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斯伯格综合症和精神变态的区别在哪?

青衫Aspie 青衫Aspie 2022-10-20


我知道这个问题会引起大家的很多愤怒,但是社会上相关误解实在是太多了。

在此把我知乎答案转过来,供大家参考。

敲黑板:

一定记住共情分两种,不可混为一谈。

原问:二者皆为智商高,但不善于理解别人的感情。但前者的定义比后者更为正面,二者有无区别呢?

谢邀。人们往往知道as和精神变态(一般是反社会人格障碍)都存在共情问题,并认为as一样没有感情,不会同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因为两者共情问题的方面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简单科普,共情(同理心)分为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情感共情是指对他人情感的体会和回应,包括情绪感染和同情表现。认知共情则为对他人意愿意图的解读。我看过的很多科普往往把两种共情混为一谈或者不加区分,会造成很多的误解。

根据研究,as的共情障碍为认知共情障碍,即很难理解他人的意图。as的情感共情是完整的,具有体会他人情感和同情回应的能力,甚至感受本身可以远远强于nt,尤其是对他人的痛苦感受。并且,在asd(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中多见强情感共情在其他生物甚至物品上的泛化。但是很多as在对他人情感的回应上存在问题,属于社交障碍范畴。

还有约50%的as在对他人和自己情感的感知方面存在障碍,但是如果被告知或者他人情感过于强烈和明显,是有正常的情感共情反应的。研究认为这种表现本身并非来自于asd,而是来自于述情障碍,即对他人和自己情绪的体验、描述障碍,可以理解成对情感反应迟钝。约50%的asd人士存在述情障碍。此外,述情障碍也可以出现在其他障碍和nt中。

反社会人格障碍恰恰相反,在认知共情上,即理解他人的意图完全没有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共情问题是情感共情问题,不能被他人的情绪所感染;也难以对他人产生同情的情感。这就使得他们对他人要做什么理解非常清晰,但是对他人没有同情,甚至觉得他人的痛苦好笑。监狱中约有50%的人有反社会人格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认知共情概念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商”概念基本重叠(有“眼力健”)。反社会人格人士因为认知共情无障碍使得情商也会很高,并会利用他们的高情商操纵他人。

我的文章《为什么孤独症谱系存在共情问题》中对asd的共情问题有详细讨论。在此分享:为什么孤独症谱系存在共情问题

2010年的一项研究检查了有无述情障碍的asd和脑共情相关信号。在nt中,观看他人接受造成疼痛的电击可以使左侧岛叶活动增加(与前人研究相符)。有述情障碍的asd人士这个信号有降低。但是,没有述情障碍的asd人士的信号和nt程度相当。但是,述情障碍的人也是在意他人的情感的,会被他人的愤怒等负面情绪产生不适感。
青衫Aspie,公众号:青衫Aspie为什么孤独症谱系存在共情问题
很多人认为,共情缺乏会导致反社会行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一项对有过违法暴力行为的人的研究显示,他们对他人受伤的痛苦情绪共情减少,但是认知共情正常。对反社会人格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点。这种痛苦情绪共情减少、认知共情正常的模式,是与asd的共情问题完全不同的。

另外,受到新闻报道高智商犯罪的影响,人们往往认为反社会人格障碍都是高智商。对as的误解也是一样。在医学上这是完全不准确的。现阶段统计as约一半智力正常,一半超常。反社会人格的智力分布与常人无异。

也存在as和反社会人格障碍共同出现的情况。在一项对50名as成年男性的调查中,有6人(12%)存在反社会人格,但是样本量太小,不足以给出准确估计,而且反社会人格本来就是男性中更常见。没有其他与as或者asd与反社会人格的相关研究。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一项瑞典的研究表明有孤独症诊断的人士犯罪率有升高1.39倍,但是调整其中的adhd和品行障碍情况后犯罪率与常人无异。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表象的根源是adhd和品行障碍,并非asd。

在人群中,反社会人格在男性中发生率在4.5%-6.8%间,女性为0.8-1.2%。在adhd人群中反社会人格发生率约为12%(n = 5501)。asd与adhd的共患率约为15-35%。在上面提到的对50名as成年男性的研究中,adhd出现率为28%,落在上述对整个谱系的估算中。

对asd人士,我之前这篇共情学习提高策略共大家参考:学会共情:这些技巧让你变暖

参考文献:


Mazza, Monica, et al.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empathy in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8 (2014): 791.

Winter, Korina, et al. "Social cognition in aggressive offenders: Impaired empathy, but intact theory of mind." Scientific reports 7.1 (2017): 670.

Sato, Wataru, et al. "Impaired detection of happy facial expressions in autism." Scientific Reports 7.1 (2017): 13340.

spectrumnews.org/opinio

Winter, Korina, et al. "Social cognition in aggressive offenders: Impaired empathy, but intact theory of mind." Scientific reports 7.1 (2017): 670.

White, Rebekah C., and Anna Remington. "Object personification in autism: this paper will be very sad if you don’t read it." Autism (2018): 1362361318793408.

Oberman, Lindsay M., and Vilayanur S. Ramachandran. "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deficits in multisensory integration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The mirror neuron hypothesis." Social Neuroscience 3.3-4 (2008): 348-355.

Nagler, Ursa KJ, et al. "Is there a “dark intelligenc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s used by dark personalities to emotionally manipulate other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65 (2014): 47-52.

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Mental Health.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treatment,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2010. 6 Scott S, Knapp M, Henderson J, Maughan B. Financial cost of social exclusion: follow up study of antisocial children into adulthood."BMJ323 (2001): 191.

Derefinko, Karen J., and Thomas A. Widiger.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The medical basis of psychiatry. Springer, New York, NY, 2016. 229-245.

Storebø, Ole Jakob, and Erik Simonse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DHD and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 a review."Journal of attention disorders20.10 (2016): 815-824.

Gillberg, I. Carina, et al. "Boys with Asperger syndrome grow up: psychiatric and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 years after initial diagnosis."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46.1 (2016): 74-82.

Lai, Meng-Chuan, and Simon Baron-Cohen. "Identifying the lost generation of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conditions."The Lancet Psychiatry2.11 (2015): 1013-1027.

Heeramun, Ragini, et al. "Autism and convictions for violent crimes: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Swede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56.6 (2017): 491-497.APA




热点资源

孤独症谱系障碍科普不知孤独的孤独者|孤独症的那些事儿

孤独症谱系社交技能干预社交技能干预:解决孤独症的核心问题

【首个中文阿斯伯格自我筛查工具】你在不在孤独症谱系中呢?

及答疑:对aspie-quiz常见问题的解答

想对孩子进行详细筛查【资源】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大全

青衫在线孤独商测试(成人/儿童):【孤独症谱系最权威自诊工具】孤独商在线测试!

【首个中文述情障碍量表】你真正了解自己的情绪吗?


您可能感兴趣:

走出焦虑和抑郁

日常生活技能:孤独症自立的关键

我是你生活中隐而未见的孤独症患者

【总结】孤独症砖家鉴别

爱上孤独症:含泪的微笑

学会共情:这些技巧让你变暖

为什么孤独症谱系存在共情问题

ICD11取消阿斯伯格!孤独症分类改动全解读

孤独症骄傲日,你“出柜”了么?

孤独的旅途:抚养孤独症儿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孤独症谱系障碍与「过度适应」之痛

中文转载请联系青衫:qingshan_aspie@126.com。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原文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青衫。


欢迎留言、邮件交流,也欢迎加入“孤独者联盟”——孤独症谱系障碍互助会入会须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