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张伯伟教授《读南大中文系的人》是南京大学出版社“谷风·学者随笔丛刊”之一种。该书初版于2014年,早已一书难求。近日,南大出版社推出该书增订版,不久即能上架销售。现与大家分享增订版后记与目次。
本书初版于2014年,在不长的时间里便销售一空,可见“南大中文系”对读者的吸引力还不小。不少友人看了以后,希望我多写一些此类文章,且惠予鼓励之辞。或云堪当“学术史研究的好材料”(吴承学语);或云“其意义可能超过普通的学术专著”,并期待为之不已,可“为近几十年来的中国传统学术界留一部非正式的《儒林传》”(唐翼明语)。历来所称的“学人”,大抵皆文史之士,多少会有些特别乃至出格的言行引人注目,不过,茶余饭后、酒酣耳热时的闲谈不妨点缀以“八卦”,落笔为文总还是应循其“义法”。友人或以前贤“出诸口者,不漫作无味语;笔诸书者,不漫作无味辞”形容之(邬国平语),大概也是有感于斯文吧。在我看来,此类文章的“义法”,就是“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借用M. H. Abrams一本学术著作的书名,其功能就应该如the Mirror and the Lamp(《镜与灯》)。一方面如同庄子所说的“用心若镜”,能够映照人生的本质和真相;另一方面又能如穿透雾霾的一束灯光,刺破心中的幽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句话集中体现了一个真正读书人的价值。如果有读者觉得在本书中看不到“花边新闻”而遗憾,我很愿意建议他/她尝试换一种阅读眼光,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出版社有意重版此书,同时建议我调整若干学术腔太浓之作,我遵从了这项建议,所以此版较前删去了六篇文章,又增加了十篇文章,总字数则略减一二万,希望这一版能得到更多读者的欣赏。
*标颜色的是新增的篇目
斋名变迁与进德修业——从“日不知”“适其适”到“百一砚斋” “皇帝·单于·士人:中古中国与周边世界”国际青年学者工作坊致辞“三国志曼陀罗:三国时代的思想、学术与文学”国际学术工作坊致辞“静悄悄地”立德——《莫砺锋文集》新书发布研讨会致辞一个中国学者对韩国学研究的职责——第十届“卧龙学术奖”获奖感言一口吸尽西江水──专访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张伯伟教授
【相关阅读】
张伯伟:“行道救世,保存国粹”——程千帆先生的精神遗产
张伯伟:说先师闲堂赠潘石禅先生诗兼述往事
张伯伟:一件化俗为雅的小事
张伯伟:绕谿师的“藏”与“默”
张伯伟:有思想的顽童——许志英先生
张伯伟:一个中国学者对韩国学研究的职责
张伯伟:我是怎样研究《诗品》的
张伯伟:如何探寻诗人的“诗心”
张伯伟:漫话中国文学批评
张伯伟:域外汉籍研究答客问
张伯伟:中文系是以“为往圣继绝学”而自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