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法明传[2024]173号
4
中共中央
5
起源 解读 龚
6
写小说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赵紫阳
9
妈 分享 回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法明传[2024]173号
4
中共中央
5
起源 解读 龚
6
写小说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赵紫阳
9
妈 分享 回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法明传[2024]173号:关于加快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附下载链接)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算法导向下的“信息茧房”之困
Original
孔德淇
当代江西
2024-05-12
“
信息茧房作为一种当前普遍存在的网络现象,在构建信息壁垒、加剧群体对立、异化用户心理等方面的负作用不容忽视。
”
日前,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主要解决短视频平台算法价值导向存在偏差、优质短视频呈现不足等问题。
打开社交软件或电商平台,从戏谑搞怪到时尚潮流,从商品推荐到生活技巧,平日爱看的各类同质化信息铺天盖地。
人们沉溺其中,获得短暂欢愉的同时,也在不断收窄信息视野,钝化信息识别判断能力。
长期以来,各类移动应用通过大数据算法,片面以点赞率、转发率等量化指标作为流量分配依据。这种做法引发了一个致命问题,即我们被越织越密的“信息茧房”困住了。
在算法的不断“投喂”下,我们该如何自处,又该怎样审视被塑造的自己?
漫画《信息茧房》。
一
先来认识一个概念,什么是“信息茧房”?
美国法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在信息传播中,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讯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茧一般的“茧房”中。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社交媒体和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兴起。
在此语境下,人们往往被推送与自己兴趣和偏好相符的信息和观点,一个舒适且符合心理预期的“信息茧房”由此形成。
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信息茧房”可以帮助个体聚合和过滤所需的信息,带来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和安全化的信息获取体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信息过载和信息噪音的困扰。
但当你以为一切信息触手可及、尽在掌控时,你看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楚门的世界”。
电影《楚门的世界》剧照。
在影片《楚门的世界》里,主人公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他是这座小城里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直至有一天,他忽然察觉到生活的异样,开始怀疑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是否真实。
最终,楚门发现自己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电视节目中,一举一动都被摄像机监视着。
与之类似,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自由,但实际上被算法和个性化推荐操纵的信息环境中,接触到的信息无一例外都是经过大数据精准抓取,系统选择性地投喂我们的内容。
“马看到什么,是人决定的。”前段时间热映电影《封神》里的一句台词很好地诠释了“信息茧房”的特性。目前,一些网络平台基于算法推荐“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的热搜榜单,犹如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着网友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
这种信息内循环,让“茧房”俨然变成了一张“温床”,用户很可能陷入其中而不自知,不知不觉间被带了节奏。
“只看自己爱看的!”图源视觉中国
二
“信息茧房”是信息分拣与数据筛选下的必然结果。
个性化推荐算法追求用户满意度,往往会优先推送点击率高和与用户兴趣相关的内容。这种定制化体验对“窄众”信息需求人群来说,恰恰是一个四季如春的“信息暖房”。
与此同时,诸多副作用也显而易见。信息的定制化推送,用户越来越倾向于只关注自己选择的内容和领域,逐渐陷入一个信息范围的“舒适圈”。
从深层次看,“信息茧房”不仅仅意味着便利,同时也异化为“信息牢房”,让人困在单一信息世界里,成为被动接收信息的附庸。
受困于信息茧房,知识面被有意或无意地限制,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可能被剥夺,无法全面了解和理解复杂的现实世界,致使有时信息越来越多,知识却越来越少;有时情绪越来越多,理性越来越少。
“信息茧房”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而忽略了事实的核实,致使假新闻在社交媒体上肆意传播。
例如,国外一些政治团体和利益集团可以有意识地散布虚假信息,以影响公众的观点和选举结果。
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导致一些极端片面的信息病毒式扩散,进一步加剧了人群分异和社会分裂。当人们只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时,很容易对事物产生刻板印象。这种偏见不仅加深了个体的认知差异,也削弱了社会交际和社区凝聚力,这无疑会加剧与其他群体的隔阂与对立。
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一些人认知偏见、焦虑和愤怒等消极情绪增加,面临心理健康问题,还可能升级为逃避社会矛盾,遁入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成为不折不扣的孤立者。
“信息茧房”作为一种当前普遍存在的网络现象,在构建信息壁垒、加剧群体对立、异化用户心理等方面的负作用不容忽视。
警惕“信息茧房”效应。
三
科技本身是中立的,它的发展取决于人类的选择和使用方式。
我们不能因为“信息茧房”的出现而否定相关信息技术的进步,更不能坠入反对技术的另一个深
渊。对于“信息茧房”的存在,我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审慎视之。
避免技术滥用和失衡。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算法在决定人们获取的信息内容及其展示优先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算法的设计和运用需要考量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说到底,技术的发展应该是服务人,而非束缚人,应该推动社会进步,而非阻碍发展。
小小的舆论场,牵动的却是偌大的
现实世界。作为信息的推送者、内容产品的生产商,各类媒体、社交平台及电商平台需反思算法使用的边界,不能只追求点击率和流量。
除了精度和准度,还要有温度,在努力保持平衡、公正和负责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信息多样性和观点开放,帮助公众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
警惕被“定制”内容带偏。
对网友来说,互联网本应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而非“作茧自缚”的慢性毒药。面对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算法,也要每时每刻提醒自己,勇于打破对互联网的依赖,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主动寻求多元化的信息和观点,建立起更为丰富多元的知识体系。
尤其在一些突发热点事件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被评论区的意见牵着鼻子走,试着站在不同立场、不同视角,学会更辩证地分析和思考问题。
检视社会系统性问题。
“信息茧房”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信息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由浅入深、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形塑外部生态的过程。与其过度谴责个体自控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不如去关注信息传播机制是否出现系统性问题,奖优淘劣的功夫有没有到位。
立法明责确权。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现实却是,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认为自己该担责。倘若没有匹配相应的权责利,由算法驱动且不断固化的“信息茧房”,非但得不到纠偏,反而可能成为推波助澜的技术武器,加剧信息窄化、网络暴力、群体极化等负面趋势。
不管未来技术如何变革,立法这一基石都不应动摇,各有其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应成为技术向善的基本追求。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新年献词|每一步都是向上的力量
守护“景漂”梦工厂
“蹭老式”消费兴起为哪般
万载花炮何以如此闪耀?
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
玩转“冷资源”释放“热效应”
苏轼苏辙的高安情缘
“江南小切”冻米糖
将孝道进行到底
“鸭鸭”品牌沉浮启示录
“红链助企团”是个什么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当代江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