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钟培敬:人到了村里,村就在心里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2017-06-12 党建全媒体 南方先锋号


上南方先锋号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编者按

为进一步宣传广东脱贫攻坚成绩,展现脱贫攻坚一线指挥官风采,广东省扶贫办、南方杂志社共同启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大型全媒体报道计划,今天推出系列之二十七《钟培敬:人到了村里,村就在心里》。



口述丨钟培敬

整理丨《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 李焱鑫 刘树强


我老家在五华农村,小时候家里比较穷,父母靠务农供出三名大学生。外出工作后,我发现梅州农村与珠三角差距很大,心里一直想为家乡做点贡献。于是,省直机关发文选派驻村干部时,我想都没想就报名了。单位考虑到我对家乡农村比较有感情,懂客家话,更容易与当地干部、村民交流,便同意了。


去年4月21日,我和扶贫工作队的唐小林、林圳腾来到漳北村,成为进驻大埔县的第一个扶贫工作队。刚到村里,工作条件很差,我们动手粉刷村委会墙壁,工作队出钱安装空调、采购办公用品,规定每人轮流做饭和打扫卫生。平时大家就住在村委会二楼,打开窗,就是西瓜地和柚子树。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小铁(右一)为漳北村的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


钟培敬(左)走访贫困户


驻村干部查看水道修建


帮扶队伍重视村庄规划工作


漳北村地处西河镇北部,种植蜜柚和烟叶是这里的主要产业。驻村初期,我发现村里干部配备齐全,村级架构基本健全,村支部表面也运作有序,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问题也不少:比如村集体收入少得可怜,入不敷出;个别村两委干部精神状态不佳,把干自己活当主业,把当干部当副业,加之文化水平偏低,很难满足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脱贫攻坚,村里的党员干部才是内在动力,才是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为此,我和工作队员借鉴其他先进村模式,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协商议事会决策管理、村民委员会执行、村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机制,即“一核三元、多层共治”村级治理模式。


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必须强化村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驻村以来,我们迅速与村两委班子对接,帮助漳北村建立和完善村“两委”班子各项工作制度等等。局里领导和市县领导到村检查指导扶贫工作时,都要专程慰问在村的老党员,让他们能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一年来,我们积极推动漳北村协商议事会、村委会、村监委会建设,为村民提供自我管理平台,最大程度实现村民的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实现“自己人干自己事,自己人管自己事”。如今,村两委班子为民服务意识有了很大提升,在群众中威信高了不少,干事创业、增收致富、服务村民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了。


干部的形象树起来,脱贫攻坚、乡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就有了人当先锋、打头阵,正所谓“党员带头,万事不愁”。比如目前我们试行了“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带头成立漳北昌华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投资10万开垦20亩荒山种植粉葛,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纳入合作社,分散为业风险,提升贫困户收入。


省质监局副局长翁永卫察看烟叶育苗


漳北村发展蜜柚特色种植


粉葛种植基地


钟培敬翻山越岭,寻找水源


来到村里,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帮漳北村干村民自己干不了的事,不仅要雪中送炭,也要锦上添花。


漳北村是革命老区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土地。我们经过研究,决定大力支持村里500亩蜜柚和430亩烟叶的发展,为每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放生产资料专用金4000元。我们建起了电商服务站。以往,村里的蜜柚、玉米总是卖不上高价,电商平台很好提升了这些优质农产品的附加值。


“一核三元,多层共治”模式要良性运转,也需要能量供给。局里出资200万入股漳北电厂,每年可为漳北村集体带来固定收益20万元。我们和村委商定,收益的一半专门帮扶困难家庭,另一半用于村公共事业开支。


为帮助漳北村提前脱贫,局党组计划在“贫困户和贫困村脱贫、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村集体经济”五个方面投入1000万元。2016年已拨付资金560万元,目前已在社保、医保、教育、产业、安居、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370万元。我想,扶贫工作不仅是让所有贫困户脱贫,还要帮助全村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一年多来,我和乡亲们的感情越来越深,他们勤劳淳朴,看到我们真扶贫、扶真贫,非常乐意和我们交朋友,有时候还摘了红薯叶偷偷放到我们办公桌上。


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记得驻村一个月后,我回单位汇报工作。在家休息时,十岁的儿子正在画画。我心里一动,借了孩子的画笔,拿几张A3纸用胶布粘贴在一起,凭借自己精准识别阶段的走访记忆,先画出村道村路与河流,再标明村民建筑物的位置,最后标上了32户贫困户的位置。


回到村里,村支书看到我这张手绘的漳北村“地图”,还夸我画得很准确。其实,不是我记忆力有多好,和所有“第一书记”一样,人到了村里,村就在心里。


五保户张高追住房维修前


五保户张高追住房维修后


漳北村特色民居修缮工程


村道硬底化工程


第一书记,脚下有路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广东省扶贫办 南方杂志社 联合主办

统筹丨戎明迈 执行丨李焱鑫 运营丨刘树强

系列报道

李德刚:人到,任务到,心更要到

李军:物质脱贫,更要精神脱贫

黄德山:走进深山,是为了走出贫困

钟汉宏:这个最美揭西人来自他乡

邓波群:唱好脱贫攻坚的客家新歌谣

林晓丹:一位80后母亲的驻村故事

邢华龙:整村搬迁,黄正村走进幸福时间

韩志勇:这个群主不简单

郑晓峰:金光大道上走出“村长伯伯”

伊江林:“小鲜肉”也有大作为

梁音:做好人,不做“老好人”

王培忠:饶平柘林的海风最提神

曾庆辉:带头吃苦才配得上这个头衔

陈光:从“白面书生”到“乡镇干部”

林炎勇:让几十年的“饮水难”终成历史

侯广勇:“三地分居”为“大家”

古新标:援非归来的驻村人

彭彬:我是一名“番薯哥”

郭朝明:妻子临产,我离开了家

覃朝阳: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杨小帆:新点子走出新路子

孙凯军:总书记的接见,鼓舞我前行

谢云峰:“敢啃硬骨头”的葛坪村“设计师”

梁劲:用知识改变贫困乡村的命运

李云华:土地就是“农垦人”的家

张剑峰:从“县长”到“村长”

特稿:南方杂志笔下的“最美第一书记”,省扶贫办主任为他点赞

致敬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官!


致敬第一书记!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有多少位第一书记,就有多少座被改变的村庄,就有多少个动人的故事。


讲好一个故事,树起一面旗帜。欢迎各省直、地市组织部门提供先进人物报道线索,也欢迎各界人士推荐或者自荐。在这里,您可以针对穷根子开出药方,可以发布求助信息,可以充分阐述对脱贫难点的思考, 把您的心里话,和我们、和读者倾诉、分享。


联系邮箱:nfdysj@163.com,或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留言。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来源丨南方先锋号

编辑丨林琳 莫群

统筹丨戎明迈


长按解锁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南方先锋号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