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忆中的中山路老商铺

城小忆 城市记忆CityMemory
2024-09-05

 【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1930年2月,长沙开始修建此路,定名"中山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30年7月,长沙中山路完工〔期间,长沙中山亭(钟楼)1930年2月动工,7月竣工〕。

文/柳建球

            

长沙中山路,东边从小吴门起,西到沿江大道,全长约1500米。从前的中山路分为三段,小吴门到水风井为中山东路。水风井到北正街口为中山中路,北正街到湘江大道为中山西路。


以前长沙老城里虽然东西向街不少,可没有能贯穿全城的,只有这条中山路可以出小吴门向东去浏阳、江西。此外,中山路还是长沙最长的商业街之一。


小吴门外的两栋商业大楼



民国拆城墙之前,从东边进长沙城,首先要进小吴门。小吴门是长沙古城城东的两个城门之一,另一个是浏阳门。在小吴门之外的八一桥是1975年建成的,是长沙第一条跨越铁路的桥。


中山路东,芙蓉路上的八一桥,这里原是老京广铁路。柳建球摄 。


本来过这段铁路上是没有桥的。1975年前,小吴门出城后要向南弯一下,才能下坡过铁路,再上坡到清水塘。因为中山路繁华,小吴门热闹,出城的路两边本都是老旧商铺,和中山路的商业地位不相称,所以,便在建湘路的小吴门外建了两栋九层商业大楼。那时可还是文化大革命中,长沙像那样的大楼可没有几栋。


南边那栋后来叫小吴门百货大楼,现在叫瑶族山寨;北面这栋是做饮食行业的,我不记得叫什么大楼了。


小吴门八一桥南边的大楼,原来叫小吴门百货大楼,现在叫瑶族山寨。北边这栋饮食大楼炸了修桥。这栋楼左边是当时的马路。柳建球摄 。


那时火车不多,汽车也不多。过火车对中山路的交通影响不大。可是当时的领导还是有眼光的,他们预计以后中山路的人和车会多起来,一定会因过铁路受阻,便决心在小吴门的铁路上架一座桥。


后来的事实证明当时修桥的决策是极其正确的。可是要把中山路和八一路拉直一些,便只能拆掉建好没几年的北边新大楼。领导们壮士断腕,下决心拆掉大楼建了八一桥。 


小吴门邮局与湘江宾馆



中山东路与建湘路的交汇处,是小吴门邮局。小吴门邮局原为湖南省邮政管理局办公楼,原包括办公楼、礼堂、后勤、杂屋4个部分。今仍由邮电部门使用。


1934年,国民政府交通部为适应通讯需要,决定在湖南省会长沙兴建邮电大厦。由于小吴门与火车东站近在咫尺,邮局选址于此有利于大宗邮件的中转运输。




该大楼临马路墙基外墙厚重坚实。楼体设计以简约为主,没有西方宗教建筑的那种繁琐,体现一种温馨的居家气息,突出其使用功能。小吴门邮局是长沙城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转型时代的作品,在1938年“文夕大火”中又逃过一劫,保存至今,实为难得。


过了邮电局不远,便可以看见一栋大楼,那便是长沙有名的湘江宾馆。这里曾经国外宾客与专家云集,静雅的环境、大气的仿苏联建筑风格,是湖南省接待外宾的首选之地,曾是“湖南省人委交际处”。有关湘江宾馆的更多介绍,可参考《湘江宾馆有何来历?》一文。


公安厅招待所



湘江宾馆对面有长沙著名的宝南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宝南街的北路口东边曾有家叫牛车水的小店,西边是我一个知青同学邓四明家的一间小小的私房,他回城后,没有工作,便开了个眼镜店过日子。他的店子边是一个叫三胞公司的单位,大约是港澳台三胞的意思吧。


童胖子就是当年的眼镜店,而右边的鑫诺精品酒店就是原来的三胞公司。柳建球摄于2018年。


眼镜店的西边是湖南商药局药店和公安厅招待所。湖南商药局是家较大药店,当时在长沙蛮有名,后来不知为何不见了。


位于中山路和蔡锷路相交的省公安厅的原招待所,现在成了大酒店。柳建球摄 。


公安厅招待所后来拆旧屋建新楼,改作日银大酒店,酒店拥有格调高雅的日香楼中餐厅荟萃华夏八方美食,温馨浪漫的银座咖啡阁,浓缩欧美万千风情。另配备酒吧、咖啡厅、桑拿浴、健身房、美容美发、大小会议室、商务中心、超市等各类服务设施。90年代中期这里中外宾客云集,非常热闹。后此处又改为泉昇大酒店,并于2011年开业,运营至今。


工商银行中山路办事处



和湘江宾馆隔乐古道巷相对的是湖南少儿图书馆、船山学社。过了船山学社便是工商银行中山路办事处,我们当时的商业单位称它为工行中处。


威风的工行中处,当然现在升级成支行了。柳建球摄 。


当时这家工行中处管理北门这一大片工商企业的金融往来,他们的权力极大,专管员有点像是我们工商企业的“太上皇”。


南食店怡丰斋



中山路和蔡锷路交界处,长沙人称这里为水风井。水风井路口是长沙又一家著名南食店怡丰斋。


1930年,宁浩然在水风井创办怡丰斋,除经酱油、酱菜烟酒、腊味、罐头食品、蜜饯等南杂食品外,还开作坊制作香麻糕、酥糖、焦切片、法饼、桃酥等小食品,并分季节推出时令糕点。因为该店的糕点味美货实、价格公道,所以在中山路一带口碑非常好,当然生意也不会差。


此处即为原怡丰斋大楼,现在已作他用。柳建球摄


解放后,怡丰斋一直是和九如斋齐名的大南食店,自产自销,还能供应其他南食店。可是,改革开放后这个国营大店抵挡不住市场化的浪潮冲击,只能退出市场,仅以生产为主,在各大小超市设柜销售他们的产品。原怡丰斋老店改成卖服装等的商店。


新沙池澡堂



过了这个路口,不远有家长沙著名的澡堂叫新沙池。据记载,1930年,长沙人陈禹卿等筹资16000银元,在城区中山路新建三层楼房,开设星沙池澡堂。


位于蔡锷路水风井的新沙池。朝中山路开门的那边门面出租了。网络图。


1938年“文夕大火”期间,新沙池澡堂沐浴全停。火后,仍在旧址搭棚恢复经营男浴室,改名为新沙池澡堂。新沙池澡堂不仅服务热情周到,还有一项特色服务项目——修脚。据市档案馆馆藏资料记载,长沙修脚一业(行话叫挖濠子)始于1906年,由北方传入,从业者多为衡阳、邵阳人,以修边甲、铁甲及暗疹为主,技艺原始,修脚者以摇串为号,穿行于大街小巷。


新沙池门面后来变成了保险公司和酒店。柳建球摄


20世纪80年代,因“洗澡难”突出,新沙池澡堂报请有关部门批准,于1984年拆除新沙池澡堂和冰厂,在原址重建两栋五层楼房的新沙综合服务大楼,新建大楼于1987年9月开业。其澡堂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恢复了擦背、按摩、修脚等传统服务项目。如今,尽管洗澡条件已成为居家必备,“新沙池”却能带给人们“老长沙”的味道。


新沙池西边的丰余酱园这栋房子还在,可是变成了别的商店。柳建球摄 。


新沙池西边有一家酱园,叫丰余酱园。1958年,我读初中的大姐曾到此当营业员,每天上午读书,下午上半天班,每月工资25元。这个酱园到文化大革命时便撤掉了。


培罗蒙服装店



过了丰余酱园,便是长沙当时较有名的培罗蒙服装店。培罗蒙始建于1928年,创始人许达昌先在上海四川路开设了许达昌西服店。1932年搬到南京西路新世界楼上。1935年又迁到南京西路新华电影院对面,改店名为"培罗蒙"。创建培罗蒙以后,他以熟练的技艺、上乘的质量、精明的经营、热诚的服务在同业激烈的竞争中成为第一流的名牌特色商店。解放后在长沙中山路开设分店。


丰余酱园过来便是培罗蒙服装店。柳建球摄 。


1964年夏,我陪大姐去培罗蒙定做衣服,是一个年轻的油头粉面的师傅接待的,他为我大姐量身时,不时有意触碰我大姐的胸,被我骂了他一句,才收敛一点,因此我对这个店没有一点好印象。过了两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改名为英姿服装店,又叫英姿绸缎呢绒专店。再后店子搬走了,直到1997年才有人重新在原址打出培罗蒙的招牌。


培罗蒙对面原有一家叫做天津一条龙的削面店,文化大革命中,我曾有幸吃过一次,味道好极了,那是我第一次吃削面。后来天津一条龙的房子被中山路百货大楼收了做了食堂。


四维商城



过了培罗蒙就是湖南一师二附小。一师二附小本来是对中山路开门的,因中山路上当年比较繁华,车来人往,一千多学生每日由此出入校门,易造成拥堵及不安全因素,故学校在蔡锷路西侧另开了大门,而将原大门外通道出租出去,建了一家名为四维的商城。


一师二附小原来进中山路开的大门建了门面房,租给四维商城。这是朝蔡锷路开的大门。柳建球摄


说起四维商城,不得不说罗老板,四维二字就是罗字的繁写体。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租下这个通道的人就是罗老板。


当时有许多人为罗老板揑了把冷汗,可罗老板有魄力,有前瞻性,有胆识,他不顾别人的猜疑,毅然投巨资建房。他自己不搞经营,把四维商场分成许多摊位租给个体商户。开始还没有人相信这个窄小的四维商场能把生意做起来。可罗老板的一整套招商方法,取得了成功,一时间,四维商城的摊位变得特别抢手,要想租个摊位做生意还得找熟人开后门。


现在的四维商城。柳建球摄


我的一个侄女是个经商的天才,她看中了刚开门营业的四维商城的生意前景,带领哥哥妹妹一齐到四维商城租了几个柜台,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当然那个罗老板是赚了大头。


胡德夫、罗杰斯、陈佩斯等各界名人在四维商城茶馆


现在的四维商城一楼依然保留着商铺对外经营,并且在商城隔壁开了一家一品青花茶馆。两层楼的茶馆有200余个座位,墙上悬挂了包括钟增亚、颜家龙、杨福音等书画名家的作品,不少桌旁的书柜中还摆放着精美的瓷画。这里曾接待过不少艺术家、书画家和商界名流,如音乐家谭盾、投资家罗杰斯、导演贾樟柯、喜剧演员陈佩斯、台湾民歌之父胡德夫等。


银宫电影院



一师二附小旁边是湖南大学驻城办事处。文化大革命中,这里曾是长沙高校红卫兵造反组织:“红色政权保卫军”的重要宣传阵地。


这个小郡肝串串便是原湖南大学驻城办事处原址。左边是银宫进口巷,再过去便是国货陈列馆。柳建球摄 。


湖南大学驻城办事处旁边是银宫电影院。银宫电影院,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是长沙市第一栋现代化建筑——国货陈列馆的附属部分,影院大厅兼作礼堂,供各界开会之用,影院旁,还有一家三和酒家和一家理发厅。在那时,能够建造购物、就餐、美容、娱乐配套的小小商业区,不能不赞叹构思设计者的高见。


银宫电影院的设施是一流的,放映的都是首轮片,像《出水芙蓉》《芙蓉春色》《碧云天》,曾轰动全城,使长沙人第一次看到了彩色电影。由于肖扬武先生经营有方,影院获利颇丰。电影院是按月分红的,而且支付的都是银元。对有些股东所得,都是由肖扬武亲自送上门去。解放后,虽然西方影片来源断绝,影院还是能够维持。


这就是后来重新修复的银宫电影院。柳建球摄 。


至1951年,省文化局出资将其收购,改名为新华电影院,成为长沙市文化界第一家国营企业。新华电影院的放映环境是长沙比较好的,我除了到离家最近的工人文化宫宽银幕电影院看电影多外,就是来新华看电影最多。新华电影院的二楼是当时年轻人看电影时最佳谈恋爱的好地方,又幽静又隐秘,做点小动作不成问题。


国货陈列馆与中山路百货商店



过了银宫便是国货陈列馆。湖南省国货陈列馆是长沙现存最大的民国时期建筑,地处黄兴路与蔡锷路之间的中山路。


湖南省国货陈列馆是旧长沙的标志性建筑和长沙商业文化的象征。大楼主体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主体为三层大楼,门廊并列16根罗马圆柱,三楼顶部正中再增加四层,顶上构成尖形塔楼,立钢管旗杆。气势雄伟壮观。


这是银宫对着中山路的通道,右边是国货陈列馆。柳建球摄


我的大姑父周定宇曾是这个国货陈列馆的创始人之一,我表姐前些年还被邀请去参观国货陈列馆的馆史陈列活动。


1932年10月1日,湖南省国货陈列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为当时全国最好的主题性国货陈列博物馆。“文夕大火”使湖南省国货陈列馆前栋门窗货架柜台陈列柜被破坏,塔顶及旗杆被焚烧倒塌。但国货陈列馆雄伟的钢筋水泥建筑,未遭破坏。


1944年长沙沦陷,国货陈列馆被日本侵略军进驻,被糟踏得破败不堪。1945年8月光复后,原租户返回国货陈列馆营业。1949年8月5日,人民政府接收了国货陈列馆。1957年,中心门市部改名为长沙市中山路百货商店。


这是后来按原面貌恢复的国货陈列馆。柳建球摄


现在有许多人都记得中山路百货大楼有个劳模叫王红,后来当了市物价局副局长。可是,有没有人记得五十多年前,中山路百货大楼还有个劳模当了副市长?对,他就是柳同仁。


柳同仁是长沙当时的三大劳模(汽电的刘孝安,丝茅冲邮电局的刘秀英,和中山路百货大楼的柳同仁。都是全国劳模。)其他二人我不知道,柳同仁是我同姓,而且是和我同学陈占贤一个柜的,所以我记得他。他当劳模后,升任中山路百货大楼的书记,后来还当了副市长,是中山路百货大楼的骄傲。听说文化大革命中还受了冲击。


三角花园



长沙中山路百货大楼对面便是三角花园。三角花园原为清代湖南贡院的辕门所在。1930 年修筑中山路时被辟为街心花园,位于国货陈列馆对面,供街头行人休憩。花园背后是长沙有名的文运街。三角花园因为文运街分东西两支巷出中山路,使花园形成三角形。


三角花园中间正对公交站。对面是国货陈列馆。柳建球摄于2018年。


1984 年,长沙市政府将三角花园由北区维护队转拨给岳麓山公园管理处管理,公园管理处在此成立了长沙市第一家国营园林公司,经营园林工程、花卉销售、园林器材等。之后拓展经营,除保留原有项目外,还将围墙打开,辟建门面,租与商户,经营服装,相当热闹。上世纪80年代初,长沙商业最繁盛之区主要集中在两处地方。一是黄兴路,二就是中山路百货大楼所在的中山路三角花园一带。这里车水马龙,无比繁华。


1996年的三角花园  图源/潇湘晨报


1994 年 1 月 31 日,长沙岳麓山公园管理处在三角花园主办了为期十天的长沙市首届迎春花市,共有 120 个品种、2 万多盆花卉。这可算是长沙 1949 年以来,首次有组织有规模的迎春花市。这之后,每年都在三角花园举办迎春花市,每到迎春时节,这里繁花似锦香如潮、花团锦簇人攒动,一度成为市民们迎春纳福、赏花购花的新民俗。


三角花园当年曾是热闹的服装市场。花园后是文运街的东出口小街。柳建球摄于2018年。


2004年当地拆迁,三角花园从此不复当年盛景,迎春花市亦随之不存。


美丽长鞋店



过了三角花园的文运街西口,有一家叫做“美丽长”的鞋店。这个鞋店旧社会时有,后来没有,但文化大革命后又恢复。我大妹妹曾在这家鞋店任店长,这家店是长沙第一鞋厂的门市部,专门销售本厂做的各式皮鞋。


过文运街西口,这栋大楼是原美丽长鞋店位置。美丽长西边是怡和绸布店。都是中山路上的老商铺,可惜都被新大楼取代。柳建球摄于2018。


长沙第一制鞋厂是长沙最大的制鞋厂,生产各式优质皮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长沙还蛮有名。记得我穿的第一双皮鞋就是1988年我大妹妹在这个店帮我买的,25元钱。我一直舍不得穿,一直穿了八年才买第二双皮鞋。


红色剧院



过了美丽长,便是和药王街口的介昌绸布店齐名的怡和绸布店,是中山路上唯一的以出售呢绒绸缎而著名的老牌名店。


这是原红色剧院的老位置,建筑都保持了原样。柳建球摄 。


再过去便是长沙有名的剧院:红色剧院。湖南省话剧团经常在这里演出精彩话剧。白天还放电影。当时红色剧院和银宫影院年票房收入曾突破300万元,在全国都是一流的。很多影片都在这里进行首轮放映,90年代初期,红色剧院还以16万元的天价竞得一部片子的首播权,可以比其他影院提前一周放映,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牌子上是红色剧院和琴岛齐挂,可剧院却名存实亡了。柳建球摄 。


红色剧院现在很少有剧团演出,2010年省福彩中心在这里开表彰会,曾演出过曲艺剧《福彩呀福彩》。后租给琴岛开了歌厅。


中山路西段,还曾有个红旗剧院,可很早就搬家了,搬到候家塘,改名叫田汉剧院了。


长沙糕点厂



红色剧院对面是原长沙糕点厂,是长沙二商局下属的重要厂子。长沙有两个做糕点的工厂,一个是这里,一个是劳动路的长沙糖果饼干厂。当年我表哥从地质队调回长沙,本来要分到糕点厂工作,他听说是要他天天给法饼打红印,便拒绝了。后来他因为会测量,便到了饮食公司基建科,后来成了有名的注册造价师。


糕点厂旁边有一家叫做乐陶的旅社兼饭店。本来我只以为这家店子是专营旅社,可因为我们北正街酱园的一个女同事结婚在这里办的酒席,我才知道这家乐陶还能吃饭。


又一村大饭店



乐陶再过去便是青少年宫,青少年宫旁边是长沙有名的又一村路,对面便是长沙著名的大饭店:又一村饭店。


1956年,由中岳楼、明明面粉馆等百年老字号合并为"又一村饮食店",后来发展壮大成为了拥有5家连锁经营网点的餐饮业国企"又一村有限公司",并成为省内首批涉外酒店。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从香港引进快餐生产设备,成了长沙快餐的代名词,仅东塘一家分店的销售额就占当时整个长沙快餐业的40%,又一村一举跻身中式快餐全国四强。


看这又一村的牌子就知道,原来的又一村大饭店已名不副实了。柳建球摄 。


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北正街酱园曾是又一村大饭店的供货商之一。那时又一村一楼西半边 还是一个好大的南货食品部,每年还做月饼等糕点,生意还蛮不错。一楼东边和二楼三楼都是餐厅。这几个餐厅是分开核算的,我们酱园分别给他们供应酱油、醋、酱菜等。这几个餐厅当时生意特别好,我的知青同学宋志华和李石柱的结婚酒席都是在这里办的。可是又一村饭店后来也在市场化的大潮中败下阵来。


庐山照相馆



又一村大饭店西边是长沙有名的照相馆庐山照相馆。庐山照相馆,位于中山路青少年宫对面,有二层楼,门面显要,店堂宽敞。该店技术水平较高,设施完备,居长沙城北一带照相馆之首。而今由于新商业的发展,这家颇有名声的照相馆也消失在高楼大厦之中。 


我的知青朋友王宗慧回城后在这里上班。1992年我们零陵前进公社知青举行第一次大聚会时,拍的照片全部是她在庐山照相馆洗印的。庐山照相馆闻名于长沙,可我最欣赏的是他们给照片上色着彩的技术。在没有彩色照片的年代,他们让人们尝到有一张彩色相片的乐趣。


曾经的老照壁



庐山向西不远便是长沙有名的老街老照壁,老照壁北起中山路南端,偏西出黄兴中路。解放前,老照壁为商业繁华之地,有老宏贸等雨伞店七八家,产品驰名全国。徐松泉茶馆誉满全城,还有乐义昌、华身丽西服店、魏金兴、美最时帽店、怡和昌南货店、中华、迎春旅社等。


老照壁残余部分,原来的老街已完全没有了。柳建球摄 。


1958年将紫荆街东段并入,上世纪80年代成为理发用品一条街,后成为“美食一条街”,并一度成为长沙市最为著名的“野味一条街”。后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加强,野味逐渐从老照壁消失,这里又转型成为美容美发用品一条街。到2003年,老照壁拆建成为了“时代购物中心”,即今日的“乐和城”。


水暖消防器材商店



老照壁再向西便是中山路和黄兴北路交接处,这里原是一处三角形路,路中间就是著名的中山亭。过了中山亭便是人民印刷厂。工厂不在我们老商铺的讲述之列,就不多写。


中山亭处于黄兴路的中山路交接处。柳建球摄 。


人民印刷厂对面有中山路邮电局和水暖消防器材商店水暖消防器材商店是长沙独一份的专营店,后来在市场化的大形势下,也只能被拆除。


先锋厅段的中山路。人民印刷厂已没有了,左边不远是史家巷。柳建球摄 。


再向西还在一家春明面粉馆,不过文化大革命后,这家店便不见了,但我记得1967年从农村回长沙时,在这里吃过一次炸酱面,留下了好吃的深刻印象。


北正街腊味店



过了春明面馆再向西便是北正街口的北正街腊味店。这是中山路上第二家大腊味店。另一家是国货陈列馆旁边的中山路腊味店。在长沙,这样的大腊味店只有解放路的司门口和道 门口各有一家。


北正街的残余部分在进行复古修建。柳建球摄 。


上世纪80年代前,肉食制成的腊味,大部分是要凭肉票供应的。好像腊猪头肉不要肉票,我的知青朋友李石柱他们回乡里都会带一个腊猪头肉回农村,以安慰缺少油水的胃。我们这些靠工资过日子的人,很少有机会光临腊味店,我们的肉票要开后门买点肥膘煎油,以满足肚子少油水的需要。


同利长南食店和老酱园协昌裕



这家腊味店过北正街便是同利长南食店。在同一条路上,有四大家南食店,除了南门正街的黄兴路上,也只有中山路有这样的威风了。这四家南食店是水风井的怡丰斋、中山路百货大楼的南食柜、又一村的南食部、同利长南食店。其他各街口的小南食店我没计算在内。


北正街口,写了北正街三字的是同利长老店。对面便是北正街腊味店。柳建球摄 。


过了同利长不远便长沙有名的老酱园协昌裕。协昌裕酱园位于长沙市福星门正街(今中山西路),其前身是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的萃生酱园。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萃生酱园被焚。1947年,彭俊先、刘恢先等人买回萃生酱园旧址,就地重建,定名为协昌裕酱园。1970年改为中山路综合商店。1972年又改名大新酱园。1984年复名协昌裕酱园,归属国营长沙市蔬菜公司。


长沙市粮油公司的大楼也要拆了。柳建球摄 。


协昌裕酱园西边不远就是长沙市粮油公司、原红旗剧院所在。长沙市粮油公司曾是全长沙百万居民粮油供应的指挥机关,在粮油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在这里工作可是特别让人羡慕的。后来粮食不要票了,粮油公司也不俏了,便改为盛湘公司,全长沙市的粮店也都垮了。如今随着潮宗街区的改造,当年的粮油公司大楼正在拆除中。


清泉阁包子铺



协昌裕对面有家茶馆叫清泉阁。生意蛮好,做的包子受人称道。1998年时,因为开茶馆生意不好,曾兼营饭店。我一个侄女结婚时曾在清泉阁办酒席12桌。后来他们老板把这家茶馆越办越好,包子也越做越好,饭店也就不再兼营。


清泉阁饭店改成了包子店,生意却好了不少。柳建球摄 。

 

清泉阁包子店旁边是接贵街,接贵街本是一条普通的小街,可是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初,这里成了最早的自由市场,我的同事廖小英和老公跑到这里开了一家私人酱园,凭借灵活经营,抢了不少我们北正街酱园和协昌裕酱园的生意。


茶馆巷曾是“罐子一条街”



再往西便是长沙有名的茶馆巷。茶馆巷南起如意街,北止中山西路,是一条逶迤于市中心隐藏于闹市里的街巷,因旧时多茶馆而得名。如今的茶馆巷,已看不到一家茶馆,除了巷子尾的一家炒菜店,看不到任何的商铺。没有了旧日的繁华,这里成为了纯粹的居民区。


现在冷清的茶馆巷,谁知这里曾经热闹繁荣过。柳建球摄 。


1995年左右,这条巷子成为长沙有名的“罐子一条街”。基本每家每户都开了小饭馆,因瓦罐汤而闻名,吸引了不少吃货。这条街,小饭馆火了四五年,也逐渐冷清。他们分析,因为巷子太窄,不便停车,导致生意逐渐惨淡。


中山路上的九如斋。柳建球摄 。


过了茶馆巷,人们可以看到九如斋的三个大字招牌,这便是黄兴路和五一广场的九如斋一、二店撤消后,搬到这里生产的九如斋剩余部分。


自发的劳务市场



再往西便是一个十字街口,北边是福庆街,南边是福星街(现已并入西长街)。福庆街里有连陞(升)街和九如里这样的有意义小巷,还有我当搬运工时,经常来拖豆豉粉丝的福庆街仓库。


福星街也是长沙有名的街,和西长街、太平街相连,组成长沙除南门正街和北门正街外的第三条南北向商业街。


福庆街虽然拆了半边,可连陞街却还在,这是正在复古修复的连连陞街。柳建球供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福星街口曾是长沙自发性的劳务市场,因为劳务市场本在六堆子,可那里不准找工作的人们停留,把他们赶到先锋厅,可先锋厅是交通要道,于是他们便被迫继续向西,到福星街口聚集。福星街里也为找工作的临时工们开办了一个室内劳务市场,一直到这个市场自然消失。




过了福庆街和福星街,中山路虽然还有一小段,还有长沙市搬运公司和粮食三仓库,也还有一些小商铺,出了中山路口便是沿江大道和中山路汽车轮渡。这些已不是商铺概念,我就不多写了。中山路的商铺决不止我写的这些,我也只是写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商铺,其他时段的没有多写。而且,我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


现在的中山路西口,已是万达广场的诸多大厦,本来是板车大军为主的沿江大道也变得汽车大潮汹涌。柳建球摄 。


中山西路这一段老街,也是从前的福星门正街,和大西门正街,小西门正街等,都是长沙各码头相对应的重要街道。中山路代表了长沙一个时代的繁华和重要地位。在老长沙人的心目中,是其他任何街道也代替不了的。


附:中山路上的老商铺分布图。图中仅注明文中所述的记忆点,中山路上消失的或仍然存在的老商铺必然不止这些,欢迎大家一起指正、补充:


(绘图/柳建球、明鹏)


END 

  •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柳建球,编辑 | 城小忆(微信号:chengshijiyiwh),文中标题及部分图片为编者所加,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源于网络

往期精选


蔡锷中路风情录 | 韵味马王街 | 长沙人吃得刁

长沙人第一次见火车 | 游开福寺,结交新河街

长沙最后的会馆 | 民主西街和湖南咨议局旧事

百年仓后街的非凡 | 长沙九龙仓下的老街记忆

松桂园与便河边往事 | 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长沙一世情 | 越堕落越快乐:长沙堕落街纪实

记忆中的北正街老商铺 | 郑寿山:登隆街杂谈

郑寿山:游击坪人家 | 柳建球:北门口湘春街

不平凡的东茅街 | 从熙宁街东岳宫到长沙八中

旧时长沙门户——大西门 | 百年中和街消亡记

想要投稿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字或图片)敬请发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记忆CityMemor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