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春龙(山西):写本村志给故乡|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

编写按:自2018年6月启动寻找“2018爱故乡人物”活动以来,得到了各地伙伴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讲好中国乡村故事,展现爱乡人物风采,“爱故乡行动”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优秀人物故事,敬请关注。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一起爱故乡!



人物简介:

张春龙同志,男,1959.05.04日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平顺县枣林村人;1978年参加教育工作;1990年担任石城中心小学校长,1995年任石城联区副校长及石城成教中心副主任;2000年任阳高联区副校长,2007年后改任阳高中心校教研员。


事迹概述:

2007年张春龙卸任校长后,他一边做好教研员本职工作,一边将休息日和节假日利用起来,对家乡枣林做了全方位的调查。枣林村的支村两委决定编写村志,在无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张春龙加入编写并担任主编。他一边咨询有关专家,一边收集资料,并学着用半生不熟的电脑写作。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和无数次的修订,村志终于在2016年底定稿。


推荐人

赵永翔

黄花沟党总支书记

推荐理由


张春龙老师是我们村人,也是我的启蒙老师,是石城镇有名的优秀教师,模范工作者。2012年我担任枣林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两委决定邀请张老师加入村志撰写工作。这项工作不是谁都能胜任的,我们也知道任务的艰巨性。又想做,但又苦苦难以下手。自从张老师加入以来,大量的工作也几乎都是他一人来做。我们为他坚持不懈、孜孜不倦的精神所感动,我们也为有他这样的老师和乡邻而自豪。借此机会,我代表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全村150口村民,向张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挽到篮里就是菜

张春龙从事成人教育农民教育多年,爱好广泛,酷爱根雕,曾被授予县“根雕大王”称号。他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一个优秀文化工作者、一个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工作期间,他多次获得市县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辅导员等奖项,其事迹曾编入《平顺优秀教育工作者》汇编。


2007卸任校长改任中心校教研员后,张春龙坐在家里想,难道我要像别的退休职工一样,打麻将玩牌消磨人生吗?于是张春龙一边做好教研员本职工作,一边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对家乡枣林做了一个全方位的调查。这次调查不仅让张春龙更进一步了解了家乡,而且让其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给枣林村写本村志呢?


张春龙介绍村志中枣林村的照片


从此他的休息日成了他的外出调研日。他一边咨询有关专家,了解编写志史的有关事宜;一边收集资料,走访社会仁人贤士,查阅有关史实资料;他还学着用半生不熟的电脑,进行材料整理与写作。外出的社会乡贤是他的走访常客。


开始时,张春龙没有写村志的经验。为了搜集材料,张春龙就走街串巷,查资料、问朋友。但凡有关家乡史实的传说故事,他都要收集。就像张春龙自己说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挽到篮里就是菜。”回到家里张春龙再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分类。他身边经常放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张春龙也经常用电话核实资料。


张春龙搜集的资料很杂:大到村子的来源,小到一杆秤的意义,就连村民锅里的饭食和土地庙的碑文都包含在内。枣林村的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少,张春龙哪一个也舍不得丢弃。后来资料逐渐增多,头绪也渐渐明晰,他的兴趣也来了,劲头更足了。



不计报酬著村志

枣林村的村委们正要编写一本村志。知道张春龙在做这方面工作后,村委们就与其商量有关编写事项并请其加入编写团队并担任主编,张春龙欣然同意。

《枣林村志》的几次初稿


在了解到村里的经费比较紧张后,张春龙主动提出说自己有经费写,没有经费也要做。有人问他,你这样忙于为村里编写村志,村里给你多少报酬?他只是一笑,说你们去问村里好了。其实村子里没有提供编写村志的经费。镇里也专门安排过编写村志之事,但又有几个人在一没经费二没办公设备三没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去做呢!几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不知跑了多少路,熬了多少夜。


开始老伴看到他有时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埋怨他老啦还那么辛苦图个啥!他总是乐呵呵地回答,年轻时在外工作没给家乡做点啥,现在能做一点是一点,就当是给村子的回馈。老伴理解他,只是心痛地嘱咐他注意照顾自己。所以,他每次出门,老伴总是要说,要带上伞,要多喝点水,多休息。几年过去了,当村志完稿的时候,家里人才完全认可了他所做的工作。


工作时,年轻时落下的病根也时常困扰着他。2012年秋,正当张春龙全心身投入村志工作的时候,老腰突又来捣乱了。犯病的时候他不能坐太久,就只好趴在床上写。有时实在支不住了,张春龙就在床上休息一会儿,有时还让家里人帮忙。最后病情实在太严重,张春龙只好到医院做了腰椎手术。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和无数次的修订,村志终于在2016年底定稿。村志定稿后,一些意见也随之出来了。一口气还没松,他又忙着对村志进行修订。有的说这不足,有的说那欠缺。不管说得是否正确,张老师都能认真聆听。

张春龙在写村志



经验无私赠社会

张春龙受到朋友支持而写出了村志。编写结束后,张春龙老师也想将这份支持传递给他人。受张春龙老师为了家乡的文化事业兢兢业业、不遗余力的感染,一批退休乡间的老同志都行动了起来。比如,遮峪村的岳丙南同志退休回乡后,一心想为村里办点事,当他慕名张老师后,经常和张老师交流,每写一点东西,都要用微信发给张老师看看,让其修改和点评。老申峧村的王中怀老师,和张老师既是同事,又是同学和好友。王老师有个绰号叫“孔老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怀才不遇,才高八斗的小学教师。退休后,经常在同学群里抒发一些感言和散文。张老师也经常和其交流,相互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们互相学习,相互提高。王老师退休回乡后,在张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村志的编写工作,并赢得乡里人的尊重和爱戴。


张老师是一个思想比较进步的人,他积极进取,不思回报,勇于尝试,乐于奉献。他说:我们得益于社会,就要回馈于社会。


2018年10月爱故乡组委会拜访张春龙老师

 

当别人看到村志征定稿而对他赞不绝口时,他却还是那么地平静。有人问:张老师,村志征定本出来了,你又有何感想?他只是淡淡地说:我只希望村志能给村里带来点什么!这句话恰恰是他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正是这个原则,张老师才能在工作与生活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串不可磨灭的足迹。


推荐阅读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简介

寻找2018爱故乡人物”正式启动!

重磅来袭|第二届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论坛暨第六届爱故乡大会即将在重庆隆重举办


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

徐永恩(浙江):老顽童的乡土情

叶福宜(湖北):竭诚尽智  保护汉江母亲河

陈宇(广东):爱电影 爱方言 爱家乡

宋艺谋(重庆):80后回村当书记

李高福(云南):创建“哈农园”,守护哈尼梯田

郑云波(湖北):果农版“林志颖” 带歌回乡当农民

向宏彩(湖北):勿忘初心,打开乡村孩子的阅读之窗

王定钊(湖北):古民居守护之路

李勋明(湖北):修复古建筑,守望荆门乡土文化

段永杰(湖北):“土博士”当镇长,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

陈华平 (湖北):心系丹江口移民,记录移民十三年

周小瑛(浙江):驻村干部的古村情怀

杨天龙(甘肃):“玉米哥”十年反哺故乡情

王云(北京):一个餐饮人的“三农情怀”

李亚忠(河北):艰辛考古二十六载

王虎林(河北):太行梯田的青年守护者

李红伟(山东):用爱温暖一座城

孙晟(山东):脱贫攻坚“党建+”乡村综合治理模式

产合宝(安徽):石牌戏曲盔帽业的传承人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网站:

https://www.aiguxiang.com.cn

亲,您还满意么扫码,关注爱故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