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北大马路到湘雅路,一路走来都发生了什么?

城小忆 城市记忆CityMemory
2024-09-05

【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湘雅路


文/柳建球


长沙北门外有一条重要的马路——湘雅路,早些年这条路叫做北站路北站路的得名于当时长沙最早的铁路货运站——北站


北站在这条路的东口,也就是建湘北路和北站路交汇处。因此,这条东起建湘北路,西止沿江大道的东西向马路便被命名为北站路。


现在的北站原址,已成了德雅路口,只有那门式大吊车还在证明这里曾是老北站 。柳建球摄于2018年。


可是这条马路原来也不叫北站路,而叫北大马路北大马路的中段有条南北向小马路连接外湘春街,叫北二马路,意思是大概是北门外的第一条大马路和第二条马路吧。二马路于1934年建成起即沿用此名。


长沙老地图中的北站路一带(80年代)


北大马路



在民国时,长沙城里都是麻石铺的大街小巷。北门城墙还没拆时,现在的湘春路是没有的,长沙北门外东西向的通道就是这条北大马路这条马路当时是为长沙北站的货物运输而开设的,其重要性则众所周知的。


北站路西段原北大马路,变化不大。柳建球摄于2018年。


在汽车还没有几辆的长沙,水运是长沙最重要的货物运输方式,而把湖南的物产运往全国各地,把全国各地的货物运到长沙,那就要通过铁路来运输了,所以,北门外连通湘江各码头和铁路的北大马路便成了运输要道。我读初中时,这条北大马路,也就是当时的北站路,还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忙大道。


北站路西口,前面便是湘江大道了。柳建球摄 。


上世纪50-60年代,如果北站路周边的中小学生想赚点钱补贴家用,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在北站路的二马路口等着帮人推板车上岭,每次可赚2、3分钱。我和弟弟就多次参加这个赚钱的活动。


二马路到蔡锷路段的北站路要拓宽了。当然那上坡也没有了。柳建球摄 。


有一次我和弟弟放学后,在帮人推板车从北站路到湘雅医院那个大上岭时,他把书包取下放到板车上,等推完上岭,得了2分钱,欢天喜地地回家后,才记得书包还在别人板车上。没书包第二天怎么上学,弟弟和我都被妈妈骂了一顿,还是姐姐找同学要了几本别人的旧课本。才让弟弟有书上学。


蜜饯加工厂



北站路西口起于沿江大道,现在叫湘江大道,路口南边是长沙有名的蜜饯加工厂生产量不小。我估计,这里生产的蜜饯是长沙和长沙周边城市南食店所售蜜饯的绝大部分。蜜饯加工厂北对北站路,南背对盐仓街,和长沙八中的围墙相对而望。


原蜜饯加工厂变成北站路的绿化带了。柳建球摄


我1961年进八中读书时,站我们教室的楼上,可以看到蜜饯加工厂在盐仓街摆满了晒蜜饯的竹垫子,上面全部是各种半成品蜜饯,那些蜜饯都是糖渍的,特别招惹苍蝇,我们在楼上向盐仓街扔一个石头,可以轰飞一大群苍蝇。自那以后,我是再也不吃南食店的蜜饯了。


长沙警备区司令部



蜜饯加工厂对面是长沙军分区的司令部,后来改为长沙警备区司令部。 


司令部大门口天天的持枪哨兵站岗,我们小时候从那里过时,特别羡慕那些持枪的解放军,好威武呀。我们觉得里面特别神秘,总想溜进去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可是虽然住在铁佛东街10年,又在八中读了三年初中,可是一直没有机会进这个神秘的地方参观。


警备区司令部原址现为华天大酒店分店 柳建球摄


一直到1978年,我参加军分区组织的庆祝八一建军节文艺汇演的节目创作时,才有幸被军分区请去当了一回业余作者。我想起要实现小时候的愿望时,高兴得一晚都没睡着觉。


军分区原大门开在这个位置  柳建球摄


但等我手持请柬进去后,发现原来我心目中神秘的司令部也不过是一个普通机关一样,没看到什么飞机大炮和坦克机枪,有的只是一些穿着四个口袋军装的解放军。除了守门的两个军人有枪外其他再没看到过一支枪,我不由得大失所望。


长沙轻化安装公司



军分区对面,也就是蜜饯加工厂的隔壁,是长沙轻化安装公司,简称轻化安,这个公司是生产什么的我不知道,因为小时候我们对工厂的印象是机器一排排,整天轰隆隆。后来也没有认真去问。


轻化安和蜜饯加工厂都变成了停车场。柳建球摄。


我印象较深的是,1978年前后,这个公司里每周六晚上,会在他们坪里放电影。放的都是还不开禁的老影片。文化大革命以来,之前所有电影都被批被禁,少有的几部新拍国产片和越南片、朝鲜片、阿尔巴尼亚片都被人看烦了。


因此在文化大革命将结束和结束后,在思想还没解放之前,有人想出了由工厂和机关单位业余放点文化大革命前的影片,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在新河酱园时到动力机厂和建湘瓷厂就看过在他们大礼堂放的一些老片子。


露天电影


轻化安没有大礼堂,便放露天电影。我们搞到票的人,便自己拿着板凳和椅子去看不要钱的电影。有时还是没有开放的内部片和批判片。当时我在二马路和外湘春街相接的新建酱园工作,这个厂里食堂的采购员每到星期六清早,便会送几张票来,当时老工人晚上是不会看露天电影的,只有我和几个年轻工人,才会高兴地到店里拿几条板凳去看电影。



有一次,放的新电影《从奴隶到将军》,我被电影情节深深吸引了,那是说的解放军将领罗炳辉将军的成长过程,从一个少数民族奴隶小箩筐,到山东野战军副司令,罗将军走过了可歌可泣的一生,最后牺牲在战场上。这是文化大革命后我觉得拍最好的影片之一。


东岳宫巷



过了轻化安,不远便是三角塘,这是进我们八中、九中和三角塘小学的必经之路,每天上学和放学时,这里会挤得水泄不通。三角塘对面是油铺街


三角塘老街,后面是八中,前面是三角塘小学。柳建球摄于2010年。


过了油铺街和三角塘,便到东岳宫小巷子,只是巷子太小太曲折,我们一般不会走这里进东岳宫玩。因为原来东岳宫的大门是对熙宁街那边开的。那里有一条小巷就叫东岳宫巷


从北站路现在的老百姓大药店前可以看得见东岳宫的屋顶。以前是被一大片房屋包围在里面的。现在档住东岳宫的临马路房子都拆了,东岳宫前成了一个停车场。柳建球摄。


东岳宫对面那时还没有上世纪九十年代以药价低而著名的老百姓大药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老百姓大药房可是长沙有名的地方,每天买药的人交款是要排长队。


这个老百姓大药房曾经为降低长沙药价引领了一段时间的风骚。现在已被众多药店包围,恢复平凡了。柳建球摄。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这里只有几栋小公馆,我的小学同学林敏立就住在现在老百姓大药房位置的一栋小公馆院内。那时我的许多小学同学都住在北站路和二马路、王家巷、文昌阁、铁佛东街、外湘春街,放学了还要排路队回家。林敏立是少先队中队长,他那班的路队经常是他负责,他到家时,路队的同学大多早已到家。


北二马路



过了老百姓大药房便是王家巷和王家巷相对的是北二马路


现在的二马路,已变成黄兴北路一截了。此处为原二马路、王家巷与北站路交汇处,西南角可见东岳宫。柳建球摄。


北二马路是长沙老城区唯一兼有儒、释、道文化遗产的片区。“儒”为片区内的文昌阁,供奉的是主宰文运的文昌帝君和孔老夫子,全城的科举士子们都要到此朝拜;“释”有铁佛寺,铁佛寺始建于唐,据记载为唐名将尉迟敬德督修,片区向北200米还有名气更大的开福寺;“道”为东岳宫,为长沙城区惟一仍有香火的道观。


我一个酱园同事赵建玲住在二马路西北口,那是个简易的棚子屋,但是个拐角的房子,一面对北站路,一面对二马路。只有十几个平方,她家却住了20多年,一直到1978年底分了新宿舍后,才搬走。


拆迁前的北二马路  摄影/心口


那时二马路还没有一个个体摊子,我当时看中了她这个屋好做生意,想起长沙有句俗话:做生意要占拐角,一个铺子当两个,便有心想买下。虽然她家的房子只卖300元,可那时我们工人大多只有34、5元一月,哪里去寻这300元天文数字的钱?


后来,我便建议新建酱园以公家名义买下开分店,这个分店算是文化大革命后在二马路马路市场的第一个店。这以后,别人看我们开了店,便一个个悄悄的开起了店,而其他个体户也慢慢在二马路摆起了摊子。不到一年,便成了小有规模的马路市场。这当然是政策开放后,搞活市场的原因,并不是我有先见之明,也不是我胆子大。


北二马路上的商店



刚才说了二马路北口有许多商店,马路中段也有一些和人们生活有关的商店。我一个同学周润四的父亲原来在二马路东北角进来几家的地方开了个南食店,后来公私合营便没有了。而二马路西边有家煤店,老板姓刘,是我同学刘义兴的父亲。他一家都住在煤店里,他们家兄弟多,因为天天和煤打交道,所以他们弟兄多半的鼻子都是黑的,一看就知道是煤铺里的人。


拆迁前的北二马路  摄影/心口


过了煤铺还一个日杂铺,一个裁缝铺,一个肉铺。肉铺的老板姓蔡,是个大胖子,可他儿子蔡先大是个瘦小个子,他是我同班同学,特别会打架,比他高大的同学都打不过他。


印象最深的是离煤铺不远有个私人中医诊所,老医生叫易玉泉,他儿子也是医生,叫易希林,两个父子医生在二马路一带名声很大,只要二马路一带的人生了病要看中医,必然会找易医生看。有次我嘴里肿了,父亲带我去易玉泉诊所看病,老医生看了病开了药,吃了几剂药就好了。但只收了五角钱挂号费。老医生的儿子易希林医生也是名医,后来我到新河酱园工作时,他在新河药店坐堂,我还找他看过一回病。


拆迁前的北二马路  摄影/心口


在易玉泉诊所看完病,拿了药方,便要到对面同康福药房检药。同康福药房是二马路这边唯一的中西药兼营的药房,很少有配不齐药的时候。再要找北门这边的药店,便要到老远的北协盛去了。那时候北站路、王家巷、外湘春街、铁佛东街、熙宁街、三角塘一带的人买药都是到同康福,不像现在药店满街都是。


北二马路市场



后来,二马路成了马路市场,便特别热闹了。光二马路便有2家豆腐店、3家肉店,有一家肉店的房子还是我同学刘洪宁家的。其他许多日用百店、服装店、小吃店、小电器店开了无数,只是刘家煤店和蔡家肉店没有了。熙宁街口的湘雅园茶馆还在,不过不叫湘雅园了,改成了饮食店。


原北二马路市场


最主要是二马路整条街都成了市场,但绝大部分是个体卖小菜的,也有我们几家国营,集体商店的人拖着板车来打街卖货。二马路马路市场成了北区两条最著名的马路市场。另外一条是湘春东路市场。也是开在马路中间的,就在湖南日报到兴汉门那一段。


最后,为了开通黄兴北路,二马路没有了,地铁一号线在二马路修了一个站,叫文昌阁站。二马路两边的铁佛东街和熙宁街都没有了。


文昌阁和铁佛东街



北站路再向东走,当然就是文昌阁和铁佛东街了。这两条街一南一北相对而望,两条街上都有一座小学,即铁佛东街完小和文昌阁小学


文昌阁路口,前面围档是北站路了。柳建球摄。

 

铁佛东街以前我写过,这条街上最著名的是刘廷芳公馆。这是长沙历史旧宅中唯一由巿政府立有标志碑的建筑,也是唯一由开发商修缮保护的历史建筑。


刘廷芳公馆保存完好  网络图 


我在铁佛东街完小读的六年小学,当然有许多同学住在铁佛东街,比如周福林,他后来考上北大,毕业后在国防科大工作,上校军衔。还有戴仲星,也是一厂之长。其他刘洪宁、赵光楚、崔始存、何其伟、彭湘元、彭渝西、彭渝北、成立钧、柳菊其等都住在铁佛东街上。但是好多同学都失去了联系,要是这些同学看到本文,请和我联系。


文昌阁我也写过,后来许多老住文昌阁的老街邻提了不少宝贵意见,帮我补充了许多遗漏。其实文化昌阁巷街道并不规整,从北站路进来要右拐左拐。右拐到左拐时,其实这里右边还有一条小巷子,是个不通的巷,我的知青同学蔡小渝就住在这里,他是知青中比较幸运的人,1969年10月就被招工到当时的人民汽车公司,也就是后来的公交公司当司机。


文昌庙位于文昌阁89号。柳建球摄 。


和他一起招工的有我们前进公社知青三人,另外二人是周重山和魏凯年。我们这些没招工的还要在农村继续奋斗五、六年,才能顶职或病退回城,这是题外话了。


文化昌阁南北东西有四个进出口,一个对北站路,一个接十间头,两条对王家巷。现在还是这个格局。


新中机械厂



现在从铁佛东街向东走,北站路两边的房子都开了各种店子。可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是很少有铺子的,只有快到湘雅医院的路口,才有一家小工厂,叫新中机械厂


原新中机械厂旧址变成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柳建球摄 。


新中机械厂曾叫水泵厂,我那时读小学,有时和父亲到湘雅医院的门诊部对面的二路公交车站乘公交车时,总是看到水泵厂的那个“泵”字,我不认识,问父亲,他也不认识,我又不好意思去问老师。一直到读中学后,才从字典上查到这个字。现在这个厂变成了保险公司大楼,女儿读初中时,这栋楼上还开过酒店,因为她们毕业时在这里二楼会议厅开过联欢会。


警备区食堂原位置,本成了湘雅研究生宿舍,现在要建新屋,暂时成了停车场。柳建球摄。


新中机械厂对面是长沙警备区司令部的另一部分,因为这里食堂是我们酱园的供应单位,我有时也帮搬运工送货到这个食堂来,和这里搞后勤的解放军很熟,有时他们机关放电影,也会送些票给我们。后来,这里被湘雅医院收了,变成了湘雅医学院的研究生宿舍。


湘雅医院和湘雅医学院



过了新湘路(最早时叫军库路,现在变成了蔡锷北路的一部分),当然是北站路上最著名的湘雅医院和湘雅医学院了。


新建的湘雅医院   柳建球摄


湘雅医院创建于1906年,最开始是开设在长沙坡子街,后来才搬当时还是北门外农村的北大马路,所以占了比较大的地盘。它是美国雅礼协会在中国大地最早建立的西医院之一,和开设在北京的协和医院有并称“北协和”“南湘雅”之美誉。历经百年艰辛,现已成为卫生部直管,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


湘雅医院老住院大楼。柳建球摄。


湘雅医学院与湘雅医院,分别开在北站路南和路北,一边是医院,一边是学院。当然医院里也有学院。后来在文艺路开了湘雅附二院。文化大革命后,大门对人民路开。文艺路这边的门就封了。再后来再开的湘雅医院便按次排为附三院、附四院、附五院了。


湘雅医院老门诊部大门。柳建球摄。


本来在寸金之地的长沙城,现在要占一块湘雅这么大的地皮,是不可想象的事,可那时的湘雅医院的老板却有先见之明,抢占了两大块地皮。当时好象有蛮大,现在却还嫌小了,你要是进到现在的湘雅医院和医学院看一下就知道了,新建的房屋到处挤得满满的,再无一点空余之地了。


湘雅医学院新大门。柳建球摄。


湘雅医学院为全国医院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医生,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因为住在湘雅附近多年,又在业务上和湘雅医院食堂、医学院学生食堂、职工食堂、幼儿园食堂多有交道,所以对这里比较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湘雅医院和湘雅医学院的变化还是知道一点的。湘雅医院长沙人太熟了,我就不多说了。


省卫生厅新大楼,气势宏伟。柳建球摄。


过了湘雅,便是湖南医院最大的管理单位省卫生厅了。因为我曾有一个亲戚住在卫生厅里,我进去过多次,加上卫生厅食堂也是我们酱园的供货单位,所以这个省级单位我也打过多次交道。


麻园岭



北站路上巷子多,除了前面说过的,现在要说麻园岭了。麻园岭又分上麻园岭和下麻园岭。上麻园岭在省卫生厅两边,一边一条,都是上麻园岭,从东边的上麻园岭进去,过了三角岔的铁路,才是下麻园岭。


这是下麻园岭向东拍,三角岔铁路早就没有了。柳建球摄


省卫生厅的对面一条小巷也叫麻园岭,我的一个知青同学曾住在那里,文化大革命时我曾到过她家。但现在那条巷子早就没有了,只有北站路北边这两条麻园岭巷。


上麻园岭西口,在湘雅医学院和卫生厅中间。因此这里热闹非凡。柳建球摄。

上麻园岭东口因为要拆迁了,所以比较冷清。柳建球摄。


前面说过北站路上以前没有个体小店,可到了麻园岭至建湘路口这一截,就有商店了。别的店不说,公交2路车一直在这里始发。省卫生厅东面的上麻园岭口是我们蔬菜公司的麻园岭酱园,1978年一批“两打”运动后,我便被派到这个酱园当经理。这个酱园实在小得可怜,外面不到20平米的店堂,后面加上十几平米的仓库,就是酱园的全部了,当然还有个小搁楼,是值夜班人开铺的地方。


麻园岭酱园原址就是凤凰姑娘鱼馆。可惜也要拆了。柳建球摄。


酱园旁边的麻园岭东口,有菜店、豆腐店、南食店、肉店等。酱园对面却是个长沙当时有名的地方,长沙搬运公司铁运处,也是长沙拖板车工人的大本营。他们工作的地方便是沿江大道上的长沙湘江边的各码头和位于北站路东口外的长沙火车北站。


北站



北站路当然要写北站了。长沙原火车南、北货站分别于1934年和1911年建成。史料记载,1909年建造粤汉铁路长株段时,在长沙城北郊修建新河车站,为新中国成立前担负货运的主要车站。与此同时建成的长沙火车北站仅用于堆放材料。然而由于新河车站在抗战中被夷为平地,加之离当时的城区太远,新中国成立后被城北边沿的长沙火车北站取代。


*陈先枢供图


抗战爆发后,1937年11月23日从北平运来一批国宝,24日抵达长沙火车北站。职工获悉后迅速将车转到新河专运线,卸车上船运到岳麓书院藏匿。据老职工回忆,当日3架日本飞机得到情报后,从冬瓜山沿铁路开始轰炸,当时报纸报道:“炸死炸伤铁路员工及居民300余人,炸毁铁路家属民房700多栋。”1938年—1945年,抗日战争中,长沙火车北站所有线路设备和站房毁于战火。


1949年7月,国民党军队撤离长沙时,欲运走行车指挥设施,并炸毁火车北站。北站职工开车前把装运车厢的封条撕掉贴到空车上,载波机(接、发车必用)等物得以留下来。装炸药的车也因他们制造的故障未到达北站。当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次日即组织开往衡山的第一趟列车,加快了衡阳解放。


北站路东段,左上角可见湘雅新楼,现在叫湘雅路了。柳建球摄。


老北站存在的百年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火车北站所在地过去是麻园岭,推掉小山包后建站。西边原先是一条便河,直到1980年代以前,北站东边和北边少有民房,北边是农田、菜园和鱼塘,也就是说,火车北站曾经是长沙城的北边界。此后经数次扩建,渐渐地变为繁华之地。


北大马路因正对着北站,而被改称为北站路。但现在,因为老长沙城市扩大, 北站已完成历史使命,退出长沙城,搬到霞凝新站去了,北站路便名不符实了,当然要以马路上最大的单位来命名,所以湘雅路应运而生了。


北大马路消失了,北二马路消失了,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湘雅路越来越美丽了。


END 

  •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柳建球,编辑 | 城小忆(微信号:chengshijiyiwh),文中部分图片为编者所加,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源于网络。

往期精选


难忘北郊工人俱乐部 | 回味长沙的名老特小吃

纪念消失的长沙老街 | 长沙吉祥巷的百年记忆

长沙北郊和北郊名人故事 | 荷花池的老长沙味

如意街的传统与市井 | 儿童用品商店里的记忆

记忆中的中山路老商铺 | 致敬那远去的手艺人

蔡锷中路风情录 | 韵味马王街 | 长沙人吃得刁

长沙人第一次见火车 | 游开福寺,结交新河街

百年仓后街的非凡 | 长沙九龙仓下的老街记忆

松桂园与便河边往事 | 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长沙一世情 | 越堕落越快乐:长沙堕落街纪实

记忆中的北正街老商铺 | 郑寿山:登隆街杂谈

想要投稿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字或图片)敬请发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记忆CityMemor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