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卫星地图看抗战:平型关会战得失说
长崎事件,前十年与后十年(上)
地球,谷歌卫星地图上的地球,在星空背衬下恬静、安详。
放大比例,地球依然恬静、安详,在人们无知无觉时旋转着。
这时,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当代超级发达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并没有在地图上有些许提示。
当然,我们也看不到昨天。
偶尔,我独坐书房翻阅史书和地图时会非常感慨,历史与现实都在这里,然而我们永远也不会去感悟地球伟大的自转,去敬畏那些流逝的过去。
我们都在心甘情愿为现实、世俗的生活琐碎奔忙、教化,化身蝼蚁。
然而,如有卷书在手,不妨转移卑微视角,离开狭隘空间,去看一下更辽阔的空间,去重温一下流逝的过去。于是,我想起了1937年9月,平型关。
一个很多人都不熟悉的日子。
一个很多人却很熟悉的地方。
一个人们既熟悉又茫然的故事。
再放大比例,我在地图标注卢沟桥和平型关。
今天这个故事,就从这里说起。
1937年日本侵华主力路线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其后,日军向长江下游京沪杭地区、华北地区和苏鲁沿海发起侵略攻势。
全面抗战爆发。
这是一场中国以几乎全是步兵为主体的平面准近代化军队,抵抗日本以海陆空合同的立体机械化军队的战争。
战力的代差拉大了交战双方战力悬殊,到了现代人通常无法理解的夸张的程度。
总之,抗战无疑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在最为艰苦条件下赢得最后胜利的一场战争。
在当时的战争状态下,战争双方通常以交通、城市、以及钢铁、油料、粮食等资源地的攻略展开。
而交通线和交通枢纽地区,则是抗战期间中日必争的战略要点。
是时,中国在京沪杭地区主动出击,与日军海陆空于京沪杭地区鏖战。
淞沪会战是八年抗战至关中国抗战战略确定的非常重要的会战。
历史证明,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既破碎日本速战决胜战略,也按照中国抗战的战略预备,奠定了后来抗战以长江流域水网为核心的中日主力决战格局。
为在战略上保障、策应淞沪会战进行,在淞沪会战前夕和期间,中国在华北主动发起了南口会战、保定会战等,以战略牵制、阻击为目的的大型会战。
在当时中国军人搏命血拼的抵抗中,日军在华北被战略牵制、阻击,在京沪杭地区进展也很迟缓。
战至1937年10月,日军再添援军,组建华中方面军,组建第10军,向京沪杭地区发起更为猛烈的攻势。
同时,日军以第5师团、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及伪满、伪蒙军队由平绥线绕道张家口、大同,向山西发起攻击。
日军进犯山西路线图。
放大地图到山西、河北、平津局部,可见现代的交通网。
山西境内晋中至太原、忻州、代县南北走廊相对平坦,围绕平坦走廊周边的深色起伏地区,便是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的太行山、吕梁山、恒山、五台山、中条山、太岳山等。
山西为华北屋脊,地势险要一目了然。
在抗战时期,地图上很多跨越山地的交通线都不存在。偶尔有,也是藏在深山沟壑间的狭小崎岖的小道。
日军急于攻占山西,全在于山西在北中国重要的战略位置。
山西,西望临潼,南瞰河洛,素有表里山河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的华北之锁钥。
——日军如果占领山西,既可向西攻打陕西,威胁四川;也可南下宛洛,控制平汉线、陇海线,直接撼动襄樊。
这一路日军战力虽然次于淞沪战场的日军,但是攻击之处,同样是中国当时的战略要害。
太原会战爆发在即!
是时,根据山西地理和少得可怜的交通线,中国第二战区很快判断:
南口会战之后,日军欲统治华北,必先图晋绥;欲图晋绥,必先争太原;欲争太原,必定先要打破雁门关防区;而要打破雁门关防区,日军势必就要先夺大同。
为此,第二战区以御敌于山西之外的意图,决心在大同会战,一举击退看上去人数少得多的日军。
如是真的是我强敌弱,这一计划本无大碍。然而,第二战区确实低估了现代化日军的战力。
大同为山西北方门户,扼据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既是传统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八面漏风的四战之地。
大同境内没有关隘、大山,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多为低矮丘陵、平川,较为适合日军机械化部队机动和分进合击。
可见,大同既是八面漏风的四战之地,第二战区想在此一举击溃战力强大的日军兵团,无疑非常不现实。
9月上旬,在第二战区主力尚未部署到位,关东军察哈尔兵团一路在伪满、伪蒙军队配合下,已经向位于大同东北的晋军61军李服膺部防线,发起了猛烈攻击。
敌强我弱,日军分进合击猛攻之下,大同应声沦陷。
抗战早期,正在作战的晋军炮兵。
9月中旬,日军第5师团一部分路由张家口往灵丘翻山越岭,已经出现在平型关侧翼。
至此,大同会战流于泡影,正在北上的各路人马失去前进目标,聚集在代县滹沱河段区域,又被前敌溃散的友军冲荡,一时人心惶惶。
代县滹沱河段及原平县区域,正好处于扼制大同南下太原,以及张家口至灵丘、繁峙南下太原的战略要地。
此刻,如是第二战区能够冷静评估日军战力,就地完善、巩固防线,凭借有利地势对日作战,可能太原会战会出现另外一个结果。
实战证实,在平型关会战失利之后,晋绥军34军196旅在旅长姜玉贞率领下孤军4000人,由代县退守原平,独立支撑防线达十日之久。
可见,如是第二战区如果冷静放弃平型关会战计划,以较为充足军力梯次设防代县、雁门关及滹沱河段、原平县防御,也许是较为稳妥的决策。
何况,西犯山西的日军因为地形、道路、后勤限制,虽然号称精锐,实则远程火力大多留在了张家口和大同。
第二战区如在这一防线消耗日军一月以上,后果如何,实难想象。
可惜,第二战区在当时还是做出东进平型关,抵御日军第5师团于的决定:
本军以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灵丘、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面之战斗,相机转移攻势。
然而,大兵团进行山地作战,后勤,后防何等重要,这一决定似乎并没有予以充分考虑。
平型关会战前的晋北态势略图。
由图可见,第二战区以第一批北上主力东进平型关迎战日军第5师团,自然造成代县滹沱河段、雁门关及原平县区域防线的空虚。
此刻,只有靠后续部队北上,弥补这一防区的空缺。
然而,第二战区由太原出发的晋军,或者卫立煌南京嫡系部队,都在路上。
如是后续部队没有抢到日军之前抵达代县、原平防区,日军机械化部队必然以破竹之势,顺南北走向的代县、原平、忻口平坦走廊快速南下太原。
如此一来,日军有机动、火力优势,所到之处,国军防御必将处处被动。
退一万步,就算国军在平型关击退日军第5师团主力的攻击。而北路日军察哈尔军团如是南下,占领空虚的代县滹沱河段、雁门关及原平县区域防线,国军平型关防线军队也将被分割成孤军,处境更为艰难。
东进平型关,显然是第二战区在抗战初期一个顾此失彼的决策。
平型关会战之后,延安听闻115师战况和平型关会战战况,严令八路军各部不拘泥第二战区命令,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其实不无道理。
1937年9月3日,平型关会战爆发。
是时,国军依托五台山、雁门山、恒山等山地有利地形,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指挥晋军第33军、34军、梁鉴堂旅、姜玉贞旅、陕军第17军、刘茂恩第15军等部,大约15万重兵,于平型关、团城口南北正面为核心,沿雁门山、五台山、恒山近3000平方公里战区展开,分段设防,且战且退。
防守,诱敌深入,然后反击。
第二战区计划在平型关会战后期,突然投入晋军生力军第1、2预备军,及晋军主要火炮,以五台山北台顶、繁峙城垣、恒山顶峰为支撑点,完成对日军反击。
按照计划设想,国军一旦反击,前期第6集团军再有精锐部队奇兵突起,截断日军退路,前后夹击,大破日军不难。
然而,真正接战,如此看似神出鬼没的诸葛之计,确因国军战力弱小,军队素质参差不一,参战各部军令不畅,以及战线拉长粮弹不济等等原因,完全无法实现。
会战打成胶着。
沙飞拍摄平型关附近的115师将领们。
战至22日,日军以第21旅团及其他配属关东军、伪蒙、伪满部队,合计大约20个大队,配以战车、步兵炮和少量山炮火力,向平型关一带主要阵地发起全面攻势。
按照后来八年抗战的中日战力对比,国军至少要以16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才可以在防御战中与之相当。
然而,当时国军兵力早已分散,在平型关、东跑池、团城口等内长城战场,不过师连日作战,战损惨重的数师、数旅。
第二战区的平型关作战计划眼看化作泡影。
9月25日,八路军115师第343旅在林彪、陈光指挥下,潜出国军防线,于日军南北两路空档,设伏平型关乔沟,歼灭日军一部。
受乔沟设伏大捷影响,晋军前敌各部士气高涨,频繁进行反击作战。
然而,陕军第17军不敌日军正面攻势,独自开始撤退了。顿时,本来苦苦支撑的整个平型关防线更显颓势。
平型关会战1937年10月2日态势略图。
9月27日,大同的日军察哈尔军团及伪蒙、伪满军突破恒山、雁门关接合部茹越口,终于出现在繁峙。
繁峙,正是第二战区计划以平型关设防,且战且退,以五台山北台顶、繁峙城垣、恒山顶峰为支撑点进行防守反击的计划的最为重要的要地。
此刻,在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被南下的日军察哈尔军团反抄了后路。
29日,日军避开五台山和恒山作战,简单攻占繁峙,平型关会战一锤定音。
至此,第二战区连夜召开会议决定终止会战。10月2日夜,国军全线撤退,平型关会战结束。
沙飞补拍平型关伏击战,左一为林彪。
平型关会战结束,但是,第二战区发起平型关会战最让人担忧的结果发生了。
是时,国军以太原为核心的太原会战尚未完成兵力部署。
然而,日军察哈尔军团占据繁峙,向东与日军第5师团遥相呼应。本来计划在平型关且战且退,在繁峙大打防守反击的国军主力顿时陷入被包围态势。
总算晋北山地地形,便于国军分路突围。
此刻,由太原向北,沿阳曲、忻州、原平、代县的南北走廊,平坦,空虚。参战平型关会战各部国军必须要抢在日军会师、南下之前,赶赴这些地区设防。
由此,战史上也就有了日军以一个大队击溃国军一个师的记载。
彼时,中国步兵和日本陆空现代化军队沿山西腹地平坦的南北走廊,争分夺秒地你追我赶,向太原沿途,鏖战不息。
国军被动态势,一直延续到太原会战结束。
平型关会战之后态势略图。
平型关会战,这是一场人们非常熟悉却又非常陌生的抗战。
处于弱势的国军浴血奋战,伤亡惨烈,打出了团城口反击战、东跑池争夺战、平型关伏击战,鹞子涧守备战等极端勇烈的战斗。
然而,因为中日两军存在战力、战术思想等等巨大悬殊,最终,第二战区的平型关会战计划无法实现,在仓促、忙乱中被动结束。
故事说完,再回到太空的视角,再看居中的中国,华北,山西。却看不到平型关了。
天色也已经晚去。此刻,信手查阅,却得到日本冈山大学日本近代史教授姜克实的一组数据。
他使用日方资料,进行伤亡统计得出结论:
国共两方共毙伤日军1506名,其中,平型关正面战场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等部,死伤1075名。
晚安,一言难尽的平型关会战。
后记:最近,腾讯就公众号文章后附带小广告,对卖字营生的独立原创者提出严格要求。支持腾讯要求,恳请朋友们配合,多谢。
现实夹缝写字辛苦,不到处还望同行朋友海涵,看完支持转发同好。
为免失联请注明添加微信:zhuerduo1222。
最新点击可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