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明|四月最是殘忍的月份──認識艾略特和他的〈荒原〉

向明 新大陸詩刊 2022-08-08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新大陸詩刊       

A Battery Shelled, Wyndham Lewis,1919

◇原文刊登於《新大陸》詩刊 2004年8月83期



向明,生於1928年,本名董平,臺灣現代詩詩人。任《藍星詩刊》主編、《中華日報》副刊編輯,曾獲國家文藝獎、中國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等。




四月最是殘忍的月份

——認識艾略特和他的〈荒原〉



向明


 

四月最是殘忍的月份,滋潤着

紫丁香生長在死地,摻和着

回憶與情慾,激盪着

木笨的根以春雨。

使我們暖和的冬日,覆蓋着大地

以遺忘的雪,餵養着

一個小生命以乾癟的球根

 

上面這七行詩是艾略特名詩〈荒原〉第一段“死葬”中最前面的幾句,也是所有論述〈荒原〉一詩最常見的幾句。〈荒原〉原稿完成為八百多行,送往他的老師龐德修正時,被删去了一半,成了現在看到的四百三十四行。龐德的下手雖然這麽殘酷,但艾略特卻心服口服,特別在〈荒原〉的前面題記:“獻給艾玆拉‧龐德/一位高人一等的工匠”。此句原出自但丁的神曲,在義大利文中“工匠”與“詩人”同義,是在表達對龐德的感激與謝忱。艾略特曾於一九四八年穫諾貝爾文學獎、哈佛大學文學士,在哈佛時影響他最深的是哲學家兼詩人喬治‧桑塔耶那,及評論家艾文‧白壁德。


〈荒原〉一詩計分五段,分別是一、“死葬”,描述現代人的精神死亡,且復活無望。二、“棋戲”,寫男女性觀念的墮落和反常。三、“火誡”,指人的一切慾望皆為焚身之火。四、“溺死”認為水可造成毁滅,也可因此淨化。五、“雷語”,係在敘述人的存在意義的再發現乃靠不斷回憶原始情境去求得啓示。整首詩的主旨乃在將古代生活的文采風流和近代生活的空虛無聊作一強烈的對比,以象徵人在缺乏精神修為和日益工業化的社會病態下,將淪入萬劫不復之境。此詩係一九二一年艾氏三十三歲時在瑞士渡假三個月時所完成,這首詩中所預見的現象證之當今人類對高貴精神文明的唾棄,甚至已達欺宗滅祖的地步、縱慾於低俗的物質文明而不自覺,生態的危機,自然的浩刼,在在都證明艾略特早有先見之明,不愧為二十世紀詩壇巨匠。


T. S. Eliot by Wyndham Lewis,1938


〈荒原〉係於一九二三年十日由英國《標準》雜誌初次刋出。一九二五年收入他的詩集《Poems 1905-1925》。此詩之出版曾對一次世界大戰後新生代的作家帶來立即而又強勁的衝擊,像喬艾斯、海明威等人的作品都有〈荒原〉的影子。艾略特在〈荒原〉一詩中動用了七種文字和三十五位名家的作品,從舊約聖經、梵文經典、味吉爾、聖奧古司丁、但丁、莎士比亞、密爾頓至波特萊爾的章句,以至流行的歌劇和澳洲軍歌也都一禮全收,予以巧手編織。在詩中我們既可領略到古典的餘韻,幾乎也可讀到毫無詩意的現代囗語。真可謂之恢宏壯闊,猗歟盛哉。


然而〈荒原〉這種知性過強複雜拼凑的詩的結構並不易為大家所普遍接受,由於人們無法輕易從其中穫得明確的意義,一直到現在的新一世紀始終被人認為是一首最難懂的詩。早期有一位愛慕此詩的人曾經引用聖奧古司丁的名言來述說他讀〈荒原〉的印象。他說:“如果別人不問我,我明白其中意思。但如要我解釋,則我說不出。"詩人兼批評家溫德斯(Yvor Winters)則批評〈荒原〉的形式為“模仿的形式",是以混亂的形式來模仿混亂的時代,他說艾略特詩的節律是跛行的,這正表示他精神上的跛行性。他還說,艾略特不能以形式來控制詩的材料,反而讓詩的形式屈服於詩的材料。從以上的两種說法可知要進入艾略特的〈荒原〉,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實溫德斯的批評“精神上的跛行”也並非無的放矢。據說艾略特寫此詩時,正是他一生因工作過荷,婚姻不滿,物資奇缺而瀕於精神崩潰之時,他自已就說:“〈荒原〉於我個人是一種解脫,全然是對生命所作無關宏旨的不平之鳴,不過是一些有韻味的喃喃怨語而己。”


但是也有人認為〈荒原〉在現在讀來已不難懂,己故加州大學陳世驤教授即曾在他的文集裡两度表示這種看法。他認為〈荒原〉在形式上“成就了一種新的語言”,因為內容上“已表現出唯有現代所有的情感與眼界”。並認為艾氏在“有意識的應用傳统,活用傳統,而在新詩的發展史上完成其真正創造的貢献。終而現在巳成為一首人人傳誦,極其易懂的詩。”他並解釋所謂易懂“並非字句的意義變成易解,而是它形式所象徵的詩意,即其音節律度的示意作用,經過多少批評發現,久而被人接受與理解。”陳氏這一見解至少已是二十年前提出,但終究只是學者的觀點,一般的讀者要進入〈荒原〉一探究竟,仍然很難。雖然現在的〈荒原〉後面至少有一百多條註釋(宋穎豪教授中文譯本有一百二十五條,已譯妥近二十年,但未能出版),然對照讀來仍頗費力。


國人讀到艾略特的〈荒原〉可以遠溯到抗戰末期,詩人馮至曾將此詩翻譯。旅美詩人葉維亷早年曾譯此長詩發表於《創世紀》詩刊,未有註解說明。旅美詩人杜國清亦曾譯此詩在《現代文學》二十八期發表,附有艾氏原註。因受〈荒原〉影響,模倣而寫詩的,當推已故的夏濟安教授,他有一首題名〈香港一九五0〉的四十四行長詩,副標題即寫明是“仿T.S Eliot的 Waste Land。”據他在後記中說這首詩是藉模倣〈荒原〉來表現一般上海人在香港的苦悶心理。這首詩祇學到了〈荒原〉混亂的形式,內容比之更晦澀,想必是濟安先生年輕時的遊戲之作。


此詩首句“四月最是殘忍的月份”是艾氏改造英國詩之父喬叟的巨著《坎特百雷故事》序言的首節“When the sweet showers of April follow March/Piercing the dryness to the root that parch”,意為“四月的甘霖滋潤了三月枯竭的根鬚”,本應為一帶來大地復蘇的象徵,然在艾氏悲觀的心理下,卻成了最殘忍的時間、一種無望的痛苦回憶,這是詩人的心理偏差所致。據專鬥針對藝術家及詩人作精神研究的德國精神病理學家茱達說,精神異常比例最高的是詩人,高達百分之五十、超過一半(百分之五十五)的英國詩人有顯著的精神病史。艾略特原係美國米蘇里州聖路易城人,一九一五年與費文‧海古小姐結婚,但不美滿,加深艾氏沉鬱的個性,一位評論家何爾說:“海古小姐是死靈魂投胎,就是要使艾略特性無能,使他受苦,使他寫詩。”一九二七年,艾略特歸化為英國子民。

 




 相 關 閱 讀

向明|詩中的繁花
向明|詩是未知的探求

向明|詩人須機敏

向明|新詩人的課題




 近期回顧


塞遙 | 而今天的雨特別Califonia ──讀陳銘華的《我的複製品》
陸春雷 | 誰是主人
王常新 | 上帝的創世──談紀弦《宇宙詩鈔》
向雋 譚五昌| 詩讀物出版怎麼啦
秦松| 詩與情色
蔣登科| 葉維廉詩學術語輯釋


  

主編 / 陳銘華   
 編委 / 陳銘華 遠方 達文顧問 / 非馬 鄭愁予 葉維廉 張錯 羅青公眾號編輯 / 蘇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