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通抗疫2.0 防外输 援国际(三)90后护师的“首战告捷”

健康南通 2022-01-15

随着涉外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发展,严防境外输入成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市外办是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涉外协调组组长单位,自3月7日以来,已陆续派出赴昆山、北京、南京的工作专班14批86人,分别来自外事、公安、卫生、交通等部门。坚守在严防疫情输入一线的战士们不仅积极投入紧张工作,也用文字记录下了他们的所思所感。今天,我们分享一篇战疫日记,作者系派驻昆山一线医护人员,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洪婷婷。



3月12日中午,正在上班的我临时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奔赴昆山,执行来通境外人员接驳与转运任务,全力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匆忙地回去收拾了些衣物与生活用品,便同另一名姐妹一起出发,抵达昆山后,我们与早两天到达昆山的队友们会合,迅速成立了第六、第七转运班组。当晚进行了防护培训与任务分配后,我们便立刻投入预备状态中,24小时待命,只要重点入境航班上有要前往南通的人员,我们随叫随走,前往花桥进行接驳,严防交叉感染。

终于,在紧张与期待中,于凌晨三点多,我们第六小分队迎来了战斗的第一单。根据周周姐(第一批援昆队友)的嘱咐,我人生中第一次穿上了尿不湿,第一次独立穿戴了完整套防护,然后与组员陈剑(特警)和袁伟康(司机)集合,前往接驳点。在微微紧绷的等待后,我们见到了第一位需要护送的人员,对方是一位60岁的美国爷爷,简单交流过程中,发现爷爷干咳了好几声,并时不时地擤鼻涕,我一下子神经开始紧绷了,干咳?鼻涕?美国人?所有能想到的与新冠相关的一下涌现在脑海里。“Excuse me, may I ask how long you have had this dry cough?”多亏了当晚恶补了一下相关症状的单词。“I just feel cold, I've only just started coughing.”他否认了咳嗽史、体温不正常史,可是接二连三的咳嗽声还是让我觉得有些紧张,再三确认后,我还是决定向工作专班防疫组汇报目前突发事件。我们这个小分队都是90后,第一次出任务,就碰到这种情况,不免有些焦灼,但是我们很快冷静下来,耐心等待上级指示。很快,我们接到防疫组组长凌剑命令,立即出发,最大程度打开所有窗户,保持安全距离,尽快将美国爷爷护送至南通,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接。车稳健地行驶在路上,半夜的寒风透过车窗打在身上,真的很刺骨,冷到我双腿都在抖,我们都只有一个信念,尽快安全地将美国爷爷送到南通定点,完成任务。终于在早晨六点多的小海,首单顺利交接完成。我们班组的“战友”们相互对视了一下,隔着一层又一层的防护,能彼此感觉到那种使命完成的快感。回昆途中,一轮火红的旭日刚刚破出苏通大桥长江面,把整个世界照得透亮、温暖。
这是我们的第一单,对于首开的我们来说,太有意义了。我们都知道,真正的战斗刚刚开始打响。由于我们所有人都是24小时待命,昼夜颠倒的高负荷工作使很多同伴都不能及时吃饭,不能好好睡觉,工作时间少则五六个小时,多则一天十几个小时,大家都要学着如幼儿般使用尿不湿,克服生理心理的种种困难。但是在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责任与担当。我们内心柔软,但意志刚强。穿上防护服,风一样的女子只能迈着企鹅一样的步伐,小蛮腰变成了白胖子,腿长一米八变成了小短腿,明亮的双眸藏在了充满雾气的护目镜后,面部条条压痕、手部片片红疹,但谁能说我们不是最美的姑娘。这一次,我们展现了我们的责任与担当,“疫”往无前,“疫”无反顾,谁又能说我们不是最帅的小伙儿...



写在首战告捷,这个奔三的年纪,和你们相聚于此,天南海北,总是一段人生过往。你们把我当妹妹,当家人,一步一招,指导防护,一字一句,传授经验。因为有你,有你们,我有一颗云上的太阳。我坚信,我们的信仰和责任感,定会形成巨大的同心圆,用我们的血肉之躯,筑成铜强铁壁,严防死守,朝朝暮暮,未来可期!2019到2020的跨度,数字上只用增加个“1”,从岁末到新春的跨度,情感上却需要数十亿人民的隐忍,需要数百万白衣战士的挺身,需要数千万众多行业守门员的坚守,需要好多个“1”,每个“1”,就像1个个站着的人,1颗颗跳动的心,是生命跑道上的接力赛,也是与疫情病魔竞技的马拉松。我们都各自在岗位上坚守着,从未懈怠。



南通抗疫2.0    全民总动员






南通抗疫情,全民总动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