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文林式”根据地从何而来

康美权 当代江西 2023-12-14

“李文林式”的根据地是个什么样的根据地?李文林是何许人也?让我们一探究竟。


在土地革命时期,在吉安东部山区,有一个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间更早、斗争时间更长的根据地——东固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称之为“李文林式”的红色割据,陈毅称之为“东井冈”。

李文林是何许人也?“李文林式”的根据地是个什么样的根据地?东固根据地作出过怎样的历史性贡献?它的创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位于吉安市青原区的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李文林其人其事

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悬挂着李文林烈士画像:白白的圆脸,目光和善,像一位文弱书生。

李文林,原名周郁文,1900年生于吉水。1923年春,他与方志敏等人发起组织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任军事教官,后参加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失败后,李文林受党派遣回赣西开展武装斗争。

1928年1月底,他协助中共延福区党总支指挥油田和塘东游击队举行了延福暴动。

暴动胜利后,按照省委军委和赣西特委指示,李文林将油田游击队和塘东游击队整编为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九纵队,开始了以延福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武装割据。

3月,第九纵队前往东固与第七纵队一起参加集训。9月,七、九纵队正式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李文林任团党委书记兼团长。

12月,红二团集训时遭反动靖卫团袭击,因毫无准备,战斗失利。当晚,李文林召开全团大会,总结教训,号召全体战士拿出勇敢牺牲精神消灭敌人。第二天,红二团英勇奋战大败敌军,粉碎了反动派消灭红二团的企图。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李文林率队从兴国赶到永丰龙岗迎接,红二、四团也赶到东固螺坑和红四军胜利会师。当朱毛红军来到东固时,人们挑着整猪整牛慰劳远道而来的朱毛红军。

自离开井冈山后,红四军一直没有得到较充裕的休息和补充。忽然来到这么个“根据地”,受到这般热情接待,官兵们个个欣喜至极。

陈毅当即吟诗赞道:“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

1930年2月,毛泽东在吉安县陂头村(现青原区渼陂村)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领导四、五、六军和赣西南、闽西等地的前委,推选毛泽东、朱德、李文林等17人为委员,毛泽东为书记。

不久,在赣西南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中共赣西南特委,李文林当选特委常委。

1932年5月30日,李文林被错杀,年仅32岁。1978年,获平反。

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一角。

“东固山很好”

关于东固山,毛泽东在多次讲话中均提到:“东固山很好,是第二个井冈山。”“如果当年没有东固一个星期的休整,红四军将被拖垮,更不可能开创赣南革命根据地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多次提到,他一生忘不了三个地方——井冈山、东固和延安。党史也予以高度评价:“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奠基石。”

那么,东固根据地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它为什么会受到毛泽东如此重视?

1927年9月,敖上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东固革命根据地正式开创,直到 1935年5月被打散解体完全失陷,东固根据地的斗争历时七年零九个月。

在东固根据地,以秘密割据的政权形态、独立自主开展建设、坚持绝对党的领导等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

这种独树一帜的斗争模式和宝贵经验,给正苦苦思索中国革命出路的毛泽东以巨大的思想灵感。

其一,推行“秘密割据”政权形态。东固区在第一次大革命组建吉安县第三区农会时,共产党员的身份和在农会的职务是公开的。

吉安发生“八·六”反革命事件后,国民党反动派每天进村“清剿”,指名捕杀共产党员,短时间内,十多名共产党员遭到杀害。

这些血的教训,使李文林等赣西红色割据区域的领导人明白了既要革命又要保护自己和同志们安全的重要性,在总结各区、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公开的武装斗争和秘密割据相结合的成功路子。

这种秘密割据形式得到毛泽东的肯定,他写信向湘赣边界特委推荐:“这番我们到东固,则是另一种形式,反动势力是驱逐了,权力完全是我们的,但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固定的赤卫队都没有。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所受的痛苦此间完全没有,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

其二,开展独创性经济文化建设。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面对敌人不断的“清剿”和骚扰,如果不能自行解决军需民用问题,就很难长久坚持下去。

为此,以李文林为首的赣西共产党人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

在政权建设方面,建立了24个以农民协会为形式的秘密红色组织;

在工农业生产方面,就地开发自然资源,建有小铁矿,兴办军械修理所等;

在商贸邮路交通方面,创办东固平民银行、消费合作社、赤色邮政局等;

在文化卫生方面,先是创办平民学校,随后各乡都办有列宁小学,还组织农民学文化,被朱德赞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学习运动”。

这一系列的建设,使东固苏区在全国各苏区中首创了“四个第一”

第一个红色消费合作社——东固平民消费合作社(1928年2月);

第一所红色平民学校——东固平民学校(1928年9月);

第一个红色金融机构——东固平民银行(1928年10月),发行中国工农政权第一张纸币;

第一个红色邮局——东固赤色邮局(1929年3月)。

在一个四周被白色政权包围而秘密存在的小小红色苏区,这些“第一”堪称奇迹。

其三,实施“绝对的党领导”建军原则。从组建七、九纵队开始,李文林就十分重视建立和加强党的领导。

毛泽东在1929年6月14日给林彪的信中很有感慨地写道:“至于二、四团,四军的同志见了他们直是惭愧万分,他们是指导员支配军官的,前五册上军官的名字列在指导员的后面,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领导……小团体主义不消灭,不能如二、四团一样的完全由集体的党领导,则红军只是一个好听的名称罢了!”

毛泽东这些发自内心、有感而发的话,是对李文林领导的红二、四团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此后,1929年12月,红四军召开了第九次党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大会决议案,正式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等一系列原则。

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展示的文物。

两点重要启示

东固根据地是块充满传奇的红色土地、革命土地、光辉土地。它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今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启示一:东固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壮大,彰显了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性。

早在1926年秋,共产党员赖经邦、曾炳春等就在党的派遣下,回到东固创建党的组织。1928年2月发展党员50余名,成立了中共东龙区委,还建立了农民协会。由于有了党的正确领导,东固革命根据地才得以发展壮大。

1929年初,红四军在东固山与红二、四团会师后,毛泽东为指导东固根据地工作,先后六次上东固山。这为东固党的建设、军队的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正是有了中央的直接领导,才使东固根据地成为中央根据地的一部分,这充分彰显了东固根据地与党的正确领导密不可分。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正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片坦途,我们必然要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因此,更加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东固革命烈士纪念碑。

启示二:东固根据地所取得的各项胜利,体现了军民团结奋斗的重要性。

东固根据地因为军民团结奋斗,使之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江西境内,除井冈山根据地和赣东北根据地之外的又一个保存革命力量,锻炼斗争骨干,争取革命胜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东固根据地的领导人,不仅重视根据地内部的团结奋斗,而且还注意和其他地区的革命队伍搞好团结,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不管是因万安暴动失败后,从河东转移来的农民,还是因于都县里仁暴动和桥头暴动遭挫后退到东固的群众,也不管是周边地区前来取经求教或避难的革命同志,东固军民都热烈欢迎,有求必应,支援和推动了附近各县革命斗争的开展,东固成为赣西南地区武装群众割据的坚强堡垒。

这再次证明毛泽东说的“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东固根据地军民团结奋斗,谋求革命事业更大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聚则强,人散则弱。

一块根据地如此,一支军队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亦如此。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只有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以团结奋斗汇聚奋发向前的强大合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小小工作室直通乡村振兴大舞台
欧阳修为何自撰《新五代史》
吉州“窑变”
永丰百合也有“春天”
小小荸荠如何成致富“香饽饽”
一颗辣椒的翻身记
油画《井冈山会师》创作的背后
亚运会的“中国范”
年轻人缘何爱上新中式养生
一根翠竹何以撑起亿元产业

江西维A水稻诞生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