘广宽数亩,清流似镜,可以通舟,旁植花竹,交相掩映,一时称为胜境。王璋沿用“小瀛洲”之名,自谓居此,如神仙中人。
长沙大戏院的位置 康明慧供图
19世纪70年代后,这里归清湘军将领、贵州布政使席宝田所有。1889年席去世后,改建为席少保祠,时与曾文正公祠、左文襄祠齐名。1902年善化县官立小学设此。
民国时期,此处设有酒家、游戏娱乐场等,为娼妓云集之区,故有称"小淫洲″。后又建有长沙大戏院,有2200多个座位。1937年3月16日,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先生应戏院经理萧石朋之邀在此演出,连演10天,场场爆满,长沙城一度出现“万人空巷看梅郎”的局面。
那时,小瀛洲仍见林泉木石之胜,小岛犹存,尚有石桥可通。园内设普天春酒食馆,经常食客盈门。
20世纪80年代后,小瀛洲成为菜市场,2000年修建蔡锷南路拆除街的西头,今存东头百余米。
*康明慧供图
随着城市的改造建设规划,马王街以西,蔡锷南路以东,人民路以北,东茅街以南这片(包括小瀛洲)早在三年前就公示了城市改造红线图。如今老街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街名校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整理发布,作者 | 康明慧,编辑 | 城小忆(微信号:chengshijiyiwh),文中标题为编者所加,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源于网络。
往期精选
想要投稿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字或图片)敬请发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