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1970年初,长沙市西区樊西巷86号大院内新搬入一户人家,家中有一位年过古稀的长者。老人身材清瘦,满头白发,面部轮廓分明,岁月沧桑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淡淡的白眉下露出深邃的双眼。最引人注目的是飘逸的白胡须长及胸前,颇有仙风道骨之神韵,不由得不令人肃然起敬。老人仰望星空和低头沉思的神情,更是使人遐想联翩。老人沉默寡言,与邻居们交往大多是含笑点头致意。邻居们与之熟络后,都亲热的称之为“胡子嗲嗲”。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才知道“胡子嗲嗲” 原来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沙市著名的“大众游艺场” 的王经理。可是谁也料想不到“王经理” 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和参与开拓中国早期电影事业的老前辈——王乃鼎先生。王乃鼎(1899-1976),江苏省苏州市人,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孤星电影公司董事长、香港普智影业公司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长沙电影业的资深经理人、长沙大众游艺场资方经理。
1915年,王乃鼎的祖父携全家从苏州迁往上海,在上海继续开诊所行医。他托人将十六岁的长孙王乃鼎,介绍到上海经润三经营的华洋房产公司,当上一名小职员。在华洋房产公司学艺期间王乃鼎结识了经润三的外甥、大他九岁的张石川。张石川(1890-1953),原名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中国电影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的中坚。他一生共导演150多部电影,主要作品有《三笑》《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张石川是王乃鼎的良师益友,也是王乃鼎进入电影行业的引路人。王乃鼎在华洋房产公司学艺期间,每天晚上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励志夜校学习英语,经过夜校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锻炼,很快就能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励志夜校学习期间,王乃鼎又结识了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当洗印、摄影学徒的周诗穆。周诗穆(1902-1980),浙江宁波人,中国著名电影摄影师,1917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当洗印、摄影学徒,由于悉心钻研,刻苦学习,1922年20岁时即独立掌机拍摄了影片《好兄弟》。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于1927年停办,他相继在大中华百合、明星、孤星等影片公任摄影师。二十年代王乃鼎进入电影行业后,其制作的电影基本上都是由周诗穆摄制,是中国早期电影专业特技摄影的开创者之一。上海电影业的发展,催生了一批电影制片公司的诞生。1922年,张石川和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矜苹等五人创办了明星影片公司,成为中国资格最老的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经历了从无声片到有声片的变革,相继拍摄了《生死同心》、《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200余部影片,造就了一大批三十年代影星,如赵丹、金焰、郑君里。胡蝶、周璇、白杨、王丹凤、阮玲玉、徐来、舒绣文等。
1925年,邵醉翁担纲成立天一电影公司,并担任制片兼导演,二弟邵邨人会计兼编剧,三弟邵仁枚管发行兼编剧或分幕,六弟邵逸夫管外埠发行(主要是南洋) 有时兼摄影。天一电影公司在上海滩与明星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成三足鼎立之势。天一电影公司是邵氏家族企业模式,早期出品的《立地成佛》《女侠李飞飞》极为卖座。自1925年至1937年,该公司在沪共完成故事片约百部,它是20世纪上半叶的电影公司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家。邵仁枚和邵逸夫兄弟后在新加坡注册成立了至今仍威震影界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1928年开始,王乃鼎参与了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笫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粤语片) 。主演是当红明星胡蝶、郑小秋、夏佩珍。《火烧红莲寺》是根据现代著名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本名向恺然,1889-1957)所著《江湖奇侠传》的部分章节改编而成。向恺然也是中国文坛一奇人,他当年在上海,不喜交游应酬,每到半夜,便开始动笔,一直写到天亮。用蝇头小楷写在不到一尺的纸上,每行可写一百多字,却是笔直一线,为现代文人中的奇观。1928年张石川导演《火烧红莲寺》剧照。王乃鼎参与拍摄制作王乃鼎参加拍摄、制作《火烧红莲寺》后,在张石川、周诗穆等朋友支持下,于1928年成立了孤星影片公司,1929年出品了处女作《她的仇敌》及《海盗血》。1930年出品了王乃鼎执导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新玉堂春》,这是一部古装历史题材故事片。新玉堂春(1930),导演:王乃鼎,摄影:周诗穆,主演:钱似莺/陆福曜/包古松/周雪梅,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上海
在拍摄《新玉堂春》时王乃鼎第一次与当红女星钱似莺合作。钱似莺(1909-2007),中国第一代武打女星、香港著名演员,一生拍摄了20余部武侠片。钱似莺的丈夫洪济是电影制片家和导演,他在上海和香港先后创建了金龙、华南等影片公司,制作并执导了不少“武打片”。钱似莺和洪济生有五子二女,有20多个孙儿孙女,重孙也有10多个,可谓儿孙满堂。其中有一名孙儿就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明星洪金宝。男主角陆福曜,实力派演员,1927年在中华第一影片公司主演影片《花国大总统》,1929年入孤星影片公司主演影片《海盗血》,是孤星影片公司担纲男主角之一。
王乃鼎导演的电影《二孤女》 (1931),描写了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军人江小峰和未婚妻素梅爰情故事。该片编剧曹雪松,原名曹锡松,多次与孤星影片公司王乃鼎合作。
导演:王乃鼎,主演:钱似莺,摄影师:周诗穆,编剧:曹雪松
曹雪松是一位背叛了封建家庭的浪漫诗人,他又是三十年代著名的剧作家,编写过《二孤女》 (1931)《舞宫春梦》(1934)、《红楼春深》(1934)等剧本,还改编了张恨水原著的《欢喜冤家》(1934)等,拍成影片后都很卖座。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日军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战争主要在闸北、虹口、江湾等地进行,日机的频繁轰炸、令闸北等地几被夷为平地。设在闸北、虹口、江湾等地的影院、戏院、游乐场及电影公司大多被毁,尤以居上海电影业“半壁江山”的虹口地区的电影业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虹口、闸北等地被毁的影片公司约30家,这些影片公司包括:联华第四分厂、友联、华剧、复旦、孤星、昌明等等,上述影片公司和电影院被毁后,迫于经济原因大多未重建。由于公司毁于日军轰炸,无力重建,王乃鼎只得远赴香港加盟普智影业公司。
制片人:王乃鼎,导演: 王乃鼎/郑德光,编剧:汤德培,监制:梁振邦,主演: 胡蝶影/郑生/赵惊魂王乃鼎在香港普智影业公司担任制片人的《铁血锄奸》(1937) ,讲述了一个铁与血的故事,激励人们合力抗敌,歼灭汉奸。该片女主角胡蝶影并非明星电影公司演员胡蝶。胡蝶影原名胡佩环,又名胡德馨,籍贯广东省中山县,旅美的粤剧及歌剧演员。1933年于美国旧金山与关德兴演出她的首出电影《歌侣情潮》该片亦是世界第一出粤语有声电影;1937年应制片人王乃鼎之邀出演粤语片《铁血锄奸》。王乃鼎的孤星影片公司在上海共出品十三部影片:《新玉堂春》《碧血丹心》《雌雄剑》《骑侠》《雌雄剑续》《女侠飞燕》《海盗血》《离恨天》《二孤女》《她的仇敌》《金台传》《金台传第二集》《扬子江》。在香港普智影业公司(香港)制作、执导《铁血锄奸》《心魔》等片。 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爆发,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
上海陷入日寇铁蹄后,电影业再次受到重创。爱国电影业人士拒绝拍摄媚日影片,纷纷从上海出逃。天一电影公司结束了在上海的制片活动,将全部资金、设备转移至香港,成立了南洋影片公司(邵氏兄弟公司的前身)。明星电影公司制片基地严重受损,宣布停办。政府为激励全国军民的爱国情怀,也为了争取国际援助,号召电影业实行“电影下乡、电影入伍、电影出国”的抗战电影模式。为此,在政府主导下,专门成立了一批流动放映机构,足迹遍及十余个省的各大战区,形成了规模空前的“流动公益放映网",以激励中华儿女奋起抗战。王乃鼎主动申请参加政府组织的战地抗日宣传流动放映机构。在政府的支助下,他带领二个弟弟秘密携带摄影器材、电影拷贝,经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抵达四川,投身抗日洪流,积极参与了战区招兵宣传鼓动工作。每个县区在动员招兵时,他们负责放映抗日题材的影片,如《铁血锄奸》等,鼓动民众涌跃参军。在国统区,一大批像王乃鼎一样的电影人自觉运用手中的特殊武器,为激励中华儿女奋起抗战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用“电影抗战”的独特形式,与同胞们在华夏大地上共同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王乃鼎亲历了这一壮举,这也是他一生光辉的一页。抗日期间,王乃鼎长年累月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各地碾转奔波,放映宣传抗日题材的电影,唤起民众奋力抗日。王家大弟跟随王乃鼎从事现场摄影和电影发行放映,不料在贵州输送电影拷贝时遭遇车祸,车毁人亡。安葬大弟后王乃鼎强忍悲伤,仍然奔波在宣传抗日的路上。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的号召下,王家小弟也参加国军青年军奔赴抗日前线,一别几十年音信全无。直到1962年,王乃鼎才得知小弟音信。青年从军运动宣传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举国欢腾,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王乃鼎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同时,王乃鼎事业又到了如何决择的时候。离别上海8年,孤星影片公司已经解散,昔日的朋友四散五方,返回上海发展前途渺茫。此时王乃鼎已是拖儿带女,生活重担在身,解决生活来源是头等大事。迫于生计,王乃鼎决定投资见效快的影片发行。他总结了抗战八年在云贵川湘跑片的经验,选定了湖南长沙作为今后发展的基地。1946年初,王乃鼎携全家迁入长沙市,并将历年收集的电影拷贝全部运到长沙,开始向长沙各影院发行出租。1947年3月,长沙退役国军少将蒋寿世,联合136个股东在长沙黄兴路开办设有1034个座位的银星电影院(原址位于现五一广场平和堂附近),王乃鼎也是影院股东之一,并担任银星电影院专业技术经理。开业前,王乃鼎首先给员工进行了上岗培训,开湖南放映业之先河。
银星电影院
1947年,昆仑影业公司新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上海火爆上演,该片是由蔡楚生、郑君里导演并编剧,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等主演的剧情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中国抗日战争巨变之时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影片一上映就轰动上海滩,人们竞相争看。王乃鼎得知消息后亲自赶赴上海,找到昆仑影业公司(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当年电影界老朋友、《一江春水向东流》导演蔡楚生、郑君里,争取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在长沙的首映权。该片在银星电影院上映后场场暴满,连续上映一个月,始终仍是一票难求。年长的长沙朋友至今仍对当年观看《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热闹场景记忆犹新。王乃鼎先后又兼任平安电影院、新舞台电影院、黄金大戏院等影院专业技术经理,在长沙电影业一时风生水起,无人匹敌。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全市9家私营电影院,也统一上映国家影片公司发行的影片,结束了私营片商对长沙电影市场的垄断。王乃鼎失去了电影发行业务,独自经营平安电影院。1955年“改造私营企业和公私合营运动”中,王乃鼎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敲锣打鼓将平安电影院挂上了“公私合营平安电影院” 的牌子,被任命为资方经理。平安电影院后面是国泰大戏院,后改为民乐大戏院,戏院大门从仓后街进出。民乐大戏院老板王子宽(后来长沙市有名的可口可乐大王和珠宝商李靖就是他的女婿),也在公私合营运动中将民乐大戏院公私合营化了。不久后王乃鼎向政府建议,将平安电影院、民乐大戏院合二为一,改造成综合性娱乐场所,增加曲艺、杂技、说书等多种艺术门类,以丰富长沙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味。王乃鼎的建议很快得到文化部门批准,并将合并后的名称定为“大众游艺场”, 任命王乃鼎为大众游艺场经理,民乐大戏院王子宽为副经理。1957年,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向剧团派出政治指导员,向影剧院派出公方代表,以加强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当年任命市文化馆副馆长徐芝麟担任大众游艺场公方代表。徐芝麟 (1933-2017),湖南长沙人,著名画家,50年代初期曾在新华电影院(原银宫电影院)任美工。曾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长沙市文联主席,长沙市美协主席,市文化馆馆长。在任大众游艺场公方代表时,徐芝麟极力支持王乃鼎的工作,也为大众游艺场的综合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王乃鼎担任大众游艺场经理后,积极拓展大众游艺场业务,先开设了弹子房,各式球台一溜排开,堪称长沙市第一流;开设了长沙市第一家旱冰场,日场、晚场、场场爆满,长沙市如今七旬以上老人中,旱冰高手多是在大众游艺场修练出来的;接连又修建了曲艺厅。1958年3月成立的长沙市曲艺队,由17位有名的说书、长沙弹词、单口相声等民间艺人组成,以大众游艺场为固定演出场所。曲艺队演员“开口笑”(欧德林)表演的节目常常逗得观众笑得前仰后翻;新老曲艺工作者合作整理了《东郭救狼》《武松打虎》等优秀新老曲目,常在大众游艺场表演;著名曲艺演员舒三和、欧德林、邓逸林于1958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武松打虎》《贺庆莲》等节目获奖。曲艺演员舒三和还当选为全国曲协理事。大众游艺场还多次举办飞车走壁表演,单车、摩托车、汽车,在桶状的表演区内加大油门发出巨大的轰呜声,沿着桶壁飞速奔驰,惊险刺激,扣人心弦。中国杂技团演员、飞车走壁队队长艺术家皮德福表演的《摩托车波浪式大撒手》等节目,更是轰动长沙城。最使长沙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大众游艺场的舞厅。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便有成群结队的红男绿女鱼贯而入。还常有住在省交际处(后改称湘江宾馆)的苏联专家参加舞会,男士身着西装系领带,皮鞋锃亮,派头十足。女士高挑丰满,身穿各种花色的“布拉吉连衣裙” 入场,闻曲起舞,旋转飘逸,热情火辣。常有舞步娴熟的长沙青年大胆邀请苏联姑娘共舞,更是增添了舞厅的热闹气氛。大众游艺场的舞厅造就了一大批“长沙舞林高手” 。 七十年代后期,在五一广场纪念塔四侧空坪上,冲破束缚的人们兴致勃勃地跳起了“快三”“慢四”“伦巴”交谊舞。 这些交谊舞的爱好者,绝大多数都是当年大众游艺场舞厅的常客。大众游艺场丰富了长沙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精神文化生活品味,美好的时光令人回味无穷。 1962年,中国大陆出现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同时中苏边境局势紧张,中印边境地区爆发军事冲突,台湾海峡两岸剑拔弩张、关系陡然紧张。年长的人们都记得,那时处于内陆的长沙市,也要求家家户户都要用纸条组成“米” 字状,粘在玻璃窗上。阶级斗争的弦也越绷越紧。而恰在此时,有一封王家小弟从台湾,经香港转寄王乃鼎的信被截收。当即他被有关部门带走,接受审查。十几天后,几位大众游艺场的职工背着把王乃鼎送回家,此时他双腿已无法下地行走。面对家人的询问,王乃鼎一言不发。快人快语的他变得沉默寡言,双眼呆滞。从此胡子也不剃了,蓄起了长胡须。经过多方医治,休养了半年后才勉强能下地行走。随即办理了退休。年复-年王乃鼎胡须过胸,成了惜字如金,满脸惆怅的白胡子嗲嗲。王乃鼎一家1946年迁居长沙后,住在平安电影院大院内一栋漂亮的的小洋房里,门口有两株参天的石榴树,假山奇石环绕,据说曾是明时藩王府的花园。公私合营后这里要改造成溜冰场和露天电影场,王家搬到民乐剧院门口一间杂物房过渡。接着王家数次被迫搬家,走马楼、新安巷、藩城堤、福胜街都曾短时居住过。1970年王乃鼎全家迁往樊西巷,成为他一生最终居住地。居住在樊西巷的六年,是王乃鼎一生中最为平静的岁月。静静的回忆往日岁月,又恰如一幕幕电影在他脑海涌现:初入十里洋场,商场历练、夜校学习;跻身上海滩电影圈,拜师学艺、孤星面世;进入香港影城单独执导、编剧;碾转奔波云贵川湘,投身抗日洪流;定居长沙略有建树、喜忧参半。王乃鼎一生共生有四子六女,儿孙满堂。余年,王乃鼎将自己一生经历,平静地向陪伴在侧的次子王筑元一一讲述。1976年5月,老先生功德圆满,与世长辞,享年77岁。王乃鼎老先生是中国早期电影事业开拓者和参与者,在抗日战争期间坚守民族大义,拍摄了数部抗日卫国题材的影片,鼓舞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士气。他毅然放弃安逸舒适的都市生活,积极投身战区抗日宣传,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个人全部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也为长沙市文化娱乐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一)
十里洋场,孤星传说神奇,影坛先导立华夏;
一江春水,战火流年天险,铁血锄奸保河山。
(二)
孤星闪耀,碧血丹心昭天下。
大众平安,莺歌燕舞乐千家。
*作者注:王乃鼎老先生次子王筑元系作者姐夫。1963年,王筑元于长沙市笫一中学高中毕业, 1964年下放郴州当知识青年,调回长沙后曾任长沙家用化学品厂厂长兼书记。此文根据王筑元撰写的“王氏家史”部分章节及《中国电影发展史》《民国抗战电影述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娱乐空间及其分层研究》《长沙市志》等文献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