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76)第四卷《美国工人运动》

马列微讲堂 马列微讲堂 2022-09-14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第314—315页

经典名言

1.广大工人群众在国内辽阔地区的几次自发的本能的运动,他们对于到处同样的、由同样原因造成的悲惨的社会状况普遍不满的同时爆发,使他们意识到一个事实:他们构成了美国社会的一个新的、独特的阶级,一个实际上多少是世代相传的雇佣工人即无产者的阶级。

2.一个新的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积极的纲领,这个纲领在细节上可以因环境的改变和党本身的发展而改动,但是在每一个时期都必须为全党所赞同。只要这种纲领还没有制定出来或者还处于萌芽状态,新的党也将处于萌芽状态;它可以作为地方性的党存在,但还不能作为全国性的党存在;它将是一个潜在的党,而不是一个实在的党。

3.因此,美国无产阶级的纲领在最终目的上,归根到底一定会完全符合那个经过60年的分歧和争论才成为战斗的欧洲无产阶级广大群众公认的纲领。这个纲领将宣布,最终目标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使整个社会直接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土地、铁路、矿山、机器等等,让它们供全体成员共同使用,并为了全体成员的利益而共同使用。

4.这是真正美国式的怪现象:最现代的趋向披着最中世纪的外衣,最民主的甚至叛逆的精神隐藏在貌似强大、实际上软弱无力的专制之下一一这就是劳动骑士向欧洲观察家展示的一幅图画。

主讲人:王艳

1

写作背景

《美国工人运动》是恩格斯为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美国版写的序言,于1887年在美出版。其背景主要为美国19世纪70—80年代的罢工运动。南北战争后的美国消除了奴隶制的阻碍,工人运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并于1886年达到高峰。该年的5月1日在工业中心的芝加哥城,全国有4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恩格斯也在文中提到,这些运动会在短时间内以不可遏制的力量爆发,会以燎原烈火般的速度蔓延,会从根本上震撼美国社会。在美国这样的社会状况下,恩格斯明确指出美国存在工人阶级,存在阶级斗争。因此,本文正是恩格斯通过认真观察美国工人运动的情况所写的。

2

主要内容

第1—2段,恩格斯批驳了所谓在美国工人和资本家之间不可能产生阶级斗争,社会主义不可能在美国的土壤中生根的错误观点,明确指出美国的工人罢工运动已经揭示出美国社会形成了一个新的、独特的阶级,一个实际上多少是世代相传的雇佣工人既无产者的阶级。

第3—7段,恩格斯主要阐述了美国工人运动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人相信“它们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在现存社会关系是固定的阶级”;第二阶段是这种阶级意识引导工人“把自己组织成为一个特殊的、独立于统治阶级各种派别所组织的一切旧政党并且同这些政党对立的政党”;第三阶段是工人政党联合制定一个“明确的积极的纲领”。在此基础上,恩格斯赞扬美国工人运动在短短十个月内就走完了前两步,与此同时,他也清楚认识到整个运动中最重要、最困难的第三步在美国尚待完成。

第8—13段,恩格斯指出美国工人运动表现出三种确定形式:

第一种是亨利•乔治领导的纽约的运动,目前主要是地方性的,太过狭隘。同时恩格斯还指出,亨利•乔治所认为的“土地垄断是贫穷困苦的唯一原因,将土地交给整个社会。”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现代的阶级对抗和工人阶级的处境恶化起因于工人阶级被剥夺一切生产资料,其中当然也包括土地。现代社会主义者要求的是一切社会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共同所有,要求的是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的全面变革。(8—10段)

第二种是劳动骑士。恩格斯肯定了这一派别的作用,指出这一派别是整个美国工人阶级所创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是把所有雇佣工人联合起来的唯一的全国性的纽带。(11段)

第三种是社会主义工人党,他期望社会主义工人党能把美国的工人运动汇聚到一起,以完成第三步。即把各自独立的部队联成一支全国性的劳工大军,并有一个临时纲领,哪怕有不足之处,只要是真正工人阶级的纲领就行,这就是在美国需要紧接着完成的重大步骤。可以看出,恩格斯把美国工人运动的性质转变寄托于社会主义工人党,希望社会主义工人党把美国运动引向社会主义。

第14—20段,恩格斯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工人党必须建立真正工人阶级的纲领。在此基础上,他重申《共产党宣言》对无产阶级政党宗旨和策略的规定,指出“共产党人”是我们当时采用的,而且现在也决不想放弃的名称。

3

心得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分析了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和表现形式,他最终寄希望于社会主义工人党来完成美国尚未完成的第三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工人党是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派别。他对美国工人运动的认识,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在美国发展状况的认识。美国工人运动的第三步的实现是最困难的,其实也就是在说美国工人运动在性质上的转变确实是最困难的,时至今日也尚未实现。

往期回顾: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68)《马克思和<新莱茵报>》(1848—184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69)《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69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70)《马克思和洛贝尔图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71)《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72)《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73)《关于普鲁士农民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74)《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75)第四卷《纪念巴黎公社十五周年》

编辑:刘广睿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