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功著旂常第一军——淞沪会战与胡宗南
最新文著,点击可阅:
七月抗战战史新系列:
淞沪会战,侵入黄浦江的日军舰队。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
根据南京命令,黄埔嫡系精锐第87师、第88师、第36师等部,主动进攻,欲图一举扫荡驻上海之日本海军陆战队。
激战期间,日谍猖獗,更兼负责上海战事的京沪警备司令部在指挥中,过于轻敌,屡屡在战事激烈时热衷军队新闻发布。
——是以,因为事机不密,攻击迟缓,致使国军蓄势而来的雷霆一击,功亏一篑,未能奏效。
8月20日,日本政府与日本海、陆军联合决定组成上海派遣军,专门解决淞沪战事。
22日晚至8月23日晨,在日海军战舰长门号、陆奥号战列舰等护航、支援下,日军王牌第3师团、第11师团在长江口南岸川沙口、狮子林直至吴淞口、张华浜等地强行登陆成功。
于是,淞沪战场中日军力顷刻易势,淞沪会战迅疾升级。
当时,七七事变爆发,华北日军下克上占领平津,于南口与国军激战,华北局势已然全面恶化。
——日军军部虽然有据江浙可以制天下侵略计划,但是,淞沪战事爆发突然,日军迅速决策向淞沪战区增兵,实则在政略、战略上,并没有充分的准备。
在日陆军方面诸多愤青参谋们看来,既然日军在华北轻取平津,控制了华北战略主动,那么,日军同样可以在华北控制局势,取得辉煌战功。
然而,在日海军方面看来,自庚子国变之后,上海属于日本海军的地盘。
日军上海派遣军既没有华北日军背靠伪满洲国的地理优势,更没有机场保障日军陆航支援。既然日军要在京沪杭作战,自然要依仗日本海军的保障、支持。
是以,基于日本海军的作战方案,日军决定凭借日军强大的舰队、航母战机支持,向宝山城、月浦、罗店、浏河镇一线发动猛烈进攻,借以包抄国军在上海的退路,重施1932年一·二八事变故技,迅速解决这场战事。
淞沪会战,国军一处防御阵地。
淞沪战场攻守异势,1937年8月23日上午,日海陆军协同,向上海发起了空前猛烈的陆海空攻势。
具有世界顶级战力的日本海军的全面参战,即刻为淞沪会战标注了极为惨烈的符号。
鉴于一·二八事变作战教训,闻讯日本增兵,国军便编组京沪警备司令部为第9集团军,继续进攻并对日军形成右翼防御。
同时,国军急调赶赴上海的黄埔精锐第18军、第74军,以及皖军、闽军编成的第39军组成第15集团军,由时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15集团军总司令、左翼作战军总司令陈诚亲自指挥,向登陆日军发动反击。
日军攻击猛烈,国军防御顽强,鏖战累日,淞沪会战主战场就此从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等上海市区,逐步移向长江口南岸吴淞、宝山、江湾、杨行区域。
这是在日军极为强大的海军舰炮、战机火力全覆盖的危险区域。
第15集团军在此血战不退,承担了淞沪会战最为惨烈的牺牲。
日军企图仿效平津解决上海战事失败,日本海、陆军相互埋怨,只得各自增加军力继续投向淞沪战场。
在吴淞、宝山、江湾、杨行等地登陆与反登陆拉锯战中,几无远程火力的国军只得以人海填火海,在日本陆海空三军火力熔炉里苦耗抵御。
日机狂轰滥炸之间,游弋外海日军战舰轮番上阵,舰炮齐发,数轮轰炸,坚守在阵地里的国军尚未见到日军冲锋,血肉横飞处,自旅、团、营长以下,伤亡惨重。
国军一个师上去之后,支持不过两天,就被打光。
淞沪会战在远程火力掩护下进攻的日军步兵。
战至9月6日,宝山城失陷,第18军守军姚子青营全部壮烈殉国。
是日,吴淞主阵地杨步飞第61师伤亡5000有余,无力续战,吴淞失守。
由此,坚守月浦的第18军夏楚中第98师阵地,也就直接暴露在日军攻势之下。
激战至10日,拥有上万人枪的第98师能够战斗官兵不过500来人。
彼时,陈诚坐镇前敌指挥部,亲自训令夏楚中,月浦为我军唯一枢纽,如弃守,日军即可侧击我军,打通前往上海通道,且使我18军无法撤退。
尚有一营,你应有营长之决心,以一营挽救全局,如仅剩连、排,你即以连长、排长自任。
夏楚中慷慨受命,率残部死守不退。
此刻,国军第15集团军防御阵地面临全面崩溃,局势十分危急。
如是月浦有失,日军大举攻击上海,先于后续援军击退国军,那么,淞沪会战也就打成了华北平津态势,中国抗日战略即将受到无以挽回的失败。
陈诚心急如焚。
就在国军第15集团军全面战线岌岌可危的关键时刻,胡宗南亲率第1军赶到战场。
当时,国军第1军无论成军历史,或是官兵素质、作战经验、装备给养,都是国军序列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1937年七七事变消息传来,第1军官兵抗日热情高涨,数次请战。
此后,胡宗南往庐山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在8月上旬赶回部队,召集全军团、营长以上军官传达庐山讲话,要求尽快进行战斗动员,完成作战准备,随时准备开赴抗日前线。
淞沪会战爆发,8月29日夜间,驻扎徐州的胡宗南第1军即接到全军前往淞沪参战命令。
就此,同样心急如焚的胡宗南即亲率军部,随首批出发的第1军李铁第1师,连夜赶往上海。
淞沪会战期间,向上海城内发起攻击的日军炮兵阵地。
8月30日,第1军李文第78师由河南归德乘火车南下。
按照作战计划,胡宗南第1军将在无锡集结待命。
长途行军到达无锡,喘息未定,第1军即收到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陈诚要求参战的紧急命令。于是,官兵尚未下车,旋即火速赶往宝山一线支援。
胡宗南率部乘火车抵达南翔,准备增援宝山,但是,受日机狂轰滥炸威胁,只得昼伏夜行,在进抵刘行、杨行一线时,宝山、吴淞等阵地已经失陷。
战局直转之下,得知宝山、吴淞失陷,第1军火速行军,转向杨行、蕴藻浜、纪家桥。
就在陈诚忧心如焚之间,就在日军登陆成功,凭借宝山,淞沪,猛扑而来的关键时刻,第1军第1师终于出现。
他们于上海的前面,在杨行、蕴藻浜、纪家桥阵地,挡住了呼啸而来的日军。
血战开始了。
当时,日军急于以军事胜利封口国际舆论,也企图借淞沪战事展示其国力军力,是以,日军每次攻击,无不倾其全力猛烈攻击,以求速战速胜。
日军以战机轮番轰炸,以军事气球、侦察机观测引导舰炮轰炸,狂轰滥炸之后,再以步兵猛烈冲锋,其战力远非缺少远程火力的国军可以抵挡的。
随着淞沪会战的升级,杨行、蕴藻浜、纪家桥阵地成为淞沪会战的核心战区。
为减轻日本海军炮火的威胁,利用狭窄纵深坚持防御,胡宗南请示集团军司令部后,决意按照最高统帅部守势待机战略,在杨行一线向南撤至刘行、顾家宅和罗店一线,转移阵地、逐次抵抗。
退后作战,滞缓日军攻击,这是一次正面战场战术性持久战作战。
9月11日,国军退出被日军陆海空火力完全覆盖的杨行阵地,沿金山至刘行公路次第设防,层层阻地。
当时,第1军防守地域地势低缓,多旱地,少水田,道路良好,桥梁坚固,利于日军步坦协同动作。更加上日军作战背靠登陆场,补给容易,战区附近江湾跑马场又有日军抢修的临时飞机场,因而,被日军选作主攻方向。
侵入淞沪的日舰出云号。
首次与日军交手,胡宗南判断敌情我情,即向求战心切的各师、旅、团部队长们下达了灵活作战的命令:
现在对日作战,敌人火力占优势,我们不能单凭勇气。
必须在白天少活动,利用夜间修补,加强工事,才能减少损伤,持久与敌周旋。
此后,在参战整个淞沪会战期间,胡宗南日夜在战场指挥,频繁出入战事激烈前敌,临阵指导、指挥作战,官兵见之,无不感奋。
——挡在日军主攻前面的第1军第1师,号称国军精锐,其主要火力不过数门75口径山炮。
实战中,正是第1军不断以战术性后退消耗日军攻击锋芒,随后展开逆袭、夜袭进行反击,这才使得装备极为落后的国军,居然数日之内,和陆海空日军打成拉锯态势。
可见,如无胡宗南临阵指挥应对有方,很难说第1军在淞沪会战作战如此出色。
不过,当时中日战力悬殊确实太大。
国军仓促间抢修临时工事在杨行、蕴藻浜、纪家桥防御日军,既没有地利优势,又缺乏防御纵深。于是,在日军陆海空火力覆盖之下,国军顷刻间便陷入被动。
在白天只能苦守挨打之余,国军最为期盼,就是等待夜幕降临。
无论白日战事如何惨烈,每至入夜,国军随即发起夜袭——此刻,国军和失去舰炮、战机支援的日军近战、夜战,搅浑厮杀,似乎找回了一丝希望。
第1军训练有素,久经战阵,夜袭之间对撞装备先进的日军,毫无畏惧。
期间,第1军夜袭作战,当先的第1师第1旅的两位黄埔系旅长李正先、刘超寰,因为亲自率队反击,先后负伤。
日军数度发起势在必得的攻击,最终还是没有冲破第1军的防线。
战事危急,第1旅副旅长兼第2团团长杨杰少将亲临西塘阵地前线指挥作战。
日军炮火凶狠,轮番轰炸后国军阵地已被夷为平地,国军官兵伤亡惨重,阵地危在旦夕。
1937年10月11日夜间,日军发起步坦冲锋,突破国军阵地,上级询问战况,杨杰回答,尚能支持,不须后援。
言毕,杨杰旅长愤然持枪,亲率预备队向迎面猛攻的日军发起逆袭,冲锋间,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在淞沪会战殉国的杨杰将军和守护将军遗骸的卫兵。
第1军第1师第2旅李友梅第4团防守杨行主阵地。
李友梅,黄埔四期,升任上校团长年仅25岁,是当时国军序列最年轻的团长之一。
该部刚进入杨行镇,即遭日军30多架飞机和舰炮轰炸拦截。
彼时,小镇杨行火光冲天,顿成废墟。李友梅第4团借残垣断壁镇坚守不退,五昼夜间,顶住日军步坦协同攻击十余次。
此后,李友梅奉命率部转移到杨行至罗店一线阻敌,旋即坚守第1师突出阵地刘行东王宅。
东王宅是第1军防线的核心阵地,自然也是日军急于突破的核心目标。
白昼,日军以舰炮、战机轰炸,以坦克当先突破占领东王宅阵地,入夜,李友梅团各位营长则亲率突击队发起夜袭,近战、肉搏,夺回阵地。
次日天明,日军再施以猛攻,夜间,国军亦再次发起夜袭。
如此激战不休,直至9月17日黎明,阵地四失四得。
数日鏖战之后,李友梅团伤亡极为惨重,部下营、连长几乎伤亡殆尽,全团幸存者不过百人。
这天,日军再次猛攻阵地,李友梅死战不退,不幸遭遇日军炮火覆盖,当场牺牲,尸骨无存。
——是役,第4团
李友梅殉国后被追授陆军少将,蒋先生为之题词:气壮山河。
然而,第1军还是在日军猛攻之下,挡在了上海的前面。
当时在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处作战科中校科长刘劲持《淞沪警备司令部见闻》回忆:
胡宗南部接防后,士气旺盛,作战顽强,对敌人寸土必争,每屋苦战,打了一个星期,始终守住阵地,因此伤亡惨重。
胡宗南一声不叫。
顾祝同知道了,在电话中说今晚派某部来换防,胡才说再不换防,明天我也要拿枪上火线顶缺了。
进犯上海的日军摩托化部队。
后来,坚持到援军换防退下来,目睹王牌第1军悲壮场面,在前线采访的著名报人张季鸾撰文感叹:
第1军为国之精锐,如此牺牲,闻之泫然。
第一轮鏖战,国军第1军伤亡十之七八,该军自北伐以来蓄积精锐几乎被消耗殆尽。
彼时,正值素以敢死、善战闻名的桂军赶到淞沪战场,因初次日军交手,被日军海陆空炮火急袭,战法不当,损失惨重。
白崇禧闻报战败,尤为第1军淞沪作战由衷感叹:
桂军10个师只打一天,只有第1军能打,该军两个师阵地,始终屹立不动。
然而,战损极为惨重的第1军并没有退出淞沪战场。
第1军残部在补充2000余秦地冷娃新兵后,奉命再次凭借残部和新兵,挡在国军苏州河防线的主阵地,迎战日军,掩护淞沪参战国军进行战略撤退。
等到第1军奉命撤出苏州河防御战,激战之后,该军再次战损同样高达十之七、八。
无疑,在整个淞沪会战期间,第1军承担主要方向作战,已补充兵员四次,换防接防五次,是名副其实的淞沪会战参战国军主力军。
期间,第1军16个团,连日苦战,补充数次,其中团、营长以上伤亡,前仆后补,累计伤亡多至一百数十人,连、排长几无幸存者。
尤其该军第1师,旅长两个,先后伤了三个,团长四个,先后死伤五个,全师连长除通信连长外,余均伤亡换人。
报考黄埔军校之前的胡宗南。在淞沪会战期间,胡宗南担任第1军军长。
经此一战,自广州革命第二次东征建军,全程参加北伐,中原大战所向披靡,走出了蒋介石、何应钦、钱大钧、王柏龄、胡宗南、卫立煌、蒋光鼐、陈诚、刘峙,蒋光鼐等国军高级将领的国军第一主力第1军,就此元气大伤。
高级将领、各级军官和骨干牺牲惨烈,使得第1军到八年后1945年抗战大反攻时,战力依然无法恢复。
第1军就此退出了国军一流主力阵容。
不过,今天我们回望淞沪会战,似乎依稀记得,国军第1军在淞沪会战打出的悲壮,勇烈,始终映照着那段历史的天空,让人无法忘怀。
鸣谢情谊赞,关注朋友请注明请加:zksd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