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DnA SHENZHEN 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红树林画廊 MANGROVEGALLERY|展位 Booth:C15
尊贵藏家预览 Collectors Preview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184号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MoCAUP, 184 Fuzhong Road,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梁铨,海洋城市,2017-2020,色、墨、宣纸拼贴,90.8×122cm ©梁铨Liang Quan, Oceanic City, 2017-2020, Ink, colour and rice paper collage, 90.8×122cm ©Liang Quan
梁铨,1948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中山,中国抽象绘画最具代表性艺术家之一。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又赴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曾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工作于深圳画院。现退休生活于深圳。梁铨是中国最早将传统水墨结合抽象创作的艺术家之一,构建了东西方美学语言贯通却相互区别的个人表达。写实和写意的思考用细碎的言语辩白,在形与无形之间重建秩序,细节的极致调和以至“空”的境界。水墨轻重有序的晕染,形的消融,真实被层层措置与堆叠的细节阐释,以一种近乎消失的方式置于现实中再次显现,空白意味着无限。表达上的让步和不明确指向,用不对抗不强加的态度应对瞬息万变,梁铨以其最具代表性的水墨拼贴,铺开淡然悠远的禅意。他用综合材料拼贴贯通西方抽象艺术和中国传统水墨,因深刻的东方精髓和独特的风格备受瞩目。
恩佐·库奇|Enzo Cucchi
恩佐·库奇,乔托,2020,木板油画,40×40cm ©恩佐·库奇
Enzo Cucchi, GIOTTO, 2020, Oil on wood, 40×40cm ©Enzo Cucchi
恩佐·库奇,1949 年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现生活和工作在罗马和安科纳,意大利超前卫艺术核心人物,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库奇曾先后参与1979年第15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1980年第11届法国「巴黎双年展」、第39届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和1982年德国第7届「卡塞尔文献展」,并于1986年37岁之际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回顾展。库奇的作品被众多国际艺术机构收藏,其中包括美国纽约MoMA、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意大利罗马现代艺术博物馆、西班牙马德里国家艺术基金会、法国巴黎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日本Sezon艺术博物馆、德国慕尼黑现代美术馆、意大利米兰皇家美术馆等。
丹尼尔·克诺尔,「凹陷海拔系列」三号色月域,2018,抗紫外线着色聚氨酯,150×150×6cm ©丹尼尔·克诺尔
Daniel Knorr, Depression Elevations, Moon Fields of Color Three, 2018, Pigmented polyurethane, UV-resistant, 150×150×6cm ©Daniel Knorr
丹尼尔·克诺尔,1968年出生于罗马尼亚,14岁随父母移居德国,现工作和生活于柏林和香港。自2005年代表罗马尼亚参加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至今,丹尼尔·克诺尔一直是全球最为活跃的观念艺术家之一,他的创作主题涉及城市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关系,在作品中探讨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议题,并在他特有的艺术语境中提出问题且试图讨论。最为人熟知的是2017年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装置作品《呼气运动》Expiration Movement,大量的浓烟从弗里德利希阿鲁门主展馆的瞭望塔上冒出,甚至引起卡塞尔当地的许多居民打电话给消防局。文献展的宗旨也让我们回顾历史,在70多年前,博物馆在二战中被摧毁,浓烟四起,作品带来对战争的反思。 克诺尔的作品被众多国际重要公共机构以及私人收藏,包括德国波恩艺术博物馆、德国慕尼黑现代艺术美术馆、瑞士米格罗斯当代艺术美术馆、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艺术收藏、波兰华沙现代艺术美术馆、法国米卢斯米歇尔·萨姆艾勒·维斯、美国迈阿密红月亮收藏、美国达拉斯南希·A·纳舍和大卫·J·亨密赛格收藏等。
奈文·阿拉达|Nevin Aladağ
奈文·阿拉达,「亲密图案系列」流动的邂逅,2021,铝板液压切割,丙烯颜料,ø70cm, D0.6cm ©奈文·阿拉达Nevin Aladağ, Pattern Kinship, floating encounters, 2021, Waterjet cut aluminium, acrylic paint, ø70cm, D0.6cm ©Nevin Aladağ
奈文·阿拉达,1972年出生于土耳其,两岁随父母移居德国斯图加特,毕业于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现任德国德累斯顿艺术学院教授,生活和工作于柏林。她的作品形式包括雕塑、装置、行为艺术和影像等。她在作品中探讨了城市空间和社会文化边界等问题,尤其关注外来性、身份认同等概念及声音在环境构建中的作用。阿拉达用创造性的结构,跨越了时间和意识形态的领域,并鼓励观众通过她的作品,探寻形式和功能以及美学和政治的边界。阿拉达曾在伦敦、旧金山、巴塞尔、柏林等地多次举办个展,其作品被众多国际重要机构收藏,包括巴黎蓬皮杜中心、柏林新国家美术馆、马德里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和慕尼黑现代艺术陈列馆,并于2017年同时参与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和卡塞尔文献展,此外于2018年荣获恩斯特里切舍尔雕塑艺术奖。 相关阅读
艺术家动态|奈文·阿拉达2022年最新展览
艺术家动态|奈文·阿拉达在金鹰美术馆
展览现场|奈文·阿拉达(Nevin Aladağ)正在展出
红树林画廊|展览预告|奈文·阿拉达
红树林画廊宣布代理艺术家奈文·阿拉达(Nevin Aladağ)
蒋志|Jiang Zhi
蒋志,去来 之2022-03,2022,油画于聚酯纤维布,120×100cm ©蒋志
Jiang Zhi, Going-and-coming 2022-03, 2022, Oil on polyester, 120×100cm ©Jiang Zhi
蒋志1971年生于湖南沅江,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于北京居住和工作。蒋志的创作包括摄影、绘画、录像及装置,小说和诗作亦是他开始艺术创作以来的重要媒介。他长期深入地关注各类当代社会与文化的议题,自觉地处在诗学与社会学两个维度的交汇处上,并着力于如何使那些我们熟悉的日常社会和个人经验转换进作品文本中。蒋志为中国当今最具多样性的艺术家之一,曾于深圳OCAT美术馆(2016)和广东时代美术馆(2012)举办个人回顾展。他曾参与多个国际机构展览和年展,包括美国古根汉美术馆的“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2017)、第九届上海双年展(2012)、第四届广州三年展(2012)、北京今日美术馆的“首届今日文献展”(2007),美国国际摄影中心,和亚洲协会的“在过去与未来之间”(2004)、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紧急地带”(2003)和第四届光州双年展的“暂停”(2002)。蒋志曾获颁的奖项包括200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提名奖(CCAA),2010年的改造历史(2000-2009年中国新艺术)学术大奖,以及2012年的瑞信·今日艺术奖。
林科,手机脸,2021,水彩纸本,37×28cm ©林科
Lin Ke, Phone Face, 2021, Watercolor on paper, 37×28cm ©Lin Ke
林科,1984年生于浙江,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从2010年开始,林科将自己变成自己的实验对象,投身于计算机时代的行为艺术当中,林科将笔记本电脑作为其艺术工作室,从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中提取素材作为其艺术作品的素材与形式。日常互联网的探索和对应用软件的操作催生出他的艺术创作和自画像。他使用屏幕截图和屏幕录制软件记录操作行为和概念图像。他主要的作品形式为装置、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和电脑绘画。在他的作品中,林科以非常规的方式使用电脑软件,在软件原本设计的意图之外寻找新的功能,从而使的语言从基本的交流功能中得以解放而获得诗性。如果诗歌表达了语言的乐趣,那么林科的作品则呈现了软件用户图像界面的愉悦。林科曾获得2014年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与2015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
相关阅读
林科的小水彩
展览现场|林科:Photoshop装裱
艺术家访谈|林科:赛博拾荒
红树林画廊|林科个展《Photoshop装裱》4月23日开幕
厉槟源,脸-印记,2018,行为与照片,100×150cm×2 ©厉槟源
Li Binyuan, Face-Imprint, 2018, Photograph of performance art, 100×150cm×2 ©Li Binyuan
厉槟源,1985年生于中国湖南永州,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他的作品曾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地展出,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厉槟源通过行动、录像和行为艺术表演进入日常社会的不同领域,探索身体、物质、观念认知和社会价值。其艺术实践占据了城市和农村空间,包括公共空间,自然环境或偏远的后工业区;他利用身体做为雕塑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以及利用断裂和重复来展现雕塑和表演如何交织在一起。在审视我们每天的经历的同时,重新确立了社会行为。他获得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优异奖(2015),第37届卡塞尔纪录片电影展金钥匙奖提名(2020),第十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2020),第十七届Sovereign杰出亚洲艺术奖(2021)和王式廓今日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年度艺术家(2021)。
伍礼|Wu Li
伍礼,花果山,2022,布面油画,155×125cm ©伍礼
Wu Li, The Mountain of Flowers and Fruit, 2022, Oil on canvas, 155×125cm ©Wu Li
伍礼,198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1995年从事绘画至今,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伍礼是近年中国当代绘画表现最为突出的艺术家之一,浓郁炙热的情绪和极具表现性的绘画语言让他的作品充满着内在生命的张力,真诚而饱含能量,他所有的养分都来自对周遭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和对消瞬即逝的片段的敏锐捕捉。伍礼选取描绘的对象通常是身边人和物,结满果实的树,茂盛的野草,扭曲的人体,自由生长的渴望和与一切束缚对抗的力量,并赋予生命不拘于形的状态。伍礼对绘画的纯粹热爱在长期的观察、思考以及和媒介的对话中所形成的绘画语言真挚而热烈,笃定而有力。伍礼的艺术实践衔接着近百年来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进程中的断层部分,以及从入笔即始的东方书写性在西画语言中的变革。
No.110, Stage 2, South Square, One Shenzhen Bay, Shenzhen, China开放时间:周二(Tue.) - 周六(Sat.),10am-6pm官网:www.mangrovegallery.comInstagram: mangrove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