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端平入洛,揭开崖山之变的帷幕
最新:
很久很久以前,那时中国地面上有三个国家。
一个,是赵家宋帝国。
一个,是完颜家金帝国。
另外一个小点,在云南大理一带,段家大理国。
因为靖康事变,完颜家和赵家结下血海深仇——传统评书《说岳》,或者金庸武侠小说《射雕》,多多少少都涉及这一段故事。
当然,这些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今天说的,是诸位可能真没有听过的端平入洛的故事。
端平入洛,说是一个赵家皇帝梦想中兴,要做不世雄主,怀抱中原,不料,伸手却抱了一团炭火的玩火故事。
为此,崖山之变的帷幕徐徐拉开。
端平,宋理宗赵昀年号。
这个年号仅用三年,看似很不起眼。不过,这三年却实在使得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
首先,便是端平元年正月。
宋帝国疲疲塌塌的北伐军一步三滑,屡战屡败,终于与蒙军联手,攻克了金帝国最后的都城蔡州,金帝国就此覆灭。
随后,宋帝国虚火上升,欲图中兴伟业却在端平年间,屡遭挫折而一蹶不振,终于步入最后的毁灭。
端平入洛,便是端平年间最具标志性的事件。
可惜,宋蒙战争历史里,知道崖山事变的人多,端平入洛却很少被人提及,即便历史专业的学生,似乎也是知者寥寥。
这是一个比较精彩和应该知道的故事。
当然,说这个故事,还得由宋蒙练手发起的灭金大战说起。
灭金大战对蒙古人而言,其实并不简单。
自成吉思汗开始,崛起的蒙古人就不再坐守一隅,开始断断续续寻衅长城以南金国边境。
很长时间,成吉思汗麾下首席能臣木华黎主导对金战争。
蒙古人攻势犹如狂涛席卷,就此,曾经称霸漠北,纵横黄河的金帝国不堪折磨,奄奄一息。
等到第二代大汗窝阔台继位,蒙古终于下了蛇吞大象的决心。
——长城以南富庶、繁华的中原,在苦寒之地摸爬滚打的蒙古人来说,无疑天堂。
然而,瘦骆驼大过马。
蒙古西征虽然势如破竹,毕竟不敢轻视金帝国。
于是,窝阔台还是打定主意,联合金帝国南边宋帝国,两家夹击已经面黄肌瘦的金帝国,取胜不难。
当时,穿上蒙古皮袍的金帝国文人王檝沐浴熏香,脱去浑身羊肉腥气,兴致冲冲南下绍兴,找到宋帝国君臣就开始谈买卖。
联合蒙古,夹击衰落的金帝国。
宋帝国君臣面面相觑,怎么这招和当年“海上之盟”如此惟妙惟肖?
当年,宋帝国大佬还是宋徽宗。
那时,经历长期北方边境战争之后,富庶的宋帝国再也没有心思和辽、夏等国没完没了的对拼西瓜刀。
宋帝国生意做得好,没事整点丝绸、陶瓷就往西夏、辽国光秃秃的大草原上暴利抛售。
赚得钱来,大部分改善伙食,再用一小部分买得大家相安无事。
于是,无论宋辽,或者宋夏,边境渐渐消停——托和平发展的福,宋帝国自然更是歌舞升平的盛世。
可是,事情最终还是坏在宋徽宗手里。
为争夺燕云十六州,宋帝国建国初期曾经与辽国结仇,自此,宋帝国多位领导人为此郁郁而终。
随着迅速崛起的金帝国提出联宋共灭可恶的辽帝国,宋帝国皇帝和大臣们群情激昂,实现列祖列宗遗愿在即,帝国中兴在即。
睡完三宫六院,还要抽空睡开封府八大胡同的窑姐儿李师师,宋徽宗本来福与天齐。现在,每每扶墙起夜,都忘不了憋足经北望一把燕云十六州。
日思夜想,一拍大腿,宋徽宗终于答应了朝廷一票大臣的建议。
宋帝国撕毁了宋辽协议,转身和虎狼之国金帝国签订了“海上之盟”,约定一起消灭、瓜分辽帝国。
把燕云十六州纳入版图固然是祖宗的遗愿,但谁也想到文绉绉的宋徽宗如此果断霸气侧漏。
理想本要去睡潘金莲,现实却当上了武大郎。
宋徽宗这厢喝完海上之盟的毒药,转眼就被六亲不认的金国人一脚,踹在心窝。
宋金灭辽大战,金军以虎狼之势,稀里哗啦对辽帝国一番砍瓜切菜。
等到灭了辽帝国后,金军意犹未尽,打着打着,金军就打进了宋帝国首都开封。
开封沦陷,宋徽宗和皇室无限悲剧。
皇帝的媳妇们被抢被卖,儿子们被抓被杀——仅有康王赵构撒气脚丫子跑得快,这才保住了奄奄一息的国祚。
史称“靖康之变”。
从此,宋帝国被金帝国压缩在江南偏安。
偏安江南,雪耻“靖康之变”的抱负,却在南宋君臣脑子里日积月累,成为南宋朝野终极价值观。
话又回到蒙古使者王檝要求宋蒙联合,同灭金国的朝廷现场。
当时,南宋经济发达甚至超过北宋时期。
据考证,现在有的商业一条街、专卖店、夜总会、超男跑女,当时是应有尽有。
书上说,南宋普通群众过的,都是吃香喝辣的好日子。虽然不能完全当真,但南宋群众岁月静好倒也是不争的事实。
后世历史学家推测,南宋之所以对“北伐”兴趣不大,最为主要的群众基础,便是大家都在过好日子,谁也不愿意去当兵打仗。
然而,王檝旧事重提,本来过着幸福生活的宋理宗和宰相史弥远脑门一歪,立刻和当年的宋徽宗一样,为王檝这个伟大的提议激动得手脚乱颤。
雪耻“靖康之变”,和当年鲸吞“燕云十六州”,都是两宋有志之士的情怀。
于是,“海上之盟”的惨痛教训如一缕青烟,袅袅散去。
1234年,宋帝国和比当年金帝国更暴虐、凶残的蒙古人结盟,联合派出大军,对苟延残喘的金帝国发起灭国大战。
端平元年,正月初九,坚守近半年,绝粮过三月的金国最后一个都城蔡州陷落。
金哀宗自尽,刚即位几个时辰的末帝完颜承麟死于乱军。
共传10帝,历120年的金国至此灭亡。宋帝国也要回了“刷会稽之耻,复齐襄之仇”的面子。
蔡州会战,金国灭亡之后,蒙军主力北撤。
按照宋蒙和约,宋帝国得到金国南京路(省)以陈蔡为界,包括蔡州在内的大片土地。
看样子,联盟蒙古的剧本比“海上盟约”的剧本更好。
那年,权臣史弥远已经去世,被史弥远挟在胳肢窝里当皇帝的宋理宗又得到大片金国的土地。双喜临门,当然是扬眉吐气。
这幅麻将打得风生水起,宋理宗的理想就开始悄悄地膨胀。
战后不一个月,在朝廷几位愤青大臣忽悠下,宋理宗眺望蒙古人撤军后空虚的河南故地,耐不住大笔一挥,签发了“端平入洛”的出师檄文。
蠢兹女真,紊我王略,遂至同文之俗,半为左衽之污。
彼鹬蚌之相持,甚于豺狼之交啮。
痛念君师之责,实均父母之怀。
檄文一下,朝廷稳重的大臣哗然。
这不是历史上中国版图。
京湖制置使史嵩之,权沿江制置使吴潜等实力军头纷纷表示反对。
他们了解宋军的斤两,见识过蒙军恐怖的战力。所以,他们对于皇帝决策派出重兵进入争议地区可能激发的后果,更为谨慎。
于是,南宋有战争经验的少数军头们,与朝廷里一票纸上谈兵的愤青大臣们开展了激烈的辩论。
金国抵抗蒙古人的“据关阻河”策略,成为愤青大臣们反击那些稳健、保守大臣们的杀手锏。
当年,金人“据关阻河”尚且固守十余年。现在,换成爱国主义高涨的宋军据守潼关、黄河防线,宋帝国北方国防当然万无一失。
说到激昂时,愤青大臣们施展爱国绝招,对反对派愤怒质问:
你们还是不是我大宋的忠臣?
宋帝国两淮、京湖、四川等重要战区的制置使史嵩之、赵彦呐、赵范等人极力拖诿,被人骂够了“汉奸”。
尤其史嵩之,更被后来各朝各类正义群众嘲骂。
最后,皇帝索性自作主张,命令兵部侍郎、淮东制置使的“少将”赵葵统帅两淮精锐六万余人,组成了北上大军。
朝野愤青,成为推动端平入洛的强大动力。
轰轰烈烈的收复三都北伐,就此开始。
这是靖康之变后,宋帝国军队第一次打着旗帜,唱着战歌,扬眉吐气享受着群众夹道欢迎的北上大军。
然而,不对。
越往河南境内进军,愤青大将赵葵和他的两淮精锐宋军沿途目睹,不知不觉就越发感到毛骨悚然。
河南,是蒙古侵略金国的主要战区。
曾经最繁华的中原,遭遇兵祸,如今茂草长林,白骨相望。
担任先行的宋军淮西军大将全子才进入亳州,发现这座曾经的名城,守城官兵不过十来人。
城内罕见平民,偶尔发现两三个衣衫破烂平民,也是惶惶惊恐过来乞食。
当时,得知宋军北上,蒙军绝堤黄河南岸的"寸金堤"。
再往北走,豫东一带或成泽国,泥泞齐腰,宋军前行不便,受水灾影响,当地居民生活更为不堪。
如今群众觉悟高,上网都喜欢吹嘘民族英雄。有很多书作证,成吉思汗确实是这些书里的不世出的民族英雄。
甚至,受不良文人引导,惨不忍睹的蒙古大军西征,也被多数群众当做“祖宗阔气”,躲在被窝里读得滚瓜烂熟,回肠荡气。
当年,蒙古大军西征主要路线,从中亚到东欧,所到之处,无人区往往长达数千公里,宽达数百公里。其情其景之惨绝、凄凉,可见一斑。
无疑,蒙古人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发迹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对整个亚欧大陆的荼毒,是人类文明史空前绝后的最大的劫难。
同样,蒙古人疯狂杀戮也没放过中国。
第一个遭殃的,便是地处北中国的完颜家的金帝国。
燕云诸州不必再提,北京破城,蒙军大开杀戮让西方史家至今为之唏嘘。
金国南方亦然。
有"小东京"之称的城父,全城几被夷平。宋军到达时,举城不过十余户人口,全城寂然,几无人烟。
7月,宋军终于抵达东京汴梁。
金国降蒙的官兵们赶紧打开大门。
然而,推门一看,宋军上下不寒而栗。
经历蒙军侵略,"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华都市早已不复存在。
曾经拥有140万户人口的世界第一大都市汴梁,如今守军不过数百,平民不过二、三千。
宋军战战兢兢穿过"荆棘遗骸"的破败的废墟,耳听目睹,都是当地军民描述蒙古人屠城杀戮之惨事。
蒙军除却对汴梁抵抗者发起以万、十万计的大规模屠城之外,对投降的汴梁官民也同样不曾放过。
汴梁最高降将崔立开门投降,他的妻妾女眷即遭蒙古人奸杀。崔立本人担任蒙古伪职,即招呼被杀得寥寥无几的投降官兵为蒙古人服务后勤。
隔三差五,蒙古人便趾高气扬到汴梁“取食”。
无数汴梁人被蒙古人掳至黄河以北蒙古军营屠杀,他们和牛羊一样,成为蒙军军粮。
话说,宋军一路北上,千里白地,占据不少空空荡荡的荒芜废城。
于是,各路愤青名将自然往绍兴发去了一封封捷报。
纸面上的捷报,自然让宋理宗看不到,也想不到如今河南惨状。
沉醉在中兴美梦的绚丽幻境里,宋理宗和愤青大臣们开始酝酿更大胆、更激进的计划:
进军洛阳。
7月21日,赵葵进入汴京次日,两淮大将徐敏子率军向洛阳进发。
由于粮道漫长和北上宋军在汴梁一代赈灾,宋军当时再无多余粮草。赵葵满心希望迅速占领洛阳,以洛阳粮仓解决北伐宋军粮食困难。
徐敏子也是信心满满,多方部署,准备奔袭而一鼓拿下洛阳。
然而,宋军悄悄潜伏靠近洛阳,大噪而入,再次毛骨悚然着大吃一惊:
洛阳宛如死城,除却破败但不乏巍峨的城墙,以及屈指可数的建筑物之外,废墟之外还是废墟。
28日,徐敏子整军开入洛阳,这时的中原繁华大都市洛阳,和汴梁一般,户口不过三百户。
同样,在蒙古人屠戮、蹂躏下,曾经繁华的古都洛阳寥无人烟,再无往日繁华。
宋军靠洛阳粮仓解决粮食的企图,显然落空。
这时的宋军只得采篙和面作饼充饥。
当然,皇帝和大臣主要看战报。
纸面上,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和南京商丘已经到手,宋理宗也就衣着光鲜完成了一举收复宋帝国三都的中兴。
愤青大臣们当然也为纸面上辉煌的战绩,各自升官。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宋军进入洛阳之后,剧情急剧改变。
宋军准备黄河河防的第二梯队一万余精锐在进军洛阳途中,被突然出现的蒙古军不宣而战,大打伏击,全军覆灭。
消息传来,宋军上下混乱不堪,在洛之师,闻而夺气。
原来,蒙军负责中原战事的统帅速不台、塔察儿早就根据窝阔台的口谕,借宋军北上,在政治和军事上,预备对宋帝国发起全面战争。
闻讯宋军进了宋蒙争议地带,准备日久的速不台即派人飞马报告蒙古大汗窝阔台调兵南下。
此后,少数驻留中原的蒙军便开始做全面战争的准备。
决开黄河南岸的"寸金堤",使中原大地尽成泽国,阻碍宋军进兵及运粮。
彼时,蒙军以“哨马”监视宋军动态,故意以三京空城弃让宋军以分散宋军。
诸如此等,就是为了以大兵团分头合围宋军,一举打掉宋军北上主力。
8月1日,为蒙古效命的汉人刘亨安率领的蒙古与汉军混合部队,在打掉宋军第二梯队之后,与另外一位蒙古名将塔察儿的军团在洛阳城下会师。
蒙军大张旗鼓,预备开始合围洛阳。
此刻,宋军已经分散,徐敏子兵团孤悬洛阳,态势险恶。
既无粮草,更无援兵,宋军要坚守破败不堪的洛阳谈何容易。
无奈,徐敏子当机立断,决意野战,向东突围。
当天,不等蒙军准备妥当,徐敏子率宋军东渡洛水,背水结阵,与洛水沿岸蒙军对峙。
次日黎明,胡笳连连,战鼓声声,蒙军塔察儿军团主力当先发起攻击。
就此,连绵近半个世纪的宋蒙战争就此爆发。
现在课本、电视、网络说到宋帝国灭亡,总有宋帝国重文轻武,宋军缺战马,不善战一说。
然而,当年宋军对蒙军作战,虽然战略处于守势,其对侵略的抗战决心、血气、勇敢,确实是古往今年汉人的最巅峰。
蒙军塔察儿军团和刘亨安军团的骑兵攻击在宋军劲弩打击下,很快失败。
于是,蒙军以各路“皇协军”为掩护,以步兵团牌当先冲锋,掩护骑兵两翼包抄,再度对徐敏子兵团发起袭击。
宋军的两淮精锐和后来明帝国的“关宁铁骑”一般,都是名不虚传的招牌精锐。
虽然蒙军战术得当,蒙古骑兵在团牌步兵掩护下,突入宋军战阵,一度分割宋军。
但是宋军毫不示弱,各不退让。
端平入洛事件中的洛阳会战,蒙军准备充分,人多势众。
但是,南宋淮西精锐以步兵方阵,对战蒙军,不落下风。
鏖战到午后,战场进入胶着。
然而,这时的宋军徐敏子兵团自向洛阳行军开始,就处于断粮状态。困顿洛阳数日,更是难以为继。
冷兵器时代,在战场上玩刀,那是绝对扛两袋水泥不换肩上十层楼的重体力活。
然而,将心比心,连续断粮四天,神仙也扛不住。
饿得两眼发花的宋军上下坚持到下午,再无作战意志。
当时,向东突围已是泡影,徐敏子审时度势,决意当机立断向南突围。
然而,在一马平川适合骑兵作战的洛水两岸,大多是重步兵的宋军如要退军,谈何容易。
冷兵器时代,在战斗尚可稳住阵脚顽强力战的宋军,处于撤退态势,自然就处于绝对的劣势。
优势蒙军攻击下,担负断后掩护的宋军勇将樊显,张迪双双阵亡。
随后,宋军撤退队形崩溃。
以骑兵为主的蒙军塔察儿军团机动迅速,追上溃散宋军,便开始了暴虐的屠杀。
——无论降战,落在蒙军手里,都是必死无疑。
连续追击作战,蒙军“追奔数百里”。
蒙军同样也没有粮食,但是,的蒙军可以杀人煮食。
徐敏子一路南逃,一路收拢残兵。靠着吃树叶和草根,徐敏子带领不到一千的残兵退入京湖路。
这次宋蒙大战,徐敏子兵团不过万余,固然残败在洛阳城外,但是力战之余,也是重创当时蒙军侵入中原的主力塔察儿军团。
塔察儿军团一时无法持续对散驻河南各地的宋军发起连续作战。
很快,洛阳的战报到了汴梁。
南宋君臣这才明白,悲剧上演了。
彼时,赵葵全子才密议一番,次日,以汴梁破败、粮食不足为由,下令得胜班师。
同时,他还上书皇帝,以不听号令浪战、惧战等凭空想象,把洛阳会战残败责任推在了徐敏子身上。
于是,本来算是宋帝国一号猛将,与蒙古人血战不屈的徐敏子退回京湖后,被罢免官职,再无建树。
入秋,两三万宋军由汴梁、商丘等地向寿州退却。
——好在,塔察儿军团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追击。
艳阳当空,大地却一片萧索。
沿途,饱经战火,饥肠辘辘的中原群众麻木地看在这支垂头丧气,却又高奏凯歌的王师。
就此,南宋轰轰烈烈发起的“端平入洛”,犹如一场闹剧,匆忙发起仅仅三月,便又潦草拉上帷幕。
端平入洛,宋军入洛的两淮精锐近三万几乎全军覆没,纸面上收复的三京,顿时化作泡影。
这一事件,史家诟病多多,多认为宋理宗负约蒙古,激发了蒙古侵略宋帝国的野心。
实际上,耶律楚材等谋士早就为蒙古献策先谋犯蜀、顺流而下窥江南。侵略宋帝国。
成吉思汗翘腿之后,蒙酋窝阔台坦言,今中原,西夏,高丽,回鹘诸国尽以臣附,惟东南一隅,尚阻声教。
言辞之下,早有侵略宋帝国的构思。
灭金大战之后,蒙古故意退出主力,以残破、空虚的中原示宋帝国以弱,诱使宋军草率进入宋蒙盟约模糊地区,留下口实。
继而,由速不台主导,集合蒙军塔察儿战略军团发起洛阳会战,大破宋军。
如此,完全可以看出蒙古灭金之后,宋帝国已经成为蒙酋梦寐以求的猎物。
端平入洛,对南宋而言,固然存在扩大战略纵深的必要。
然而,南宋君臣急于建功,操之过急,尤其对蒙军和战区情况全无了解的情况下贸然出兵,失败之迅速,纯属必然。
同时,端平入洛也使得尚未对蒙古人做好战略准备的宋帝国,不得不提前进入了抗元战争。
历史上,这时北中国的金帝国已经在蒙古人的血腥杀戮中轰然倒下。
在南方,按照金庸小说,大约正是各位高手第二次华山论剑的时间——西南一隅的段氏小朝廷早九晚五,一如既往地平静。
现在回望,当年宋帝国军民轰轰烈烈抵抗外来政权、民族和文化全面侵略、奴役的抗元战争,已经被扭曲成中国内部的统治者的王位争夺战了。
——事实上,稍微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们,却永远为那年的寒冷心悸。
1234年入冬,中国故地,隐隐约约有西伯利亚漫卷而来的侵略的血腥气息。
两淮、中原大地飞鸟藏身,万木萧索,唯有蒙古高原南下的寒风,排山倒海般呼啸着,席卷江南。
这一年,距离崖山事变,只有45年。
鸣谢情谊赞,关注朋友请注明请加:zksd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