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峡江米粉“味”你而来

曾双全 傅汉保 当代江西 2024-05-12

峡江人的早餐大抵是从一份峡江米粉开始。淡淡的米香与油香交织,唤醒了这座城市浓浓的烟火气。


峡江炒米粉。
在江西米粉的“江湖”中,峡江米粉无疑是充满故事的一道美食,值得细细品味。
峡江人的早餐大抵是从一份峡江米粉开始。淡淡的米香与油香交织,唤醒了这座城市浓浓的烟火气。炒粉的烟火气,就像是一种无形的纽带,串联了过去和现在,也串联了游子和家乡的味道。
吃一碗地道的家乡米粉,是节假日回乡的峡江游子的首选项。“你想粉恰(吃)”?是峡江人对故土最直白的问候。

峡江县龙下村。
峡江制作米粉的历史由来已久。
据《峡江县志》记载,清朝同治十年,“峡人善造米粉,细白胜于他处”。其中,尤以龙下村的手工米粉,炒煮蒸炸拌,让人回味无穷。2008年,峡江米粉制作工艺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传统制作工艺,便发源于水边镇龙下村。
龙下村,地处赣江东岸,面朝玉笥山,背傍赣江水,上倚玉峡山,下靠天井岡,风景秀丽,得天时地利。因村址位于龙山脚下而得名。
据《严氏九修族谱》记载:1368年,严姓先祖自浙江桐庐迁至龙下村一带,世代以务农为主,闲时制作米粉。600余年间,制作米粉的核心技艺在龙下严氏一族世代传承。
明正德年间,身居湖北安陆的献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奉谕南巡监军,乘船溯江而上,适值洪水受阻,弃船策马行至龙下村,日暮投宿农家。是夜,乡民以米粉煮鸡蛋相待,食后余香不绝,为之惊叹,赞为稀世佳肴。
憨厚朴实、热情好客的龙下人及龙下米粉在年少好胜的朱厚熜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登上皇位后,朱厚熜于嘉靖五年下诏批复临江知府钱琦的奏章,析新淦重置县峡江。后又下诏峡江米粉列入宫庭佐膳,故有峡江贡粉之说。
“皇上喜之,天下效之”。各地纷纷以米粉进贡皇室贵族,不少朝廷官员也进献自己家乡的米粉。但总是吃不出峡江米粉味道,总是缺少那种绵里有刚的特有韧性。
如今,峡江米粉纯手工制粉工艺已传承数百年,并入选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手艺人手工制作米粉。
有米好作百样“饭”。
米粉其实就是历史上北方中原人口南迁途中的“方便面”,携带和食用更加方便。
峡江米粉在峡江县域水边武溪、北坑,马埠陈家、罗田袁家、张家等多地均有生产,而又以水边龙下村的米粉最佳。
淮南橘,淮北枳。凡万事万物,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龙下村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合优质水稻的生长;地下水源自赣江,清澈甘甜,水质上乘;赣江水面吹来的江风,自然柔和,有利于米粉的晾晒。
在制作手法方面,龙下米粉选用优质稻米,用深井水浸泡10天左右,待米发酵,酵味越重越佳,再磨成米浆,做成粉团,煮成半生熟时放入碓臼中,用特制的碓棍内外捣匀,碓成大米果团,将木榨机架在煮沸的大锅上,榨粉成丝,边榨边煮。
榨机上的筛子眼越小则越费时费力,米粉越细长。榨入大锅中的粉丝煮透后捞出,用深井水漂洗,再摊放在特制的篾搭上晾晒。
米粉的好坏,晾晒是关键。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季节,晾晒出的米粉洁白细嫩、劲道韧性。
对峡江米粉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峡江人格外珍视。如今在峡江米粉制作工艺的起源地水边镇龙下村,已建起了一座峡江米粉非遗文化展示馆,详细展示了峡江米粉的历史沿革、制作工艺、现存状况等。

村民晾晒米粉。
为振兴米粉产业,峡江县先后与清华大学殷子剑博士团队、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青岛海特佳科技公司合作,在传承创新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动峡江米粉制作工业化、标准化,目前已形成现代制作工序20道,年产量突破250万公斤,是过去的10倍多。
如何让峡江米粉真正成为峡江的闪亮名片?
以振兴米粉产业为抓手,峡江县引入乡村旅游业态,分期分批打造了“龙下米粉”+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引进专业团队,根据“龙下米粉”的传统文化及景区发展需求,打造“龙下米粉”非遗传承地景区。
景区电商直播中心帮助村民拓宽包含“龙下米粉”在内的特色农产品销路,增加村民收入。各相关部门主动加强服务,安排专人组成工作队对接“龙下米粉”入驻“832平台”,方便村民将米粉快速地通过该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2023年以来,仅通过该平台销售的“龙下米粉”便达2.5万公斤,累计销售额达70万元。村里司空见惯的传统小吃,摇身一变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
“龙下米粉”非遗传承地景区每年为所在村集体至少增收8万元,吸纳当地30余名村民就业。”龙下村党支部书记黄海文说,龙下村人纷纷在家门口开起了“龙下米粉”专卖店,通过电商平台、抖音直播销售“龙下米粉”。
这当然还只是第一步,做大做强米粉产业,峡江人还有着更大的盘算,一系列扶持举措将接续落子。
推进规模化生产。融合现代生产技术,对传统米粉生产进行再升级再改造,引进现代化米粉生产企业落户县工业园区;建立原料标准化基地,开展峡江米粉原料米的种植和推广,成立峡江米粉原料水稻种植基地,保证原料米的产量供应和品质保障。
做好品牌创建。与江西农大食品院沈勇根教授合作研究探索峡江米粉炒制工艺;开发衍生新品,探索政企合作,开发药食同源养生米粉、鲜湿米粉预包装、速食米粉等新品类特色食品,促进米粉产品多元化发展;研究制定峡江米粉团体标准,确定峡江米粉统一商标;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开展峡江米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申报工作,加入井冈山区域公共品牌。
开拓销售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和推广手段,提升峡江米粉品牌影响力。开拓线下销售渠道,在峡江、吉安、南昌三地开设峡江炒粉专卖店,将销售店铺和炒制店相结合,对每个炒粉店给予资金补助;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引进电商开展线上开网店帮助销售;引进第三方运营公司,以“公司+基地+生产+销售+品牌”的形式同步推进。
峡江深水井。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这家“平民银行”创造了多个“第一”
算法导向下的“信息茧房”之困
“南方小土豆”为何如此亲切
王安石与“熙宁变法”
基层理论宣讲如何深入人心
石城灯彩: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吉安菜帮的“生意经”
“牛倌”养牛记
守护“景漂”梦工厂
“蹭老式”消费兴起为哪般

万载花炮何以如此闪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