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浏览(二)
李善友:感谢错误,创新来源于新信息、不确定和混乱
在互联网时代最难改变的两件事情是:观念创新和组织创新。
一、还原论和整体论
其实,我一直讲的不是科学,而是哲学。在哲学里面有两种基本思维:还原论和整体论。笛卡尔提出一个分割方法:“如果一个问题过于复杂,可以一下子分解成足够小的问题,然后再分别解决。”
一个组织的架构也是“还原论”思维,包括麦肯锡的7S图表,它把组织分成:共同价值观、战略、结构、制度、风格、人员、技能。
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应该整体性大于部分之和。但是“还原论;的第一特征是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第二特征是必须存在中央控制者,第三特征是高级规律可以用低级规律代替。简单的因果关系就是线性思维,在“还原论”里面:任何一种现象都可以找到更低级的现象。而“整体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个体基于简单规则可以相互作用,自然规律在高维上更简单。
所有的大咖思想都是化繁为简,极为简洁。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从昨天到今天,我一直不是很想讲“果”,而是想讲出“因”,促使大家在因的层次进行思考。还原论是对的,但是是不完全的。我不否认还原论,而是要超越还原论。有两种整体论:一种是抛开个体的整体,一种是建立在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自组织
《从混沌到秩序》里面说:“任何物体内部都有自组织的属性,跟质量和能量一样,自组织是物体内禀的属性。”
自组织最简单的定义就是:“相邻个体之间基于简单规则的相互作用,涌现出整体上的复杂性。”这里最关键的抓手是“简单规则”。《领导力与新科学》说:“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外部影响,而是系统自身的自组织动力学。”
自然、生命、社会动物和市场经济都是“自组织”,那么公司可否自组织?
1、自然是自组织
自然界就是一个自组织,不需要其它假设。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就是自然界中的“自己”。
2、生命是自组织
“进化发育生物学”说:“生物的复杂性主要来自于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不是基因个体的多样性。”秩序,无处不在的,而且有生命力的秩序,是自然发生的。”生命来自于复杂性系统。
3、社群动物是自组织
在《失控》里面,KK用诗意一般的语言描述:“成千上万条鱼如一头巨兽游动,破浪前进。它们如同一个整体,似乎受到不可抗拒的共同命运的约束。这种一致从何而来?”
通过研究发现了鱼群同步规则:
a、跟上前边的鱼;b、与身边的鱼保持同步;c、与后边的鱼保持距离;
1986年,有一个电脑动画师雷诺兹开发鸟群飞行模拟软件——Boids,设定了“柏德三规则”:a、飞向邻近鸟儿的平均位置;b、与邻近鸟儿保持一定距离;c、与邻近鸟儿的平均飞行方向相匹配;
这就是神奇的“整体论”的意义。局部个体之间只需按简单规则相互作用,而无需一个明确的领导者,就能产生整体复杂的秩序。
4、市场经济是自组织
亚当·斯密发现:“微观上的自利行为反而使得市场在整体上趋于均衡。”他将市场的这种自组织行为称为“看不见的手”,而计划经济是“他组织”。它是用极简单的规则发展出来的。
5、公司能否自组织?
《大连接》里说:“人类超个体,是指一个由许多个个体组成的有机体,它拥有个体身上并不具有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源于个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由于有了移动互联网,人与手机合一,人和互联网合一,人不但是社会网络的节点,也是互联网的节点。移动互联网把无数个体随时随地链接起来,必将涌现出巨大的难以想象的群体智慧。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必然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时代。自组织就是一个群智群治的过程。
三、进化与创新
复杂不是从简单而来,而是从复杂而来。同一事物既是简单,又是复杂的。复杂的系统可以建立在一个简单规则上。
达尔文的进化论说:“一旦生物的数量超出了资源的承载能力,个体就会为资源竞争,从而导致自然选择;变异是随机的,但能够适应当前环境的变异更有可能被选择;进化是通过细微的有利变异不断积累,逐渐形成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里面含有:“竞争、反馈和选择”三个大概念。
进化的关键词是“不知道”,进化其实是没有方向的,进化看似盲目,却可能是复杂世界中找到答案最效率的方法。
创业者的第一反馈变量是什么呢?战略?管理?营销?技术?依据我的选择,会是:产品。找到好产品是为了生产好产品;有了好产品才有更多的好人才;在今天,产品周期越来越短的时候,你哪有那么多时间讲战略,要说也只能基于产品的战略;管理也是为了做出好产品的管理。产品可以把所有的问题聚拢在一起,是你唯一能和用户连接的节点。用户会关心你的情怀吗?一切围绕产品来说话。
吴伯凡说:“产品是种出来的,而不是造出来的。”种出来的产品才是生命体,你要赋予你产品宗教一般的思想。失控最本质的精神是对产品的尊敬,把它当作独立的生命体。
你的产品不是帮助你名扬四海、成功,而是你帮助产品生长、开放、绽放。
大公司不是创业公司的放大版,大公司要的是执行力和效果,创业公司要的是寻找可重复和复制的创新。创业公司游戏的本质是search right things ,需要不停地犯错误(试错),创新往往意味着缺乏秩序、混轮和不确定性;大公司的游戏本质是do right things,重在“执行”,一旦确定了商业模式,公司就会围绕它制定KPI,并努力建立有效的流程来实现这个目标,每增加一个执行力的流程,就等于增加了一条防止逃逸的绳索,于是企业创新就死多一点。
熊彼得说:“大公司是创新的坟墓。”我们需要失控的状态,失控才能带来创新。
李善友:产品是入口,用户是资产,社群是商业模式
一、网络思维和互联网世界观:人既是事物,也是关系
1、互联网世界观:从决定论到概率论
2、互联网世界观:从事物性到关系性
哲学里面一定会问:宇宙的终极实在是什么?本质是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提出原子论:“这个世界的存在可以分解为独立存在的最小物质单元。”在牛顿以后,得到极大绽放,牛顿思想和原子论极为相符。牛顿把这个世界看作一个大的机器,他说:“世界是一台由许多不同物体组成的巨大机器。”
在牛顿世界,最重要的是物质,在量子世界,最重要的是关系,整个宇宙不可分割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才是宇宙基本的实在。
龙树菩萨说了一句话:“事物从相互依存性中派生出自己的存在和性质,而就它们本身却说什么都没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是物理世界的原子,还是虚拟世界的比特?到底是真实的人,还是微信里面的ID?人有时候呈现为原子,是物理世界独立的个体,有时又呈现为比特,是虚拟网络世界的关联。今天这个时代,人就是量子,既是事物,也是关系,这是原子比特二象性。
二、基于事物和关系的思维模式
基于事物的世界观,用经典科学来描述可以;基于关系的世界观,需要用新科学来看待。巴拉巴西在《复杂》一书中说:“这种新科学背后的思想可以称为网络思维,网络思维将渗透到人类活动和人类思想的一切领域。网络思维意味着关注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所以,工业思维是基于事物的思维,而互联网思维是基于关系的思维
基于事物的思维模式是:整体等于局部之和。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互联网思维就是基于连接和关系的思维。罗纳德伯特提出“结构洞理论”:某些个体之间存在着关系间断的现象,就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将无直接联系的两者连接起来的第三者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
全世界最大的出租车公司Uber没有一辆出租车;全球最热门的媒体Facebook没有一个内容制作人;全球最大的住宿服务商Airbnb没有任何房产;全球市值最高零售商阿里巴巴没有一件商品库存。
百度,就是人与信息的关系;阿里是人与交易的关系(淘宝和天猫商家在比特世界的ID);腾讯是人与人的关系(QQ和微信是人在比特世界的ID)。
马化腾说,腾讯只做两件事:一是通过微信、QQ成为链接人和人、人和服务、任何设备的连接器;二是做内容产业,内容产业也是开发的平台。
BAT公司都是基于关系。“跳出理论”后,我们看到人是更高维度的两面:事物和关系。在五维世界里,事物和关系是一回事。爱因斯坦告诉我们:当速度足够快的时候,极小的质量可以产生极大的能量。
那么,社群是否可以说:社群势能=产品质量x连接系数。当你系数足够大的时候,极小的产品可以产生极大的势能。
互联网创造了一个世界出来:这是一个新生的、蛮荒的世界,谁征服了这个世界,谁拥有未来。毛利率趋零,是互联网区别于工业时代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杰里米·里夫说:“未来几十年将步入零边际成本社会,商品和服务趋于免费,资本主义正在淡出世界舞台。”创新经济学家熊彼得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定会因为资本收益趋零化而自行消亡。”
三、从以商品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
2014年,虽然苏宁利润更高,但是市值更低,而京东还是亏损,但是市值是苏宁的几倍。无论线上线下,实物交易的毛利率都趋零。刘强东去年说:“从实物交易到虚拟交易,未来70%利润会来自于金融。”这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我们今天从以商品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用户成为最重要的资产和变现基础。今天从经营实物到经营用户,实物是手段,用户才是资产。
河狸家的收入模式是什么?它从师傅那边分成吗?没有,而且还补贴!过去,人是最重要的资产,是一句口号而已。今天,人成了商业模式。
产品只是入口,人才是商业模式。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商业秘密。”
做一个让用户尖叫的产品,然后其它就来了。从基于事物的商业模式,变成基于关系的商业模式。产品型社群,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生存方式。
四、网络科学:极少数的链接节点拥有极大多数的链接
KK提出了“连接度守恒定律”,是连接数量x连接强度。连接资源是稀缺品,微信和微博他们抢占的是用户有限的连接资源。在互联网世界,连接就是生存,节点永远为了连接而竞争,一旦失去连接,我们将一无所有。个人在竞争社交资源;演员在竞争粉丝资源;公司在竞争用户资源;政党在竞争选民资源。大家看到:极少数的链接节点拥有极大多数的链接。
很抱歉,连接世界的真相不是平均数思维,而是指数思维。一开始拥有很多节点,未来对你会有非常多的帮助。基于事物的模式,边际收益会递减;基于关系的模式,边际收益会递增。
在指数思维的互联网世界里面,放弃正态分布思维,因为平均等于死亡。指数增长的企业,可以三年做到超百倍发展,如:滴滴、小米、美团、河狸家等等。公司核心战略必须抢占第一节点:产品是节点,用户是连接。你抢占了第一节点,就会产生快速的连接。
《从0到1》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成为(小)市场第一名。
我们来看看三种网络模型:
1、随机分布网络:比较少连接性,高度分散;
2、幂律分布网络:适度的连接性,富者更富;
3、赢家通吃网络:高度的连接性,生态系统。
我特别讲下最后一个特殊模型:赢家通吃。
巴拉巴西说:“适应度最大的节点占有所有连接,其它节点几乎没有任何连接。” 彼得·蒂尔说:“追求企业成功的法则就是追求垄断。”
用我的话来说就是赢家通吃。
创新式垄断四个特点:
1、领先优势,你的专有技术要比第二名好出10倍,如:亚马逊;
2、网络效应,越多人越有作用,如:Facebook;
3、规模经济;
4、品牌优势;
五、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连接!
两个世界的连接,在这个时代是一个飓风口,也就是O2O。
PC互联网是人与信息的关系,移动互联网是人与服务的关系。
智能一切,是未来一定会实现的。过去十年,互联网和传统业结合,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我们的生存环境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残酷。越高级越复杂,越动荡越飘摇。
赢家通吃的背后,是“一将功臣万骨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三种生存方式:
1、耕耘传统——低维;
2、追求先进科技——升维;
3、高低混搭——降维(跨界);
我建议的是第三条:降维攻击。
KK说:“将来打败你的,不是你行业的竞争对手。”今天,交通广播被谁打败了?滴滴打车。雕爷的降维攻击论:“二流人才,三流行业,一流企业。”这就是用高维打击低维,有一句话可以这样说:“用互联网思维,做离互联网最远的事儿。”连接,从事物到关系。
六、时代对时代的颠覆
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10年的行业趋势;终端设备是移动互联网的决定性因素。小米大风口在于:
1、功能机向智能手机更新的大浪潮;
2、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跨界的大趋势;
3、移动互联网时代软硬结合的新潮流;
互联网已经成为传统企业!人再强,强不过这个时代!
马化腾说:“假如微信不是出在腾讯,对我们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任何一个时代变化的时候,需要异端的尖呼者!忘掉工业化思维,会丢掉过去,不懂互联网思维,会失去未来。宗毅说:“保持好奇心,是你此生最大的投资。”说的就是在指数时代的指数思维里面,未来比以前重要得多。过去的经验往往会成为未来的障碍。
李善友:不可知的未来,你首先假设你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
一、跳出原有系统
你总认为你的系统是包含一切的,在哪里都是有效的。但是这个系统一定有bug,你也许能发现和意识到,但未必能解决它。只有跳到一个更大的系统,跳出来之后,才能把原来的系统和bug糅合在一起,这叫“跳出系统”。Bug是悖谬点,也是机会点。
跳出原有系统,是一件多么重要而伟大的事情,但是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跳出系统。系统之内是常识,系统之外是见识,见识比常识更重要。很多人只是遵循常识在判断,认为自己是独立的。如果你想做一番伟大的事业,想要留下自己的印记而不是别人的脚步,那么就要:跳出系统。而遵循常识去做,只是随波逐流而已。
所以,我把这个称之为:“跳出理论”。
互联网世界观有三条:
1、从决定论到概率论,关键词:认知。实际上讲的是:对创业的启示;
2、从事物性到关系性,关键词:连接。实际上讲的是:互联网新商业模式;
3、从还原论到整体论,关键词:自组织。实际上讲的是: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创新。
二、网络思维和互联网世界观:不可认知论是认知论的最高层次
1、互联网世界观:从决定论到概率论
爱因斯坦提出:光是量子,提出“波粒二象性”,也就是光既是波,又是粒子。两者在同一维度不是一回事,在更高维度的情况下竟然是一回事。
然而,如果量子理论所揭示的“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概率的,而不是决定论的”,这是爱因斯坦所不能接受的一点。观察,竟然成为新物理学的核心。
不确定原理和混沌理论,彻底推翻了拉普拉斯决定论。1986年的时候,剑桥卢卡斯教授教席莱特希尔爵士说:“现在我们深深意识到我们的前辈对牛顿力学那么崇拜,反而误导了公众绝对论是错误的。”我们的世界观已经从决定论时代到了不确定性的时代。这是我们世界观一次重大的升级。
如果量子科学是互联网时代的底座,如果所有预测都是错的,如果一切都是不确定性的,即“无常”,其带来的影响力量是不是非常巨大?现象层面的总结是经验,今天我想告诉你底层代码是:“不确定性。”
这些都是不确定性中产生的牛逼公司。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不确定性指数正在以指数性增长。
不可知论,是不确定性时代唯一的底层代码,不可知论是认知论最高层次。真正的哲学家,没有人同意“辨证唯物论”,当你对这个世界要准确观察的时候,你要先问你所戴的眼镜是不是对的?你的主观世界认知有没有到位?《三体》里面讲到:外面的世界想进攻地球,它需要飞400年才能到来到地球,于是它向地球发射了两粒“质子”,分别做人类理论的研究,使人类的思维被禁锢住。
海德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是一个物理学定律,但它在哲学认知论上价值极高,它使人类明白物质世界和主观意识不可分离。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在改变世界,这个世界是由认知组成的。
这对创业的启发就是:基于认知的创业方法论。
《创新者的窘境》有一个章节标题是:不可知营销。
你首先假设你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所以,当你创业的时候,当你面对新的世界的时候,你首先要制订的是学习计划而不是行动计划。
为什么我推崇精益创业?“精益创业”奉行的是对假设的验证,所有的未来只是假设和验证假设,精益创业提供了验证的方法:MVP(最小化可行产品),一步一步地去做。当你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做顺,你就能做更复杂的事情。
精益创业不是一个技巧,是这个时代的方法论。
Steve blank说:“小公司不是缩小版的大公司;如果不接触真实客户,完美的商业计划书往往是没有用的;除了前苏联,没有人用5年计划预知未来。”
速度是创业公司最最重要的。《三体》里的名言:软弱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承认无知没有什么丢脸的,傲慢才是你不需要一个远大的想法,你需要一个近期的原点。
今天的方法论已经从计划到认知、规划到演化,产品是演化出来的,而非规划出来的。微信的每个版本该做什么,都是等上个版本发布后才确定。我们不可能知道半年后的产品形态,规划是骗人的。你把自己逼到一个极致和绝境的时候,就会走出来。
KK导师说汉默早年组织了几个反叛的科学家叫做混沌社,法默发现:
1、看得远并不意味着看得好;
2、进行一次有用的预测,用不着看得太远;
3、即使是一点点有关未来的信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所以,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会呈现。
李善友:把眼前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美好自然就会呈现
互联网思维之产品篇
即产品型社群七字决:产品、社群、自组织。
1、在营销和产品之间做对比,谁更重要?
过去的时代,连接客户的成本巨大,找不到消费者,所以中间的连接成本巨大。今天产品连接用户的成本等于零。今天这个时代对于广告最本质的深刻理解就是:产品即广告。
产品和广告本身不能分开了。从更高维商业文明来说产品和营销是一回事。营销和广告是在意识世界占领高点,今天产品也在意识世界占领高点,今天两者打通了。营销融于产品。
所以,所谓降维化,就是:营销融于产品,产品就是广告。
2、技术和产品,谁更重要?
丁磊说:“盲目的创新是危险的,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这是一个从技术时代往产品时代转型的时代,诺基亚的研发费用是苹果的4倍,但它却没做出苹果产品。
3、战略和产品,谁更重要?
在产品生命周期漫长的年代,方向感重要!那么,今天到底是什么让产品成为一切?答案:产品生命周期。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周期的变化,导致战略重要性的下降。工业时代,产品生命周期漫长。今天是产品生命周期进入“快进”的时代。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产品生命周期趋零。
产品的审美主义时代
1、极致
小米的产品态度: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改改改…改改改…再改改改…”永远不厌其烦的改。用户用了我们产品是否会尖叫?是否会推荐给朋友?这是小米的两个终极KPI。它的KPI是尖叫点。看看乔布斯对苹果倾注的情感吧,就看到两个字:极致。在苹果的鼎盛时期,苹果公司把产品的使命明确地设定为“客户尖叫度”(Customer Scream)。
你会发现,今天做产品很痛苦,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如果你愿意做一个随波主流的,那样也无所谓;如果你要做一个颠覆者、革命者,就要这样做。
张小龙说微信是演化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今天是单点极致,把一个事情挖得足够深、够大;今天是杀鸡要用牛刀,少做一点事情,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策略。人和人的智慧没有差别,就是用力的方向。少做一点,大家觉得会少赚一点,但做到极致,最后反而赚得多。
所以,极致是一种状态,不是一种功能。
2、审美与简洁
“繁”代表十全十美,但不等于完美。“简”是单点极致,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极致。颠覆式创新玩的是小单品、大概率成功的策略。
简洁不是对功能的描述,是对某种精神状态的描述。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美演讲稿撰写人丹尼尔·平克写了一篇文章:《未来世界属于高感性能力族群》,他说:“世界将属于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创造力、有同理心、能观察趋势、能为事物赋予意义的人。”
高感性时代的六种能力:
一、不只有功能,还重设计。
二、不只有论点,还说故事。
三、不只谈专业,还须整合。
四、不只讲逻辑,还给关怀。
五、不只能正经,还会玩乐。
六、不只顾赚钱,还重意义。
3、情怀
以前,品牌即品类;现在,品牌即情感。互联网品牌是创始人、产品与粉丝之间的一场“合谋”。产品的的人格化品牌时代到来,一切的品牌将人格化。一切消费者将娱乐化。今天的情怀不能光是普世价值观的逼格,要有自己的个性在里面。
李善友:从企业对企业的颠覆,到时代对时代的颠覆
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代表这个时代底层世界观的思考。
在当下的任何一个企业,你问它它的追求是什么?
它肯定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
于是:
1、聚焦主营业务
2、关注旗舰产品
3、优质客户至上
4、顾客完全满意
5、消费需求调查
但,这恰恰给我们带来最大的问题。
工商管理时代,客户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最重要的父母、最重要的生命线,但有时候,也是我们最大的盲区和遮蔽陷阱,是在给自己静悄悄地挖了一个陷阱在脚下。如此,导致一个问题:你属于什么价值网,取决于你的核心客户;在惯常商业规则下,你很难逃逸出去,因为你产生路径依赖。
请教各位,企业是关于什么的游戏?
企业是关于收入和利润增长速度的游戏。上市公司的回报不是在于分红,在于股市的上涨。上市公司最重要的不是利润,而是你利润的增长速度。你的收入和利润增长速度,必须超过分析师对你预测的速度,才能够上升。
我们整个国家,由三个字母管理:GDP。一旦GDP增长停下来,我们整个国家将面临极大的动荡。增长二字,就是大企业的窘境。
这就是大公司的窘境:利润最大化的逻辑。以收入为目标、以销售为主力、以客户为中心。当销售扛着KPI的时候,肯定销售重于产品,工程师和销售员的文化冲突是永恒的。
那么如何从窘境当中逃逸出来,如何进入破坏性创新市场?
1、自我革命
2、独立机构(内部分拆)
3、内部赛马(自我残杀)
4、投资收购
1、自我革命——
猎豹移动CEO傅盛说:“自我攻击是大公司持续保持活力的重要手段。”
周鸿祎:“若想成功,必先自宫;即便自宫,未必成功。”
罗永浩说:“强制拆迁,异地再造。”
蔼玲说:“大时代面前没有转型,只有死去活来。”
2、独立机构(内部分拆)——
独立机构,不在于资本上的独立,而在于价值网的独立,根据一个新的机会,创造新的价值机构。
“内部分拆”成功的企业:
(1)联想:郭为和元庆
(2)搜狐:畅游和搜狗
(3)金山:管理层MBO
(4)芬尼:裂变式创业
3、内部赛马(自相残杀)—
来看看微信团队的组织能力吧,也就是张小龙内部信的“七大微信价值观”:
(1)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
(2)保持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因为它会体现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中;
(3)保持小团队,保持敏捷;
(4)学习和快速迭代比过去的经验更重要;
(5)系统思维;
(6)让用户带来用户,口碑赢得口碑;
(7)思辨胜于执行。
4、并购投资——
成功的并购与投资:
(1)百度收购奇艺、去哪儿
(2)联想收购IBM、联想手机
(3)谷歌收购安卓、youtube
(4)Facebook收购WhatsApp
大多数的收购是失败的。如果是收购资源,可以很容易把被收购的人员、技术、产品和客户群完全并入母公司的流程中。这个没有问题。如果是收购流程和价值观,千万别把被收购公司放在母公司体系之内,因为一定会产生冲突。
基因相同,适合自营。
基因不同,建议收购。
什么时候适合收购,什么时候适合投资?
如果是内部价值链,适合收购;
如果是外部生态链,建议投资。
第四部分:从工业思维到互联网思维
先来看看苹果如何自我颠覆?
(1)情怀
作为一家世界级公司,苹果竟然以叛逆、非主流为文化,永远叛逆、不遵守规则。不能把常规放在他身上,乔爷散发了一种独特的逼格,也创造了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产品社群:果粉。
(2)用户至上
这个时代,销售还是产品重要?技术还是产品重要?IBM或微软为什么会衰落?大公司强调销售,强调KPI、流程、价值观….其实,背后都是控制文化。流程是为了提高效率,但也是排斥变化。价值观等于决策标准,但也是不做什么的标准。小公司强调产品,而不只是技术,苹果有没有突破性技术创新?从来没有过,他只是更专注于从繁琐到简单的产品,把苹果100多款技术看到4款产品。
(3)自我颠覆
对时代的颠覆才是最顶级的颠覆。比英雄人物更重要的是时代,个人那点劲在时代面前微不足道,你以为你的对手是友商,其实是时代,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成功的时代。
李善友:颠覆永远在发生,送什么都没有比送新思想更重要
第一部分:颠覆式创新
我们发现,但凡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有灵修的。《乔布斯传》共提到两本书,一本是灵修的书,一本是《创新者的窘境》。
其中提到两个重要概念:
1、持续性技术:把成熟的产品,卖给主流用户,就叫持续性技术。
2、破坏性技术:大公司不愿意卖的产品,卖给边缘客户,就叫做破坏性创新。
第二部分:小公司如何打败大公司
在竞争的时候,我建议你: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破坏性创新有两个抓手: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市场。
先看产品:
大公司产品的通常问题是:繁。公司越来越大,产品越来越多。正如一个人刚住新家,很简洁。但慢慢东西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这是不可便免的。
所以,大公司的定位只能越来越高端,必然越来越高大上。这是个必然的势。
而小公司的产品优势就是:简,从而实现价值网的迁移,其最重要的基本属性:产品性能和成本结构。所以,破坏性创新追求两大点:产品至简(从麻烦到方便、从复杂到简洁)、成本至简(从昂贵到便宜、从收费到免费)。
低端永远在战胜高端。颠覆性创新不是小公司的专利。
技术,永远会加速进步。我们整个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单向加速度演变。越原始越低级的结构越稳定,越高级越先进的结构越动乱越飘摇。
当下有三种生存方式:
1、耕耘传统:这是目前最稳定、周期变化慢的思维;
2、科技爆炸:这是目前最高级的思维;
3、高维低维混搭:即混合以上两种思维,以高维科技降低到低维传统去结合。
这正应证了猎豹CEO傅盛的一句话:“用互联网思维,做远离互联网最远的事儿。”
PS:以上笔记均源自笔记侠在混沌研习社课程上合作的笔记摘要。
打赏不归笔记侠,归笔记达人,代谢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丨傅盛|余晨丨龚焱丨徐新丨 阎焱丨程维|张小龙|张一鸣|俞敏洪丨李丰|蔡文胜丨段永朝丨罗振宇|罗胖|罗振宇2|吴晓波|吴伯凡|宗毅|熊俊|吴声|秋叶|伊光旭丨李欣频|王东岳...
回复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KK丨克莱·舍基丨周鸿祎|张邦鑫丨季琦|刘德|雕爷|王信文|齐俊元|凯兹|赵迎光|行动派琦琦丨张怡筠......
互联网笔记合作伙伴
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中欧商业在线|中欧战略系|黑马会|复旦大学哲学课堂|李欣频私塾课|互联网大篷车|行动派|中关村国际创业节|福建省互联网年会|俺来也青春创业营|葡萄创投|碳九学社|广州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