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莫让“纯正教义”成为你“眼中的梁木”

刘盐约弟兄 天国呼声 2020-10-11

点击上方天国呼声可以关注

原  创  福  音  平  台

 





天国呼声”:可称为“新新盐约之声”,继续本于圣经提供思想和观点,站在弟兄姐妹日常信仰第一线:答疑解惑、真假辨析、热点评析等。不为名牧唱颂歌,只为弟兄姐妹说“神”话说真话!坚持原创写作,拒绝粗鄙鸡汤,传递深度思考。谢谢您的支持,欢迎提供写作素材或话题。

昨天不经意间看到这样一段话,感触很深,这段话可谓是某类基督徒的生动写照,也值得我们拿来时常用于自我反省:“有许多口里高举‘纯正教义’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却反复无常,心怀恶意,嫉妒纷争,恶毒凶狠,表里不一,这实在是对基督教的羞辱。没有爱心,就没有恩典。


这段话出自莱尔。说到莱尔,估计这个名字对很多弟兄姐妹来说还比较陌生,尤其是和如雷贯耳的马丁路德、加尔文、司布真比起来。不过,近年有一本被誉为“圣洁生活的灯塔,永不过时的经典”的书《圣洁》已经在大陆出了简体版,令不少基督徒从中获益匪浅,而这本书的作者名字也开始进入中国基督徒的视野。


没错,他就是19世纪英国圣公会的J.C.莱尔主教(1816—1900),19世纪英国著名的福音派传道人、基督教作家,对后来的斯托德、巴刻等福音派神学家影响很大。有人这样描述莱尔:“这是一个花岗岩般刚强的男人,却有着一颗孩子般的心。”莱尔透过他留下的著作仍然服侍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督徒。


虽然莱尔主教的这番话是在一百多年前发出的,我们也不是很清楚是针对当时具体什么情景而说的,但莱尔的这番话至今仍然有着强大的穿透力,因为在今天仍然有某些人奉行某类“纯正教义”至上主义而傲视一切。


显然,莱尔主教并不反对基督徒追求“纯正教义”,他并不是一个反教义者。但作为圣公会的牧者,他确实注意到一种非常不相称的现象,那就是有些人在口头上高举着“纯正教义”,口号喊得漂漂亮亮,但在实际上生活中却表现出另一个模样:“心怀恶意,嫉妒纷争,恶毒凶狠,表里不一”,其实还可以加上狭隘偏执等等。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巨大的鸿沟,一个不可思议的“人格”分裂:一个人一方面宣称自己拥有“最纯正”的教义,但另一方面其生命品格和心胸却又显得那么狭窄刻薄。莱尔主教视之为对基督教的羞辱”。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把这种现象概括为“恩典的教义和狭隘的心胸”。这种现象在教会历史上屡见不鲜,在今天的教会里仍然还可以遇见到。

相关文章点击:“属灵红卫兵”现象透视:恩典的教义和狭隘的心胸


问题出在哪里?与其说“纯正教义”本身有问题,倒不如说有人被蒙蔽而丢失了更为重要的原则。莱尔主教指出:“如果有人因为自己教义观点正确,同时在脾气上却没有爱心,在言语上尖酸刻薄,出尔反尔,言语暴躁,存心不良,却认为自己在上帝眼中很完美,这表明他对基督福音的首要原则一无所知。


那么,何为“基督福音的首要原则”呢?那就是基督式的爱和耶稣基督颁布的爱的命令(约13:34-35)。莱尔主教的洞见可谓一针见血,他如此写道:“假如我们对爱一无所知,不管有多么纯正的教义,多么善于化解纷争,最终也是一无所得。没有爱心,我们仍然可以作为教会成员正常聚会。但是,正像圣保罗所说,我们这样没有爱心,就不比‘鸣的锣、响的钹一般’好多少(林前13:1)。哪里没有基督式的爱,哪里就没有恩典,就没有圣灵的运行,我们的敬虔也就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因此,这就不难理解,有些宣称自己拥有“纯正教义”的人,常常表现得是那么刻薄寡恩、盛气凌人,对其他基督徒总有一种特别的宗教优越感,随之而来的就是动辄审判和定罪。因为没有爱心,就没有恩典

(此外,还有位王素艳女教师粗暴地把不赞同“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弟兄姐妹定为异端)


当 “纯正教义”被抽离了基督式的爱,就会变成一堆冰冷的教理知识,变成了高抬自己贬低他人的工具,那么这时的“纯正教义”也就变成了拥有者“眼中的梁木”,那又怎能看清自己呢?这种装满一脑袋冷冰冰教理的人又如何能展现出真正的敬虔实质呢?因为“没有爱心,就没有恩典。”唯有上帝的恩典才能改变和造就一个人的生命。


近些年来有个词很时髦,那就是“归正”。由于中国传统教会反智反神学的倾向根深蒂固,我们确实需要有教义上的澄清、认知和归正,带来观念上的突破,但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把爱心给“整”没了。今天之所以有一些基督徒高举着“纯正教义”的旗帜大打口水仗,纠纷不止,很大一个原因是失却了基督式的爱。


我们不论是学习改革宗还是别的什么“宗”的神学,要留意自己不能掉到这样的试探网罗里,那就是失去基督式的爱,丢掉基督颁布的命令,忘却舍己之爱的敬虔操练。因为唯有认识并拥有基督式的爱及其教导才可以让我们的胸怀宽广,才可以令我们接纳那些在神学上有“瑕疵”的弟兄姐妹。


在此我们需要自省的是,拥有“纯正教义”不见得必然导致一个谦卑敬虔的生命,也有可能导致假冒为善和自以为义;拥有“纯正教义”不是我们夸口的资本,审判其他基督徒的棒槌,因此更不能取代爱心的价值。


如果失却了基督式的爱,没有对爱之命令的遵行和操练,“纯正教义”就很容易成为我们生命里的偶像,以至于取代基督本身;也会成为我们“眼中的梁木”,不仅看不清自己,对其他弟兄姐妹也很容易“吹毛求疵”,并通过贬低他人建构自己的“义”,但这早已远离了基督里的敬虔实质。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正视和反思,因为人性是复杂的,我们生命里总是潜伏着“大儿子”的心态,并且伺机而动。而除去这“眼中的梁木”,也就是除掉宗教骄傲,最有效的方法是唯有依靠上帝的恩典,如此才能看清自己的本相,在神在人面前谦卑下来,让真理和恩典涌流在我们的生命里


往期文章,☞推荐阅读:

1、你相信的是简易救恩论,还是委身救恩论?-你被“伪恩典派”误导了吗?

2、扫罗王自杀而亡,大卫的回应为何令人动容?

3、“得救”果真和行为无关吗?—莫要如此误用“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4、道德主义解经造成扭曲,回归基督中心才是正道—从蒙福的犹推古被当做道德批判的靶子谈起

5、可悲,当预定论沦为定罪他人的棒槌—被扭曲的预定论及其陷阱

6、重温怀特腓和约翰卫斯理的主内友谊,再看今天某些改革宗小粉红画地为牢的丑陋

7、从回教家庭信主、跟随王明道受试炼:一位老弟兄的信仰经历

8、如何面对教会里的信徒自杀现象?—对基督徒自杀问题的再思

温馨提示:“天国呼声”在风雨中继续与您同行天路,点击“阅读原文”可翻阅往期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