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始人的这三件大事,大忌不少

王玥 笔记侠 2019-04-07


王玥 | 创业邦合伙人、中国创新创业领域的顶级专家、持续创业者。


活动:2016年7月26日 GYL主办朝YOUNG创客暨GYL之夜—“寻找匠心精神”主题分享活动 PPT来自嘉宾,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演讲者审阅授权发布笔记。


笔记:笔记侠    深度好文4604字 | 6分钟阅读


笔记侠按:创业邦辅导过许许多多创业公司的CEO,他们最关心一个公司的三个层面分别是什么?为何又说作为一个个体,也要像CEO一样经营自己的人生?战略等于计划吗?不,那它究竟又是什么呢?创业邦王玥用自己的实践,和你分享像CEO一样经营自己人生的方法。 




全网首发笔记

 

我们做创业平台,辅导创业公司的CEO,往往关注公司的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战略,第二个层面是如何组织资源,我们叫组织能力,第三个关注人,传递文化,善予倾听,激励人心。我们作为一个个体,也是如此,就像CEO一样经营自己的人生。

 

我有时候总结很多公司的投资哲学,经常用MVP做一个总结,MVP是篮球场上的术语,科比是最棒的MVP。


我们在投资领域讲的MVP是三个字母的缩写:


第一个是model,你的商业模式是不是能赚钱?


第二个是value,值不值钱;比如你开一个牛肉面馆很赚钱,但是没有投资价值;


第三个就是people,看人;其实从个人经营角度来讲也是看这三点:我的人生战略,个人整合能力以及如何做人。


第一层面:战略


1、你的公司,有“五年战略”吗?

 


什么是战略?战略很重要的一点是方向。




我们很少见到创业CEO想明白方向的,创业公司经常调整方向,这是非常正常的。今天的BAT也是一样的,对于任何一个在座的年轻人来说,大学毕业前几年,调整职业方向也是很正常的。

 

人生最大的恐慌就是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会发现到处都是方向。如果你没有方向,你在创业大街走一圈,觉得哪个项目都可以干;在3W咖啡坐一会儿,发现这个项目值一千万,那个项目值一个亿,觉得哪个都可以干,实际是你自己没有想明白方向。

 

刚创业头一个月就想清楚了,刚大学毕业就想清楚了,挺难的,不排除有这么优秀的人,但这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是磨出来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前一阵很多人约我,见了两个人后,发现他们都没想清楚。这两个创始人都说为改变世界而来,其实跟改变世界没啥关系,就是自己的一个欲望想实现罢了。

 

我前两天反思,自己看的书越来越少了,原来一年看一百本书没问题,过去一年我就看了三四十本。时间去哪了?我发现五十本书的时间都被微信挪走了,微信上不分早晚,晚上十一二点照样有人找你。

 

我丢掉了什么时间?我丢掉了和自己对话的时间,我觉得这个是非常要命的。我就感觉这一年明显觉得自己的个人思想境界没有太大进步,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和自己对话时间少了。一个人要能够保持冷静,冷静地思考方向。

 

今天上午我的合伙人跟我讨论某一个产品的方向,我的反应就是哑口无言,突然发现我说不清楚。这个产品方向没想清楚,不是每个创始人都能想清楚的,一定是不停地撞南墙撞出来的。你一定要留出一点时间跟自己对话,去思考自己的方向,这个特别重要。

 

任何公司有个五年战略都挺难的,因为现在环境变化太快了。我们也看到很多五百强企业原来定五年战略,现在不定五年战略,能定三年战略就不错了。我们自己也是这样,短期个人战略是要有的,战略就是方向、目标和决策。


关于制定战略的四个建议:




第一,不要轻易下结论;


我这辈子就干这件事,这就跟你的男朋友说这辈子跟定他一样,最后往往判断都是错的。在职场不要轻易说这辈子就要干什么事情,我们很多年轻人所谓眼里的投行,咨询顾问甚至是创业CEO,其实都不是自己想明白的结论。不自以为是,也不自以为非,能把信息整理好,自己做好判断。

 

第二,主动选择朋友圈;


这是我一个朋友在腾讯研究部门跟我分享的,腾讯对微信做了一个研究,发现无论一个用户的微信联系人列表有多少个,少的有几百人,多的有几千人,跟他保持比较紧密互动的人数从来没有超过150个人。我一个兄弟提了一个更极端的说法,什么叫朋友?晚上两点还能借你钱的,数了一下五个人都没有。

 

因为人生的很多时候,我们的朋友圈是被动选择的,比如你的同桌、同学、舍友。但我觉得我们进入社会以后,我们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我们是有机会主动选择朋友圈的。

 

人其实是有机会主动选择朋友的,这个主动选择朋友和自己的人生战略是相关的。你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就看他周围的朋友是什么样的,这有极强的相关性。

 

第三,能够主动搭建自己的知识金字塔;


因为很多人都是在学校毕业,我们的金字塔是残缺的。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最起码应该有四层:专、商、文、哲。


  • 比如有个学员说自己漫画画得特别好,这就是专业知识。


  • 你要有一个基本的商业知识,在创业营上经常说商业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当你的基本商业知识残缺的时候,这是非常要命的。


  • 如果有可能的话,基本的一些文学知识还是要有的。一个人要活得丰满一点,不可能面脑子都是技术词汇,满脑子都是赚钱。一个人如果对文学有感觉,还是有一定感性的,会比较敏感。这对创业有好处,创业需要对人敏感。



  • 如果有可能的话,还要能有一些哲学的积累,科学最核心的是方法论,要清楚自己看一个世界的方法论是什么。

 

一个人要有意识地去搭建自己的知识金字塔,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量子思维和增量思维。

 

我帮助很多大型公司开董事会,也经常帮助老大去挑战下面的人。比如给团队分目标,去年三千万,今年五千万,老大心里想,让团队定到八千万才最好。这时我说三千万到五千万是你们的目标,比去年涨了百分之五六十,但市场有多大?市场有一百个亿,你做到五千万,占这个市场份额非常少,你要想占到市场领先者,应该占多少份额?这时一定会有一个没反应过来的兄弟说怎么也得占到10%吧?

 

这是一种典型思维,但还不是真正的指数思维。你看微信用户这几年的增长,每年都是爆炸性的增长,意味着他利用了技术。这是我们和创业者分享的,在创业邦出现的创业CEO最起码总要有点技术含量。

 

2、不要把“状态”误认为目标



 

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自己的方向和选择。大家经常把状态误认为是目标,我自己也犯过很多错误。我们团队很拼命,每周工作一百个小时,在群里经常打鸡血:做最好的自己、成为行业里最牛的团队。每个创业群里都有这样的口号,口号其实不是目标,充其量是一种状态。目标一定是逐步聚焦、收敛、量化,到简单可行的一个过程。

 

越早期的公司越容易同时做很多事,同时特别容易把自己的目标分散。我们创业邦教育团队也犯过错,一开始五个合伙人拍板:我们要服务BC轮的初创者,帮他们融资。后来我们发现一个公司从小到大都是我们的客户,从早期创业者到AB轮到大公司,几乎世界上叫公司的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是创业老兵,还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对一个人也是一样的,我希望成为一个牛逼的人,怎么量化呢?怎么变成具体的目标呢?这特别重要。你们听过“张萌小树林”的故事吗?这是一个典型的具体到量化目标故事。


笔记侠注:张萌从浙大退学后,考入北师大英文系。一入学就发现自己英语水平远远落后于同学,因此,她暗下决心,为自己设定“1000天小树林计划:每天早上5点起床,在北师大第九教学楼小树林中,大声朗读英文,坚持3-5个小时,风雨不辍,足足坚持了1000天。

 

这都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和大家一起共勉。因为我反复在思考,我能不能随时讲出几个证明我是谁的故事?我用这个问题挑战过很多CEO,大多数人都会被问倒。大家做BP的时候口若悬河,但让你讲三个故事证明你是谁,可能就不行了。

 

任何一个故事都能够传递出价值观。人类是传播故事长大的,文字是一种载体,早期的时候没有,主要靠故事传播。如果他讲好几个故事,是能够把这个人价值观理出来的。比如他喝酒吹牛以后老讲那几个故事,你仔细想想,能发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领导者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在看方向上这个也比较关键。

 

3、做有观点的领导者

 

还有一个想跟大家分享的: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我记得我在哈佛商学院听过一堂课,当时有一个教授讲什么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有两个要素:


  • 第一个要素就是你要有自己的观点;

  • 第二个你要能够影响他人。


在西方无论哈佛商学院还是西点军校也好,它背后的教育观念也是一脉相承的,他鼓励每个人要有自己独立的观点。



 

在创立早期团队的时候,让下属能够知道你的观点是什么,非常重要,尤其涉及到价值观的事情。人生最难的决策不是“是与非”,而是两难决策。决策是最难的,因为很多的决策不是简单的yes和no。

 

在公司里,因为你做管理者,你经常要协调矛盾,双方各执一词,两个部门,你就拍死某个部门,支持某个部门,和稀泥也是一种决策。你会发现任何一次决策都是一次修炼,说出决策那句话很容易,但是去思考这个过程是很难的。大到公司融资,小到有一次报销的签字该不该签。

 

比如公司融资,投资人提出来对赌,你一定要在三年内IPO,公司又特别需要这笔资金注入。这种案例在过去三个月,找我当面商量的不下十个人,这对一个CEO来说特别难。公司账上就够发三个月工资了,紧接着一个投资人说我给你五千万,你要不要和我对赌?你三年可以上市,如果不能的话,你的股权会大比例给投资者。这个时候对一个CEO来说怎么决策?这特别难,绝对不会像事后成功那天说的那么容易。

 

每次决策都是一个修炼,都是一个考验。你承担决策后果,不要后悔。低质量决策不要经常重复就行,很多人低决策重复,证明自己没有思考过。


第二层面:组织

 

每次资源的索取都是你人生信用的总和。大家不用羡慕那些拿到融资的,拿到投资的创业者,他的心理压力是特别大的。我在自己的创业历程中,每次都会拿到投资,但其实拿到投资的那个喜悦只有一秒钟。那一秒钟就是财务告诉你钱到账了。后面你的压力就大了,很多人对外吹牛,我们融了一千万美金,融了一亿美金,后来创业者更睡不着觉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责任。



 

善于资源整合者,但不一定是善于交际者。最重要的是利他,如果你每次想的都是自己占的最多,充其量一次就够了。我见过很多创业者把条款想的对他自己最好,能占到便宜,但也就一次而已。


第三层面:人


 

“人要时常与内心对话。”这是十几年前,我的一个老师(和君的董事长)跟我分享的。


人还是要和内心对话,每个人外界的诱惑特别多,微信是一个很可怕的工具,把我们不断碎片化。我在创业邦这个平台上,每天都提醒自己要冷静,一定要和内心对话。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很多人都是有洞察、可理解人性的,他对人性有很多思考。

 

蒙牛已经做到五百个亿了,其高管说:“我们跟消费者对话,消费者觉得我们根本就不了解他们”。蒙牛突然意识到在原来传统的销售渠道(比如商超),购买者已经不再是他们真正的消费者了。可能是保姆去买了牛奶,她是购买者,但不是真正的消费者。这么大的企业,都在不断寻求最好的方式去抵达真正的消费者内心。

 

你看微信的发展,当时做这种产品的很多,BAT都在做,为什么是微信团队慢慢做起来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个团队观察人性,对消费者的人性研究得非常深刻。



 

胡雪岩说过一句话,他说人性是进化最慢的东西,我们今天的人性和一百年前的人性没有太多的变化,我相信和五百年前和一千年前也没有太大变化。你创业也好,不创业也好,基本的为人处事都是需要的。

 

我在GYL创业营这个平台上分享这些,不是让大家成为一个简单的书生,更重要的是要在GYL上能够获得更多好朋友,能够获得更宽的人生视野,为自己打开更多的选择之门。我的分享就到这儿。


谢谢!

 

提问:当下非常浮躁,热钱特别多,怎么判断资本是急功近利的资本,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王玥:


有三个指标可以判断:

 

1)客观反映其基金的基本信息,比如一个基金拥有自己的存续期,一般来说是5+2,5年+2年退出,但中国很多基金由于背后LP的压力,变成了3+2。他在投你的时候,在五年期里,是第几年,这个很重要。如果他已经在后期了,有退出的压力。

 

2)看一下他历史上的这些记录,比如过去投过的公司,他是怎么处理和他投资的CEO关系,他的退出,会不会每次退出都很愉快。不是到每家公司最后都可以上市或者并购,可能有的时候公司不行了,有的时候可能要强行退出,看他是怎么处理的。

 

3)看投你的那个人。因为再大的机构一定有具体负责的投资人来投你,有可能他主导这次投资,可能成为你董事会中的一员。那个人也特别重要,这是我自己的感受。




GYL是分支机构分布超过28个经济体以促进全球青年成长发展为愿景的NGO组织。GYL通过建立全球青年导师社区、全球青年领袖社区及全球青年领导力社团,汇聚全球政治精英、商业精英、文化精英,搭建政府与青年、企业与青年、高校与青年、青年与青年之间的桥梁,解决全球青年问题。并通过“渡船理论”帮助青年从此岸到彼岸,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直接点击文字:了解笔记侠CEO创新知识社群


更多精选文章 点击以下头像


创不创业,人人都必须是自己的CEO



茅台、全聚德竟跌倒在同一个地方


[招贤纳士]

新媒体合伙人|总编辑|编辑|主笔

产品经理|新媒体运营|技术运营|电商运营|活动运营

商务BD|平面设计|漫画师|文案策划

简历请发至bijixia@foxmail.com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傅盛余晨龚焱徐新阎焱俞敏洪李丰蔡文胜段永朝罗振宇罗胖吴伯凡宗毅吴声伊光旭李欣频王东岳...

合作伙伴: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腾讯|京东|正和岛|中欧|微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