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全文及官方解读


点击标题下「网络法前哨」可快速关注


前哨按语


7月13日,《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正式发布。




《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解读

2021-07-13 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

  一、《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出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根据《网络安全法》关于漏洞管理有关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制定《规定》,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护网络产品和重要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规范漏洞发现、报告、修补和发布等行为,明确网络产品提供者、网络运营者、以及从事漏洞发现、收集、发布等活动的组织或个人等各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各类主体发挥各自技术和机制优势开展漏洞发现、收集、发布等相关工作。《规定》的出台将推动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提高相关主体漏洞管理水平,引导建设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漏洞收集和发布渠道,防范网络安全重大风险,保障国家网络安全。

  二、《规定》制定过程是什么样的?

  答: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专项起草组,深入开展调研、座谈、论证工作,研究分析国内外漏洞管理现状,梳理各方面漏洞管理需求,听取网络安全领域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形成《规定》征求意见稿。之后,多次面向网络产品提供者、网络运营者、网络安全企业、专业机构征求意见,并于2019年6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集中讨论,充分采纳各方建议,形成《规定》送审稿,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相关部门审议通过后出台。

  三、《规定》中网络产品提供者,网络运营者,从事漏洞发现、收集、披露等活动的组织或个人有哪些方面责任和义务?

  答:网络产品提供者和网络运营者是自身产品和系统漏洞的责任主体,要建立畅通的漏洞信息接收渠道,及时对漏洞进行验证并完成漏洞修补。同时,《规定》还对网络产品提供者提出了漏洞报送的具体时限要求,以及对产品用户提供技术支持的义务。对于从事漏洞发现、收集、发布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规定》明确了其经评估协商后可提前披露产品漏洞、不得发布网络运营者漏洞细节、同步发布修补防范措施、不得将未公开漏洞提供给产品提供者之外的境外组织或者个人等八项具体要求。

  四、《规定》中将及时修补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作为网络产品提供者应当履行的安全义务,其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网络产品漏洞信息可通过网络平台、媒体、会议等方式在社会上快速传播,危害大量网络用户权益,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风险扩大或者避免损害发生。《网络安全法》明确指出,网络产品提供者发现其网络产品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因此,《规定》要求网络产品提供者于2日内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送漏洞信息,并及时进行修补,将修补方式告知可能受影响的产品用户。

  五、《规定》对漏洞收集平台的管理要求是什么?

  答:近年来,不少专业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建立了从事漏洞发现和收集的漏洞收集平台,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漏洞收集平台也暴露出内部运营不规范、擅自发布漏洞等问题,亟需加强管理。为此,《规定》明确对漏洞收集平台实行备案管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通过备案的漏洞收集平台予以公布,并要求漏洞收集平台采取措施防范漏洞信息泄露和违规发布。

  六、下一步如何推进相关工作?

  答:《规定》出台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政策宣贯、机制完善、平台建设多方面抓好落实。一是加强政策宣贯,做好对相关企业机构的政策咨询和工作指导,引导漏洞收集平台依法依规开展漏洞收集和发布。二是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漏洞评估、发布、通报等重要环节的工作机制,明确漏洞收集平台备案方式和报送内容。三是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做好与其他漏洞平台、漏洞库的信息共享,提升平台技术支撑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公安部关于印发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的通知

工信部联网安〔2021〕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网信办、公安厅(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

  现将《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予以发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公安部

  2021年7月12日


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发现、报告、修补和发布等行为,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网络产品(含硬件、软件)提供者和网络运营者,以及从事网络产品安全漏洞发现、收集、发布等活动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综合管理,承担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监督管理。公安部负责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监督管理,依法打击利用网络产品安全漏洞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

  有关主管部门加强跨部门协同配合,实现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信息实时共享,对重大网络产品安全漏洞风险开展联合评估和处置。

  第四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非法收集、出售、发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信息;明知他人利用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第五条 网络产品提供者、网络运营者和网络产品安全漏洞收集平台应当建立健全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信息接收渠道并保持畅通,留存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信息接收日志不少于6个月。

  第六条 鼓励相关组织和个人向网络产品提供者通报其产品存在的安全漏洞。

  第七条 网络产品提供者应当履行下列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义务,确保其产品安全漏洞得到及时修补和合理发布,并指导支持产品用户采取防范措施:

  (一)发现或者获知所提供网络产品存在安全漏洞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组织对安全漏洞进行验证,评估安全漏洞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对属于其上游产品或者组件存在的安全漏洞,应当立即通知相关产品提供者。

  (二)应当在2日内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报送相关漏洞信息。报送内容应当包括存在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的产品名称、型号、版本以及漏洞的技术特点、危害和影响范围等。

  (三)应当及时组织对网络产品安全漏洞进行修补,对于需要产品用户(含下游厂商)采取软件、固件升级等措施的,应当及时将网络产品安全漏洞风险及修补方式告知可能受影响的产品用户,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同步向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通报相关漏洞信息。

  鼓励网络产品提供者建立所提供网络产品安全漏洞奖励机制,对发现并通报所提供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第八条 网络运营者发现或者获知其网络、信息系统及其设备存在安全漏洞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对安全漏洞进行验证并完成修补。

  第九条 从事网络产品安全漏洞发现、收集的组织或者个人通过网络平台、媒体、会议、竞赛等方式向社会发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信息的,应当遵循必要、真实、客观以及有利于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的原则,并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在网络产品提供者提供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修补措施之前发布漏洞信息;认为有必要提前发布的,应当与相关网络产品提供者共同评估协商,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报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组织评估后进行发布。

  (二)不得发布网络运营者在用的网络、信息系统及其设备存在安全漏洞的细节情况。

  (三)不得刻意夸大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的危害和风险,不得利用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信息实施恶意炒作或者进行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

  (四)不得发布或者提供专门用于利用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从事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和工具。

  (五)在发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时,应当同步发布修补或者防范措施。

  (六)在国家举办重大活动期间,未经公安部同意,不得擅自发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信息。

  (七)不得将未公开的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信息向网络产品提供者之外的境外组织或者个人提供。

  (八)法律法规的其他相关规定。

  第十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设立的网络产品安全漏洞收集平台,应当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及时向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报相关漏洞收集平台,并对通过备案的漏洞收集平台予以公布。

  鼓励发现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的组织或者个人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漏洞平台、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漏洞平台、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漏洞库报送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信息。

  第十一条 从事网络产品安全漏洞发现、收集的组织应当加强内部管理,采取措施防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信息泄露和违规发布。

  第十二条 网络产品提供者未按本规定采取网络产品安全漏洞补救或者报告措施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依据各自职责依法处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六十条规定情形的,依照该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三条 网络运营者未按本规定采取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修补或者防范措施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情形的,依照该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收集、发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信息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依据各自职责依法处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情形的,依照该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 利用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从事危害网络安全活动,或者为他人利用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依照该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近期热点文章

数据安全审查纳入网络安全审查!网信办《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全文及官方解读

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局长专访实录

滴滴回应被网络安全审查,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解读

车辆可能突然加速!特斯拉召回28万辆进口和国产汽车

终审判了!黄金VIP会员诉爱奇艺、融泰律所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判决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全文

《数据安全法》历次审议报告及草案说明

数字经济时代,需要一部什么样的数据安全法

刘金瑞|数据安全范式革新及其立法展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全文及解读

国务院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数据即权力:世界需要一套崭新数字治理规则

最高法发布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

史上罕见!美国推全面制华法案

特斯拉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将开放信息查询

周小川最新演讲澄清数字货币三大误解

加密货币恐慌式崩盘!中国三大协会联手封杀

《个人信息保护法》一审稿和二审稿对照表

网信办|《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全文

三大运营商宣布:纽交所维持退市决定!

工信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

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全文及解读

广东发布互联网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十大案例

三部门联合召开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

182.28亿!阿里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被罚

刘金瑞|《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剑指何方

魔蝎公司非法爬取数据侵犯个人信息罪判决书

删除指纹识别信息!人脸识别第一案终审宣判

最高检披露2020年网络犯罪基本态势

拜登反垄断团队猛将Lina Khan的破圈论文:亚马逊的反垄断悖论

习近平|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全文及官方解读

摄像头非法采集人脸信息 名创优品被立案调查

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解读

微信好友关系不属于隐私?深圳南山法院判决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全文


公众号推送规则变了,点击“在看”或者把本号设置为置顶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推送。

在看、点赞、分享是最好的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