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一世情
【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文/肖笃宋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沙人。在我近八十年的生命中,有七十几年是在长沙度过的,尽管出生不在长沙,但从六七岁起,我就没离开过长沙。让我沿着自己的生命轨迹,重走一遍那些或已消失或面目全非的小街巷。
最早住在丝茅冲:那时一片荒凉
∨
我最早住在丝茅冲,先是住在行素中学(今长沙市七中)的宿舍里,后来我家在学校后面的山上,自建了一栋六间房子的小屋。我记得很清楚,搬进新居的第二天我满七岁。那时的丝茅冲离城很远,一片荒凉,根本没什么人家。
1945年长沙行素中学全景
从行素中学到大路,还有一段距离,无论大路小路,都是雨天泥泞晴天尘土飞扬,很不好走。不过,我们小孩子在山上疯玩也很开心。从那条土路再往北走有个朱家花园,我见到过红色的围墙和里面冒头出来的葱茏树木,但没进去过。几十年后才知道那是朱镕基总理的故居。
朱镕基的祖屋朱家花园(复原后)
那时丝茅冲交通很不方便,没有公交,出行只能步行,或坐人力车。记得那年母亲生了小妹,父亲带我们三兄妹进城去看,走到留芳岭,我和妹妹的棉鞋陷到泥里拔不出来,好不狼狈。
从赐闲湖到泰安里:一路同学情
∨
因为离城远,上学不方便,有段时间我们都没进学校,由父母自行教授。解放后父母工作忙起来,再也无暇顾及我们,哥哥早早进了行素中学初中部,我则进城住外婆家,进了周南附小五年级。
如今的赐闲湖巷
外婆家住赐闲湖,后门在营盘街。那时的营盘街是条窄窄的麻石路。我上学的路线是这样的:从营盘街往西上北正街,走到头卡子,再左转往西,上通泰街,然后右拐进泰安里到周南。
六年级时外婆家搬至中山西路,我上学的路线有了变化:从中山西路进清泰街,再到寿星街,笔直走,横过通泰街进泰安里。
寿星街 摄影/心口
我班赖同学住楠木厅,我便拐到楠木厅,叫上她一起。汪同学住在离学校很近的通泰街,也不厌其烦倒过来到楠木厅集合,可见我们这些同学当年的黏糊程度,真的比如今的闺蜜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茅亭子到通泰街:必经头卡子
∨
进入周南初中后,我家搬进城了,开始住在外公茅亭子的房子里,我上学的路线又有了变化:从稻谷仓出去,横过蔡锷北路,上学宫街,过成功街,经头卡子再上通泰街。
茅亭子巷
初三时,周南的大门从泰安里改到湘春街,我家也搬到了省教育厅,上学的路线也随之变化:从教育街经六堆子,到左局街,再上北正街,过头卡子,上湘春街到周南。或者从教育街,过一条极小的不知叫什么的小巷,经五堆子、文星桥,过喻家巷,左拐上成功街,经头卡子,右拐上湘春街。
1994年拍摄的北正街头卡子 摄影/罗斯旦
总之,头卡子这个十字路口是必经之地,这个地方真是热闹非凡,卖肉的、卖鱼的、卖各种小菜的摊贩应有尽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自行车铃声,各种嘈杂声响成一片,我们得费力的穿过摩肩接踵的人流前行。这条上学路线,我从初三一直走到高三毕业离开周南。
通泰街上的糖油粑粑和百粒丸
∨
自从周南校门换到湘春街后,我们不用再走通泰街,但通泰街上的糖油粑粑和百粒丸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糖油粑粑铺在通泰街中部,烧得滚沸的油锅里,黄红色的白流糖一块块放进油锅,与油融合一体,一个个雪白的粑粑从锅边梭下去后上下翻滚,出锅时就成了金黄金黄、油亮油亮的,那叫一个惹人垂涎欲滴哦 !现在吃的虽然仍号称糖油粑粑,却根本不是油锅里炸出来的,那味道不可同日而语。
百粒丸铺就在周南校门不远处的教工宿舍巷口,其实不是店铺,只是一个小摊贩。小小的担子上油萝卜丁、榨菜丁、酸菜末、辣椒末,各种调料琳琅满目,热腾腾的百粒丸加上这些调料,再滴上一两滴麻油,那真是喷香喷香的。可是有一次我们看见那个摊主用脚推碾子碾辣椒后,大倒胃口,再也不敢去吃了。
糖油粑粑四分钱一个,百粒丸两分钱一碗,以今天的物价看,真是便宜得惊人。
湘春街与西园北里:常去看电影
∨
湘春街上当然也有一些卖小吃的,可印象不怎么深了,只记得周南校门隔壁有一家照相馆,我们演节目后在那里照化妆照,穿着花袄系着兜兜扎着大辫子的“十大姐”照、头上戴着珠花的古装照,还有用火钳将头发烫卷的“苏联姑娘”照,都是这里照的。
湘春街的街口有工人文化宫,我们常到那里看电影。有一条小巷叫西园北里,直通泰安里,右边是明德,左边是周南。这两个毗邻的学校班级建制都一样,对应班往往结对联欢,结下不少情缘。
泰安里周南中学
不仅我们这一辈,上一辈就开始了,我父母就是一例,父亲是明德的,母亲是周南的。我班唐同学住在西园北里,所以我们没少去这条小巷。我班还有几个同学住在北正街上:离周南最近的是王同学,她家开一个小面馆,在营盘街与北正街交口处,稍远一点的是余同学,她家开一个小杂货铺,离左局街口不远;易同学家则是开纸铺的,离学校比较远,靠近中山路了。
北正街与学宫街:热闹的市井
∨
北正街与湘春街是连着的,中间便是头卡子,这是一条街面不宽但很热闹的麻石街,从我的同学家开店铺的情况可以知道,这条街以小店为主,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市井生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非常接地气。当然也不全是小店,比如南端街口的同利长南货店、中段的北协盛药号、北端街口的建湘百货店,都是比较大的店铺,我们小孩子没钱,不大光顾这些地方。
北正街老照片 陈先枢供图
学宫街上店铺比北正街、湘春街少多了,只记得一家油货店,是否叫马复盛,不记得了。我最喜欢买那里的米花,两分钱一个,又便宜又好吃。那个店似乎并没什么名气,顾客不是很多,远没有今天的“老字号马复盛”这么红火。
学宫街 陈先枢供图
学宫街上有一条小巷,叫希圣园,巷子不长,最里面那个院子住着杨开慧的哥嫂杨开智、李崇德夫妇,我班龚同学也住在这个院子的偏房里,李崇德是她的姨妈。我经常到她家去,但很少看见开智老人。我在他家客厅见过镶着镜框挂在墙上的毛主席写来的信,上面写着“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还有让岸英兄弟来湘给外婆扫墓等内容。这些信件后来在有关纪念馆都可以看到,但这可是原件啊!
中山路与又一村:购物必去此地
∨
我家住在省教育厅时,中山路一带是常去的。从教育厅的后门出来,走过一条小巷就是中山路百货大楼,这座前身为国货陈列馆的百货大楼是当时最大的商店,人们购物少不了光顾此地,我家几乎所有生活用品都在这里买。
1940年以前的国货陈列馆。资料图片
我还记得母亲带我们来买苏联花布做衣裳,有一次我想买蓝色的球鞋,母亲不同意,说已给我买了黑跑鞋,我老大不高兴,父亲不愿拂孩子的意,还是给我买了。
百货大楼对面的三角花园靠东边有一家包点店,好像叫文运楼,星期天早上母亲常打发我来此买早点,我最喜欢吃这里的叉烧包。靠西这边有一家中华理发店,母亲常来这里理发,我也跟着来洗过头,那时我留着长辩,冬天自己洗难得干。
位于又一村隔教育厅不远的青少年宫也是我们常常去玩的地方,记得靠西边那个区域,设有高高的天桥,我根本不敢上去,我妹妹却敢在上面走过来走过去,怪不得她后来成了体操运动员。
青少年宫不远处的中山亭现在坐落在一个较开阔的街心,周围还铺上了草坪。不知道最早的中山亭是什么样子,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念高中时参加了中学生合唱团,有一段时候在中山亭楼上练歌,当时这里就是中山路上一栋不起眼的楼房,并没有特别的保护。
长沙市一中任教半个多世纪
∨
从周南毕业后,我进了湖南师院(今湖南师大),一二年级在北院,三四年级在南院,活动地点换成了二里半、左家垅一带。那时候这些地方都是很不热闹的,不但没有店铺,周边还有不少农田,不像现在店铺鳞次栉比,农田早已不见踪影,更有“堕落街”这样远近闻名的去处。周末往返于湘江两岸,需走过水陆洲(橘子洲),过两趟轮渡,水枯时小河上搭有浮桥供行人走过,则只需坐一趟轮渡。
湘江橘子洲老照片
毕业后我到了长沙市一中任教,这一呆就是半个多世纪。我刚来时这条路不叫清水塘,叫军路侧,清水塘纪念地也只有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毛泽东杨开慧故居那一小块地方,旁边有条小巷通迎宾路。我和先生恋爱时常常穿过这条小巷到迎宾路,就相依相靠坐在马路边上,那时这条路行人很少,车辆更少。
纪念地扩建时,我们正住在紧挨着的宿舍里,儿子刚一两岁。工地上彻夜施工,灯火通明,高音喇叭叫个不停,叫人无法入眠。校园北墙外靠展览馆那边,当时叫什么路,竟然记不得了,只记得经武路松桂园这里,原来有两个较陡的斜坡,呈三角形,下来后要过铁路。这一路也是没什么店铺的,倒是有一个煤站,乌黑的煤一堆堆,风一刮,吹得到处都是。
清水塘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芙蓉路与营盘路(展览馆路)的修建,完全改变了这里的格局。校园南边也一样,原貌荡然无存,没修八一桥之前,从小吴门下来是一个长长的略呈圆弧形的斜坡,然后过铁路,周边靠南有校正街、韭菜园,靠北有螃蟹桥、炮后街等小街,中间这条大路叫什么路来着,还真不记得了。
八一桥一修,小吴门直通清水塘,面貌完全改变。校区西边以前是铁路线,不时有列车驶过,隆隆的车轮声、刺耳的鸣笛声都是莫大的干扰,铁路旁还有一条臭水沟,名曰“便河”。
八一桥铁路拆除时的旧影
现在铁路早已迁移,便河不复存在,却还保留着“便河边”的地名。如今的一中,西临芙蓉路,北临营盘路,南面是八一桥、八一路,东邻省政协大院,交通非常便利,真是一个黄金码头。
岁月如梭,我已到耄耋之年,生我养我的故乡长沙啊,一晃我已在你的怀抱里度过了一辈子!回顾我住过的地方,走过的街巷,竟然大多只限于长沙城北,即如今的开福区内,长沙的很多地方我其实并不熟悉,甚至没去过。
现代化的长沙
长沙,与祖国的许多城市一样,都在旧貌换新颜,变得越来越繁荣,越来越美丽,现代化大城市的气息扑面而来。记忆中的那些小街巷虽然很多已不复存在,但在我心中永远不会消失。记忆中那些小街巷虽然是狭窄的、破旧的,甚至冷清的、荒凉的,但它们在我心中永难忘怀,永远留有清晰的印象、温馨的感觉。
啊,那些永远留在我的生命里的难以忘怀的长沙小街巷!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肖笃宋,编辑 | 城小忆(微信号:chengshijiyiwh),文中标题及图片为编者所加,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选
想要投稿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字或图片)敬请发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