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明|詩刊 VS. 衛生紙

向明 新大陸詩刊 2022-08-08

右上角选“全文翻译“可阅读简体或英文       

◇原文刊登於《新大陸》詩刊 2009年4月111期



向明,生於1928年,本名董平,臺灣現代詩詩人。任《藍星詩刊》主編、《中華日報》副刊編輯,曾獲國家文藝獎、中國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等。




詩刊 VS. 衛生紙



向明



 詩刊是詩人們的心血結晶。詩人們總以“詩”能“燭照三才,輝麗萬有”自許。
 衛生紙就是從前的草紙,一聽就好像可以聞到臭味。
 因之,詩刊是高貴的,衛生紙是低賤的,兩者幾乎無法擺在一起論列。然而這是一個既講究消耗也重視銷費的年代,這兩樣東西也應該是被消耗和被銷費的。不過說起來很可憐,詩刊的消耗量簡直羞於見人,一期印五百本的詩刊,訂戶不到百人,零售超不過五十本,其餘除送給仝人和作者外,便再也無人問津了。
 有誰會拿銷費券去買詩刊呢?又不是民生必須品。衛生紙的消耗量則大得無法估計,拿銷費券去買衛生紙的則比比皆是,因為還可以有折扣優待。誰家又少得了衛生紙呢?
 可是現在奇蹟出現了。這兩種風牛馬不相干的紙製品,如今有人撮合在一起,成了一本誰也想不到的《衛生紙詩刊》,真是創意十足,異想天開。



 發明《衛生紙詩刊》的是詩人兼劇場工作者,點子特多的鴻鴻。這份非常另類的詩刊出現,台灣本身倒沒有多少人注意,反正現在搞怪的事情此起彼落,以為不過是又一宗泡沫事件。倒是引起了香港文匯報的注意,對鴻鴻作了詳盡的採訪報導,標題是〈台灣新生代詩刊《衛生紙》創刊,主編鴻鴻答客問〉。記者問:你在創刊號編者的話指出這本詩刊希望刊出的作品係經“精挑細選”,且能“引人會心”,你將如何鎖定這個辦刊宗旨?鴻鴻很經心的回答,“台灣當前基本上詩是消失了,被許多陳腔濫調所淹沒。詩刊、詩選、詩獎中出現的詩,已經無法引人真心共鳴。我認為台灣仍有好詩,雖然未必出自那些我們熟悉的名字。這本詩刊即是為了吸引好詩而設,也是為了重建讀者對詩的信心而設。”記者又問如果台灣詩出現很多陳腔濫調,你認為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詩有沒有值得台灣借鏡和學習的地方?鴻鴻答曰:“中國大陸自于堅以降寫作態度和語言的解放,讓我們看到詩可以是也應該是自由,素樸而大膽。香港一些詩人早就實踐了這種趣味。近來更有廖偉棠這樣兼具浪漫熱情與批判力道的詩人。”
 從這兩段訪問的重點看,鴻鴻創辦《衛生紙》詩刊是反現行台灣詩刊的體制的,是對現行台灣詩的陳腔濫調,老是那幾個熟悉的名字出現,和詩刊走向綜藝豪華的不滿,因而要詩從這些傾向中走出,走向自由,素樸而大膽熱情和有批判力道,這些在別的地方可以做得到的氣質。因而他將詩刊取了這個非常通俗卻又非常不同流俗的名字,更是可以理解。我還認為這正是將真通俗稀釋偽神聖的一種非常手段。
 《衛生紙》詩刊初版只印了五百本,要全都賣完才能打平成本。出來後祇有一家大報副刊和《破報》發了消息,其餘就靠網路口耳相傳了。沒有人會相信,在這麼罕人知曉,彷彿又得走一般詩刊無人問津的宿命老路時。最新傳來初版五百本已全部賣光光,02期又已出刊的好消息。名詩人向陽並讚揚“這才是21世紀的詩刊!”而近期發光發亮的女詩人隱匿更慨乎言之:“不願意接受詩的金色邊框的人們,只能以自已的方式寫詩,而且對於市面上好詩的標準始終無法接受,於是當我看見這本衛生紙詩刊,不禁有一種簡直是喜極而泣又接近要悲從中來的感受。”
 有人看了這本詩刊後,大呼“這本詩刊真‘牛’!”不錯這本詩刊有點牛勁。它的“稿約”中說:“本刊選稿無標準,端看編者的個人品味。只有極為特殊,不同流俗,並難以見容於其它報刊的作品,才會考慮刊登。”這種選稿標準真是令人拍案爆笑(隱匿說的),不過挑戰性也在這裡,“極為特殊”和“不同流俗”本是為詩的兩大難關,端看寫詩人是否有此自信去接受這種考驗。同時,用這種標準去要求詩的品質也才是真正愛詩者和讀詩者的心願。看樣子這類作者和讀者會越來越多,因為有了一本《衛生紙詩刊》。這本詩刊其實很衛生。




 近期回顧

非馬|穿過這一行詩句──賞析胡的清的詩

張索時|新解《浮士德》的最後一詩

彭國全|讀王渝的兩首詩淺釋

徐鄉愁|地震詩潮使中國新詩遭受重創

韓永恒|懷念並哀悼袁可嘉先生

伊沙 |中國當代詩:從“全球化”說開去



  

主編 / 陳銘華   
 編委 / 陳銘華 遠方 達文顧問 / 非馬 鄭愁予 葉維廉 張錯 羅青公眾號編輯 / 蘇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