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長篙|向明與概念創作

長篙 新大陸詩刊 2022-08-08

右上角选“全文翻译“可阅读简体或英文       

詩人向明


◇原文刊登於《新大陸》詩刊 2008年8月107期


長篙,1965年生,湖南安鄉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協會員,美國「風笛詩社」成員;作品刊發在台灣、香港、美國等地。署有詩集《小城雨季》,《空城》。曾獲「丁玲文學獎」,「年度文學藝術創作獎」等。



向明與概念創作



長篙


 向明的詩詩性活躍,涉及廣泛,但總體來說有“沉隱堅狠,平實真善”的感覺。入詩的內容非常豐富,但離不開生活與現實周圍。如:〈生活六帖〉,描摹細化,口感十足,體現出樸素的人文觀。


 有些詩則具調味之道,火候,色味俱佳。如:《陽光顆粒》詩集中的〈一群小詩〉,總是在不經意間給人感歎,從淡淡的語言中給人深刻的印象。如〈影子〉,“有種的就站出來”。同樣寫蛙鳴,卻用不同的思考方式,“企圖把所有貪睡的蟲蟲/都鼓動起來”;另一種則是非常有氣勢,而且是非常有名的詩〈午夜聽蛙〉。讀者讀著讀著,不把自已變成一隻青蛙才怪。身臨其境,濤聲不絕。也只有向明才不受各種束縛,洋洋灑灑。


 向明的詩一直處於超越的過程中,並帶有許多的創新特點。向明主張“穩、準、狠”,這是向明一生的追求和總結這三個字在下面列舉的詩中都有表現。


 我們嘗試引入一種“概念”之說,把向明的某些作品看作是一種“概念”創作。這有別於其他類型的創作手法:比興、色彩、韻律等傳統技巧,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詩人本體創作的精神。這些詩由詩人本真產生,具有人格魅力;這類作品意志堅定,是詩人神形與質樸實在的表露;這類作品精雕而不顯痕跡、平實卻又深藏、不虛狂卻具力量;這類作品的體現,是詩人深厚情感的結果,是不斷總結經驗並結合自身修為的個性風格典範。


 閱讀過許多向明的詩,而關於“概念”性詩中卻彷彿記不起詩中的具體哪一句了。彷彿在清理某種抽象的概念性的思維方式,也許這樣才能體會其中奧妙。如比較有名的一首:

 

出 恭 寬衣解帶把腋下的“反敗為勝”翻至折頁好一場正襟危坐的除舊布新 艾科卡的秘笈剛一露招腹內一陣痙攣挾泥沙以俱下竟有一首徹夜都消化未了的

 

 這首詩讓讀者有些忍俊不禁,有自嘲的感覺,也從側面可以理解為諷刺了某些故作高深,雕琢過重的,隱晦曲折的詩。這首詩的“概念”是“現代詩”,借“出恭”表現出那種難產的作品。


 “概念”一詞,緣于抽象與思維方式,向明說過,我們看事物要觀其本質。對比向明的詩,如“季節”系列,也能體會某種現象的深入與挖掘。再舉一首“狠”的概念的詩:〈痰〉。這首編在《隨身的糾纏》詩集中,也從側面反映出與自身的與人性的真實體會。這首詩這樣寫道:

 

奮力啐出的一口痰噹的一聲落在天咹門的某層石階上 有人用眼睛說好險這枚憤怒的子彈走了四十年還不曾轉彎

 

 在這首詩中,誰在狠?這首詩也許是因為一種現象,誰都吐,可關健是在天咹門,是不是帶有某種政治?痰,也是呸的意思,帶一種輕蔑。這就是狠,對世態對人性的體現。如果不是與文明相沖,這首詩便沒有意義了,它的存在也許就是因為借一種失態禮節性而引起內疚,困惑40年。那麼,這是一種現象,“憤怒的子彈”一種反射民族的某種精神。


 難道生活在臺灣文學詩林的向明,缺少浪漫激情嗎?向明主張突破自己,主張一首詩一道菜,加之熟練,品者餘味。我們對向明的這類詩,過目有忘,原因是只觀其表,並未入深,這就是為什麼說記不住先生的某一句詩了,但深入後卻終生難忘。


 另一首名為〈瘤〉的詩,品者眾多,感覺仍離不開詩人本質。“瘤”為詩,詩為生命,割之不掉,卻又隱痛俱深,讀之黯然。

 

你是潛藏於體內的欲除之而後快的那一種瘤是一種久年無法治癒的絕症 除了灰飛煙滅你絕不止過敏於花粉夏秋間一隻蟬脫蛻時的痙攣你也痙攣而且,你頑固如掌上的一枚繭剝去一層另一層又已懷孕 我吸取天地之精華你吸取我我口含閃電你發出雷鳴我胸中藏火你燃之成燈 最後,你無非是要把我瘦成一張薄薄的紙紙上的一些什麼凡掃過的日月競相含淚驚呼這才是詩

 

 又如另一首向明近期所創作的〈抉擇〉則也是隱晦至深,叫人一時難悟,先生與我交流時,也強調是在用一種彎曲的形式,形象地表現出一種態度,這裏面前段引入了三種1.溫度;2.日本人或國人進行敬禮;3.座在椅上轉背。


 通過這三種表明一種態度,對現實的抉擇,但我們擋不誘惑。理解後方能鼓掌拍快。

 

抉  擇 一百度  沸騰九十度  鞠躬八十五度C  在拐角咖啡香誘人 而我這色鬼總是,往美的一方靠近

 

 歷古以來,精神與本質的詩流傳不多,原因是較深刻不易理解,但這種潛在的品質具越磨越亮的感覺,故余光中先生笑曰:“向晚愈明”。詩之體現為精神、生命。創作的高峰是溶生命於一體,有“人劍合一”之理,高深刻的作品在里爾克的後期作品中也有體現。


 大眾所喜愛的詩通常是一種欣賞性和感悟性作品,感性而易於理解,在欣賞性詩中常常通俗易懂,感人至深。如“再別康橋,紅豆生南國……”山水、風花雪月的作品相當多,愛情詩的打動也不少。而詩文本的另一種品質,具後現代意識,也有點朦朧。由於受語言、環境的限制,詩人要運用有限的文字整合表達出豐富的情感與思維,便是一門藝術,而在“概念”創作中,這裏面有象徵和意識領域上的作為,因此他不便於流行和理解,要滲透到詩人主體與環境中才可理。


 “概念”在哲學上是深層化的討論,在詩描寫中,向明引入發現更多的深層次的思考方式,以至於讀者初讀產生排斥,也感覺口感入味抽象化,我們讀向明的後期作品,這種傾向更濃,更有可能我們的思維方式跟不上先生的深層理由。這也是先生不走別人路線的原因,也是不斷戰勝自我的原因。


 在另一首〈私心〉,這首詩初看也不太好理解,試想“私心”怎麼能與鐘聯繫?在長沙,向明先生與我親自解惑,這首粗看似乎難理解的作品,余光中先生嚼之叫好:

 

牆上那座走了近百年的老掛鐘突然敲著我說:“老兄,我要小解。” 對於,他這隱忍夠久罕有之舉我感到赧然 然而,我沒有理他必得自私因為、我不能沒有時間 

 余光中這樣評道:“哲學家虛子一連三天登壇講學,題目是《奔向永恆》。時間被得罪了。第四天清晨他醒來,家裡的鐘錶全罷了工。長針、短針都指向天頂?那姿態不像是祈禱,卻像是指控。


 他必須搭火車去遠方,好在趕到火車站,還有幾分鐘才開車。但火車開動後,全世界的鐘錶都接著罷了工。他發現從此火車不再停站,只顧向前衝,衝,衝。而車輪寂寂無聲,在虛空中奔馳。司機廣播說:“末站己經過了,誰也能下車。”虛子惶然四顧?發現車上乘客全是三天來他台下的聽眾,而坐得越近他的,正是拍掌最熱烈的那些。他再看上車時帶來的報紙,上端竟己失去日期。車窗上的日影始終沒有移動。


 終於他發現:永恆的價值,只有在時間裡才懂得。他站了起來,準備向他的聽眾宣佈新的結論。但似乎太遲了,滿車聽眾,不,奔向永恆的乘客,已決定將他推下車去。”


 長篙淺折:這首詩開始很難深入作者內心中去,有多種揣測:主題“私心”,全詩用冷調處理,有一種大悲含內。私為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實踐自己的理想?擔心沒有時間,詩人在80高齡的時候想到自己的詩仍然需要達到一種高度,在有限的時間內創作出讓自己更滿意的作品,這也是詩人對自已突破的一種嚴格要求。


 時光似乎決定一切,這也是同齡詩人余光中先生對向明先生的一種理解。作品的價值是需要時間來考量的,向明曾說過,一首好詩是由時間決定的,由歷史沉澱與自然淘汰。


 向明對“概念”的深入,帶一種理性教化,作品本身充滿了仁愛、磁性,叫讀者耐心細研,才能體會作者之用心。


 先生講過如何達到知性與理性的和諧統一,如何做到一首詩有深層的內核,先生有著自已的風格個性,那就是已經自我形成的一種“概念”創作,不喊花腔,不故施謎,甚至缺少修飾,更無虛張、豪放,仍然是一種深層次的內在力量,透過紙背,有容忍、內斂之風格。


 如在這首〈一桶釘子〉詩中,透過現象看本質,先生往往抓住事物本質,入木三分,辛辣的諷刺了當代詩壇的混雜現象,形象鮮明。向明先生主張“穩、準、狠”,更主張切實和在讀者心靈上搔癢。先生的詩讀下後,有時深為不解,卻又莫名其妙地被在心靈上搔了一把,那就是中了“概念”的招了。

 

一桶釘子 ──參加詩會我見 都很尖銳都有短長都很挺直都赤條條的像根陽具隨時準備挺進侵入一處軟弱的地方每次參加詩人大會每次看到的是一大桶釘子閒閒的橫豎搞在一起待機而動 都是一樣詩人們聚在一起打屁聊天釘子們擠在桶子裡氧化生誘 事實擺明在這裡:詩人群聚孵不出半個屈原、李杜那枚釘子不是站出來單打獨鬥

 

 向明先生也曾舉例,洛夫先生的詩有猛然推人一把的感覺,那種感覺容易顯露在外表,給人驚喜和突然性,更容易讓讀者入戲和品味,因此甚有魔力。而向明先生的給人一把,卻是細微的,滲透的,甚至隔岸千里,掌力帶風,傷人於無形,也許這就是“概念”。


 “概念”創作極具個性,作品精雕細微,通常行數不多。自紀弦先生切掉傳統格律白話詩以後,臺灣現代詩派林立,簫簫先生作過精闢總括,然“概念”一詞當屬“現代詩”的後現代意識,是向明先生終身入詩、創作、思考、總結的必然結果。“概念”創作的詩人中還有美國的非馬先生,他的作品詩性果斷、凝煉獨到、內斂深刻。因此也受到一些年青詩人的質疑,也許他們不願意接受這種深入,不願研透這種內核,也可能無法站在詩人的位置去理解而產生的排斥。


 “概念”帶給人的思考是,詩是詩人的一塊招牌,讓人能看到詩人本質的東西,從人性上的深掘,到錚錚鐵骨精神,無不昭示著這一代詩人的人文精神風貌。同樣也看到我們的詩人在後現代時期作出的種種努力與探索貢獻。


 雖然長篙追求的是“還原語言本身,宣導人性本真”,但也深受“概念”創作的影響,故附習作幾首後,還很淺薄,望大家賜正。

 

詩人的臉 詩人是高貴的,同時也是卑微的。          ——題記 這張臉或擦脂抹粉或淡妝清麗 時下流行一句臺詞“不要打我的臉” 詩人不需要遮羞的布捧出了一顆血淋淋的心 我害怕有人說“不要鞭打我的心”

 



 狗咬狗


這一群異類昔日在大庭廣眾之下玩起交合的勾當如今反目為仇戰事 堵塞了一整條街 一條狗夾著尾巴跑了另一條仍在狂吠彷彿 在暢敘一些理由

 

長篙於湖南

2008.3.20(草)


 


 近期回顧

非馬|穿過這一行詩句──賞析胡的清的詩

張索時|新解《浮士德》的最後一詩

彭國全|讀王渝的兩首詩淺釋

徐鄉愁|地震詩潮使中國新詩遭受重創

韓永恒|懷念並哀悼袁可嘉先生

伊沙 |中國當代詩:從“全球化”說開去



  

主編 / 陳銘華   
 編委 / 陳銘華 遠方 達文顧問 / 非馬 鄭愁予 葉維廉 張錯 羅青公眾號編輯 / 蘇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