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鄉愁|地震詩潮使中國新詩遭受重創

徐鄉愁 新大陸詩刊 2022-08-08

右上角选“全文翻译“可阅读简体或英文       

City of Memory, Kerry Ann Lee, 2010


◇原文刊登於《新大陸》詩刊 2008年10月108期



徐鄉愁,男,生於六十年代,四川人。垃圾派領軍人物和代表性詩人,也是近幾年來中國詩壇上爭議最大、批評最多、作品流傳最廣的先鋒詩人之一,曾經在網絡詩壇上掀起一股“垃圾派旋風”和“徐鄉愁現象”。主编民刊《垃圾派》。




地震詩潮使中國新詩遭受重創



徐鄉愁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使我們的人民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遭受重創,那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的市民和冒著生命的危險到前線去援救的戰士們,將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對中國詩壇而言,詩人也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閒暇之餘寫點地震詩也無可厚非,但作協和詩壇以及很多詩人和評論家非要把它弄成一個什麼詩潮,什麼運動,這簡直是瞎扯!頂多也只能跟“大躍進詩歌運動”和“TA門詩歌運動”差不多,對詩的發展沒有好處,恰恰相反,地震詩潮反而會使剛剛恢復元氣的中國新詩遭受重創,因為:

 

 01.地震詩寫得更像一首首漂亮的歌而不是真正意義的詩。真正的詩應該去掉“歌”的成份,也許它不一定押韻,但必須有內在的節奏。也就是說,詩歌和詩有很大的區別,不少的詩人只會寫詩歌,卻不會寫詩。


 02.地震來了,大家都去寫地震“詩歌”,去代表人民的意志甚至官方的意志去抒發集體之情、公共之情、時代之情。而真正的詩只是個人寫作,寫詩最怕團結,尤其是團結一致,眾志成城。


 03.地震本來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世界每年都時有發生,抗震救災也本來可以彰顯人道主義的光輝,結果被我們上升到了一種政治的高度。如果詩人們再去寫什麼地震”詩歌",等於是又把新詩拉回到為什麼什麼服務的尷尬境地。


 04.長期以來,詩擔負的東西太多太多了,這樣恰恰失去了詩。詩永遠不是抒情言志載道的工具,詩的藝術與詩的思想同等重要,為了撥亂反正,我們為藝術而藝術都不過份。


 05.地震"詩歌"基本上都能朗誦,而且效果極佳。然而遺憾的是,檢驗一首詩好不好,一個最簡單的標準就是看它能不能朗誦,越能朗誦的詩就越差,越裝,就越有一股酸酸的味道。


 06.大多數的地震"詩歌"寫得熱情有餘而詩藝不足,更缺乏一種反思的精神和力量,就像每一次災難過後,我們這個民族嚴重缺乏反思品質一樣,只歌頌不反思,只表彰不懲罰,悲劇還會重演。


 07.地震"詩歌"大都寫得太豐滿,而且意象陳舊,比喻普通,語言都陳詞濫調,如果將來遭遇洪水或火災,你只把地震兩個字換成洪水或火災就行了——洪水"詩歌"或火災"詩歌"。地震"詩歌"嚴重缺乏詩的本質——新穎和個性。


 08.有人大罵中國詩已經死了,罵詩已經脫離了時代,誤以為這次地震"詩歌"就能使中國詩“復活”,簡直是亂彈琴。中國詩不但沒有死,而且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09.也有不少的讀者片面地認為詩就該這個樣子,跟著瞎起哄,這當然不能怪讀者,他們上哪裡才能讀到真正的好詩呢?這些都是中國的詩教育嚴重滯後埋下的禍根。


 10.全國各大廣播、電視、報紙和刊物等傳統媒體,平時很少看見他們發表真正的好詩,但對這場倒退中國"詩歌"藝術的所謂“地震詩潮”卻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們當然知道,詩人都是些多愁善感的動物,面對這場巨大災難,你不讓他們抒發抒發感情也不現實,怎麼辦?我以為詩人除了捐款捐物外,倒可以唱一唱歌,流一流淚,寫一寫日記之類,但千萬不要寫什麼地震"詩歌",地震"詩歌"會把經過幾代詩人的努力才恢復起來的中國詩毀於一旦,會把中國詩又重新倒回到那個可怕的老路上去,記住,你不寫地震"詩歌"就是對中國新詩發展的最大貢獻。


                                         2008.6.9.

 


 近期回顧


向明|詩人沒有武器

秦松|夢與情愁

馬立鞭|論意象思維

馬立鞭|關於小小詩的寫作

陳葆珍|27個字寫了一場革命

劉耀中|王紅公的一生



  

主編 / 陳銘華   
 編委 / 陳銘華 遠方 達文顧問 / 非馬 鄭愁予 葉維廉 張錯 羅青公眾號編輯 / 蘇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