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文学造就了香格里拉

2017-01-16 李贵明 守望香格里拉


文学造就了香格里拉

作者:李贵明



尽管香格里拉在文学场景中是虚拟的,但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是无中生有的虚无场域。我不知道《消失的地平线》的作者詹姆斯希尔顿有没有到过现在迪庆域内的山水和文化现场,但是在《消失的地平线》出版之前一个世纪以来,以传教士和探险队为主的西方各国人士从他们的亚洲殖民地出发,深入滇西缅北山区广泛活动,有人因此命丧黄泉,有人在亚洲发现了金矿、石油、红木等等,活着回去的人带走了很多田野调查资料,军事情报,动植物标本和笔记。在我的阅读记忆中,法国王族亨利.奥尔良的笔记堪称经典,他组织的探险队于1894年从东京湾到越南后,沿着湄公河-澜沧江来到云南,最后经过迪庆维西、德钦去了印度,王子回到法国后出版了探险日记《从东京湾到印度》一书,准确记录了横断山区各民族生存状况,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军哨驿站,各地长官和土司等等,据说他的探险队还从白马雪山上带走了一只金丝猴标本。除此之外,英、法、美、德等国家,甚至匈牙利的传教士和军事间谍也在那时纷纷进入横断山区,诸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弗雷斯特、英国传教士富能仁、德国人布伦胡伯、约瑟夫.洛克等等。这些人将横断山区大量的探险经历、图片、笔记整理后在西方世界传播,这些来自中国西南的神秘信息极有可能成了日后詹姆斯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一书的丰富素材。



《消失的地平线》于1933年4月出版后,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小说设计了神化离奇的情结节和意境,营造出令人窒息的美丽,最神奇之处是,这里的山民十分长寿,许多人超过百岁还显得年轻。长期修持藏传密宗瑜伽的喇嘛已有250多岁,理政香格里拉达100 多年……以文学体裁而言,《消失的地平线》本身是一本小说而不是纪实文学,根据小说的特征,文本所描述的人物、地点和情节都可以是虚构之人和虚拟之境,但是因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小说营造的意境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完全陌生的经验,致使很多读者对小说虚构的场景产生了强烈认同,而使得文本畅销欧美,风靡全球,这可能是这本书在文学意义上的巨大成功之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书中被称为“香格里拉”的秘境甚至成为惨遭战火荼毒、宗教冲突的人们向往的异域天堂,据说在当时,小说的故事发生地“香格里拉”是英国乃至欧洲和其殖民地国家家喻户晓的神奇之境。为什么人们会对一本小说的虚幻地点产生如此强烈的向往之心?还有一些人坚信它在大地上真实存在,在现实世界之中苦苦寻找长达半个世纪?这些现象本身显示出人类对和谐并存、公平分享精神的原始诉求和本质冲动。也许,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小民,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草莽英雄,内心最终都有自由、诗意栖居的渴望。由于小说叙述的事件和场景的影响,人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淳朴愿望被点燃了,开始前往中国寻找心中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这个可能源自中国土著民族语言的名词,因此在西方成为抽象的词汇,从名词演变成形容词。一步步发热、发酵。



六十多年后,“香格里拉就在迪庆”或者“香格里拉的原型就是迪庆”的消息告之天下并将迪庆州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以后,全球各地的人们接踵而至。规模庞大的人群摩肩接毂到达中甸县时,主人显然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出现了当年香格里拉县城一舍难求,很多游客在KTV包房、酒店走廊宿营、政府被迫介入解决游人住所的空前盛况。如同书中主人公迫降香格里拉的复杂情绪和不同感受一般,有人满意,有人失落。因为旅游产业的爆发式升温,迪庆香格里拉经济社会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云南西北的人文地理高地上。


我想这是政府的战略眼光、行动力,和《消失的地平线》这本文学作品的双重影响改变了迪庆。如果没有这部文学作品,迪庆香格里拉或与香格里拉为核心的战略概念的提出和产品运行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学不是无用的,是文学造就了香格里拉,改变了迪庆。我也由此有理由相信,文学能够改变世界的言论不一定是空谈。真正的文学应该不是无用的,它是人类的在场记忆,理想诉求,表达人类追求一切美好事物的愿望。如果一定要用金钱来衡量文学的价值,《消失的地平线》这部小说,迪庆人民应该向作者追加亿人民币的稿费,这是文学产生的经济价值。作品叙述地点“香格里拉”在当时从地名升华为象征人类和平、宗教和睦、民族和谐相处、永恒共存的新词汇,引发人类对宗教、战争、政治的重新多元化思考,这是文学的意义,这种意义无法用GDP衡量。


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为迪庆提供了高速上升的GDP,但是迪庆境内几乎找不到任何一处可以向作者致敬或者纪念的地方。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坐享文学带给我们的经济成果的同时,反而把文学本身给抹去或者淡忘了。越来越多的文学无用论,传统知识无用论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除了金钱,我们似乎可以不必感恩或者畏惧任何事物。以“香格里拉”之名,我们是否需要重新思考一些问题?文学造就了香格里拉,文学改变了迪庆,我想,这一次陈俊明先生带领我们重读《消失的地平线》一书,是为了让我们保持宁静之心,擦亮双眼,用文学关照世界的精神和香格里拉维护多元、和谐共处的品质,前往未来的路途。


-End-


重读《消失的地平线》相关文章

《重读消失的地平线》

《我们都被生活磨成了普通人》

《遥远的悲哀》

《愿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慢下来》

《谁心里不曾有座世外桃源》

《我们总得坚持什么》

《一杯茶的功夫就可以找见希尔顿的香格里拉》

《仙境幻化到人间“香格里拉”选择落地迪庆》

《信仰在那里,心就在那里》

《我眼中的地平线》

《酿酒师David心中的香格里拉》

《寻找我的香格里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