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商证券李晓冰:处置压力大,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使用更频繁

李晓冰 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2022-06-23


在通达金融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特殊资产管理与破产重整高峰论坛》上,招商证券投行创新融资部副总经理李晓冰分享了其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最新动态以及次级投资机会》方面的见解。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


在我国,商业银行是不良资产最主要提供者,在过去与AMC保持着传统、固定的合作模式。而从2016年开始,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开始,不良资产证券化工具成为了一些商业银行处理零售类不良资产,尤其是信用卡类不良资产的重要方式。



今年,因经济形势和疫情的叠加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增大,而不良资产证券化工具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以下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工具发展历程做个简单回顾。


2015年底,我国启动了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研究。


2016年4月28日,银监会(现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来实施监管。监管82号文提出“会计出表”不等于“监管出表”、 限制合格投资者范围这两方面的监管要求,立足于将不合规、打擦边球的不良资产出表通道堵住,鼓励各方开展更公开透明、更市场化的资产证券化(ABS),从而规范业务发展,防止风险藏匿。


2016年初,六家银行进入了第一批试点名单,通过商业银行主导的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第一次获得了直接面对资本市场的机会。与过往各种不良资产处置工具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和国务院层面推进这些业务,使得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更为阳光化、正规化,成为不良资产处置的主流方案之一。



随着第一批银行试点的成功,很快迎来了第二批试点的推出。


截止2020年,纵观整个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信用卡与房贷不良已成为银行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资产类别,占据着市场较大比重。


发行人来说,不良资产证券化对银行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 可一定程度优化银行的不良率指标;


2. 有利于银行根据客观情况调整资产组合结构,提升分支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3. 扩大银行中间业务收益;


4. 有助于银行满足监管对于资产质量的要求;


5. 促进银行加强管理约束增强业务规范化和透明度;


6. 公募证券化产品可以增强证券的流动性,提高发行人的信誉,更加阳光、透明;    


而对投资者来说,不良资产证券化对银行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以往大多不良资产专业参与方,受制于一些法规,主要以私募的形式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通过AMC来获得资产包,在经手处理。然而当前不良资产证券化工具所带来的结构化红利,使得项目收益在得到提升。


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情况


以下主要从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优先级发行情况、次级档证券投资者及销售模式、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变化这三方面着手讨论。



第一,通过对于1年期内、2年期内与2年以上这三大期限的不良ABS利差市场数据统计,可以发现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发行利率随市场资金成本的变化而波动。


近年来,优先级证券发行利率与基准利率的利差明显扩大趋势,其原因主要为2017年开始,很多优先级投资者内部控制要求,无法投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优先级证券,使得投资者范围缩小,利差波动增大。


第二,在本轮不良证券化试点中,次级档证券的投资者主要分为五类,即四大AMC、同业金融机构、民营投资机构、专业私募基金以及一些外资机构。这些次级证券集中了整个资产包大部分的风险,需要投资者有较为专业的判断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在次级档证券销售模式上,更多是采用协议定价机制来交易。是发行人和投资者一个谈判博弈的过程。遇到投资者较多的情况,则可以采取竞价簿记的销售模式进行销售管理。


第三,近几年,不良资产的ABS市场数据显示,零售类资产发行量不断上升,对公资产发行量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零售类不良资产缺少高效的批量转让处置路径,对资产证券化工具有较强的需求。


而对公类不良ABS的执行周期较长,且仍然需要逐笔尽调逐笔估值,相较原有对公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没有显著优势,降低了银行发行对公不良ABS的积极性。


相关阅读

君合律所缪晴辉:未来吸引外商投资不良的立法会放开
湖岸投资张征:我们即将进入一个存量博弈
论坛报道丨国厚资产执行总裁:困境企业重组未来一段时间是趋势
论坛报道|李曙光:今年特殊资产行业有三难
论坛报道 | PE掘金不良资产投资各显神通
第六届中国特殊资产管理与破产重整高峰论坛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加

《疫情常态化房地产特殊机会投资闭门培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