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城灯彩: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邱有平 当代江西 2024-05-12

到了石城,除了泡一泡石城温泉外,再来一场石城灯彩之旅,这才算“石泉石美”!


质朴悦耳的客家民歌,欢快喜庆的采茶音乐,酣畅优美的灯彩舞蹈……灯彩成为刻印在石城人骨髓里的文化基因。走在这片客家土地上,我们发现,灯彩无疑是石城客家人的另一种语言表达。

石城县大由蛇灯。廖东升/摄

“灯”财两盛

中原灯形客家神,舞灯敬神祭祖恩,身背宗牌闯天下,千年作客灯伴行。石城灯彩历史悠久,是集道具、舞蹈、音乐等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据史料记载,从南唐开始石城灯彩逐渐成形,至宋代则十分盛行。

清乾隆《石城县志》记载:“元宵前后,城市挨户悬灯于门两半,星桥辉煌若画、兴酣者、张鼓乐、闹哄大厦,待之至排场,歌舞者以作到耄耋,主人具食,乃终月罢。”由此可见当时石城灯彩的盛景。

石城人为什么这么爱灯彩呢?

这大概与石城的客家属性相关。石城是中华客家文化盛行地,自古有“客家摇篮”“闽粤通衢”之称,古属楚越巫风较盛,先民们通过举灯游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灾避难,经年累月形成了“事事当中有规矩,样样规矩不离灯”的说法。

同时,石城称男性为“丁”,而石城方言中的“灯”与“丁”是同一个发音,因此舞“灯”也就是意味着人丁兴旺、丁财两盛等吉兆,特别符合饱受迁徙之苦的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千百年来的发展,石城灯彩深入人心,并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形成了娱乐性灯彩、祝颂性灯彩、祈祷性灯彩和祭祀性灯彩四大类,衍生出龙灯、狮灯、马灯、船灯、车灯、茶篮、鸡公灯、宝伞灯、蚌壳灯、莲花灯等上百种灯彩,寄托着人们期盼风调雨顺、驱凶辟邪、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石城民间文艺团队在县城雍和文园表演石城灯彩,不少观众驻足观看。邱有平/摄

据石城县文化馆馆长刘丽芬介绍,石城灯彩动律、步法、节奏、色彩变化多样,如“走四角”意为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卷谷笪”意为喜庆丰收,“半月形”意为花好月圆等。男女舞姿各具特点,男角动作朴实、粗犷、简练,有踏、摆、蹲、稳四个基本动作;女角动作轻快、细腻、柔美,有跳、卧、扭、细四种舞步身段。音乐多为石城特有的民间打击乐,曲调采以石城地方歌曲和赣南采茶戏音乐,节奏明快,悠扬悦耳。

石城灯彩在千余年的演变中与客家文化、精神信仰等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了石城人民朴实醇厚、豪放爽朗、聪明睿智、活泼乐观的秉性,构成了石城灯彩独有的艺术风格。

石城县茶篮灯。刘敏/摄

“灯”火相传

民间一句歌谣真实反映了石城灯彩过去的辉煌:“解放年代自娱自乐;50年代搬上舞台,60年代上银幕,70年代上荧屏,80年代上北京。”

据史料记载,上世纪50年代,石城灯彩节目《倒采茶》《蚌壳舞》《卖花线》《采桑》《跃进花灯》先后在赣州地区和江西省的文艺汇演中获奖;60年代,灯彩节目《三杯酒》在全省文艺汇演获奖后,部分片段入选舞台艺术片《群花争艳》;70年代,《喜庆公社丰收年》《迎春花灯》《莲乡新一代》等灯彩节目被搬上电视荧屏;80年代,《熔炼》《迎灯接福》在全省“庐山文化博览会”上成功演出,《熔炼》还经江西省歌舞团改编后参加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并获奖。

大型石城灯彩《花灯仙子》在赣州文艺汇演中一举拿下五个一等奖,并应原文化部邀请进京献演,获得“玉茗花”戏剧节多项一等奖,一时风光无比。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石城灯彩一度风光不再,比如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灯彩人才缺失,新兴媒体冲击导致灯彩受众越来越窄等。石城县委县政府清醒地看到了问题所在,一场“拯救”石城灯彩接力赛正式开启。

石城县木兰板桥灯。黄洋/摄

石城县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对石城灯彩进行抢救性挖掘和整理,先后出版了《石城灯彩》《客家艺术之光》《石城客家灯彩画册》等灯彩相关书籍,制作灯彩视频资料,使石城灯彩可查可学可传。

成立石城县灯彩发展保护中心,常态化开展石城灯彩巡演。组建石城灯彩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队伍,定期开展石城灯彩保护与传承,其中有2名省级传承人、3名市级传承人。

开展灯彩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开设灯彩兴趣班,创新编排灯彩韵律操,以全新的方式传承石城灯彩。大力宣传推介石城灯彩,让石城灯彩走出家门、走向全国。

功夫不负有心人,石城灯彩再次迎来辉煌。2008年石城灯彩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石城县被命名为“中国灯彩艺术之乡”,两张国字号名片让石城灯彩在新时代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2010年,石城灯彩《龙腾虎欢》获得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广场歌舞展演“山花奖”金奖;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文艺晚会时空连线直播石城灯彩节目《丰收锣鼓》;

2018年,中央电视台《我们的节日》播出石城灯彩的表演和习俗;2019年,石城灯彩《鲤鱼灯》《荷花灯》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井冈山分会场演出;2022年,央视《味道·石城》《农家院里过大年》栏目重磅播出石城灯彩。

石城灯彩如一朵绚烂的玫瑰花,绽放在石城这片文化沃土上,香飘万里、沁人心脾。

中央电视台中秋文艺晚会时空连线直播石城灯彩节目《丰收锣鼓》。邱有平/摄

“灯”气蓬勃

走进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石城县大畲村的灯彩馆,蛇灯、板桥灯、杆龙灯、茶篮灯……这里展示了十多种石城灯彩,还有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类型的灯彩,可谓灯彩大全,令人目不暇接。这是石城灯彩与旅游相融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石城灯彩这一特色文化融入当地旅游发展,石城县在传承接力赛的基础上,又开启了灯彩和旅游的“双向奔赴”,促进石城灯彩大放异彩。

该县2008年举办首届石城灯彩汇演,2009年举办情系莲乡大型“石城灯彩”歌舞晚会,2010年、2016年举办两届石城县灯彩艺术节,2018年举办江西省灯彩展演暨石城县第三届灯彩艺术节。

目前正在筹办石城县第四届灯彩艺术节。一次次灯彩艺术节,一场场灯彩活动,掀起了石城灯彩发展的高潮。

石城龙灯。许振华/摄

大力推进石城灯彩进景区活动,在重点景区设置古戏台,定时定点表演石城灯彩;在景区布置灯彩馆,在县博物馆开设石城非遗专题展馆,全方位展示石城灯彩;开发文创产品,把石城灯彩制作成便于携带的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在县城“一江两岸”制作展示一系列大型石城灯彩夜景道具,为浪漫琴江文旅街区增添了浓郁的文化品位。

如今,外地游客到了石城,除了必须泡一泡石城温泉外,必定要来一场石城灯彩之旅,穿越时空感受国家非遗的古老韵味。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吉安菜帮的“生意经”
“牛倌”养牛记
守护“景漂”梦工厂
“蹭老式”消费兴起为哪般
万载花炮何以如此闪耀?
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
玩转“冷资源”释放“热效应”
苏轼苏辙的高安情缘

“江南小切”冻米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