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3:明末火器的水平远远领先于欧洲
徐光启等人与耶稣会士的惊天阴谋:全面控制明朝(系列3)
续上:
三、明末火器的水平远远领先于欧洲
崇祯八年(1635年)七月二十日,原任兵部右侍郎、刚刚退休的毕懋康,针对辽东战事紧急的局面,完成了《军器图说》一书。他在该书的序言中,描述了当时明军普遍装备、广泛使用的火器:
有打放极准,所击人马洞穿,而名为鸟铳追风枪者,此小器之最利也。有打放极便捷,一人执之可毙百什人,用以冲锋破阵,而名翼虎炮者,此中器之最狠也。有另设子炮五门,常川装放一发可十数里,横击敌数十丈,有西洋炮之猛,而便捷则过之;有佛狼机之便而远烈则倍之,用以破坚阵、碎巨舰,而名为神飞炮者,此大器之最猛也。乃若鞭铳、刀铳、火箭、梨花枪等项,皆可乘时图捷,触处应手。又更为轮班发铳之法,更番迭进,接续不断,火技至此已无余蕴。
毕懋康说:
1. 明军步兵使用的最厉害的步枪是鸟铳追风枪,瞄得准,穿透力强。《军器图说》明确描述了其威力:
十发有八九中……悬一铁牌于四十步内,竟至射穿。此追风之所由得名也。
只要战士认真瞄准射击,可以十发有八九中;用铅弹射击,可以击穿65米外的铁牌。
2. 步兵装备的常规火炮是翼虎炮,只需要一个人操作,一发能消灭百十人,可以用于冲锋破阵。《军器图说》明确指出翼虎炮的实战效果:
囊岁广宁之役,西平堡击毙虏贼无数,即此器之力也。
3. 最大也最厉害的火炮是神飞炮,能实现五连发,射程十几里,杀伤范围达数十丈,足以攻坚破阵,摧毁巨舰。神飞炮既有西洋炮的猛烈,又有佛狼机的便捷,但是比西洋炮便捷,又比佛狼机杀伤力大、射程远。
4. 适用于步兵近战的,有随手操作的鞭铳、刀铳、火箭、梨花枪等火器。
5. 随着步兵推广使用轮班发铳之法,可以实现连续不断地射击,可以说,火器利用已经到顶了。
兵部右侍郎毕懋康的话表明,明军火器的水平处于全球绝对领先水平。尤其是毕懋康对神飞炮与西洋炮、佛狼机的比较,足以证明,有关西洋炮、佛狼机炮的各种神话,纯属谎言。
除以上内容,另有事实如下:
1. 《军器图说》告诉我们,明军早已用上了燧发枪,即自生火铳:
铳遇风雨不便,凡铳必先开火门,乃可对敌举放。往往有被风雨飘湿而不能一发者,有未及照星而误发者,须将龙头改造消息,令火石触机自击而发药得石火自燃,风雨不及飘湿,缓急可应手。
燧发枪是以扳机通过弹簧带动击锤击向燧石引燃火药,作战时无须点燃火绳,而且解决了雨天无法使用的问题。以燧石枪代替火绳枪,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其实,最晚在嘉靖四十四年(1562),明军就大批量装备了燧发枪。
前面说到的辽东生产的千里铳,即今天所说的手枪,就是燧发枪,《大明会典·火器》:
千里铳:式如概状,实药其中,系于带下,卒然遇贼,举手可放,嘉靖四十四年题准辽东自造。
部队行军时,千里铳始终装着弹药,挂在腰带上,如果突然遇到敌人,举起枪就可以射击。
《军器图说》也证实了这一点,鸟嘴铳便是燧发枪:
尝考嘉靖间鸟嘴铳最后出而最猛利……其点放之法,如拏牙法机,两手握管,手不动而药线已燃。
如前所述(《明史·兵志》:“渔船至小,每舟三人,一执布帆,一执桨,一执鸟嘴铳”),如果在颠簸严重、极端潮湿环境下渔船上,明朝水师士兵使用的鸟嘴铳不是燧发枪,完全是不可想象的。可见,最晚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明朝便开始大批量生产鸟嘴铳并装备部队,明军已经完成了从火绳枪到燧发枪的更新换代。
《军器图说》:明军三层轮班射击图
2. 《军器图说》还告诉我们,明朝已经发明了“现代化”的、可安装五枚炮弹的“弹夹”,足以确保大炮持续不断地发射:
子炮五门,预先装就,连发虽打放竟日,终无断时。
据《军器图说》,明朝已经有了可以广泛应用于陆军、海军使用,半自动化、便于转运的“弹夹”。
3. 《军器图说》还告诉我们,明朝已经发明了“现代化”的炮弹----将推动炮弹运行的火药与炮弹本身一体化,不再依靠炮管内火药推动,从而实现了即便开炮一整天,炮管不至于热到炸膛:
今燃药发于子炮,母身(注:即炮管)亦不易热……止借母身以致远,而弹药俱实于另造子炮中,母身到底完好,永无炸裂之虞。
4. 《军器图说》还告诉我们,明朝已经发明并在前线广泛使用“开花弹”:
(神飞炮)子炮……用以击人马,则入重二两石弹二百个、重一两铁弹五百个。
那么,同时期的欧洲,又是什么样的水平呢?
据《法国史》(【法国】乔治·杜比主编,吕一民等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582页):
1515—1559年,法国人最辉煌的胜利和最惨痛的挫折都是在意大利……但10年后的帕维亚战役却是一场灾难:西班牙的火绳枪部队——当时的一种新型军队摧毁了弗朗索瓦一世疯狂冲锋的骑兵。
1525年,在欧洲,火绳枪才刚刚作为一种新式武器,在战场登台亮相。西班牙军队依靠这种武器,团灭了法国军队。
由此可知,当明朝军队普遍装备燧发枪的时候,欧洲才刚刚开始使用原始的火绳枪。
值得人们思索的是:在欧洲,首先使用这种武器的是西班牙人,为什么?
请注意这个信息: 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抵达亚洲,到达了华人众多的东南亚地区。不久后的1525年,西班牙军队用上了火绳枪。
实际上,造船和航海技术,明朝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剑桥中国明代史》在叙及明代水运时赞叹道:
“仅仅船的种类就证实了明代对船的设计的高超水平”。
杰克・戈德斯通在《为什么是欧洲》中说:
“除了先进的航海技术,亚洲各国还拥有发达的造船技术和先进的船尾柱舵轮、水密隔舱和大三角帆等远洋航海方面的重要技术。19世纪时,印度洋和中国海面上行驶的船只大部分是阿拉伯三角帆船和中国式的平底帆船。甚至许多欧洲的贸易公司所使用的船只也是亚洲制造的,因为这些船只在同等价格下质量更好。”
据现行“世界史”,中国明末清初的时候,荷兰人是海上的马车夫,是世界海上霸主。
据史书记载,明朝晚期,荷兰人与明军交手不止一次,荷兰人均以惨败告终。《明史·和兰传》:
和兰,又名红毛番……已而互市不成,番人怨,复筑城彭湖,掠渔舟六百余艘,俾华人运土石助筑。寻犯厦门,官军御之,俘斩数十人,乃诡词求款。再许毁城远徙,而修筑如故……而海寇李旦复助之,滨海郡邑为戒严。其年,巡抚南居益初至,谋讨之……四年正月遣将先夺镇海港而城之,且筑且战,番人乃退守风柜城。居益增兵往助,攻击数月,寇犹不退,乃大发兵,诸军齐进。寇势窘,两遣使求缓兵,容运米入舟即退去。诸将以穷寇莫追,许之,遂扬帆去。独渠帅高文律等十二人据高楼自守,诸将破擒之,献俘于朝。彭湖之警以息,而其据台湾者犹自若也。崇祯中,为郑芝龙所破,不敢窥内地者数年,乃与香山佛郎机通好,私贸外洋。
明朝晚期,荷兰人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海疆。但是,小骚扰则小失败,大骚扰则大失败,从来就没有胜利过。后来,还被郑芝龙率领的海盗武装打得一败涂地,从此断绝了骚扰中国大陆的念头。当时,明朝因李自成内乱和辽东战事而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海洋,荷兰人才得以暂时占据台湾。
不久,荷兰人又被郑芝龙的儿子、孙子率领穷途末路的残部,一再打得满地找牙,彻底逃离中国领土。《清史稿·郑成功传》:
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桂王入缅甸,声援绝,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芝龙与颜思齐为盗时,尝屯于此。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耿继茂、李率泰大发兵规取金、厦,出同安;马得功将降卒,并徵红毛兵,出泉州;黄梧、施琅出海澄。锦令全斌当得功,遇于金门外乌沙,得功舟三百,红毛夹板船十四,全斌以二十舟入阵冲击,红毛炮皆不中,诸舟披靡,得功战死……
清朝顺治十八年 (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出兵收复台湾。此时,南明军队大部覆亡,郑成功不仅孤立无援,而且其军队刚经历出兵江南的严重失败,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而按照现行西方史,荷兰是世界第一的海上强国。但是,郑成功大军围困荷兰人长达七个多月,击败了前来支援一切的荷兰陆海军,顺利收服了台湾。
不久,郑成功逝世。康熙二年(1663),清军召来荷兰人的舰队支援,向郑成功的部队发动进攻。郑成功的部将周全斌率领20艘战舰,与对方的314艘战舰(其中荷兰舰14艘)打了一场海战,结果大败对方,清军主将马得功战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红毛炮皆不中”----荷兰人发射的炮弹,没有一颗能够击中周全斌的20艘战舰!
面对荷兰一次又一次的海战惨败,请问,西洋炮先进在哪里呢?荷兰海军之强大又在哪里?
当时西方最强大的荷兰尚且如此,西方之先进又体现在哪里?
从这些历史事实,不难看出,所谓的西方火器不过是今人杜撰出来的神话。
事实上,如上所述的明朝的许多火器技术,在欧洲,直到19世纪早期才全面普及应用。
这里,我提出一个少有人思考、专家不曾涉及的问题:
明朝灭亡后,在长达200年的时间里,在东南亚、南亚十分活跃的西方人,几乎没有骚扰过清朝的海疆,为什么?
或者这样么问:为什么直到19世纪之后,西方才用“坚船利炮”来侵略中国?在1600-1800年这200年时间里,西方人的“坚船利炮”干嘛去了?
更直截了当地问便是:为什么直到1840年,才爆发鸦片战争?
待续
我的相关文章:
《同文算指》托名利玛窦,实为李之藻抄袭中国文献而成(系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