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火力悬殊,使得抗战如此艰苦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最新文著:

千古一帝周太祖

五代十国:由黄巢到石敬瑭

五代十国:由开封围城到帝羓

山口百惠,不熄灭的一种憧憬

端平入洛,揭开崖山之变的帷幕

塞上悲歌——蒙古侵略西夏简述

流氓对邪恶的打教!——纽约犹太黑帮与纳粹愤青往事


侵华日军化学部队。


抗战期间,苏军在拥有绝对的兵力、火力的前提下,曾经在中苏边境张鼓峰、中蒙边境诺门坎,两度大战日军第二流师团第19师团主力和第三流师团第23师团。 


战后,苏军回忆张鼓峰、诺门坎事件,对日军不顾性命的抵近炮击、步兵集群冲锋等战术记忆犹新,不寒而栗。 


——当时,就像跟死人作战。 


联想美片生化危机,可见当年日军作战,确如白崇禧将军评价,快,硬,锐,密。 


四点归一,就是狠。 


后来,在张鼓峰打得苏军两眼冒火却无可奈何的日军第19师团,于二战后期调往南方,参战林葛安湾,与兵力和火力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军大战。 


该师团同样以不顾性命的抵近炮击、步兵集群冲锋反击登陆美军。


遭遇空前猛烈火力压制而惨败之后,该师团以孤军与美军缠斗、游击半年有余。


熬至日本投降,该师团向美军投降,依然有建制完整的近万人。 


由此可见,抗战时期,日军之顽强、凶悍。 


明治维新之前,军队主要由贵族、武士们组成,战争自然也是贵族、武士们的游戏。


战争既然与民众无关,大家乐得清闲。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改革军制,建立全民军训、适役青年军训及动员体系,辅以军国主义鸡血注射,日本民众就此在一夜之间群情振奋,整齐划一,摆成战斗鸡的姿态,全民踏入愤青大道。


为天皇、帝国战死进入靖国神社。


如此二逼理想,便成为当时日本民众的精神追求。 


日本拥有如此众多的二逼愤青,在抗战及二战期间,日军无惧生死,甘为炮灰,现在看来,确实不算是意外。


因此,既然全民人手一份鸡血注射,最底层日军单兵不可避免会产生自己就是天皇的战士的幻觉。


于是,人人刻苦钻研军事战术、技术,个个谙熟敢死冲锋,人肉炸弹外带射击、投弹和拼刺,不提。


抗战初期日军的步兵冲锋。


反之,当时中国军阀林立,政令散乱,尚未真正完成统一。


中国军队苦于武器匮缺,军令不畅,军队番号繁杂,军队常规训练更是罕见。


等到抗战爆发,各路军队猛然清醒预备团结抗日之时,在实战中摔打出来的精干官兵毕竟太少,于仓促间扩军,征集而来的,主要为老实巴交的农民、学生、市民。


未经训练,杀猪,尚且有人会手软,晕血,何况上阵杀人?


——当时两军单兵的军事素质、技术差距,可想而知。


此外,碍于中日国力差距,中日两国步兵的单兵装备差距,日军步兵更占优势。 


人人熟知的三八式步枪在研制之初,即专门考虑在中国、蒙古、西伯利亚作战,专门设计了防尘盖。


同时,为保障身矮手短的日本人能够在拼刺和精确射击上占据上风,三八式步枪配装军刺——除却采用小口径子弹降低后坐力以提高射击精度,三八式步枪更被认为是二战中最长的步枪。


营养良好,训练有素的日军单兵虽然身矮手短,近战搏杀往往占尽便宜。


台儿庄会战期间,即有我军9名战士近战拼刺日军3名士兵,最终全部殉国的记载。


抗战初期,国军伏击日军,因当时侵华日军多为最为精锐的常设师团,因而有三枪日军传闻。


伏击第一枪响,日军立刻判断大致方向,第二枪响后,日军会瞄准开枪者。


如是国军战士新上战场,缺乏经验,不转移阵地而连续开第三枪,那么,他则很大可能要被日军打死。


战场上,军事专业素养和技术比较的裁判,便是生与死。


——死者为国捐躯,自然无法和现在网络认为国军抗战窝囊而振振有词的谴责者们辩解当年的战斗。


日军侵华之后新增有常设和特设两套师团编制。


通常,日军以步兵中队、大队作为基础战术部队,根据会战规模、目的等等区别,以师团、旅团、支队作为实现战役目的的兵团。


是以,简单地以日军中队类比国军步兵连,日本大队类比国军步兵营,以及把师团类比步兵师,旅团类比步兵旅,同属不了解日军编制与作战任务,以及不了解当时中日军队编制区别,战争理念区别的自作聪明的结论。


按照当时中日两军装备对比,理论上,一个日军野战中队常规配置火力极为轻松超过国军步兵营。


作战中的日军坦克部队。


相对应,国军大多时候,唯有以民24式重机枪、迫击炮作为火力支撑予以反制。


然而,抗战初期,除却北方黄埔系国军有过长城抗战等实战经验之外,淞沪会战、南京会战、台儿庄会战乃至武汉会战期间,大多国军将士是首度对付现代化日军。


国军火力配置为追求射界宽广,往往凭经验占据高地,或者依托高地两侧。


如此,射界虽然宽广,目标却也明显。


机枪射程毕竟比不过大炮射程。


如果在一次日军以大队为单位的攻击中,日军一个旅团、联队以旅团配属山炮、联队炮、大队炮,同时支援日军这个大队的主攻中队正面攻击。


正面猛攻之外,日军再以其他二个中队在两翼迂回,甚至携带高精度作战地图、数门山炮、重迫击炮进行纵深穿插、渗透。


如此,以当时国军装备和兵员素质,即便最精锐的黄埔系军队以师、团规模抵御,碍于火力对比、射程悬殊,大多时候也只能坐守阵地被动挨打,坚持直到日军弹药消耗殆尽,或者防御最终崩溃。


由小见大,这便是抗战诸多会战,结果我军血拼之后,不是伤亡惨重而防线崩溃,便是耗尽日军物资而取得反击胜利。


日军105榴弹炮阵地。当年105榴弹炮犹如今天的中程导弹,如今依然为战场常见武器。


苦撑八年而取得抗战胜利,其间苦苦支撑,中国人于抗战中之艰苦卓越,远非今天看完抗战神剧的观众们可以理解。


事实上纵观抗战战史,日军无论战役、战术,都是频繁使用正面突破,纵深穿插,两翼包抄,以少打多。


正是凭借火力优势的简单、高效的战法,使得看似兵力占优的国军顾此失彼,处处被动。


——现代化战争,火力悬殊造成的客观被动,远不是靠几句孙子兵法就可以用兵如神,靠想当然来改变的。


今年,六月,我在北京南口资深军迷杨国庆先生陪同下来到南口会战战场。


南口,历来为军事要地。


我们站在龙虎台当年的日军炮兵阵地,北眺居庸关,尽见燕山山势连绵,好一个南口天堑。


看似山势险峻,然而,仔细观看,却发现群山之间沟壑众多,处处都有登山路径。


可以想象,在现代化大炮、飞机直接攻击下,往日要隘、天堑作用荡然无存。


橡树与南口抗战史同仁杨国庆先生。


日军可以任意选取攻山路径。


日军派出步兵突袭抢山,日军炮兵只需就地调整炮位,即可迅速发起火力支援。


冷兵器时期的要隘,天堑固然可以削减日军机械化战力,但是日军快速机动,猛烈炮袭、空袭,同样也给守军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彼时,张治中将军的弟弟,时任第13军第4师12旅少将副旅长张本禹,即遭日军轰炸,殉国。


在日军炮袭、空袭威胁下,国军要在日军发起攻击之后,向薄弱阵地调派援军,山高路险,急速行军,自然远比日军动作更为困难和被动。


同样以小见大,由南口战场,既可看到整个正面战场。


日军现代化军队能够地空协作,快速机动,以少打多,使得拥有兵力人数优势的国军付出巨大牺牲,却战果黯淡的军事主因。


当时,国军在正面战场的每每总结会战,无不提到日军技术兵器优势。


敌军炮空火力旺盛,能收到压制我炮兵之效,为(日军)战况迅速发展之主因。 


(日军)炮兵即能应时发射。


(日军)进至我军阵地最近距离之瞬间,(日军炮兵)复能立即延伸火力


我军无论攻防,受敌害最大者为日军炮兵


诸如此类总结泛见战史,其间之悲壮和无奈,让人读后不禁扪心,感伤。


侵华日军15榴阵地。


彼时,日军侵华主力常设师团配有山炮兵联队,由一个装备12门野炮的野炮大队,二个装备12门山炮的山炮大队组成。 


此外,日军师团进行作战,往往还可以得到日军方面军、军配属的战机、战车、大口径野战重炮等远程火力的加强。


1939年武汉会战之后,日军调整、编成特设师团若干投入正面战场,看似人数减少,也非常设番号,但是,这些师团火炮配属已经大大加强。


日军正面战场野战步兵联队基本装备联队炮之外,每个师团更是装备12门105毫米野战炮,以及24门75毫米山炮。 


日军火炮之多,以至于当时日军炮兵大队编有挽马经常超过500匹,远超当年的日军骑兵大队。


对应而言,同期,黄埔系最精锐的国军步兵师不过配有12门山炮,全师无炮的杂牌国军更不在少数。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能够拥有一门小小的战防炮,那其实是龙文章团长的运气。


在美援至华之前,中国全军拥有105毫米野战炮总数不过40余门。


至于国军的战区、方面军、集团军和军等单位,在重大会战期间,能够用作加强步兵师作战的战机、战车、野战重炮等远程火力,数量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数少得可怜的重炮成为国军抗战的国之重器。


如刘峙、汤恩伯、胡宗南等抗战名将当年想方设法为了保炮,为今天网络抗战军迷们讥嘲长腿、逃跑,其实事出有因。


两厢对比,国军炮兵明显劣势,使得国军在实战中经常只能选择机动避战,伺机而动。


这是以步兵为主的平面化、近代化中国军队在抗战中最为悲壮的无奈。


日军步坦协同攻击。


因为国军没有远程火力威胁,日军战机、重炮每每攻击,总可以从容机动、展开、瞄准、开火。


日军空袭的战略威胁,一直是抗战时期国军头上无法躲避的阴霾。


抗战爆发初期,中国空军即以少得可怜的战机,迎战当时现代化空军大国日本。


当时,中国空军以寡敌众,顽强作战,悲壮牺牲,几乎全军覆灭。


然而,因为战力微弱,中国空军能够对战场的支援,正如日军陆航的总结,在野战中实无大效用。 


随着中国空军损失殆尽,到1940年之后,日本完全控制了战场制空权。


于是,日军不仅对中国抗战大本营重庆进行无差别战略轰炸,更在长沙会战、枣宜会战、浙赣会战等作战中,以战机直接加强日军师团方面的作战。


彼时,日军多以飞机轰炸,代替炮兵,发挥威力甚大


正是两者之间的火力悬殊,使得国军作战不得不进行战略退避,依靠山川险阻,草鞋行军,想方设法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才有可能于会战抵挡、化解日军攻势。


成都川军出川抗日纪念碑。


如此,由华北到淞沪,由徐州到武汉,由广州到长沙,由石牌到衡阳,无数本是市民、农民、学生的战士,还是义无反顾脚踏草鞋,身着单衣,手握一支步枪去抵抗,去牺牲。


当年,无以计数的殉国者们大多数目不识丁,无名无姓。


但是,到了现在,我们应该明白,正是他们的牺牲,这才取得了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这才有了中国于二战之后崛起的基础。


正如抗战名将张自忠将军书题:为民族争生存而奋斗


无论当时他们如何惨败过,如是理解当年抗战的艰苦卓越,不难理解当年抗战将士那份无奈的悲壮,以及苦撑八年取得胜利的那份艰苦卓越。


——于日军猛烈火力下,屡败屡战,自强不息的他们,确实是为民族争生存的奋斗者。


正值七月,于抗战爆发八十二周年之际,以此文纪念。橡树于成都。


鸣谢情谊赞,关注朋友请注明请加:zksd1222

抗战温故随谈,军神早已死去

我们的瓦尔特时代

国魂千秋,瞻望抗战

侵华日军师团的战力有多强

中国空军抗战:重庆长空,英魂碧血

重温九一八,再论张学良

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戎马传奇 

抗战防御战略简述(下)

抗战防御战略简述(上)

普及:影视剧外的抗日战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