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意街的传统与市井

城小忆 城市记忆CityMemory
2024-09-05

 【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80年代长沙地图中的如意街,与今天的如意街无太大变化。

文/陶国俊


如意街是开福区藩城堤下一条老街,东起吉祥巷,西与西长街相交。街道不长,只二百多米左右。街道也不宽,吉祥巷至永兴街段坡度较大,永兴街至西长街段道路平缓,相对宽一些。但如意街的名气却不小。


如意街,街名应该与清朝时省盐道衙门设在这里有关,如意街与永兴街交汇处有一空坪,这里就是原省盐道衙门的前坪。


如意街吉祥巷至永兴街段  陶国俊供图


民国时,长沙市西区第一所全日制小学建在这条街上。新中国成立后,长沙第一家专业生产面条的工厂也建这里。当地街道办事处、派出所也用“如意街”冠名(尽管如意街办事处,如意街派出所未设在这里)。街上有建筑风格各异的商店、民居,川流不息的行人,沿街叫卖的小商贩,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是一条很有特色的传统市井街道。


如意街的清晨



五六十年代,如意街上有大的肉店、菜店、粮店、南货店、包子店,还有日杂店、豆腐店、木屐店、蚊烟店等。木屐鞋店是同班同学柳介敏家开的,自产自销,这些传统手工雨鞋,现在已消失了。相对邻近的其它街道,如意街商业布局,算是最完善的。


此处为原柳家木屐店老屋  陶国俊供图


那时,如意街的清晨总是来得早,尽管天空还未放亮,如意街与茶馆巷口肉店早已灯火通明。商店营业员穿着套鞋,戴着橡胶肚兜,忙着从车上拖下成块的鲜肉,挂在肉架上刀砍分割。旁边豆腐店还未开门,店内一缸缸热腾腾的豆浆,格外清香扑鼻。对面菜店地面上堆满了刚运到的罗卜、白菜、辣椒,工作人员在复秤登记。菜店往东过几家是包子店,店内十多张八仙桌已坐满了茶客,边喝茶边不住地扯谈。


原如意街肉店房屋  陶国俊供图


天亮了,涌来吱吱喳喳上学的学生们,在炸葱油粑粑、煮百粒圆、剁饼摊位买早点,边吃边跟进校同学打招呼。校园的钟声响了,不一会儿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白天如意街街上面条厂、机械厂、线带厂机器响声不是很大,倒是从吉祥巷坡上冲下的送货板车,搬运工人边跑边叫,格外惊人。


想念如意街小学



如意街小学位于如意街北边中间,校门正对永兴街口。校园原是清朝省盐道衙门所在地,据老人讲原学校大门前有麻石台阶,门前有一对大石狮。我曾于1955年至1959年在该校上学,当时社会共识是,如意街小学是城西第一校(具体成立时间未知),西长街小学是城西第二校(西长街小学有记载是1926 年成立的)。据同班周建平同学回忆,当时学校小礼堂有一面老校友送的穿衣镜,镜框边是老校友的留言,称母校为城西一校。


那时,如意街小学足球队是全区小学足球冠军队。大家不会忘记当时的体育周振文老师,带同学们训练,示范用脚背射门情景。不会忘记当时的伙伴,邻班四年级一位同学,在青少年宫比赛跌伤,因破伤风遗憾离世的往事。


如意街小学1961年六甲班毕业照,二排右起第六人为陈祝三老师。  陶国俊供图


我三年级的班主任是陈祝三老师,她也是学校骨干老师。那时班上同学顽皮,她经常苦口婆心地教育,并上门家访。当时为便于学校管理、杜绝营私舞弊,校长周碧如老师以身作则,让自己的孩子到外校读书。仿佛这是老师们约定俗称的“校规”,陈老师也将儿子送到西长街小学读书,而非自己就职的如意街小学。陈老师今年已95岁高寿了,据说人还健康,基本能自理。


我1959年转入西长街小学,如意街小学校友陈晓留下了珍贵的毕业照,及毕业三十年后部分老师、同学重聚照。照片上那些青涩的同学,可敬的老师现在还好吗?我十分想念你们。



如意街小学1961年六甲班部分同学,毕业三十周年后与老师合影,前排右起第二人为周振文老师。  陶国俊供图


七十年代后期,如意街小学改为长沙市第三十三中学。


曾经的面条厂和粮店



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长沙面条厂,是长沙第一家专业生产面条的企业,有车间在西长街西边,经常路过看到工人们手工拌合面粉,有时还在街边晾晒面条,条件非常简陋。七十年代长沙面条厂在如意街与西长街街口北边建了楼房,安装了机械化的面条生产线,三班倒工作。我住在西长街,深夜仍可听到上下班工人喊叫声。该厂属市粮食局下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为解决全市人民吃面条问题,作出了很大贡献。


原长沙面条厂楼房  陶国俊供图


如意街粮店在长沙面条厂对面街上。粮店是当时市民关注度最高的商店,如意街的粮店平日里买米、油的人不多,但当有紧俏的秈稻米、面条卖时,往往排很长的队。


粮店营业厅较大,米堆放在营业厅阁楼大箱内,通过漏斗放米到楼下小箱称重,达到所称重量时,漏斗闸门关闭,再打开木箱门。顾客用布袋或桶子接米,粮店称米,放米,都由电子控制。一般买米是在柜台交粮票和钱,换取称米长条竹码,营业员则用这种半自动的电子秤,非常快地称好米。


原如意街粮店房屋  陶国俊供图


如意街粮店我经常光顾,可能是因该店在长沙面条厂附近,面条到得多些,大家都愿意在该店排队购买。


盐道坪的掏粪工和搬运工



盐道坪是如意街小学西边的一条巷,清朝时这里是省盐道衙门的侧坪,附近盐运坡街则是官盐仓库的集中地。


盐道坪只有一个通往如意街的巷口,巷口西边是西区环卫所,环卫所院内及门前停有许多大粪桶车及垃圾车。环卫工人要将全区街上公用厕所打扫干净,将公厕粪池大粪掏出倒入桶车,再拖到潮宗门粪码头,工作非常辛苦。但他们的劳动受到社会的尊重,六十年代学雷锋,中学生纷纷帮掏粪工人推粪桶车。


原西区环卫所旧址,现为单位宿舍楼  陶国俊供图


环卫所后面是盐道坪巷,巷内坪很大,尽是文夕大火后在坪内搭建的低矮民房,坪内一排排木板房,砖木房,竹编墙房,除主巷较宽外,主巷周围由于房屋距离很近,形成了许多条迷官般的路径。盐道坪南面曾有一片土岗,土岗上砌有住房。


我在如意街小学读书期间,常在盐道坪玩,这里的居民大多数是做苦力的家庭,其中不少是搬运工、航运工、小商贩,他们的儿女为了帮父母排忧解难,寒暑假男孩子外出推板车、捡烟蒂、卖冰棒,女孩子多在家折书、打袜子和砍蓬子。



盐道坪主巷、偏巷  陶国俊供图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里变化并不大。


茶馆巷里的茶馆和公馆



茶馆巷是如意街通往中山西路的窄巷,最窄处只有二米来宽,曲曲折折总长竟有二百来米。巷内基本上是砖混二层楼民居,清水墙,坡屋顶。其中不少石库门公馆,以往应该是有钱人聚居之地。


茶馆巷一偶  陶国俊供图


茶馆巷环境清雅,往来车辆极少,据说茶馆在该巷盛行,故有茶馆巷巷名。老长沙人都有坐茶馆喝茶、聊天的传统,茶馆内茶叶放得多,喝浓茶人容易兴奋,天南地北扯过遍。茶馆巷附近的藩城堤,民国时是古玩商店聚集之处,这里的古玩商人很多也都在茶馆巷建房居住,在巷内茶馆休闲。


我在泰安里三中(明德)读书期间,茶馆巷是下课回家常走之路,也时常在路边和小伙伴们玩扑克点数游戏。初中同学朱约里就住在茶馆巷西边一处公馆,宽大的麻石门框,厚重板木大门,公馆内有一小院,及南北(空气)对流的二层砖混结构楼房。现该公馆(茶馆巷15号)已列为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同样列为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的还有茶馆巷20号、22号公馆。


茶馆巷15号公馆,2010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定为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陶国俊供图


九十年代茶馆巷靠近中山西路东边,曾形成成片罐子炖菜餐馆。我曾带父母来罐子炖菜餐馆品尝过,味道不错,价格也实在。现巷内基本是民居,老年人悠闲围成一桌桌打麻将,本世纪初九如斋食品公司搬到了茶馆巷中山西路口。


如意街的憧憬



1979年长沙市第一个农副产品市场在西长街建立,生意火爆。因其示范效应,带动如意街与永兴街交汇处空坪上,也形成了农贸市场,有关部门顺势在空坪上搭建了油毡大棚。


农贸市场除农产品交易外,还有小吃及餐饮,但越来越多小商贩挑担占街经营,导至街道拥挤不堪,环境脏乱。本世纪初空坪农贸市场拆除,紧接着旧城改造,拆除如意街小学(市三十三中)建长宝大厦。


现在如意街吉祥巷至永兴街段基本都是蔬菜、肉类、鸡鸭、水产商店,永兴街至西长街段除长宝大厦外,一些单位宿舍一楼也成了各类食品店。



如意街  城小忆供图


走过如意街,最大的遗憾是如意街小学不存在了。目前吉祥巷一带历史步道建设即将进行,应该考虑择址恢复这所历史名校,以方便居民稠密区小孩就近读书。


现在如意街仍然基本保持了老街的原貌,还有许多民国以来的老建筑物。如能对这些建筑进行适当的保护性维修、装饰,引导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经营,应能让这条传统市井老街更加鲜活起来。


END 

  •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陶国俊,编辑 | 城小忆(微信号:chengshijiyiwh)

往期精选


记忆中的中山路老商铺 | 致敬那远去的手艺人

长沙北城野泥姚正街  |  药王街曾经的“时尚”

蔡锷中路风情录 | 韵味马王街 | 长沙人吃得刁

长沙人第一次见火车 | 游开福寺,结交新河街

长沙最后的会馆 | 民主西街和湖南咨议局旧事

百年仓后街的非凡 | 长沙九龙仓下的老街记忆

松桂园与便河边往事 | 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长沙一世情 | 越堕落越快乐:长沙堕落街纪实

记忆中的北正街老商铺 | 郑寿山:登隆街杂谈

郑寿山:游击坪人家 | 柳建球:北门口湘春街

想要投稿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字或图片)敬请发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记忆CityMemor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