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知远对话罗振宇:一个人的信息茧房要守护还是要重构?

2016-05-18 十三邀许知远 笔记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020mf5rds&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来源:腾讯新闻《十三邀》栏目第一期:许知远对话罗振宇,文字整理:笔记侠    

    

“笔记侠导读


许知远对话罗振宇,这篇访谈其本质是两种认知思想的碰撞。许知远站在社会公知的立场,罗振宇站在现实主义和商业逻辑的角度。许知远对这个时代是有忧虑与困惑的,他希望透过不断发问,去解构一个真的罗振宇,而罗振宇也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罗振宇。于是让碰撞留存,让思想继续!



精彩呈现


许知远何许人?


自1998年起,为《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刊撰稿,文风犀利。他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是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充满忧患意识,毫无疑问,他是最有可能给你浇冷水的那个人。



许知远


许知远说得特别好:“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成见,那你根本就对这个世界没有看待方式。”


正式对罗胖访谈前,许知远访谈了几个年轻人,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罗振宇与罗辑思维的。


A男:我其实特别想吐槽的是,他那个八千块钱的门票(papi酱广告招标交流会门票),就都够我去看十场演唱会了。


B女:我身边其实有特别好的朋友,每天都看罗辑思维的。现在社会,大家不再爱读书了,但你是需要那些知识的。


A男:罗辑思维就是告诉你应该看哪个知识,告诉你这个知识会给你什么。


B女:我觉得他提供了一种速成的知识,让我显得很有思想,看起来很有文化的样子。


许知远:唉,你们这代人,是不是真的生活在此刻呀。


许知远问A男:你看什么东西呀?


A男回答:什么《偶滴个神啊》,《奇葩说》之类的,你们都看《奇葩说》吗?


B女回答:看,我也很喜欢。


A男问许知远:《奇葩说》你看吗?


许知远摇头,回答:没看过。


B女:那您可以看最近那一期,辨得特别精彩。


  许知远:可能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让我非常兴奋又疲倦的时代。


幸福和疲倦的来源都是相似的,这么多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全球的各种信息碎片,不同时代、不同空间,都同时向你涌过来,你不知道如何消化所有这一切。


每个人都会带着成见来看世界,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没有看待的方式。



许知远:你怎么看你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对这么一群人产生吸引力,它的原因是什么呢?


罗振宇:我P都不是,我也没什么学问。其实很多罗辑思维的人,有的人说我胡说八道,有的人说醍醐灌顶。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在这个时代,认知是人之间的唯一壁垒,原来有大量的壁垒,比如血统、出身、城市、学历、官职、社会地位,但这个时代越来越只剩下一个壁垒,就是认知,所以我就干一件事,“把成本用足”,让大家的知识、视野极速扩张。


许知远:为什么是你呢?


罗振宇:走狗屎运了。


许知远:那狗屎运是什么呢?


罗振宇:就是进了中央电视台。我觉得此后很少有人有这样的机会了。这是我人生当中,可以说是最有幸的一段。在央视,你可能很穷,物质生活也谈不上有多自由,但是你突然获得了一个“上帝之眼”,说起来虽然很矫情,有点像中国古代村里的秀才一样,在写八股文的刚开始两句一定是“盖今之天下,扶当今之势”。其实央视就这样,可以代圣人立言。


比如说我当了《对话》栏目制片人,每年到了两会期间,一般都会要求《对话》节目做一个特别节目。你想想看,这节目怎么策划呢?肯定讲医疗问题、教育问题。我突然觉得,开那种策划会,就像开国务院办公会,虽然我不是总理,没有那样的位置,但我的视野就是那个视野。


许知远:所以在央视之前,你从来很少用这种视角去看问题。


罗振宇:对啊。



罗振宇:在央视的时候,你分明感知到,整个行业的价值在往人身上转。这个行业的价值,已经不着落在组织身上,而是着落在一个具体的个人身上。



许知远:你突然被推到一个大的平台,那种对人的转换和冲击,是什么样的感觉呢?现在回忆起来,应该是怎样的?


罗振宇:那个时候,我觉得人生的自觉性开始出来了,三十岁前后你开始知道为什么活。我当时有一个特别的自觉,就是“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当时,该制片人干的很多事,我都不干, 比如盯录制现场、审片子,我都授权别人干。我就干一件事:开策划会。


因为策划会是请各位策划老师来到我的办公室教我知识,像石述思,那时他已经是天价的策划费了,一千块钱,每天晚上来陪我聊天,所以在《对话》的三年,说不好听一点,就是又上了一次大学。


许知远:后来为什么离开《对话》呢?


罗振宇:有矫情的说法和真实的说法两种。矫情的说法,就是确实感觉到了传统媒体在下滑的趋势。


许知远:这种感觉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罗振宇:这种感觉,就是你的影响力无力时。《对话》在最烈火烹油的时候,那真是像元妃省亲时候的贾府,热闹。你说任何一句话,你做任何一个节目,市场的反馈是澎湃而来的,你是能感知到的。


但当《对话》制片人的时候,开始为收视率发愁,开始不断要犹豫“我要不要做一些(在当时看来一些没节操的事情)”。那个时候,你已经分明感觉到:你的势能不在了。所以我想改变方向,不管干什么,我一定要把自己这张胖脸给露出来。


当然,这个背后也有当时一定的观察。在央视的时候,你分明感知到,整个行业的价值在往人身上转。


许知远:你这种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清晰的?


罗振宇:你说有一份《经济观察报》和一位许知远,哪个分量重?从情感的维度来讲,可能许知远更重要。


我在身边观察到的也是一样。


第一件事是我的研究生导师王纪言老师去了凤凰。我们跟他开玩笑:“你去那,哪是办电视台啊,应该叫凤凰广播电视台吧,所有的人都在那叨叨叨。”



我们觉得做电视,至少得是蒙太奇手法、场面调度,推拉摇移应该全用上。然而他找一个人当话筒架子,对面坐一个阮次山,然后这就叫做“节目”。我当时觉得这很羞耻,但人家做成了,因此时候证明这个策略是对的。


第二件事情是《百家讲坛》,如果去掉易中天和于丹,那个节目什么都不是了。


第三件事情是《实话实说》,小崔走了之后,这个栏目的收视率是断崖式的下滑。


所有这些事情向我传达了一个警醒的信号:这个行业的价值,已经不着落在组织身上,而是着落在一个具体的个人身上。因此,当时我在央视的时候,就已经明白,如果我离开了,一定是去做一个主持人,不管怎么样,先把胖脸露出来再说,将来可能会有机会。这是一个矫情的说法。


真实的说法很简单:当时我把领导给得罪了。没有他在我的屁股上踹那一脚,可能我至今也没有勇气跳出来,所以很多人在说勇气,我从来不承认这个东西。


勇气就是运气,就是你当时在特定的情境下,你不得不做的选择,不得不走,于是就成了勇气。


所谓战略,就是事后总结出来的“好运气”;所谓的勇气,就是事后总结出来的“不得不”。


罗振宇:不做理想主义者,做现实主义者。我不关心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当浪头打过来的时候,我自己要跑起来。谁都不能说谁比谁高,我只能说我自己的根性是什么。



许知远:罗辑思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罗振宇:没有问题啊,一只兔子有什么问题啊?!一个生物体,它只要健康,能够做爱与觅食,不感觉到明显的病痛,那就是健康的。


许知远:那健康人也会有焦虑,你的焦虑是什么?


罗振宇:实际上,人都是处在一个非舒适区的,舒适区是呆不住人的,他一定会活得极其灰败。这个不舒适区,对我来讲,就是要不要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比如,我们的用户知道我365天无休,每天早上6点半发语音。首先每条语音60秒精准,每天说到60秒,意味着你要不断地试。如果不顺利的话,一天你可能得说四五十遍,你才能把它说成整整60秒。并且你终年不能睡懒觉,6点20闹铃必须响。这就是自虐,所谓的“工匠精神”,我的理解就是公开自虐。


许知远:那支持你这种自虐的动力是什么呢?


罗振宇:这跟我的年龄有关。我创业的时候40岁,40岁生日那天,其实特别有标志性意义。假设人生八十,正好是中点,你突然就知道,此后的日子比此前小了。


我还记得一个场景,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在我的兜里装了一把枣,让我坐在门槛上吃。刚开始的时候,你觉得那一把很多啊,即使吃得也不干净,也往地下扔,等看到剩一小半,就不行了,甚至还会从地下捡起没吃完的枣吃。40岁就是这样的一个时间,这就会导致你对时间的感知力不同。


许知远:安排完这么紧密的这些事情,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


罗振宇:没有目的,让这一生变得有意义啊。


许知远:你觉得现在这些事情,是最让你人生实现意义的事情,是吗?


罗振宇:至少我在找它。举个例子,假设明天就死,咱俩现在干什么?做没尝过的事情,没有到达过的高度,没有嗨到的那个状态。如果我今晚出门被车撞了,人没了,我肯定会后悔。



许知远:就比如说做这个事情,它嗨到什么程度,你觉得是你期待的?


罗振宇:商业最精彩的地方,就在这:“永远没有终极”。就在这个时代,你想想看,一定存在一个计划,在中国创业,半年之内成为一百亿美金估值的公司,这个机会肯定存在。


所以创业太好玩了。


许知远:但是这个过程,也是一步步发生的,比如从2012年底开始做这件事情,到过去三年半,它可以分阶段吗?哪些时候你可以感觉到重要的时间转折点?你感觉到巨大的新刺激也好,诱惑也好。


罗振宇:这个阶段,可以无限细分。最核心的转换,我觉得就是两次,当然今天你跟我聊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这家公司即将发生一个大转化,就是你从一个现象级的颗粒状东西,一定要爆炸成为另外一个东西,它必须让整个市场对你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就要进行业务模式的大转型,这次的爆炸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变成爆米花,一种就是粉身碎骨,谁都不知道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许知远:那决定成为爆米花或者粉身碎骨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罗振宇:三个词——不犯懒,不犯浑,不犯倔。我们创业者是小老鼠,迷宫是上帝给你布的。你哪知道哪条路是出口?你看到的那一条,也许就是个骗局、是一个陷阱。但是小老鼠有小老鼠的活法,就是我刚才说的三个词:不犯懒、不犯浑、不犯倔。


  • 不犯懒,就是要勤快,你多跑,遇到出口的机率肯定是增加的。

  • 不犯倔,就是遇到什么东西,如果错了,勇于否定自己,打一次脸,就成长一次。

  • 不犯浑,千万别做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假设。


很多人说情怀,我一个买卖人,就是对得起买我东西的人,这就是情怀。我不想改造世界,我只想把自己的这一生变成最好的自己,我极其所能去做就可以了。



许知远:小我和理想主义之间有这么大的冲突吗?


罗振宇:这是一个时代的难题,就是趋势认知和自我行为之间出现奇怪的夹角。举例而言,吸烟有害健康,那你说烟草工人是不是道德败坏?再比如说,我做罗辑思维媒体,我不应该去做广告,那条商业路径是不支持一家创业公司的。但是我们这次操作papi酱广告的拍卖,很多人说我打脸,我说对啊,有钱不挣,傻吗?


许知远:代价是什么呢?


罗振宇:就是让你的神经系统被训练过来的习惯都感觉到极度的不舒适。现在的一些直播视频,一个小姑娘一天坐在那里,有人送超跑,然后说谢谢啊,就有人给她打赏十几万。那你说这个无聊到什么程度?按照我们的价值观,就应该去死,认为这孩子没有被教育好。但那也是一种生活,我们不理解,但是不理解不代表被人没有价值。

我们总是以为这个社会会因为传播工具的进展,会产生更多共识;会因为媒体,变得更自由,让很多好的观念获得更好的传播。事实上正好相反。


你传播得再好,有什么用?每个人会进入信息茧房的状态,自己给自己弄了个蚕茧。这个时代,可能我们这种人存在的价值也许就在于“乱拳打死老师傅”,不断地使劲全身力气,去打破一些人的信息茧房。


碎片化的时代,没办法,就这样,但是总会出现我这样的人、你这样的人,打破每一个人的信息茧房。


许知远:你怎么看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你怎么看所谓蓬勃的文化内在的价值呢?你关心这些吗?


罗振宇:我不关心。这个时代,突然一个浪头过来了,管自己。


许知远:总有一些挑战是需要共同来面对的。


罗振宇:任何一个人可以站在世界中心喊:我们不能彼此逃离、不问他人的音讯。但是没有用,这就是趋势认知和自我行为出现分裂。我不为此纠结,跑,成为跑的最快的那个。


许知远说,在访谈前,他给罗振宇带了一本书:《哲学的故事》,他曾说,这本书深刻地改变他的人生。


罗振宇:你突然发现那么多概念的哲学在威尔·杜兰特的笔下变得如此有张力,变得可感。人生就不如此吗?灵魂在某个瞬间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看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获得一种狂喜。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就是因为那时我人生第一次看到知识的魅力,知识第一次喂养了我。我记得我在武汉上大学的时候,郑在瀛老师一辈子研究《离骚》,我至今记得他说的一句话:“《离骚》啊,好啊,写得真好啊。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谓真名士。”我从来没有力量把《离骚》读完,但就因为他来这一段,我觉得不读《离骚》还是个人吗?


许知远:你有没有担心你做的很多对知识的再次表述和传达,把知识变得过份实用化了?似乎一定读完它,就完成某种速成,但人生从来不会如此。


罗振宇:人生从来如此。这个世界在追求效率,其中包括提升自己体验、丰富自己知识的效率,而互联网解决这个空间体验问题,让你足不出户,可以高效率地体验。读书也是为了提高效率,不用当面去请教一个人,效率是这个宇宙的总法则。


知远:效率会不会有反作用,防碍你的认知?


罗振宇:那时认知能力不够带来的。


许知远:因为世界的复杂性超出我们设计的或者说认为有效率的方式。你认为找到一条有效率的方式,或许它并不是有效率的,经常甚至是是防碍有效率的。


罗振宇:我们彼此无法互相证伪,你不能证伪我是没有效率的,我也不能证伪你是没有效率的。我们只能听从内心的,或者习性。有的人经过一段时间说我闭关,让自己心灵净一净,我当然知道这个有用。因为你一下子梳理了,然后换一个角度看事物,你当然会获得突飞猛进。但是我像我这种刚猛之力的,也是一种修行之法。佛法还讲八万四千法门。你可以渐修,我可以顿悟嘛。彼此不能证伪的时候,谁都不能说谁比谁高,我只能说我自己的根性是什么。


许知远:普遍来讲,你觉得年轻一代进化得如何?


罗振宇:这是一个老家伙的问题,喜欢分代。



许知远访谈后的思考:


这是一场漫长、兴奋又让人疲倦的谈话,我觉得我挺被罗振宇的坦诚所打动的。我觉得罗振宇是一个非常值得交谈的朋友,一个我们彼此之间对对方充满保留但仍然可以彼此欣赏的朋友。我觉得里面既有充满一个新发现者,甚至是孩子气的喜悦,其实我也听出了某种不缺人性,有时他为了拼命捍卫自己新的商人的姿态,说出一些故作的狠话。


一个是他那个内心安静的自我,曾经被杜兰特、《离骚》点亮的那个自我,一个渴望进入更大商业游戏中、野心勃勃的自我,他仍然要在彼此间继续地斗争下去,而这种斗争,也像是这个时代的某种缩影。每个人心中,都有两种不同的力量。他像一个焦虑时代的心理按摩师一样,做一种精神的按摩。但这种按摩怎么说?这是我不相信的一些东西吧。


我不相信这些心理按摩的看法,我知道这仍然会存在,没有变化,但我理解做这些行动者思考的形成过程,而且我觉得社会中需要他们这样的声音,也需要我这样不相信这些速成、批评这些速成的声音。


我们可以彼此间地制衡,一个社会不可能永远都生活在向前的奔跑之中,它需要向后看、向左看、向右看,需要很多不同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丰富的社会。


PS(号外): 


笔记侠公开招募会员啦~新时代CEO的学堂!详情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傅盛余晨龚焱徐新丨 阎焱俞敏洪李丰蔡文胜段永朝罗振宇罗胖吴伯凡宗毅吴声伊光旭李欣频王东岳...

合作伙伴: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腾讯|京东|正和岛|中欧|微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